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蔬菜》2014,(9)
<正>在"中国黑木耳之乡"——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和紧邻的白石山镇的黑木耳栽培地里,采用吊袋技术栽培的10万袋黑木耳正待采收。在高大的铁架大棚内,7袋或8袋黑木耳用绳子竖立串在一起,成排吊挂在铁架子上,袋上长满了黑木耳。这种新式吊袋技术在降低成本上有3个优点:一是节省土地,二是节水节电,三是节省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生产是黑龙江省东宁县"头号"富民支柱产业,2012年全县黑木耳发展规模达15亿袋,其中12亿春耳全部应用春耳秋管栽培技术,单袋产量平均0.05 kg,总产达70 000 t,产值45亿元,实现为农民人均增收13 680元。东宁县春耳一般7月初采收结束,气候条件和栽培模式不宜进行伏天出耳,通过摸索形成了一套春耳菌袋秋后管理出耳的栽培模式,多采收5~15 g的优质秋耳,增产增收。栽培上要选择优良品种,严格进行菌袋生产,科学划口、撕袋及浇水。  相似文献   

3.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在我州推广以来,深受广大耳农的欢迎。近几年来数量大增,经济效益显著。但也有个别栽培户不注重管理,忽视技术环节,杂菌感染严重,出现烂耳、流耳、栽培袋菌丝死亡等现象,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结合具体生产实践,笔者就其优质高产的经验加以归纳如下: 1 适时安排出耳期黑木耳子实体生长温度在10~25℃之间,属中低温型。温度超过30℃,子实体易自溶腐烂,温度低于10℃,子实体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所以子实体生长期应选择气温在10~25℃内。根据我州的气候条件,一年可安排春、秋两茬生产。春茬应在6月末结束,秋茬则在9月末采完。要合理安排时间,栽培袋尽量不要越冬,越冬一方面增加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杂菌污染相对严重,增加了管理难度。 2 合理选择培养料、栽培袋黑木耳为木腐菌,各种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均可用于栽培黑木耳。我州林木资源丰富,利用硬杂木木屑为主料,其配方:硬杂木(阔叶)木屑86.5%,麦麸或米糠10%,豆饼粉2%,生石灰0.5%,石膏粉1%。由于降低了麦麸含量、提高了培养料的pH值,从而抑制了霉菌生长。林区的不成材枝桠、树头、旧木耳段经粉碎均可用于栽培。栽培袋应选用17cm×33cm的聚丙烯折角塑料袋,其抗拉力强,不易破损。高度可适当加长,但大袋易发烧,小袋产量低。  相似文献   

4.
利用桑枝屑袋料栽培黑木耳已成为淳安县食用菌的新兴栽培模式,生产规模由2006年的20.5万袋、产值71.75万元,迅速上升到2011年的898.679万袋、产值4 313.66万元。黑木耳采收后的菌渣数量大,若直接丢弃,既污染环境,又造成  相似文献   

5.
王正前  张守明 《食用菌》2006,28(6):48-48
黑木耳作为一种黑色和高蛋白低脂肪的菌物食品正在被人们逐步认识,全世界有90%的木耳产自于中国。目前,袋栽黑木耳已在各地大力研究和发展,但在生产管理中,常因菌袋污染高、菌袋成品率低、养菌周期长、管理工作工序繁锁、出耳少、出耳不整齐等因素,造成产量和质量低而不稳,生产效益低下,很多生产者出现亏损。笔者从2000年开始探索黑木耳袋料栽培,研究出了黑木耳周年高产栽培技术,特整理如下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仁锌  戚兆根 《食用菌》1996,18(3):32-33
黑木耳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保健食品,目前本省还是以段木栽培为主,不仅资源缺乏,生产周期长,而且单产低,每100kg段木栽培两年仅产干耳1~2kg,故年年销大于产,需要大量从外省调入。为此,我们于1993年底开始利用本省丰富的棉子壳和杂木屑等资源,进行袋栽黑木耳高产技术研究。经试验,已筛选出适应当地栽培优质高产的Au_4黑木耳菌株,并摸索出  相似文献   

