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小尾寒羊母羊年龄结构及其育种目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天津市两个种羊场1996~2001年间,831只小尾寒羊母羊的繁殖性能记录资料,确定母羊年龄结构对繁殖性能的影响效果.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提出成母羊的年龄结构以1.5岁左右的母羊占30%;2~4.5岁的母羊占45%,4.5岁以上的母羊占25%为宜;后备母羊与成年母羊之间的比例,饱和羊群可以占30%~35%;发展羊群可达到50%.阐述了繁殖母羊的选种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尾寒羊母羊年龄结构对繁殖性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天津市两个种羊场 1996~ 2 0 0 1年间 ,831只小尾寒羊母羊的繁殖性能记录资料 ,确定母羊年龄结构对繁殖性能的影响效果。通过经济效益分析 ,提出成年母羊的年龄结构以 1.5岁左右的母羊占 30 % ,2~ 4 .5岁的母羊占 4 5 % ,4 .5岁以上的母羊占 2 5 %为宜 ;后备母羊与成年母羊之间的比例 ,饱和羊群可以占 30 %~ 35 % ,发展羊群可达到 5 0 %。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特克塞尔羊、欧拉藏羊、小尾寒羊杂交后代横交固定效果,选择(特×藏×寒)F_2杂交母羊15只与F_2杂交公羊配种作为试验Ⅰ组(横交组合■F_2×♀F_2)、F_3杂交母羊(♀F_2×■特)15只与F_2杂交公羊配种作为试验Ⅱ组(横交组合■F_2×♀F_3)、F_2杂交母羊15只与F_3杂交公羊配种作为试验Ⅲ组(横交组合■F_3×♀F_2)、小尾寒羊母羊15只与小尾寒羊公羊本交作为对照组(小尾寒羊×小尾寒羊)进行横交固定试验,并对横交母羊产羔率和横交后代羔羊体重、体尺、产肉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试验Ⅲ组羔羊成活率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6月龄羔羊的平均体重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和Ⅱ组(P<0.05);6月龄羔羊的胸宽、胸深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和Ⅱ组(P<0.05);6月龄羔羊屠宰后的屠宰率、净肉重、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P<0.05)和小尾寒羊组(P<0.05)。说明3种横交组合以■F_3×♀F_2组合效果最佳,其次为■F_2×♀F_3组合和■F2×♀F2组合。  相似文献   

