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镇江稻鸭共作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作技术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稻田养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一项生态农业、环保农业新技术。它有效地联结了水稻、水禽两大优势产业,开辟了水稻、水禽可持续生产的新途径。镇江市的稻鸭共作从1999年起,迄今已有六年的历史。这六年来,镇江市的稻鸭共作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面临着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一稻鸭共作的双赢作用稻田养鸭是运用稻鸭共生的原理,利用鸭是水禽、水陆两栖、适应性强的特点和鸭的食性广、耐粗饲、觅食能力强的特性,对水稻除草、灭虫。同时投喂的饲料经鸭转化成水稻的肥料,鸭的活动和采食又能活化土肥,增加土壤、水层中氧分,并剥蚀水稻枯叶,达到透风透气,促进水稻生长和减少病虫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稻作栽培史与家鸭驯化史可谓源远流长。同样,我国的养鸭业与农业结合亦是历史悠久。稻鸭共作技术与雏鸡肛门鉴别法一样,皆为我国首创,后经日本学界整理、总结、提高与推广,始成为有理论依据与科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强  沈晓昆 《中国家禽》2001,23(22):37-37
日本流行的稻鸭共作技术始于1991年,日本鹿儿岛市桂川町的有机农户首先进行稻鸭共作试验,并获得了成功。随后,鹿儿岛大学农学部家畜管理研究室开始对稻鸭共作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仅用了10年时间,稻鸭共作技术就从其发源地九洲地区开始,逐渐扩大,遍及日本全国各地。目前,全日本采用稻鸭共作技术的农户已超过1万户,并成立了日本全国合鸭水稻协会。1稻鸭共作技术的五大效果1.1除草根据鸭的特性,它喜欢吃禾本科以外的植物和水面浮生杂草,但有时也吃幼嫩的禾本科植物。同时,鸭在稻田里的活动过程中,它的嘴…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作技术链接亚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日本福岗县的古野隆雄、鹿儿岛大学万田正治救授共同致力于稻鸭共作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遂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并于1992年成立全国稻鸭共作协会,至今参会农户达1万多个,召开全国专题研讨会14次,正式出版发行《合鸭通讯》刊物;日本政府也将稻鸭共作技术列为政府认可的12项环保型持续农业项目之一大力推广,对从事者给予12年无息货款。稻鸭共作的大米价格也高出未养鸭稻米价格的20%-30%。  相似文献   

6.
最近,随镇江市农业科技代表团再度赴日本考察农业科技。稻鸭共作技术虽然不是这次赴日考察的重点,但日本全国稻鸭协会的会长万田正治先生是这次我们赴日考察的邀请人之一。日本全国稻鸭协会的另一位会长古野隆雄先生和夫人古野久美子也从福岗赶来鹿儿岛与我们相见。这已是我们和万田先生,古野先生的第四次相会了,稻鸭共作的共同事业,使我们成了好朋友。从万田先生,古野先生处了解到日本稻鸭共作的一些新进展、新情况,现介绍如下。作为日本对稻鸭共作研究得最多的鹿儿岛大学,近年来在鹿儿岛县网挂川流域的沟边町竹子地区开展了多学科多部门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稻鸭共作技术及生态农牧业考察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日本全国稻鸭协会、日本鹿儿岛大学的邀请,镇江市稻鸭共作赴日考察团一行6人于2002年7月11日至7月19日,到日本稻鸭共作的发源地和研究中心--日本九洲地区的鹿儿岛大学、福冈、冈山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稻鸭共作是“亚洲共同的技术”是一项卓越的、生态的、环保的水稻可持续生产技术,已经在亚洲的多个产稻国和我国的多个水稻产区应用推广。但现有的稻鸭共作技术,鸭苗仍需经保温育雏并提前驯水后才能放入稻田,鸭苗为7~14日龄。鸭苗从孵化场运至农家后要经保温育雏、驯水后才能放入稻田。这对于长期农牧分离、缺乏养鸭经验的稻农来说,是一件吃力而麻烦的事,不是鸭苗育雏的技术掌握不好、就是鸭苗的驯水未能做好,导致鸭苗体弱,放入稻田后成活率低,直接影响了稻鸭共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10.
1鸭声远胜蛙声南宋诗人辛弃疾有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可以理解为听到蛙声一片,这一片蛙声象征着又将迎来一个水稻的丰收年。也可以理解为蛙声阵阵,青蛙多,消灭的害虫多,水稻丰收就有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放鸭治虫最早见于明代,明代霍韬(1487-1540)提到“顺德产蟛蜞,能食谷芽,惟鸭能啖之,故鸭广南为盛,以其蟛蜞能养鸭亦有鸭能蟛蜞两相济也”。(《五山林志,辨物》引《渭崖文集》)。  相似文献   

