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的种子品种价格过低,严重影响了农民使用优种和企业科研投入的积极性,制约了种业的发展.种子价格过低不仅降低了种子企业的利润,更引起了农民成倍的损失,低价绝不是让利于民的良策.随着种业市场化的发展,中国种子产品的价格一定会上涨,也必须上涨,这不仅对种业发展有利,更对农作物种植业有利.品种权保护是建立新型种业体系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价值链是企业增强与维持竞争优势的基本工具,因而越来越受到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关注.企业市场竞争已经转向整个价值链创新能力的竞争.本文基于植物品种权价值链研究种业企业市场创新.从横向、纵向两个层面构建种业企业品种权价值链系统.概括归纳种业企业内部自主研发植物品种权价值链模式、种业企业外部合作创新植物品种权价值链模式.分析两种模式的特征、优缺点、适用条件及其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提出种业企业市场创新关键点.旨在激励种业企业从整个植物品种权价值链角度展开市场创新,获得独特竞争优势.以此提高种业企业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高群革 《种子科技》2006,24(5):22-23
构建新型种业体系是新时期种子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迫切需要。现结合我市种业体系发展现状探讨构建新型种业体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农办农[2010]22号),经过三轮征求意见已经基本定稿."种业新政"重新界定种子企业准入门槛,简单地说,就是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的种子公司归农业部审批,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种子公司归省市种子管理站审批.其中,同定资产比例不得低于50%.  相似文献   

5.
种业是我国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种业科技创新及其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企业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种业发展。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僵化,科研分工不合理,育种研发效率低下,种业企业未能建立自己的研发平台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借鉴国际领袖种业企业经验,依靠种业企业,打造过硬的种业科技创新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以种业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科技创新联盟,注重对企业研发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强种子认证制度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汤洁 《种子世界》2001,(5):16-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实施,消除了品种权人的灰色断带,使品种权人的利益有了保护.近两年,中种集团承德长城种子有限公司在维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上进行了大胆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我国现代种业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培育现代种子企业为主体,以建立良好的种子市场秩序为目标,以增强种子产业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激活种业体系各个关联的产业要素,全面提升我国种业的总体水平和运行质量,为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莫泰煜 《种子世界》2000,(11):21-21
中国加入WTO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对中国来说,它有利有弊,总的来说利大于弊。据统计,迄今为止,外国独资和合资种子公司已有60多家在中国登记注册,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为了打入中国农业领域广阔的种子市场,他们选择蔬菜等经济作物种子为突破口,以先进的经营理念、种子的生产技术、加工设备以及精美的包装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种业发展趋势出发,分析江苏省种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江苏省种业发展新思路和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赵文志  郭建文 《种子科技》2000,18(4):211-213
山西表里山河 ,境内沟壑纵横 ,南北跨度大 ,气候类型多 ,对发展规模化农业生产不利。但自然隔离条件好 ,雨热同期 ,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发展多样化种子生产。几年来 ,我省坚持从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 ,确立了推广使用良种是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关键措施 ,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 ,实现农产品优质化的切入点和先导措施 ;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区域性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定位 ,在组织和指导种子工作上 ,我省改过去单纯把种子作为一项技术为一项独立产业来培育 ,改过去种子…  相似文献   

11.
以<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处理规定>等有关品种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现行中国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农业部有关品种权保护相关规章制度的修改,讨论了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最后指出尽快启动<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修订才是切实推动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回良玉副总理在2003年全国种子工作会议上批示道:“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建设新型种业体系,加快现代种业发展,作为新阶段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举措来抓。加大‘种子工程’实施力度,加快优质专用品种的推广步伐;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推进种子产业化;加强法制建设,建立统一开放、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种子市场”。回副总理的重要批示,为我们做好种子工作,发展种子产业,建设新型种业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设具有兵团特色的新型种业体系,推进“精准种子工程”的实施,是种子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种业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柴玮 《中国种业》2010,(6):9-11
就当前我国种业发展工作中4个方面的问题与种业同仁进行磋商,形成共识,提出建议,更好地为上级领导在种业宏观决策上服务,做好参谋。  相似文献   

14.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几个基本概念:什么是植物新品种?什么是植物新品种保护?什么是品种权?什么是质押?在我国1997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的第二条对植物新品种的定义为:“植物新品种是指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国际上对植物新品种都采取保护措施,其方式有两种,一是专利保护;二是专门法律保护。我国主要采取了第二种方式。即通过专门法律授予植物新品种所有权人在一定时间对授权品种享有独占权。这种独占权即品种权。这在《条例》的第三条中已有明确规定: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以下统称审批机关)按照职责分工共同负责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管理和审查并对符合本条例规定的植物新品种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以下称品种权)。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出质的财产或权利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或权利折价或拍卖、变卖所得价款受偿。品种权同专利、商标、著作权一样,都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对于种子这一特殊行业来讲。品种权不仅事关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是种子企业资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品种权质押担保贷款应该成为种子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拟就此略陈拙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5.
加强品种真实性管理 促进种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春 《种子科技》2011,29(1):14-14
品种的真实性既承载了品种的特征特性,也承载了育种家的大量心血,更承载了中国种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品种真实性管理制度,对保护品种权人的权益,推动种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重视种子工作,较早地颁布了种子管理法规,建立起了规范的种子管理体制,种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产生了一批具有跨国竞争能力的大型种子企业。分析和研究国外种业的发展规律,对于我国种业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作物育种信息》2005,(9):19-19
以生产高科技农药饮誉国内外的红太阳集团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培育出世界种业领先水平的优质、高产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南抗3号,这标志着我国的种子产业进入基因时代。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推进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进程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我国种子产业发展显得尤为迫切。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期的临近,自由贸易必将逐步取代保护贸易,成为不可阻当、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到时,农产品市场将全面向国际市场开放,我国种子产业将面临资...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德农种业自2003年12月成立以来,经历了几年不断地建设与发展,目前已成为省内一流的种子企业。我们认为种业公司目前所取得的成绩,与公司重视物流体系建设是不可分割的。下面将从物流体系的功能、建设、管理、控制、作用及发展的必要性等方面,浅谈黑龙江德农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何构建我国新型种业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种业体系划分为品种管理、种子管理和行为主体三个子体系,并对它们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提高我国种业体系市场化程度为基础,提出进一步完善<种子法>,减少行政干预,改革种业管理体制,整合科研机构、种子企业以及行业协会,打破我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种业体系,构建国家和省"二级种业体系",提高种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