4.
小尾寒羊为多胎多产、常年发情绵羊品种 ,由于繁殖母羊负担相当重 ,往往是奶着 2~ 4只羔 ,又怀着 2~ 4只羔 ,空怀期较短。为此 ,加强小尾寒羊繁殖母羊的饲养管理比其他品种羊显得更为重要。本项试验研究了小尾寒羊繁殖母羊在舍饲条件下 ,各生理阶段的饲养水平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 ,为以后繁殖母羊的合理饲养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羊的选择与分组试验羊选择年龄 2~ 2 5岁小尾寒羊繁殖母羊6 0只 ,体重相近 ,试前进行相同饲养条件的预试 ,并空腹称重 ,随机将试验羊分低、中、高饲养水平组 ,每组 2 0只。1 2 试验羊的饲养管理1 2 1 各组饲养水平的确定 根据试验羊的体重 ,结合所处生理阶段 ,参照肉毛兼用绵羊品种饲养标准 ,制定高、中、低三个饲养水平 ,高水平组饲养水平比肉毛兼用品种高 2 0 %左右 ,中水平组低 0~ 10 % ,低水平组低 2 0 %左右 ,不同饲养水平营养组成见表1。1 2 2 饲养管理 试验羊粗饲料有青干草、苜蓿干草、玉米秸、花生秧、红薯蔓、青贮玉米等。精饲料有玉米、豆饼、棉籽油粕、葵花籽油粕、麸皮、骨粉、食盐等 ,根据营养要求进行日粮配制。表 1 ...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6,(3):166-167
正1材料与方法1.1供试羊来源供试验地点为循化县积石镇新建村藏库拉羊繁育育肥基地。供试的优良公羊为从青海省民和县引进的陶赛特公羊3只、小尾寒羊母羊60只,当地藏羊30只,半藏羊30只。1.2试验分组A组:陶赛特×小尾寒羊30只,B组:为欧拉型藏羊×小尾寒羊30只,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三元杂交(欧拉藏羊♂×小尾寒羊♀×特克塞尔羊♂)效果,选择年龄、体重相近的健康小尾寒羊母羊16只和杂交母羊(小尾寒羊♀×欧拉藏羊♂)8只,分为3组,试验Ⅰ组母羊为欧拉藏羊和小尾寒羊的杂交母羊,用特克塞尔公羊配种;试验Ⅱ组母羊为小尾寒羊母羊,用欧拉藏羊公羊配种;对照组为试验Ⅱ组随机抽取后所余的8只小尾寒羊母羊,用小尾寒羊公羊配种.对3组母羊的产羔率、成活率,羔羊的体重、体尺及产肉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母羊的产羔率分别为150%、175%和210%;藏×特×寒杂交羔羊初生重4.20 kg,分别比藏×寒杂交羔羊和小尾寒羊羔羊增加了1.18 kg和1.37 kg,差异均极显著(P<0.01);藏×特×寒杂交羔羊平均日增重175.72 g,分别比藏×寒杂交羔羊和小尾寒羊羔羊增加了35.89 g和61.76 g,差异也极显著(P<0.01);藏×特×寒杂交羔羊屠宰率51.12%,分别比藏×寒杂交羔羊和小尾寒羊羔羊提高了2.73个百分点和5.11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藏×特×寒杂交羔羊的净肉率87.14%,分别比藏×寒杂交羔羊和小尾寒羊羔羊高6.19个百分点和10.71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藏×特×寒杂交羔羊羊肉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的评价标准;羊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表现出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将试验羊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分群,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通过对河北小尾寒羊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测定,对本品种进行一次综合的评定。同时,在同样的条件下对山东小尾寒羊以及国外的品种羊进行相同的比较分析。目的是通过对河北小尾寒羊的测定,为对其进行选种选配和保种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结果表明:河北小尾寒羊在4牙时(2岁)体重为44.55±5.32,体高为67.07±4.58,体长为75.38±6.46,胸围为84.23±2.73,管围为8.42±0.4,已经达到成年水平;同等年龄的母羊产双羔的泌乳力高于产单羔母羊的泌乳力,河北小尾寒羊的单羔泌乳力高于国外品种;肉用指数的范围:河北小尾寒羊的为0.66~0.91,山东小尾寒羊的为0.53~0.87,河北小尾寒羊的肉用率高于山东小尾寒羊。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择体尺、体重大致相同的3月龄断奶羔羊,公、母各30只,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跟踪测定其体重、体尺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河南小尾寒羊体尺、体重的增长速度在12月龄前较快,公羊体重月递增率可达12.16%,母羊达10.41%;小尾寒羊公羊早期生长发育迅速,6月龄体重可达18月龄体重的50%~62%,体高、体长等主要体尺指标可达18月龄时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9.
河南小尾寒羊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选择体尺、体重大致相同的3月龄断奶羔羊,公、母各30只,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进行跟踪测定其体重、体尺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河南小尾寒羊体尺、体重的增长速度在12月龄前较快,公羊体重月递增率可达12.16%,母羊达10.41%;小尾寒羊公羊早期生长发育迅速,6月龄体重可达18月龄体重的50%~62%,体高、体长等主要体尺指标可达18月龄时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特克塞尔羊×欧拉藏羊×小尾寒羊的杂交效果,选用小尾寒羊与欧拉藏羊的杂交母羊10只作为试验组,13只特克塞尔母羊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羊用同一特克塞尔公羊进行交配。两组羔羊实施30日龄早期断奶和4~6月龄育肥试验。对两组母羊产羔率,羔羊成活率、体重、体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用小尾寒羊和欧拉藏羊的杂交母羊与特克塞尔公羊三元杂交后,母羊的产羔率和羔羊的成活率分别比特克塞尔羊提高11.55个百分点和5.56个百分点,差异均显著(P0.05);6月龄杂交羔羊的体重与特克塞尔羔羊体重相差不大,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三元杂交方式效果明显,值得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1材料与方法1.1供试羊群与饲养管理1.1.1供试种公羊从甘肃陇源中天集团种羊场购进白头杜泊种公羊15只,各种公羊个体年龄约2周岁,体重约100kg,系谱各不相同,分别投放到我县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小尾寒羊养殖场,按公母比例1:30投放。试验前各种羊采用隔离圈舍和常规疫病防治模式饲养管理。1.1.2供试小尾寒羊母羊5场共选择350只小尾寒羊作为基础母羊用与杜泊种公羊进行杂交改良,每场平均70只,分2群,每群35只。供试母羊均为经产空怀母羊,年龄2~4周岁,体重45~65kg。所有供试母羊个体均属中等膘情,健康状况良好,具有正常繁殖历史和有常规疫病防  相似文献   

