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北地区微灌标准体系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微灌技术是当今诸多节水技术中节水效率最高的技术。旨在通过对国内、国外微灌节水技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调研了解,在系统地分析研究国内外全部微灌标准后,构建一个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内容完整、技术先进的微灌节水标准体系框架。规范微灌产品质量标准,制定一系列技术标准,提高微灌技术的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微灌技术节水效果明显,是我国节水灌溉重点推广技术。阐述微灌技术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微灌技术的国内外应用情况,比较滴灌、微喷灌、涌流灌3种微灌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分析微灌技术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鹿毅  李明  靳智  杨涛  龙泽荣 《节水灌溉》2012,(3):64-68,71
微灌是当今诸多节水技术中节水效率最高的一种灌溉技术,构建微灌技术标准体系,制定相关微灌技术标准,是规范农用节水灌溉器材市场,推广微灌技术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国内、国外微灌技术、微灌标准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调研了解,提出了微灌标准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从微灌技术实施流程出发,参照水利标准体系,构建结构合理、内容完整的微灌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明细表。在此基础上制修订30多项地方标准,起草2项国家标准,并进行了微灌条件下作物-水-肥-土壤关系模型研究探索。提高了微灌技术标准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制修订国家、行业微灌技术标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微灌是一种将机械化、自动化灌溉有机结合起来的现代农业节水技术。通过对江阴市近几年微灌节水技术经济效益的调查总结,分析了微灌的主要特点,对微灌技术在现代高效农业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微灌节水技术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微灌属于节水灌溉的范畴,从水形成产量的整个过程中,节水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开源节水、输配节水、田间节水、生理节水。其中田间节水包括灌溉方法节水(微灌)、地表处理(各种覆盖)节水、土体处理(耕作、改良)节水等,这些节水措施和方法有一个共同的效果,即降低了植物的耗水强度,这也正是节水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通过不同的土体处理与灌溉方法对微灌节水技术与机理进行探讨,得出微灌节水的又一关键所在-灌水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水技术、综合农业节水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和节水灌溉管理技术等几种。1微灌技术的优缺点 微灌包括滴灌、渗灌和微喷灌等,它是一种新型的农田灌溉技术。微灌是根据作物对于水分的需要,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滴头、渗孔和微喷头),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或土壤表面,是一种局部灌水方式。与喷灌、管道输水灌溉和地面灌溉相比,它具有以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锐和水资源环境日趋严峻,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微灌作为节水效果最好的灌溉技术之一受到社会关注。在分析和研究了葡萄采用微灌节水技术的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葡萄的生理性状、需水规律、耗水特征及灌溉制度等,对微灌技术在葡萄园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进...  相似文献   

8.
新疆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新疆农业节水型灌溉面积占总灌面积46.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4%。在高效节水面积中,微灌比重65.73%,高出全国56.8%;渠道防渗面积比重48.1%,高出全国30.2%。节水灌溉的较快发展,为极为干旱的内陆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优化配置经济用水结构调整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今后所关注的新疆农业灌溉系统节水灌溉发展规模、系统结构、主要推广的节水模式等问题,采用系统工程技术方法规划研究。结果表明,微灌和低压管灌是农业高效节水发展主体,与目前推广微灌等高效节水现状相吻合。为"十二五"加大农田节水发展规模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浅析国内几种微灌用水质处理过滤器的使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灌是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微灌系统中的首部系统-过滤器是微灌系统中的重要设备,本文介绍了我国几种常见的微灌用水质处理过滤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从过滤效果、可负担面积和技术含量方面分析了目前国内微灌用过滤器的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介绍喷灌机械化技术、微灌机械化技术和行走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的定义及优缺点,阐述各项节水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技术特点及适用性,为推广应用机械化节水灌溉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节水微灌在江西省安远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果园节水微灌技术在果园大面积推广应用有利于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不仅大幅度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而且还有助于实现浇水、施肥、施药一体化和可控化,减少了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保证果农增产增收。2010年,安远县农业机械局加大推广力度,结合当地实际,推动实施节水微灌“四大工程”建设,促进果农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2.
为配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在对微灌技术进行概述的基本上,总结微灌技术的类型及其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优势,从灌水器选择、管网规划设计、系统流量推算、管网水力计算等方面,探讨微灌系统配套设计的原理及方法,为微灌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微灌技术作为成型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结合果园微灌系统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与之配套的控制系统,成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提档增效的发展方向,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农村节水灌溉工程的高科技与高品质,也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容器微灌技术在干旱缺水地区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干旱缺水地区在绿化用水方面存在的管理粗放、技术含量低、水资源浪费大等主要问题,介绍了国内外利用容器储水进行微灌的产品和技术,分析了容器微灌技术在造林绿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了该项技术林业专业性强、节水效果明显、操作管理容易、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提出了容器微灌技术在干旱缺水地区、不便于浇水的偏远地区、以及持续干旱季节的苗木节水灌溉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该项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指出该项技术将在城市绿化、工程造林、观赏园艺、经济林栽培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容器微灌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使得绿化工程用水的技术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秦陈 《四川农机》2010,(6):17-17
1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一般将喷灌、微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统称为压力管道灌溉,大体上就是国内所说的节水灌溉。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中,  相似文献   

16.
微灌技术是一种高新节水技术,应用在生态治理中与灌溉农作物差异较大,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微灌系统应充分考虑各种设备的适用性,才能使微灌系统更好地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微灌发展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微灌在我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形成了以西北地区为主、以大田优势作物为主的规模化发展布局,形成了与农艺、农机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取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增收效果,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总结了微灌发展现状、成效特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微灌发展面临的形势,并对"十三五"微灌发展进行了预测与展望。预测了"十三五"微灌发展的规模与布局,提出了"十三五"发展的6个重点发展方向,一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充分发挥微灌节水节肥、增产增收效果;二是推广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低压小流量滴灌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三是推广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提高灌溉管理水平;四是加强作物灌溉制度、精准施肥研究推广,指导农民科学灌溉施肥;五是总结管理改革经验,完善高效节水灌溉管理机制;六是变革完善投入方式,优化微灌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8.
微灌是一种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微灌均匀度系数是衡量微灌系统灌水均匀度的重要指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AT89S51单片机的微灌灌水均匀度智能测试方式,此法可对微灌系统的均匀度进行快速测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永来 《新疆农机化》2004,(1):19-19,58
木垒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沟畦播种灌溉技术,山旱地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玉米机械铺膜技术,喷灌等节水技术,现已建成喷灌面积6670hm^2,节水增产成效显著。但是还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2003年又从兵团引进膜下常压软管微灌技术在打瓜和玉米作物上进行推广试验。膜下常压微灌节水技术实施是将系统的滴灌带(毛管),  相似文献   

20.
《节水灌溉》2000,(2):39
通过国家近几年的大力推广与实践 ,在科技人员的积极努力下 ,微灌这项新型节水灌溉技术已被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和接受 ,微灌技术已在农业、园林、蔬菜、果树、环保等许多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我国以微灌技术为支柱的一批企业 ,象雨后春笋争相崛起 ,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宏伟目标 ,为节水灌溉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北京绿源塑料联合公司是从事微灌产品研制、开发和销售的专业性公司 ,目前 ,该公司生产的内镶式滴灌带、滴灌管、补偿式滴灌管、微喷系列、防老化管材及配套管件等 12大类 ,2 19个品种 ,已在北京、河北、山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