7.
以往采用阴棚吊袋法栽培黑木耳,保湿性能差,人工喷水次数多,投工大。我们于1993年9月试验用阳畦排袋法栽培黑木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一)季节安排 1993年3月初从山西大学食用菌场引进Gu-1号黑木耳母种,随即扩繁母种,4月中旬制作原种,5月下旬或6月初制黑木耳栽培袋,6~7月发菌,8月划破袋浸水转入出耳管理。 (二)菌袋制作 塑料袋选用16×50×0.04cm的  相似文献   

8.
塑料袋地栽黑木优质高产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在我州推广以来 ,深受广大耳农的欢迎。近几年来数量大增 ,经济效益显著。但也有个别栽培户不注重管理 ,忽视技术环节 ,杂菌感染严重 ,出现烂耳、流耳、栽培袋菌丝死亡等现象 ,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结合具体生产实践 ,笔者就其优质高产的经验加以归纳如下 :1 适时安排出耳期 黑木耳子实体生长温度在10~ 2 5℃之间 ,属中低温型。温度超过 30℃ ,子实体易自溶腐烂 ,温度低于 10℃ ,子实体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所以子实体生长期应选择气温在 10~ 2 5℃内。根据我州的气候条件 ,一年可安排春、秋两茬生产。春茬应在 6月末结…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是一项代表着黑木耳发展方向的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生产的木耳具有无泥沙灰尘污染、比地栽春耳提前一个月采收上市的优点。文章通过选种、菌袋生产、大棚建遣、管理等方面介绍春季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袋栽黑木耳立体栽培高产新技术采用室外、室内立体栽培黑木耳省工、省料、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管理简单,操作方便,适应我省城乡地区栽培。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选择栽培季节黑木耳在南方一带一年分为春、秋两季,在室内、室外均可栽培,春季最适应于4-5...  相似文献   

11.
笔者于1985年冬和86年春,用锯木屑125公斤装塑料薄膜袋110只,用麻种2.5公斥,1987年春采收成品天麻8.5公斤,种麻8公斤,价值400多元。试验表明,采用木屑塑料袋培育蜜环菌,再接天麻种栽培天麻,比常规的木材栽培法,生产周期短,又可省木材,适合大面积栽培。现将此法介绍如下:蜜环菌的培养(一)培养时间蜜环菌在6~8℃即可生长、14~25℃为最适生长温度;而天麻要在12℃才开始生长,25℃为最适生长温度。因此,培养蜜环菌和栽培天麻要根据当地气温条件来进行安排,这是夺得天麻高产的关键。一般春栽天麻于3月下种,冬栽于11月下种。由于蜜环菌长满培养料袋要1个月,因此培养蜜环菌必须在2月和10月进行。  相似文献   

12.
稻耳轮作模式 ,是一项利用冬闲田作场地 ,在开展袋料栽培黑木耳的同时 ,兼顾水稻生产的高产高效新技术。其主要内容是 :室内培养菌袋 ,利用冬闲田搭制荫棚 ,吊袋栽培 ;出耳完毕后 ,拆除荫棚 ,翻犁耳场 ,以废弃菌料作基肥 ,种植水稻 ,实行一耳一稻轮作制。1995~ 1998年 ,我们在本县金鸡岭村进行了为期 4年的试验示范 ,每年示范面积 130~ 15 0m2 ,累计栽培黑木耳 4 785 0袋 ,产出干耳 1132 5kg ,收获水稻 388 5kg ;共投入成本 32 191 6元 ,总产值69 0 92 2元 ,投入产出比为 1∶2 15。按 666 6m2 (1亩 )计算 ,产值 80 689元 ,利润 4…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2019,(6)
为筛选适合商洛市当地袋料栽培的抗杂、抗逆、肉厚色深、优质高产的黑木耳优良菌株,引进7个黑木耳菌株进行袋栽比较试验。结果:综合供试黑木耳菌株菌丝生长,抗杂性,耳基形成早晚,抗逆性,黑木耳产量和商品质量,并结合商洛气候因素,得出黑威15、黑威单片、黑威半筋、西乡2号四个菌株综合性状优良;四菌株为中熟,单片耳,肉厚色深,抗杂抗逆性好,优质高产,可作为商洛市袋料栽培主推黑木耳菌株。  相似文献   

