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由黄芩、石菖蒲和丁香等中药组成的提取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菌机理。【方法】通过牛津杯法测定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并对菌体的生长曲线、细胞壁和细胞膜完整性、胞内DNA含量变化测定,结合细菌电镜透射图,综合分析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作用机理。【结果】测定得到其最低抑菌浓度为3.1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为12.5 mg/mL。中药复配物可破坏猕猴桃溃疡病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使胞内物质溢出,DNA含量降低,还可破坏菌体形态结构,使菌体扭曲变形,生命活性降低。【结论】中药复配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抑菌机理为影响菌体细胞形态、细胞壁、细胞膜和遗传物质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黄芩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ESB)对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的抑菌机理,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Psa为研究对象,采用琼脂打孔法评估Psa对ESB的敏感性;通过梯度稀释法确定液体培养时ESB对P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探究1/4MIC、1/2MIC、3/4MIC和MIC下ESB对Psa的作用效果。通过菌液光密度绘制Psa生长曲线、电导率仪测定培养液上清电导率、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胞外可溶性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AKP)试剂盒检测AKP活性、硫酸亚铁法测定菌体对磷的代谢、氧化还原反应测定呼吸链脱氢酶活性、0.3%固体培养基检测Psa泳动能力;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Psa在MIC处理下的形态变化。【结果】 5种ESB浓度作用下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6.00 mm以上,MIC和MBC均为2.4 mg/mL。ESB能抑制Psa生长,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造成电解质、蛋白质外泄,干扰菌体正常的物质和能量代谢; ESB可显著抑制Psa泳动能力,阻碍细胞的迁移。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ESB作用后的Psa菌体形态出现缩短、凹陷、畸形、破裂,细胞质外泄,菌体大量裂解等现象。【结论】ESB可破坏Psa的细胞结构,干扰物质和能量代谢,抑制菌体生长,具有开发成植物源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新农药噻霉酮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防治芒果炭疽病的新药剂供生产上应用,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新农药噻霉酮防治芒果炭疽病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6%噻霉酮1 000倍液对芒果叶片炭疽病防效最好,最佳防治时期是叶片刚萌发时;防治芒果果实炭疽病的最佳浓度为3 000倍液.选择合适时期和有效浓度防治芒果炭疽病是有效控制病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分离猕猴桃溃疡病菌中的质粒,从质粒角度探索细菌的致病机制,分析其编码的主要基因、毒力因子。用试剂盒提取分离自安徽省岳西县猕猴桃溃疡病菌株JF8的质粒,对质粒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质粒基因组拼接显示菌株JF8质粒全长65 149bp,GC含量56.29%,包含45个假定蛋白(hypothetical protein)和38个有预测功能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质粒携带多达8个直接参与基因重组和转移的转运蛋白(mobile element protein),5个基因直接参与细菌Ⅳ型分泌系统、1个基因参与细菌Ⅲ型分泌系统。基因ParA编码的蛋白是一个ATP酶,对质粒的分配以及维持质粒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编码转录激活蛋白的基因LuxR与细菌的群体感应机制相关,影响毒力因子的表达和分泌,基因UmuC是细菌中SOS应答系统的组分之一,控制细胞中聚合酶Ⅴ的量。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3%噻霉酮对辣椒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病园的越冬病株枝、叶、芽、叶痕、根、野生猕猴桃病枝、土壤等进行采样、分离,再接种、鉴定,证明猕猴桃细茵性溃疡病茵在田间的越冬场所有:田间病株枝、叶、芽、叶痕、野生猕猴桃病株、田间病残体、土壤表土层.病株根系经多次分离未获得稳定的致病菌株.为生产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蔚慧  杨林华  李志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144-15145
[目的]分析绿色木霉代谢产物对黑曲霉和荔枝炭疽抑菌机理。[方法]采用培养皿对峙培养,载片培养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法分析黑曲霉和荔枝炭疽菌丝被绿色木霉代谢物拮抗后的变化。[结果]黑曲霉菌丝内部的细胞膜、线粒体、细胞核、细胞质等各种细胞器都已经消失或变形或干瘪;荔枝炭疽菌丝内部的液泡已经膨胀变形,线粒体和叶绿体经代谢物作用后分化成细小的颗粒,细胞核也变形,细胞质变成了胶体状态。[结论]黑曲霉和荔枝炭疽菌丝都不同程度变形,说明绿色木霉代谢物是一种重要的抑菌荆。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药剂有效成分用量162~324g/hm2,对赤霉病的防效达79.41%~91.23%,且对小麦安全,对产量无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雷庆  叶华智  余中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95-5996
以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为指示菌,从猕猴桃溃疡病病枝中分离到一株噬菌体,对该噬菌体进行了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紫外线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噬菌体的热稳定性较弱,在65℃下10 min内即可全部失活;在pH值4~9的范围内噬菌体均可稳定存在;紫外线下照射12 min,噬菌体几乎全部失活;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1;感染指示菌的潜伏期约60 min,爆发期约70 min,烈解量为123。这是首次关于猕猴桃溃疡病菌噬菌体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液培养研究方法,研究缺素处理对猕猴桃幼苗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从6月16日定植到7月11日,大部分处理的猕猴桃幼苗长势较好,有新叶萌发,生长迅速。部分缺素处理的猕猴桃幼苗叶片表现出缺素症状。从7月11日到8月7日,所有缺素处理的幼苗状态不佳,新叶生长缓慢或停止。到8月7日,除完全营养液的处理外,其余所有缺素处理的猕猴桃叶片均表现出缺素症状。  相似文献   

12.