12.
1生产性能 鲁西小尾寒羊性成熟早,母羔4月龄性成熟,6月龄体重达到40千克时就可配种;公羔5月龄性成熟,10~12月龄体重达75千克以上即可配种.一般公母羊比例为1∶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我国传统养殖条件下小尾寒羊机体内铜的盈缺状况,并初步探讨铜在小尾寒羊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通过对小尾寒羊饲料资源和日粮配方的调查、肝脏和血液铜浓度的测定以及补饲试验等多种方法,发现产区典型日粮只满足推荐量的41.1%~96.5%;小尾寒羊的肝铜含量在157.60~176.49 mg/kg DM之间,血铜含量在0.70~0.72μg/mL之间,明显低于报道的正常值下限(肝脏铜:200 mg/kg;血铜:0.8μg/mL),说明当前饲养模式下小尾寒羊缺铜;补饲试验中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日粮中补饲5~20 mg/kg铜,试验组羊的最高日增重比对照组平均增加96 g(P<0.05),血液中铜水平显著提高(P<0.05),说明小尾寒羊产区日粮中补饲5~20 mg/kg铜可以改善小尾寒羊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4.
热应激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120只14日龄的艾维茵肉仔母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4~27 ℃),高温组(30~35 ℃),研究高温条件对肉鸡生产性能、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温度为30~35 ℃,相对湿度为70%~85%环境条件可显著降低肉鸡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长期慢性热应激影响了机体内正常物质的代谢过程,使血清总蛋白水平下降,血糖浓度显著升高,血清酶(CK、LDH)活性升高,但ALP却降低,皮质醇升高,甲状腺激素(T3、T4)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当地规模化生产的肉羊品种及杂交组合,选用健康小尾寒羊繁殖母羊50只(分成2组,每组25只)、无角陶赛特羊×小尾寒羊F1繁殖母羊25只,分别与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羊、特克塞尔羊成年种公羊自然交配,测定母羊繁殖性能及羔羊生长性能。结果表明:无角陶赛特羊×小尾寒羊F1母羊的产羔率比小尾寒羊低,但羔羊成活率高于小尾寒羊;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无角陶赛特羊×小尾寒羊F1羔羊的生产性能显著高于纯繁小尾寒羊(P0.05),特×陶×寒杂交组合羔羊的生长性能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陶×寒组合F1也有良好的杂交效果,但其羔羊的生长性能均低于特×陶×寒组合。  相似文献   

16.
1材料与方法 1.1参配公母羊与试验时间 参配公羊为健康无病、营养状况良好、2~5岁的夏洛莱种公羊17只,参配母羊为1.5~6岁的小尾寒羊13103只。母羊群要进行整群,每天分早晚两次用试情公羊试情,防止混群乱配。2003~2005年进行试验推广,每个年度为一个测试组。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科尔沁细毛羊为对象,研究了乳酸脱氢酶(LDH)处理对其产羔性别比例的影响。将80只母羊随机分为组LDH处理组和对照组2,然后采用孕酮海绵阴道栓对母羊实施同期发情的第4天开始对处理组按300IU/50kg体重进行LDH处理,每48h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待其发情后用鲜精进行人工授精,并对输精后母羊阴道分泌物pH和妊娠后母羊血液中的乳酸脱氢酶比活性及乳酸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对LDH处理后其后代的性别比例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LDH处理组母羊阴道分泌物pH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6.83±0.2vs.7.00±0.2)(P>0.05),但其妊娠母羊血液中总LDH比活性、乳酸浓度及后代雄雌性别比例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356.5±137.0、9.64±0.2mmol/L)和0.4∶1vs.157.6±39.5、(1.85±0.2mmol/L)和1.1∶1(P<0.05)。由此得出∶用LDH处理可明显改变妊娠母羊血液中总LDH比活性及乳酸浓度,并可显著提高其后代雌性羔羊比例。  相似文献   

18.
萨福克羊道赛特羊与小尾寒羊杂交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选用 90只本地驯化小尾寒羊做母本 ,引进萨福克、道赛特公羊做父本 ,随机分成萨寒、道寒、小尾寒羊 3组。经过两年试验观察杂交一代体重、体尺以及母羊繁殖性能和杂交一代屠宰性能变化。结果表明 ,萨寒杂一代 12月龄体重比小尾寒羊提高 16.97%~ 18.88% (P <0 .0 1) ,道寒杂一代比小尾寒羊提高14 .78%~ 17.82 % (P <0 .0 1)。  相似文献   

19.
分性别对高繁殖力小尾寒羊核心群后代0~180日龄羔羊开展了生产性能测定,比较分析了不同BM-PR-IB基因型后代个体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相同饲养条件下,断奶~180日龄内,BB、B+和++三种基因型羔羊的体重相对无差异,断奶期和180日龄的日增重均分别在190 g和140 g以上;B+型小尾寒羊后代公母羊体高、体长、胸围的绝对生长相对最快;B+型母羊的管围始终最大,180日龄时BB型公羊管围最大,但++型小尾寒羊管围增长幅度最大。综合表明:在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后代核心群中,B+型小尾寒羊早期生长发育最快。建议在北京地区小尾寒羊选育中优先考虑B+型作为留种群体。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6,(4):63-65
对某规模舍饲羊场的小尾寒羊胎产羔数、妊娠期、产羔间隔等繁殖指标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胎次对产羔数的影响、不同胎次产羔数的母羊比例、不同产羔月份的母羊比例、以及不同产羔间隔的母羊比例。结果显示:小尾寒羊妊娠期平均为148 d、产羔间隔平均为276 d、胎产羔数平均为1.8只。随着胎次增加胎产羔数呈现增加趋势,在第5胎次达到高峰(2.05只),随后产羔数下降,说明胎次对产羔数有显著影响。产单羔和双羔的母羊比例达87.25%。产羔时间呈现一定季节性,4~7月份产羔母羊比例低于平均值,6月份产羔母羊比例最小为4.77%,8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产羔母羊均在平均值8.33%以上。产羔间隔小于8个月的母羊所占比例为16.48%,产羔间隔为9~10个月的母羊比例为60.44%,有23.08%的母羊产羔间隔大于10个月。结果提示,该规模舍饲羊场的小尾寒羊繁殖性能有待进一步选育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