12.
我国稻鸭共作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鸭共作是起源于我国、成熟于日本的现代农业新技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综合经济效益显著的技术优势,是我国水稻主产区大力推广的生态农业新模式.就目前国内对稻鸭共作技术研究不深入、技术不配套、农民认识有误区、推广机制不适应、推广缓慢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应加强技术攻关,创新栽培模式,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牵头,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机制,延长产业链,加快推广步伐.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国内外的稻鸭共作又有了新的进展,笔者根据手头所掌握的情况。写成此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盛夏时节,镇江市农业科技界迎来了他们的节日。7月18日,参加第四届亚洲稻鸭共作研讨会的日、韩、越、泰、俄等国和港台及内地各省的150多位专家、学者、领导、农友代表汇聚镇江市南山碧榆园宾馆,给美丽的镇江更添喜庆和热烈。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镇江电台、电视台、日本NHK、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农民日报、《中国稻米》、《中国禽业导刊》、《中国家禽》等17家媒体也与会开展新闻采访和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作是一种种养紧密结合的生态农业技术,近年来已在国内水稻的主要产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稻鸭共作不仅开辟了水稻可持续生产的新途径,而且开辟了水禽可持续生产的新途径.与传统养鸭仅以产肉蛋功能相比,又增加了役用功能.鸭子在完成稻田的劳作后,又提供了鸭肉供人类食用.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作技术对水稻及其病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作技术,源于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稻田养鸭,完善于日本,发展于亚洲。稻鸭共作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农牧混合的生态型农业技术。本文就稻鸭共作技术的优点及其对水稻、病虫害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最大的水稻生产、水禽生产大国,近年来稻鸭共作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南北稻区的多个省市都开展了稻鸭共作的应用和推广。本文作者长期从事稻鸭共作技术的研究,他介绍了日本“稻鸭共作”的先进技术,并对我国“稻鸭共作”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高邮鸭和绍兴鸭的稻田放养试验,获得不同品种在稻鸭共作模式中适宜的放养密度,以及常规稻作、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放养密度越小,收捕时鸭平均体重越大。放养密度越大,收捕时每公顷产鸭总重越大。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比常规稻作的经济效益要多4~5倍。高邮鸭50 m~2/只的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比40 m~2/只、60 m~2/只稻鸭共作经济效益好。绍兴鸭40 m~2/只的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比50 m~2/只,60 m~2/只经济效益好。高邮鸭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比绍兴鸭稻鸭共作的经济效益略高。  相似文献   

19.
2月,第18届日本全国稻鸭共作研讨会在日本静冈召开。日本稻鸭共作协会的会长万田正治先生,为照顾生病在床中的夫人,决定辞去会长职务,并表示将继续为稻鸭共作的发展尽心尽力。万田先生对日本乃至中国、亚洲的稻鸭共作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万田夫人不光是支持万田先生稻鸭共作的研究,而且为稻鸭共作特别是《合鸭通讯》的编辑出版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向万田夫妇表示深深的敬意。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鸭是在种稻的同时,将鸭子在稻田中野生散养,田内放养绿萍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利用鸭子的杂食性,消灭稻田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的不间断活动和粪便,产生中耕效果、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刺激水稻生长;同时利用稻田中的虫害和杂草为鸭子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饲料,实现农田的可持续种养,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生产有机大米和畜禽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