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山丘地区,森林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有明显的作用。通过对莱阳市羊郡林场不同森林类型的调查,利用生态学原理对各种林地及空旷地的土壤物理性状、水文效益、渗透性和土壤抗蚀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此作为山丘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依据。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我省川中丘陵区,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植树种草是水土保持三大措施之一,其中桤柏混交林和封山育林育草面积所占的比例较大。为了研究桤柏混交林及封山育林育草保持水土的效益,蓬溪县水保办1984年建立试验点,1985年开始观测,桤柏混交林和半封禁式草坡区的保持水土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推广杨沙混交林效益研究李铁军,李晓华,邹桂霞,鹿天阁,张俊卿,张青,田国富(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朝阳122000)(建平县林业局)杨树是朝阳地区沿河两岸至坡脚的广阔区域内,栽植最多的主要用材林树种。多年来,因降水偏少而分布不均,土质瘠薄且“三料...  相似文献   

4.
5.
6.
杉木福建柏混交林效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杉木福建柏混交林中单株生物量组成、土壤团粒组成、土壤孔隙和水分状况的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混交林中杉木每hm 2 蓄积量是杉木纯林的169 倍, 细根量是杉木纯林的15 倍; 与纯林相比, 混交林中0~20cm 土层> 025m m 水稳性团聚体高出901% ; 结构体破坏率低1582% ; 有机质和水解性 N 含量分别高0245% 和131×10- 6; 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总孔隙高009% 、091% 、100% , 土壤容重低0057gcm - 3; 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分别高300% 、350% 、204% ; 混交林40cm 土层含水量也比纯林大155t·hm - 2。由于混交林的结构较为合理,能一定程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林分生产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7.
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n Lamb)木姜子(Litsea pungens Hemsl)混交林的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中17年生马尾松的平均高、平均胸径、林分蓄积量和年产值比纯林中的马尾松分别提高8.3%、12.1%.15.9%和55.3%;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比纯林高15.8%,而且混交林的生产结构显著优于纯林,具有良好的空间配置和根系的合理分布;改善了林地的环境条件,增加了林地有机质含量,促进了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提高了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增强了林分对松毛虫的自我抑制能力,1987年至1991年,我们对广安县桂兴乡双村的马尾松木姜子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杉木与鹅掌楸混交林效益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造混交林可以增加林地肥力,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强林分的抗逆性,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促进主要树种速生丰产,为害虫天敌(如鸟类等)提供良好栖息环境.祁门县彭龙联合林场1989年进行杉木与鹅掌楸人工混交造林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黑松侧柏混交林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黑松侧柏混交林及其相应纯林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0年生混交林同纯林相比,黑松平均胸径增加19.7%,侧柏平均胸径增加13.6%。混交林每公顷蓄积量达64.52m3,分别比黑松和侧柏纯林增加29.1%和61.7%,差异显著。混交林在改善林内小气候,改良土壤,抵御风害等方面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8年生杉木木荷混交林蓄积量比杉木纯林多19%。  相似文献   

11.
森林作业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水土流失一部分因森林作业而产生.本文分析森林作业技术中不同采伐方式、集材方式和迹地清理方式造成的不同程度水土流失的机制,提出防止因森林作业而导致水土流失措施:合理选择采伐方式,避免大强度采伐,选择对土壤破坏小的集材方式,使剩余物对雨水保持截持作用的迹地清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的日本落叶松纯林和日本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讨2种林分类型对林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可知,混交林相对纯林,在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上都有显著提高,对土壤透气性、代谢循环和有机质积累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滇西北高山地区落叶松-高山栎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高山地区落叶松-高山栎针阔混交林土壤种子库由分属9科17属的18种植物的种子组成,种子密度343粒/m2,其中75%的种子分布在0~5 cm的土层中。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与其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相关不明显,相关系数仅为0.042 6。其树木群落种子雨由云杉、白桦和高山松等5个树种组成,密度为3 520粒/m2,发生时间集中在每年的9~11月。  相似文献   

14.
侧柏水土保持林密度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侧柏人工林胸径和冠幅的相关关系 ,编制了适宜经营密度表。通过 10年观测 ,侵蚀模数与植被覆盖率的定量关系 ,石灰岩低山区土壤允许流失量 6 0t/km2 .a作为无明显侵蚀的界限。当水土保持林覆盖率为 4 9.3%时 ,土壤流失量等于允许流失量 ,此时径阶 4、6、8、10、12、14、16、18、2 0cm的侧柏每 6 6 6 .7m2 保留株数分别为 2 95、186、12 1、87、6 2、5 1、4 1、34、2 8株。  相似文献   

15.
湖南栎类天然混交林优势木树高曲线哑变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资源管理》2017,(4):22-29
使用13种具有代表性的树高-胸径模型对湖南栎类天然混交林优势木树高-胸径关系进行了拟合,从中筛选出拟合度较高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以进一步构建含林分类型、立地类型哑变量的天然混交林优势木树高曲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平均优势木模型要优于最高优势木模型,利用哑变量模型拟合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基础模型;n林分类型哑变量和立地类型哑变量平均优势木模型结构相同,都是H=1.3+(sun from n to i=1)a_i×Z_i×D_g/(D_g+1)+b×D_g,其确定系数分别为0.711 9和0.977 5,立地类型哑变量模型要优于林分类型哑变量模型。利用哑变量模型可提高模型精度及适用性,有助于建立区域性通用生物数学模型,并为全国栎类天然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的研究提供科学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生长状况、生理指标和土壤因子、气象因子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比油松纯林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和生态效益之结论。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水肥状况,提高林分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从而增强树木的光合能力,提高树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7.
以川西低山区天然林及其人工更新形成的1年生(Ⅰ1)、2年生(Ⅰ2)和3年生(Ⅰ3)巨桉林,坡耕地及其退耕形成的1年生(Ⅱ1)、2年生(Ⅱ2)和3年生(Ⅱ3)巨桉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抗蚀性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林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和团聚度降低,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增加;相反,坡耕地转变为巨桉林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结构性颗粒指数、团聚状况和团聚度增加,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分散率、侵蚀系数和受蚀性指数降低。土壤抗蚀性综合主成分值呈现出天然林〉Ⅰ1〉Ⅰ3〉Ⅰ2及坡耕地〈Ⅱ1〈Ⅱ2〈Ⅱ3变化规律。说明天然林改为巨桉林后土壤抗蚀性会有所降低,但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抗蚀性有上升趋势,而坡耕地改为巨桉林后土壤抗蚀性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黑松蒙古栎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评价了其水土保持效果。结果显示:混交林的土壤物理性质比纯林有显著的改善。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采用营林技术措施提高人工林和次生林混交度,能防止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26年生福建柏湿地松(1∶1)混交林、福建柏纯林的林分生长状况,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林下土壤的养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柏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混交林比纯林大12.6%、23.5%、63.8%,混交林总蓄积量比纯林大51.2%,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混交林和纯林林下植物丰富度一致,但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混交林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与纯林土壤相比,土壤结构较好,土层疏松透水,持水能力强,土壤肥力较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油桐产区常见的水土流失现象,选择典型林地观测区开展不同经营措施试验,通过三年连续环境因子与林地水土流失现状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油桐林水土流失成因、发生规律及经营措施对结实产量影响的关系,提出了减小林地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