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及成虫的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是茶园主要害虫,两者为近缘种,外形十分相似,难以区分。为了便于茶叶技术人员识别这两种尺蠖,本研究通过饲养观察,比较了这两种尺蠖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提出了一种鉴别方法,即通过幼虫第2腹节背面八字形黑色斑纹的形态及该节上2对小黑点的位置进行幼虫鉴别,通过前后翅上外横线的形态进行成虫鉴别。采用分子鉴定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判别准确,且易于掌握,能准确区分茶尺蠖和灰茶尺蠖。本研究结果对这两种尺蠖的正确识别和田间防治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2.
灰茶尺蠖为害诱导茶树释放的互利素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鉴定灰茶尺蠖为害诱导茶树释放的互利素,遂以SDE法提取灰茶尺蠖为害茶梢和正常茶梢挥发物,经GC-MS检测,分别鉴定出31和25种组分,二者总含量相对于等剂量内标的含量分别是1863.8%和1124.6%。与正常茶梢相比,灰茶尺蠖为害茶梢挥发物中苯甲醛、反-2-癸烯醛、吲哚、水杨酸、反-2-己烯醛和己醛含量显著增加。将灰茶尺蠖为害茶梢挥发物的18种主要组分分别溶于液体石蜡制成10-4g/mL味源,以Y形嗅觉仪检测茶尺蠖绒茧峰对味源的趋性;与液体石蜡相比,苯甲醛、水杨酸、反-2-己烯醛和己醛诱效显著,反-2癸烯醛、4-庚烯醛和吲哚的诱效明显,其他11组分无明显诱效。再将前7种组分配成10-2g/mL引诱剂,分别载于橡皮头制成诱芯,附于芽绿粘板上,在茶园茶尺蠖绒茧蜂盛发期实施诱捕,携带前4种诱芯的芽绿粘板诱捕的蜂数明显多于后3种、且显著多于无诱芯的芽绿粘板,而且携带10-2g/mL苯甲醛、水杨酸和反-2-己烯醛等量混合物诱芯的诱效最强。认为苯甲醛、水杨酸、反-2-己烯醛和己醛是灰茶尺蠖取食诱导的茶树互利素。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英格尔公司生产的茶尺蠖信息素在茶园茶尺蠖防治上的作用和效果,以获取科学、准确的试验数据,优化集成茶叶绿色防控技术,我们开展了茶尺蠖信息素诱捕茶园茶尺蠖试验。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诱集材料茶尺蠖信息素诱芯,注塑三角型诱捕器,均由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和提供。1.2试验地该试验设在英山县红山镇乌云山村三组石顺本、石立贵两农户茶园进行。该试验茶园地形较密闭,与其它的地块隔离较好,茶树为多年生,  相似文献   

