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明芝麻花生等带宽间作不同行比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于2018年进行了芝麻花生间作试验。以芝麻单作(CK1)、花生单作(CK2)为对照,设芝麻花生2∶2(M1)和芝麻花生4∶4(M2)两种等带宽间作模式,研究不同等带宽间作模式对作物干物质积累、收获指数、产量、土地当量比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降低了芝麻、花生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两种间作模式下,M2模式下芝麻、花生干物质积累量较M1模式显著增加15.0%和15.1%,在作物收获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时,M2较M1处理显著增加芝麻、花生产量16.1%和8.0%。M2处理的土地当量比为1.15,产投比为4.75,均显著高于CK1、CK2和M1处理,间作优势明显。说明芝麻花生4∶4等带宽间作模式能够通过提高作物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获得较高产量,同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青枯病是芝麻和花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探索合理的轮作防控模式,运用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 nacearum)抗利福平标记菌株JXS02-L土壤接种,测定菌株在芝麻、花生、甘薯、大豆、玉米和小葱等6种作物根际土 壤和根部的定殖与消长动态,分析了不同轮作模式对芝麻/花生青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3w,6种 作物根际土壤菌量均低于初始接种菌量;播种后6 w,芝麻、花生、甘薯根际土壤菌量已上升至初始接种菌量水平 (3.20 ×106~4.93×106 CFU·g-1),之后菌量持续上升,大豆、玉米根际土壤菌量则持续下降;播种后12 w,大豆、玉米根 际土壤菌量比芝麻、花生、甘薯根际土壤菌量低4个数量级,小葱植种后6 w~12 w,均未检测到病菌。播种后3 w~ 12 w,芝麻、花生和甘薯根部菌量持续上升,大豆和玉米根部菌量先升后降;至播种后12w,大豆和玉米根部菌量比 芝麻、花生和甘薯根部菌量低5个数量级,小葱根部则始终未检测到病菌。芝麻-大豆-小葱-芝麻、芝麻-大豆-玉 米-芝麻2种轮作模式芝麻青枯病病情指数比芝麻-花生-甘薯-芝麻轮作模式分别降低19.95%、12.87%;花生-大 豆-玉米-花生轮作模式花生青枯病病株率比花生-芝麻-甘薯-花生轮作模式降低11.63%。本研究结果对于了解 青枯雷尔氏菌的生态多样性,以及指导青枯病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漫话芝麻     
芝麻是世界古老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重要油料作物。芝麻种子含油量高、蛋白质丰富,用它制作的小磨香油清香郁馥,芝麻酱及芝麻子做的各种糕点是人们喜爱的佐料、食品。芝麻子和麻油还是酿造、医药等轻工业原料。芝麻饼作肥料施于西瓜,瓜味甜美;施于烟草,烟味清香。目前,芝麻分布很广,足迹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芝麻苗期生长对氮素形态和配比的要求,明确芝麻氮肥施用适宜的铵硝比,以长江流域主栽芝麻品种中芝13和黄淮流域主栽芝麻品种漯12为材料,采用室外营养液培养方式,根据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摩尔浓度比例的不同设置7个处理(10∶0、9∶1、3∶1、1∶1、1∶3、1∶9、0∶10),定期测定和分析营养液p H值、植株生物量、根系形态参数、地上部和根部养分(N、P、K、Ca、Mg)浓度、游离NH_4~+-N和NO_3~--N浓度等。结果表明:高比例NH_4~+-N处理(10∶0、9∶1和3∶1)显著抑制了芝麻苗期生长,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枯焦、根系粗短,甚至死亡,随着NH_4~+-N比例的增加,抑制程度越明显。两个芝麻品种对NH_4~+毒害的耐受能力不同,中芝13更耐受NH_4~+毒害。铵硝配比1∶9时,两个芝麻品种植株生物量达到最大值,根系最为发达,根际p H值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其中,中芝13整株干重、总根长和根系总表面积较完全NO_3~--N处理(0∶10)分别显著增加了47%、29%和15%,植株地上部和根系N、P、K浓度较完全NO_3~--N处理分别增加了5%、17%、9%和10%、32%、13%;铵硝配比1∶9对漯12的生物量及养分吸收利用与完全NO_3~--N处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因此,适当加入铵态氮可以提高芝麻苗期生物量,促进根系的生长,铵硝比为1∶9较适合芝麻幼苗的生长及养分的吸收。在芝麻田间氮素施肥中,建议以NO_3~--N为主,同时根据芝麻品种特性及土壤供氮等条件合理配施NH_4~+-N。  相似文献   

5.
