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种类蔬菜“藤三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璐璐 《北京农业》1997,(1):W002-W002
新种类蔬菜“藤三七”藤三七别名洋落葵、落葵薯、藤子三七及川七等。为落葵科落葵薯属多年生蔓性植物,原产巴西,我国云南、四川、湖北和台湾等省均有栽培,以珠芽及叶片为蔬,叶片中维生素A的含量较高,每100克鲜叶中含564400IU。据“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产权也成为国际科技、经贸合作与竞争的主要“交通规则”和“游戏筹码”。三七作为文山州的特色产业,不仅已经列为文山州的核心支柱产业,而且作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建设和云南生物工程创新的重点项目,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尽管如此,三七产业发展还有很多困难和问题,笔者试图从专利申请角度来探讨专利文献在……  相似文献   

3.
为了抓住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以文山州为中心的南药产业带”的发展机遇,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区域布局,实现规模开发,切实加强优质无公害三七基地建设,文山县三七特产局从以下四方面全力抓好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一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一位是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村民李秀梅,他们曾在澜沧县扶贫种植基地相识,如今都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全国人代会上重逢。两人一见面就聊起了如何履职、如何扶贫。"我第一次当代表,还有许多方面跟不上。"李秀梅腼腆地请教。"不要急,多学习,回到家乡把大会精神宣传贯彻好!"朱有勇鼓励她。"我们想种植三七,不知道怎么种。"李秀梅又说。"找松树林在林下种植三七,每公斤2000多元,我  相似文献   

5.
保健蔬菜--藤三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藤三七[Anrederacordifolia(Tenore.)Steen],原名心形落葵薯,别称落葵薯、洋葵薯等,与三七的药用功效相似,是云南白药的重要成分,因而也有人直接称其为“云南白药”。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台湾等省,其中在台湾有较大面积的人工栽培。1药用及保健价值藤三七性温,味微苦,具  相似文献   

6.
有问有答     
《农家顾问》2005,(9):67-68
菊三七在我地已有些面积了,我想以本村为中心建立菊三七基地。但不知菊三七有那些用途。什么单位收购?;菊三七别名红背三七、土三七、破血丹。主要含有菊三七碱甲、菊三七碱乙。易生于阴湿肥沃处,或有栽培。产四川、云南、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湖南。秋季挖块根,栽培的于第2年可以采挖,鲜用或晒干。  相似文献   

7.
“在那鲜花盛开的地方……有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那就是我那可爱的家乡……”用这首歌赞美我的家乡-顺义,再合适不过了。顺义我可爱的家乡,田园滴翠绿,大地飘清香,昔日的“京郊粮仓”“北京的乌克兰”没有花却种出了花。顺义区以2009年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为契机,北京国际鲜花港用异彩纷呈的彩色苗木,将美丽散播四面八方。  相似文献   

8.
梁晓军,江苏省金湖县陈桥镇青年农民,在家乡开创了人工养殖狐狸的先河,而且还把他的养殖业发展到祖国边陲的云南。他荣获淮阴市首届“十大青年致富能手”、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科教兴农带头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委、省政府规划2016-2020年要实现三七产业综合销售额达千亿元的目标,但实际销售收入与所规划目标落差很大。产业缺乏应有的大格局与新理念,项目谋划不充分,产业规模大而不强,未形成合力强大的产业链,三七产业“卡脖子”难题没有全面解决,普适性三七食品较少,再加上三七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种植成本增加都是制约三七产业千亿目标达成的堵点。结合三七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审视过往,提升格局、狠抓实干,打造“三七之都”。招贤纳士,拆开制约人才开拓创新的制度藩篱,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勇于突破,敢于创新,激活金字招牌,巧用各类媒介,聚焦“四大一特”,坚持绿色引领,数据赋能,建好用活大数据库,推动地方特色产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七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七是云南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它的根是著名、传统的重要中药材,云南文山是中国三七的道地产区,也是主要种植区。目前,三七种植在文山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三七生产上存在着严重的连作障碍问题,极大地限制了云南三七产业的发展。本文综述了三七连作障碍产生的机制和控制的方法,并从病原微生物和土传病害增加、土壤盐分累积和酸化、养分失衡和植物自毒效应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三七连作障碍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三七连作障碍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1.
苍山“干蒿菜”云南大理州人事局金凤“世间不须熊掌席,苍山只求干篙菜”——这是清末出滇作官的张继安寄回家乡的诗句,曾在大理一带广为流传。于是,旧时的大理人外出做事,亲属总要想方设法给他带上几罐“干蒿菜”,不仅是为解除他思乡之苦,那干蒿菜的味道的确堪称世...  相似文献   