4.
江西茶尺蠖幼虫期寄生天敌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荣灶  俞继生 《江西植保》2005,28(3):140-141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Warren是茶树常见害虫之一,江西过去仅是个别茶区、少数年份局部茶园危害成灾,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论危害面积和发生密度比过去都有显著增加,且有日趋严重之势,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很复杂,但与天敌有关是肯定的.本文就笔者对江西部分茶区茶尺蠖幼虫寄生性天敌种类及优势种的寄生考查结果作一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5.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 Nucleopolyhedrovirus,Eg NPV)是灰茶尺蠖幼虫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明确其对茶树重要害虫尺蠖类的两个近缘种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和茶尺蠖E.obliqua Prout的致病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EgNPV对2龄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和LC50分别为y=0.943x+0.3582,LC50=8.3×104PIB/mL;y=0.663x+1.614,LC50=1.3×105PIB/mL。当使用不同浓度EgNPV处理不同龄期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时发现,两种幼虫致死率趋势大致相同;在虫龄一致时,达到相同的致病率,灰茶尺蠖所需的时间比茶尺蠖平均短一天。使用2×106PIB/mL浓度处理不同代别灰茶尺蠖和茶尺蠖2龄幼虫,在第1、2和第6代,EgNPV对两种幼虫的致死率均大于80%。上述结果表明灰茶尺蠖核...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咸宁茶区茶尺蠖发生规律及性引诱剂对茶尺蠖的诱杀效果,本研究对咸宁茶区茶尺蠖发生期及发生量进行了监测,同时,研究并分析了性引诱剂对茶尺蠖的诱杀效果,为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最有效的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探讨产品使用技术方案,从信息素配方、诱捕器类型、诱捕器悬挂高度比较了性信息素诱芯诱捕器对灰茶尺蠖的诱捕效果。结果表明,5种不同配方比较,以诱芯B(Z3Z9-6,7环氧-十八碳二烯和Z3Z6Z9-十八碳三烯质量配比1∶3)的引诱效果最好;船型诱捕器的引诱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诱捕器;5种不同悬挂高度比较,以诱捕器悬挂高于茶蓬面20 cm和40 cm的效果最好。建议在灰茶尺蠖发生区域、成虫扬飞前,将灰茶尺蠖诱芯B(Z3Z9-6,7环氧-十八碳二烯和Z3Z6Z9-十八碳三烯质量配比1∶3)配套船型诱捕器使用,可进行茶园灰茶尺蠖害虫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8.
9.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基本特性及应用价值研究结果。EoNPV属昆虫杆状病毒属A亚组,单粒包埋型。其病毒粒子平均大小62×220nm,具有特异的肽谱、DNA内切酶谱和血清学反应特性。在动物机体及离体细胞中均未显示对非宿主昆虫和人畜的致病能力和遗传诱变效应 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EoNPV对其宿主昆虫茶尺蠖有较强的毒力和较好的防效。茶尺蠖人工饲养及EoNPV人工增殖技术的建立,及具有光保护作用的EoNPV杀虫剂剂型的成功筛选,为EoNPV实际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EoNPV作为茶尺蠖的生物控制剂,应用于茶园是有效、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11.
适用于高温季节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物测定表明,直接使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病死虫匀浆稀释液,抗紫外线能力最强,提纯病毒加苋菜红食品染料次之。苋菜红食品染料的保护作用极显著强于胭脂红食品染料以及黑色素等,可作为保护剂供生产实际应用。杀灭菊酯和硫酸铜对EoNPV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两者各自与该病毒混用后,在34℃下实际杀虫率分别为理论杀虫率的1.65和1.35倍。天皇星、灭幼脲Ⅲ、灭扫利、乐果、CpNPV及克螨特则对此病毒无增效作用。正交筛选的结果表明,34℃下9种EoNPV制剂中以EoNPV-Ⅰ乳剂为最佳,EoNPV-Ⅱ、Ⅶ乳剂和EoNPV-Ⅳ水剂次之,对三龄初幼虫的杀虫率由单用EoNPV的4.76%分别提高到89.04%和71.02—75.11%,可供生产上试用。  相似文献   

12.
茶尺蠖幼虫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单白绵绒茧蜂在14和34℃恒温下,供以寄主,无子蜂羽化。在18~30℃下,其幼期(卵──蛹)一般随温度上升而缩短,反之则延长;发育起点温度为9.98±2.78℃,有效积温250.00±46.77日度,由此推算在杭州年可发生ll~13代。成虫寿命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自然交温下趋势一致。寄主虫龄对该蜂的卵+幼虫期无显著影响,而在寄主体外的预蛹+蛹的历期则随寄主虫龄增大而缩短。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用幼虫人工饲料(鲜鸡蛋40克、啤酒酵母30克、蜂蜜20克、蔗糖10克、抗坏血酸0.1克、水100毫升)和成虫人工饲料(猪肝粉10克、蜂蜜20克、啤酒酵母10克、水100毫升)连续饲养繁殖十个世代的试验结果。各代幼虫生长发育、结茧和羽化基本正常,成虫能大量产卵。一至十代幼虫平均结茧率为58.3—76.5%,平均羽化率为76.7—94.2%,成虫产卵前期为4—6天,平均产卵量为464.8—1561.7粒,其中一至三代平均产卵量均在千粒以上,最高的达2484粒,三代以后产卵量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甜菜褐斑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80~1981年期间,自各地甜菜褐斑病病叶样本上分离出563个单孢菌株,并测定了各菌系对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山东高密、江苏东辛农场等地单独使用苯并咪唑杀菌剂3~4年以后,病菌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黑龙江巴彦、呼兰、山东薛城等地因没有或极少用药防治,病菌仍然表现敏感。山东菏泽、滕县等地已有一定数量的抗性菌株,但分布尚不普遍。试验证实,抗性菌株对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和苯来特等三种苯并咪唑杀菌剂具有交互抗性,百菌清、醋苯锡和毒菌锡对抗性及敏感病菌均有良好效果。目前可选择百菌清作为苯并咪唑类的主要替换药剂。初步观察,停止用药后三年以内抗性菌株的数量及抗性程度仍然保持稳定。此外,甜菜频繁调种加速了抗性病菌的扩散。建议未发现抗性的地区应尽量避免从抗性严重的地区调种。  相似文献   