导入外源DNA进行芝麻抗性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花粉管通道将刚果野芝麻、危地马拉野芝麻和高粱等不同作物的外源DNA导入芝麻品种豫芝四号,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变异,经过逐代选择鉴定,育成了一些抗性较强的芝麻新品系,并提出了花粉管通道的操作方法的最佳时间为受粉后4~6h.  相似文献   

6.
套种芝麻是近期内恢复和发展我县芝麻生产,扩大油源,增加社会油品的一条有效途径。 从套种芝麻的实践来看,水莲寨大队第一生产队红薯套种芝麻,1977年红薯亩产3600斤,芝麻亩产29.7斤;总结经验后,1978年红薯平均亩产4600斤,比上年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芝麻根系分泌物中可能导致连作障碍的化感物质,以江西主栽品种金黄麻为材料,设置正茬与连作处理,研究芝麻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变化与差异。结果表明:正茬芝麻根系分泌物对芝麻种子的发芽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正茬和连作芝麻在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的根系分泌物中鉴定出18~28种有机物。现蕾和盛花期芝麻根系分泌物均含有酯类、烃类、酸类、酚类、胺类、醇类和酮类物质,以反式-(2,3-二苯基环丙基)-苯亚砜甲酯相对丰度为最高;成熟期比现蕾和盛花期多醚类物质,以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相对丰度为最高。酯类物质是芝麻根系分泌物的重要组分,尤其在现蕾期其总相对丰度达到75.12%(正茬)、52.96%(连作)。其中,邻苯二酸二异辛酯和辛乙烯二醇单正十二烷基酯的相对丰度在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比正茬中高9.48和5.73个百分点。酸类物质在芝麻成熟期根系分泌物中含量最高,总相对丰度在正茬与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分别达17.53和42.71个百分点。其中,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棕榈酸、亚油酸和硬脂酸的相对丰度依次提高15.78、1.33和1.15个百分点;油酸、肉豆蔻酸仅在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相对丰度为10.66和1.62个百分点。与正茬相比,芥酸酰胺在现蕾期和盛花期的连作芝麻根系分泌物中相对丰度分别提高21.68和11.51个百分点;油酸酰胺相应提高2.16和7.44个百分点。综上,连作改变了芝麻根系分泌物组分。  相似文献   

8.
芝麻种植机械调研及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芝麻机械种植存在的技术难点,基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理念,开展我国芝麻机械种植信息收集,并引进、筛选和改制了适于芝麻种植的中小型实用机械设备7台(套),提出了芝麻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机械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芝麻机播适宜行距为33.3~40cm,适宜播种量为0.3kg/666.7m2;播后苗前适宜除草剂为99%乙草胺;秸秆还田免耕机播基施复合肥25kg/666.7m2+追施尿素5kg/6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51.0 kg/666.7m2,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增产16.25%;化学间定苗虽与人工间定苗处理产量相近,但比人工间定苗节省劳动力成本100元/666.7m2以上,并能有效控制苗期杂草和苗荒。2009-2012年,开展了9点次芝麻机械种植高产示范,平均产量116.3kg/666.7m2,比非示范区增产34.2%。  相似文献   

9.
一株芝麻枯萎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发生在南阳芝麻田块的芝麻枯萎病菌原物,以有效防治病害,从南阳市采集枯萎病显症芝麻植株,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一株镰刀菌ZY-2,依据柯赫法则确定ZY-2对芝麻幼苗的致病性,显微观察形态特征,检测生物学特性,并依据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和翻译延伸因子1α基因(tef)序列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在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ZY-2与2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参比菌株(GenBank登记号:AF69310和EU285553)在自举值98%相聚一群。在基于tef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菌株ZY-2与3株F. oxysporum的参比菌株(GenBank登记号:KF030591、KF301636和FJ985299)在自举值100%相聚一群。该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2~31℃,最适为28℃;pH2.0~10.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为pH6.5~7.5;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进行营养生长,但在以葡萄糖和L-脯氨酸分别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上不产生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0.