12.
《云南农业》2023,(1):48-50
<正>1技术概述1.1技术基本情况林下有机三七种植技术体系是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带领团队历时10余年研发构建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三七种植新模式。技术立足云南生物多样性资源禀赋,利用生物多样性“相生相克”和“生境耦合”原理,让“中药材回归山野林中”,严格遵守“三防两不准”和“三证合一”管理制度,实现“高品质、高效益、低成本”的三七林下有机种植生产技术体系。技术发明以药效品质为导向,不使用农药化肥,从源头解决了中药材质量下滑难题,并有效缓解了因中药材连作障碍等问题导致的土地资源匮乏矛盾,为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提供了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3.
陈中坚 《特产研究》2009,31(2):23-25
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名称含有“三七”的有26种不同植物来源,分属12个科,并按“正名”和“别名”分类进行检索。探讨了“三七”名称来源(功能和形态)及对周边省份的影响,从名称的命名探讨了“三七”对南药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气象条件对三七药材道地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分析了云南文山和广西靖西所产三七的质量和产量,三七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发育阶段气象条件的差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得出云南文山所产三七无论在质量还是产量上均优于广西靖西,其主要是由于云南文山具有全年日照充足;温度适宜,变化平稳;降雨适中,时间变化合理等有利的气象条件,有利于三七的生长以及有效成分和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科学技术研究所(邮编:663000,电话:0876-8881537)承担的三七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项目,前不久通过了省级专家鉴定。他们建立了种质资源圃,收集了峨眉三七、屏边三七、姜状三七等近缘植物种质资源,制订了三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数据标准,首次发现了三七无融合生殖现象,建立了三七新品种系统选育技术体系,选育出三七栽培历史上的第一个新品种“文七一号”,其总皂苷平均含量比传统种群高14.25%,产量提高7.13% ̄11.75%。初步获得了组培再生植株和四倍体三七植株,为进一步开展三七新品种选育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云南曾祥云…  相似文献   

16.
藤三七别名田三七、洋落葵、热带皇宫菜等,属多年生蔓性植物,原产巴西,我国云南、广东、湖北等地均有栽培。  相似文献   

17.
 评价了“紫三七”在生态适应和药效方面比普通“绿三七”所具备的优越性,并分析其原因。“紫三七”根状茎和绒根的紫色素属于花色苷类,花色苷在三七根状茎和绒根中的积累导致“紫三七”的形成。“文山三七”根状茎和绒根的紫色应是文山州特殊自然条件诱导三七产生的、利于三七生存的进化性状。花色苷的积累并不动摇或否定皂苷是三七最重要活性成分的地位;花色苷本身具备多种药理活性、对皂苷药理活性存在增效和补充作用及花色苷的形成、积累能提高三七总皂苷含量决定了“紫三七”的药效比普通“绿三七”的优越。本文可为三七育种中的早期定向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并更新人们关于三七活性成分和药效的传统观念,也将为三七的产品开发开辟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云南的特色农业三七产业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其在武定县的栽培现状,对三七在武定县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推动云南三七产业在武定县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云南道地中药材三七,是国内医药业界公认的战略资源。在《本草纲目》中,它被李时珍称为"金不换"。云南当地流传着众多关于三七神奇疗效的传说,人们赋予其"南国神草"的美誉。事实上,三七也并非浪得虚名。作为"活血止血、化瘀定痛"的特效药,三七是包括云南白药、片仔癀等在内的  相似文献   

20.
三七是我国名贵中草药,近年来云南三七及其近缘野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破坏严重,三七优良品种选育相对滞后,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待突破等,政府扶持及合理的三七产业项目发展措施是保障农业推广工作成功的前提,三七产业升级转型推广的具体做法,如何推进三七品牌打造,推动三七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