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关系为对象,研究了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保持必要的耕地面积是我国粮食自给和安全的基本条件;然后采用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视角,勾画了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的基本原理,认为降低耕地压力是粮食可持续生产的关键;提出我国未来粮食安全战略的宏观对策是高度重视耕地数量保持,并改善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2.
1潜力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部,土地面积4729.7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5%,其中平原面积1679.8公顷,居全国各省前列。现已有耕地面积1183.5公顷,林地面积2026.5公顷,草原草山面积433.3公顷,江河湖泊面积239公顷,形成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的基本地貌特征。在全省耕地中,旱田面积1076.3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0%,其中低产田面积76.46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1/15,这部分耕地单产较低,粮食产量只有3000千克/公顷,效益较差。紫花苜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低产田种植苜蓿,效益好于粮食,而且通过种草肥田,草田轮作还会提高粮食产量,又由于面积占比不大,不存在影响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重庆市1996-2005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重庆市直辖十年来耕地动态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0年来,重庆市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2001年后,耕地占用的速率明显加快。其中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增加、生态退耕政策等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4.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从福建省耕地的数量及压力这一角度出发,分析福建省耕地占用现状及趋势,此外,还包括具体的原因分析等。并且,通过各方的数据来源,制作出有关福建省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等的表格。通过此研究,引起人们的反思以及对今后该如何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出建议,让耕地有保证,粮食安全也有保证,让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生活幸福指数并进。  相似文献   

5.
耕地保护制度是我国最基本、最严格的制度之一,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制度之一。通过文献资料法从政策、法律、经济、技术四个方面构建了实现重庆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保障体系。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大耕地建设的财政投入,建立以3S技术为支撑的土地动态监测系统,以保障重庆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庄捷生 《广东饲料》2011,20(4):10-14
单产、水资源、耕地面积是未来中国粮食安全的三大隐患,我国粮食产量要保持稳定增产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未来整个农产品的供求将越来越紧张,价格方面将呈现出轮番上涨的局面。今年这个供应满足了,或许明年那个就出现紧缺。  相似文献   

7.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需求量预测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研究了基于粮食安全策略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即回归分析法和灰色模型法,并用其对规划年的耕地面积作出了预测。预测的结果不仅保证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同时保证了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需要,可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耕地荒漠等原因造成我国耕地面积逐年递减,已逼近18亿亩(1亩≈667 m2)红线,人口数量增长与粮食产量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同时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对于食物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畜产品已逐步成为人们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节约型、环保型畜牧产业能逐渐缓解人口增长与粮食产量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事关国家安危、经济民生以及社会稳定。我国人均耕地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耕地面积减少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守住18亿亩耕地的底线相当困难。此外,人口还在不断增加.粮食单产的增长也极其有限,粮食安全形势必将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90—2007年重庆市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建立了线性生产函数模型,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生产弹性,分析了重庆市粮食生产投入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得出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和化肥施用量是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等重要结论。因此,提出了高度重视重庆市粮食安全问题,应该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依靠粮食单产的提高来增加粮食总产量,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有关的优惠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耕地的减少、环境的污染等使饲料原料的供给出现了短缺。而食品下脚料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种类繁多等优势,已在饲料原料中广泛运用。对国内外食品下脚料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广大畜牧从业者缓解饲料原料短缺及供给不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红古区农用地分等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地自然质量、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经济水平逐级订正,综合评定了兰州市红古区的农用地等别。结果表明:(1)全区有24.69%的耕地为自然质量一般的5等地,15、17等自然质量高的耕地占56.84%;(2)农用地利用等共分为6个利用等别,4等地占参评耕地总面积的24.69%,而13、14等较高,占56.67%;(3)农用地的等别划分为4个,其中,2等地所占比例为24.69%,6等地所占比例最大,为56.67%。  相似文献   

13.
种草先行是退耕还林的重要步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种草先行 ,先草后林 ,有利于保持水土 ,有利于树木的生长 ,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 ,是退耕还林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都市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因索综合评价法,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方面建立综合指标体系,对重庆市都市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科学评价。量化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从评价结果中分析出该研究区域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经济学理论、SPSS实用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分别对重庆市3个经济区中的6个区县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状况进行了分析,可知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同时,研究了上述3个经济区的特点及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对策,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重庆市提高农地、农村、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措施以及未来的城市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始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通过调查黔江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指出了重庆市两翼区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的问题,提出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政府引导支持、弱化土地社会保障功能、规范农地流转管理等建议;以期探究西部地区农地流转的特殊规律,丰富区域案例性研究,对促进重庆市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特殊的经济地理位置使得城乡交错带成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区域。本文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的基本特性,并根据现状和未来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开发利用岗岭低产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从1984—1989年在踢球山种畜场进行牧草栽培,一年生草地每公顷产鲜草平均85815公斤,多年生草地平均每公顷产鲜草49275公斤。每天每头奶牛饲喂15公斤鲜草以代替部分干草,每月比精料加粗料常规饲喂方法增奶量为34.6%,每公顷鲜草饲喂增值效益达6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