陕西猕猴桃病虫害发生与危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调查了陕西省猕猴桃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结果表明,主要有42种病虫害对猕猴桃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其发生具有4个特点:自然分布区病虫害种类少,危害轻,人工栽培区的种类多,危害严重;随着树龄的增大,病虫害种类增多,主要病虫害加重;各地具有典型的病虫害;不当施肥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加重。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栽培管理措施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陕西猕猴桃种植区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与猕猴桃枝干溃疡病发病关系的研究发现,栽培管理措施及水平直接影响溃疡病的发生程度,管理精细的果园发病较轻.为有效控制病害,冬季修剪应在落叶后至元月中旬之间进行;冬灌不能晚于11月底,春灌不早于4月;合理施肥,控制春季萌芽的早晚、伤流的多少和树木生长势,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4.
稳定雄性不育系的建立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提条件,因此阐明小麦雄性不育的形成机 理是实现杂交小麦高效制种的基础理论保障。本文从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两方面对该领域的 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解析小麦雄性不育机制提供参考资料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1-MCP处理对美味猕猴桃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1-MCP处理对"金魁"美味猕猴桃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1-MCP处理均可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抑制乙烯的合成,推迟乙烯高峰和呼吸跃变的到来,并降低其峰值,且能较好地保持Vc含量,抑制总糖及可溶性固型物的上升。同时,1-MCP处理还有效地缓解了果胶的降解,抑制淀粉酶和果胶酶的活性。在贮藏后期,1-MCP处理果实保持了较高的SOD活性,并延缓了CAT活性高峰的出现,从而达到延缓果实后熟衰老的目的。实验表明:运用浓度为1.5μL/L的1-MCP进行12 h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的贮藏保鲜有较好的效果;而经1-MCP二次处理的果实贮藏保鲜效果则更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饲养试验和化学分析的方法探讨了稀土(RE)在肉鸡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增产效果。饲养试验表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03、0.05和0.07%RE,增重效果和饲料转化率(FCE)等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其中0.03%RE组效果最好,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30.43%,饲料较化率提高22.37%,成活率提高4.7%,统计上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屠宰率、半、全净膛率及胸、腿肌率均优于对照组。分析结果表明:0.03%RE添加量对15项生理生化指标、肉质及几种微量必需元素等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应用果胶酶澄清猕猴桃果汁的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使用的最小剂量为90μL/L,最适pH为3~3.5,最适温度为40~50℃;用此澄清工艺条件所得猕猴桃清汁的透光率可达96%,营养成分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抗条锈病新品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将高梁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感病品种甘麦8号,D2代出现了2株对条锈病免疫的变异株;D5代有9个株系抗条锈性已经稳定,用混合菌和分生理小种鉴定,对条中29、30、洛13Ⅱ、水14、水14中梁17-s、HY3、条中31号表现免疫,通过侵染型基因测定,表明所获得的新品系89144组织中SOD活性升高,在原受体甘麦8号接种条锈菌后SA含量也有升高,但并不伴随有CAT活性下降和SOD活性升高以及H2O2含量的升高,推测SA为CAT过氧化活性提供一个电子的过程中SA的量必须达到一定的阈值,并且与CAT的时序调节相配合,据SA结合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变化动态,推测SA信号传导途径的上游应该还有一些机制在起作用,同时抗条锈新品系89144具有SA信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9.
细菌耐药性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面临的重大威胁。动物养殖业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源头之一,能导致耐药菌和耐药基因在“动物、食品、环境和人群”链条内流通,威胁人类健康。目前,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现象十分普遍,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对当前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形成机制、传播与进化规律以及防控策略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耐药性研究与防控及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析了一株香蕉内生细菌BEB99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OC4)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其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脂质过氧化、麦角甾醇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果胶酶活性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能产生几丁质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