15.
经两年的田间调查资料,用8种检验分布型的方法进行检定,得出柑桔木虱卵和若虫的分布型均呈聚集分布。卵的聚集是由于木虱的习性引起的,若虫的聚集是由于环境的作用引起的。进行资料代换时可用下列公式: 1.y=log(x+1) 2.x=1n(x+1)本文还提出估计田间种群数量时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6.
棉花品种抗黄萎病性与体内生化成分相关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棉花不同抗感黄萎病性品种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品种在无菌土中体内可溶性还原糖含量相应地高于接菌土中的含量。蕾期抗耐品种平均含量为2.276%,高于感性品种的1.417%,而铃期趋势相反。叶片单宁含量高于根部。在无菌土中,抗耐品种叶片单宁含量平均为3.58%,高于感病品种的3.28%;而在接菌条件下趋势相反。根部棉酚含量显著高于叶部,但两者极显著相关。在无菌土和接菌土中,抗性品种棉酚含量均高于耐性品种,而耐性品种又高于感性品种。棉株体内棉酚含量与棉花品种抗黄萎病性显著正相关。同工酶谱测定显示,过氧化物酶在抗感品种的无病症叶片中,酶带特征基本一致,叶片显症后表现主酶带区加宽,主酶带数增多,变化趋势与症状严重度正相关。在显症条件下,抗性品种酯酶同工酶活性略强于感性品种;与无症叶相比,显症叶的SOD酶带数由原来的4—6条减少至3—4条,抗性品种的酶带数少于感性品种1—2条。  相似文献   

17.
本项工作的目的在于探求水稻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初孵幼虫在稻株上的定向特性,为鉴定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品种植株间的抗螟性能做一些基本工作。其次,以人工合成的“稻酮”进行蚁螟趋化反应试验。工作系于1961—1964年进行。所得结果初步表明:1.在稻株上的定向部位:蚁螟侵入孔距稻株基部的相对高度为,分蘖期<10厘米;圆秆期10—20厘米,孕穗期后>30厘米。在生长期相同的植株上,籼稻>粳稻。入侵途径以叶鞘侧部的脉间蛀入为主,部分咬脉而入。2.蚁螟在分蘖期至圆秆期稻株上主动选择叶鞘部位入侵,并非由“向地性”所支配。3.蚁螟对各生育期水稻叶鞘组织的趋化反应与成虫的产卵选择性相吻合,即偏选分蘖期与孕穗期的稻株(或叶鞘)。4.在稻株叶鞘及孕穗穗苞内含有诱致蚁螟的物质,而在稻叶叶片组织内可能含有拒食作用的物质。5.蚁螟着生数量,在秧苗上为,17天秧>44天秧;在分蘖与圆秆期稻株上,籼稻>梗稻。6.一定浓度的人工合成“稻酮”能明显地引起蚁螟的嗅觉反应。  相似文献   

18.
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对棉铃虫取食行为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云金杆菌(Bt)杀虫剂在棉铃虫综合治理中已广泛应用,但关于Bt杀虫剂对棉铃虫的作用机理尚无系统研究。Bt杀虫剂是胃毒剂,昆虫取食作用对其杀虫效果有重要影响。已有研究表明,Bt杀虫剂对某些昆虫有抑制取食的作用,对另一些昆虫无此作用。作者初步研究了不同剂量的Bt杀虫剂对棉铃虫取食行为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长毛钝绥螨对神泽氏叶螨捕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莓是一种高价值水果,上市期恰是水果淡季,深受欢迎。但随着复种、连作使草莓神泽氏叶螨为害日趋严重,一般损失10%~30%,严重时绝收。叶螨繁殖能力强,蔓延快,果农以打农药为主,每周1次,每季10~15次,农药对草莓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在草莓上提倡以生物防治为主、农药挑治为辅的综合治理措施具有特殊的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大草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 Wesmaer)在湖北省以预蛹越冬,全年可完成4—5个世代。雌虫1次交尾可终生产受精卵,单雌平均产卵量在800粒左右,最多可达1234粒。幼虫可捕食粮、棉多种害虫。成虫和幼虫均嗜食多种蚜虫。成虫有趋光性。温度对卵孵化率、幼虫和蛹的存活率以及成虫寿命有较大影响,最适温度在25—30℃之间,卵在35℃恒温条件下不能孵化。各虫态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卵期为8.17℃和63.21日度;一龄幼虫为12.99℃和37.80日度;二龄幼虫为10.83℃和39.17日度;三龄幼虫为9.35℃和60.23日度;蛹期为9.23℃和215.47日度。幼虫随着龄期的增长,抗寒能力加强。草蛉黑卵蜂(Telenomus aorobates)是抑制大草蛉种群数量的主要天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