我县芝麻生产,在经历了自1963年以来连续十八年的徘徊不前以后,1981年芝麻实收总产首次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全县播种芝麻5万亩,总产达550万斤以上。比1980年增产2.14倍,比1979年增产6.2%。同时还出现了一大批大面积高产和大幅度增产的社、队,出现了1500亩单产200斤以上的试验片和试验田。总结我县芝麻大幅度增产的原因和今后发展芝麻的途径,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1990年8月在武昌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农场芝麻地发现以感病芝麻叶片皱缩花叶为主要特征的皱缩花叶病害,病株矮化。同时发生黄化类型病害,两种病害合计发病率达34%。从田间芝麻皱缩花叶病株中获得一种病毒分离物,暂称皱缩花叶分离物(CrMo—I)。该分离物保存在温室内的芝麻植株上,用于鉴定。  相似文献   

12.
江汉平原秋芝麻和夏芝麻各生育阶段温光水条件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4年试验秋芝麻产量与夏芝麻高产水产基本一致的基础上,用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地区的长期气象资料,对秋芝麻和夏芝麻各生育阶段的温、光、水条件进行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秋芝麻各生育阶段对温、光、水条件的要求与江汉平原的气候资料吻合度总体上比夏芝麻高,尤其是降水状况对秋芝麻较为有利。而温,光条件对秋芝麻稍有不利之处,可以用适当的栽培措施弥补,在夏芝麻主产区-江汉平原适度发展秋芝麻,具有可靠的气候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用盆栽法在苗期和花期对5个芝麻品种进行10d的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了苗期胁迫处理后17个生长相关性状指标和苗期、花期胁迫处理后的13个产量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苗期干旱胁迫处理使芝麻植株生长速率减缓,根系发育缓慢,叶片数量减少,叶片变小,株高变矮,生物量降低,严重影响芝麻的生长发育;(2)花期干旱胁迫处理后除千粒重之外的其他产量性状指标值均低于苗期处理,花期干旱胁迫对芝麻的影响大于苗期,苗期处理对芝麻株高、蒴果数和蒴果大小等性状影响较小,对千粒重和单株种子干重等影响较大,而花期处理对芝麻株高、蒴果大小、每蒴粒数、单株种子干重和根系干重等性状影响较大;(3)不同基因型品种间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存在较大差异;(4)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相结合通过43个单项指标抗旱系数对5个芝麻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为芝麻抗旱性鉴定提供了参考方法,并认为苗期干旱胁迫及胁迫后的生长相关性状指标可以作为芝麻抗旱性鉴定的简单方法和抗旱性评价的简易指标;(5)获得黑芝09-1和金黄麻为抗旱性较强的芝麻品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获得一批白、黑芝麻雄性核不育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96年武汉市科委下达芝麻雄性不育选育课题后 ,油料所的芝麻核不育选育及其配套技术列入重点攻关项目。根据芝麻高产、优质、多抗的育种目标 ,对杂交芝麻种豫芝 9号分离出来的不育株 ,进行针对性地转育。现已获得白芝麻核不育系 40份 ,其中有 9份不育率连续 3代稳定在 50 %左右 ,代表系有 :97( su.c.W ) ms36,97( su.c.W) ms40 ;黑芝麻核不育率稳定在 50 %左右的有 2 9个株系 ,其中 97( su.c.B) ms0 1性状稳定。用上述不育系所配制的杂优组合 ,在 1 999年测产试验 (小区面积 1 3m2 ,3次重复 )中 ,白芝麻6个组合均比同类型的杂交种增…  相似文献   

15.