14.
寿光市菜农在常规春、秋两茬次栽培胡萝卜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大拱棚及双膜覆盖等设施,引进优良品种,排开播种茬次,改进种植方式,摸索出胡萝卜一年四茬栽培的生产经验,已在当地推广应用.通过实地调查整理,现介绍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孙永琴 《食用菌》2012,(4):45-46
试验总结出秋季栽培黑木耳栽培菌袋生产时间4月中旬至5月中旬最好,耳基发生快、产量高、病害发生减少;夏季生产的栽培菌袋室外遮阳棚(遮阳度70%)自然培养及室内通风松散摆放培养的栽培菌袋耳基发生快,秋木耳产量高;最佳的下地摆放时间是7月20日-8月9日。  相似文献   

16.
1986~1987年,我区利用收香菇后的闲菇棚,大面积袋栽黑木耳,变一季单一种植为常年生产,不仪提高了菇棚的利用率,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利用菇棚种耳,生物效率达到96.4%,比传统老法栽培产量提高一倍多。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季节安排利用香菇棚袋裁黑木耳,时间一般应提前到3月中旬培育菌种,4月下旬装袋、投料、接菌和室内培育,5月底早熟香菇生产结束即可移至棚内栽培。(二)料袋制作每百公斤培养料配比为:阔叶树木屑55公斤,棉籽壳27.5公斤,麸皮15公斤,白糖0.8公斤,石膏粉1.4公斤,碳酸钙0.3公斤,混合后加水拌匀,随即装袋。袋规格为17×33厘米,每袋干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短袋地栽技术有以下六个优势:①黑木耳熟料袋栽技术取代黑木耳木段栽培技术,节省大量林木资源,充分利用林业清林的废弃物栽培出优质黑木耳,产量比木段栽培高,质量好.②利用阔叶硬杂木屑以及部分秸秆、棉籽壳等原料栽培黑木耳属于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率.③黑木耳熟料袋栽成功率高,生产周期短,能充分利用原料资源,栽培黑木耳风险小. ④黑木耳熟料袋栽集中在室内发菌和室外出耳,不利用大棚或温室等出耳场所,生产成本低,管理方便,生产的黑木耳病虫害发生少,无农药残留,达到无公害标准,提高了黑木耳产量和质量.⑤黑木耳熟料袋栽室外全光出耳能充分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⑥黑木耳熟料袋栽小口出耳技术能栽培出单片木耳,与成朵的黑木耳相比,无耳根,浸泡时间短,方便食用,消费者十分喜爱.  相似文献   

18.
古焕泉 《食用菌》2008,30(2):45-46
黑木耳是一种家喻户晓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用菌,在市场上一直是比较紧俏的商品。我市栽培黑木耳历史悠久,长期以来都是采用段木栽培,近几年来采用木屑袋栽,但都受到木材资源紧缺的限制,制约了黑木耳的生产发展。为了广开培养料的来源,利用我市丰富的稻草作培养料栽培黑木耳,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19.
莆田县蘑菇栽培面积达111万米~2,菇房栽培一季蘑菇后几乎没有利用。为了提高菇房利用率,1986年春在九华农场,用蘑菇房挂袋栽培黑木耳试验,获得了良好效果。一、材料与方法一)制栽培袋:供试黑木耳菌种为D-5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是我国主要食用菌之一,历来都是利用栎树、枫树、榆树、化香树、械树等阔叶树,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栽培,生产周期需三年,每百斤木材只产黑木耳一斤左右。目前耳林资源不足,使黑木耳生产发展受到限制。为此,我们从1979年开始以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等代料,采用聚丙烯袋进行栽培获得成功,每百斤料产干木耳3斤以上,高产的可达8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