高产抗病优质芝麻新品种中芝12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芝1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国外引进的芝麻品种"CLSU-9"作母本、以本地品种"宜阳白"作父本杂交,经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芝麻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耐)茎点枯病和枯萎病强、品质优、适应性广等特性.2001-2002年湖北省芝麻区试中平均产量1 213.2kg/hm2,比对照鄂芝2号增产14.32%.茎点枯病和枯萎病病情指数分别为6.56和1.62,比对照分别低35.9%和17.8%.种子含油量56.09%,蛋白质含量20.11%.200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工灌水和自然渍害相结合的大田试验方法,以萎蔫率、死株率、生长速度、茎点枯病感病率和产量为指标,对我国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的鉴定和综合评定。初步明确了我国芝麻种质资源的耐渍性分布情况;分析了芝麻耐渍性与地理纬度、品种的生物学性状、根系发育的关系;评选出湖北红洋芝麻、地壳黄、迟芝麻、缅甸黑芝麻、河南一号、湖北毛秆糙、江西山芝麻、贵州岑巩白芝麻、晴隆白芝麻、印度Gouri等10个耐渍性强的抗原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不同供镁浓度对芝麻生长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芝麻高产营养与栽培,探讨不同镁浓度对芝麻生长和养分累积的影响。以品种中芝13为材料,设置5个供镁浓度处理(0、50、100、500和1 000μmol/L),30d后测定不同处理芝麻生物量、根系形态参数、氮磷钾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不同供镁浓度对芝麻生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镁在100μmol/L及以下时,芝麻出现缺素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小、老叶失绿黄化,根系生长受阻。芝麻植株生物量随着供镁浓度增加而增加,根系生长对镁浓度的变化尤为敏感,缺镁抑制根系生长。与1 000μmol/L相比,3个缺镁浓度(0、50和100μmol/L)处理下根系干重分别减少97.83%、93.88%和86.65%,且侧根长、侧根数、根表面积、根体积以及根平均直径显著降低。同时,随着镁浓度增加,芝麻叶片和根系中氮、磷、钾累积量显著上升,说明适宜供镁有利于芝麻生长和养分累积。此外,与供镁浓度500μmol/L相比,1 000μmol/L处理下的芝麻植株,叶片与根系中钙的积累量均显著降低,暗示芝麻在钙和镁吸收方面可能存在拮抗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丰富芝麻EST-SSR引物,本研究从实验室构建的高油芝麻品系中芝14号的不同种子发育期cDNA文库中获得45 569条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通过前处理得到总长17.428Mb的无冗余EST共32 421条。利用MISA和SSR finder软件包工具对EST序列进行SSR位点查找,在这些序列中发现有1 688条Unigene,共有1 949个SSR。共226个序列含2个或2个以上SSR位点。这些SSR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重复基序类型为三核苷酸(74%)。为开发芝麻EST-SSR引物,探讨EST-SSR用于芝麻品种遗传差异研究的可行性,用12份不同含油量品系材料评价其中34对与油脂代谢相关的基因SSR引物,全部成功扩增,共有3对引物获得多态性条带。结果表明,芝麻EST-SSR 标记开发效率较高,是芝麻SSR标记开发的重要措施,对于芝麻品种的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宁芝一号芝麻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芝麻育种品种资源田间鉴定、联合鉴定、区域试验和抗病性鉴定等多种试验方法,通过对宁芝一号等芝麻新品种的试验示范以及结合丘陵地区芝麻生产的高产经验,从芝麻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时收获等方面构建了宁芝一号芝麻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20.
不同硒源对芝麻富硒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芝麻品种豫芝10号施用不同含硒量的硒矿粉、富硒复混肥(含硒复混肥)、亚硒酸钠(Na2SeO3)溶液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形态的硒源均能提高芝麻的含硒量,施入3种不同形态硒源的芝麻植株含硒量为0.216mg/kg~0.614mg/kg,比对照的0.108mg/kg高120.65%~456.11%,平均提高了277.5%;②芝麻不同部位的富硒效果不同,籽粒>荚>叶>根,生殖器官优于营养器官;③营养器官中较成熟的叶片含硒量大于较幼嫩的叶片,说明芝麻的富硒存在着一个积累的过程;④在当季的芝麻栽培中,施用Na2SeO3的芝麻籽粒中含硒量平均为1.1185mg/kg,富硒复混肥处理平均为0.6545mg/kg,富硒矿粉处理为0.4390mg/kg,比对照(0.1640mg/kg)增加167.7%~ 582.0%,平均增加345.9%.3种硒源的当季效果依次为Na2SeO3>富硒复混肥>富硒矿粉;⑤用Na2SeO3溶液根外追施,其适宜、经济有效的浓度为50mg/kg~100mg/kg,超过350mg/kg时,芝麻叶片灼伤严重,籽粒含硒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