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升温,各行各业都在尽可能地将互联网和行业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利益。宜宾市作为长江中上游的生态屏障和农业大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农产品资源和产业资源,其中荔枝产业在宜宾全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在“互联网+”这个现代模式的影响下,宜宾市传统的产业产品营销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宜宾大部分地区面临着“产业链单一、营销手段欠缺、村落分布零散、传统和熟人维系特征明显”等问题。因此以宜宾大塔荔枝为例,提出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采取“线上电子营销为主,线下推广营销为辅”的营销策略,从多个方面浅谈适用于大塔荔枝的营销对策,以促进宜宾荔枝产业朝着新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2.
绿色营销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茂名市把大力发展"三高"农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三高"农业绿色营销已成为推动茂名市农业经济科学发展,是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战略之举。剖析了茂名市"三高"农业绿色营销的必要性,提出了茂名市"三高"农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提高我国荔枝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荔枝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荔枝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出口限制原因,最后提出提高中国荔枝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5月20日,2021年中国荔枝产业大会在广东省茂名市盛大开幕。大会由农业农村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指导;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茂名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原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广东省委常委叶贞琴,农业农村部农垦局副局长王润雷,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主任李尚兰、副主任韩沛新,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古洁,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以及全国荔枝产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台湾地区荔枝出口竞争力下降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台湾地区荔枝产业现状和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明确台湾荔枝出口竞争力趋于下降。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以及台湾荔枝生产成本上升和出口品种单一等。据此,提出提升台湾荔枝出口竞争力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6.
1世界荔枝产业业绩差强人意 近年来,虽然世界经济状况良好,水果产业的经济效益增长,高品质荔枝的营销渠道畅通,但是荔枝产业业绩仍差强人意。世界荔枝产量的绝大部分仍供生产国的国内市场消费,绝大多数非荔枝生产国的年人均荔枝消费量远低于0.3公斤的水平,国际贸易市场有限,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茂名市享有“全国水果第一市”的美誉,水果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水果种植面积达435万亩,其中荔枝176万亩。茂名荔枝质优果美,闻名遐迩,深受日本消费者青睐。自2002年茂名鲜荔枝首次进入日本市场后,至今已有近3000吨茂名荔枝出口日本。  相似文献   

8.
鉴于诏安县荔枝产业的现状,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提出几点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即调减种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制定惠农政策、加大对果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进荔枝果品加工企业投资诏安荔枝产业、进行品牌认证、建立果品营销队伍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以广东荔枝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智能客服在广东荔枝数字营销中的应用优势,分析智能客服在广东荔枝数字营销中具体应用,针对智能客服在广东荔枝数字营销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并以广州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的荔枝数字化营销智能客服应用作为案例进行了探讨,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其他企业农产品如何成功应用智能客服技术提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又是一年荔红飘香时!在《广东荔枝产业保护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5月26日,促进广东荔枝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全球最大荔枝生产基地茂名市举行。据悉,广东将创建世界最大的荔枝种质资源库(圃),把广东荔枝打造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打开农村产业兴旺的突破口,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世界荔枝看中国,中国荔枝看广东"。广东是中国荔枝适栽地域最广、种质资源最丰富、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是中国荔枝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省份,而荔枝又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因而广东荔枝生产发展迅速;荔枝生产一方面要大力开展鲜荔枝的保鲜销售和市场开拓工作,同时也要推动多渠道荔枝加工业的发展,开发出高科技含量的系列荔枝加工产品,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后,针对广东荔枝生产和保鲜、销售及加工业发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将为推动广东荔枝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并对生产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台湾荔枝栽培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曾是我国荔枝生产的主要区域,1988年栽培面积和产量达到历史之最,然后进入近20多年的调整期,栽培面积大幅度缩减,发展速度与其他特色小水果相比较为逊色,尽管如此,但其单产高、出口比例大、效益普遍较好,以及在新品种选育方面成绩突出,其产业结构已成功从数量规模效益转化为质量品质效益。探讨了台湾荔枝产业发展变化的历史,以加深对台湾荔枝产业发展进程的了解和认识,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岭南地区不同产区荔枝的营养品质特性及差异性,以海口、茂名、湛江、广州、惠州、汕尾6个荔枝主产区的8个荔枝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单果重、可食率、Vc、还原糖、蔗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8项品质指标,分析了不同品种、不同产区间荔枝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荔枝品种在单项品质指标上各有优劣,紫娘喜和糯米糍荔枝单果重和可食率分别最高,妃子笑荔枝Vc和还原糖含量最高,桂味荔枝蔗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不同品质指标存在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8项品质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的是妃子笑荔枝。不同产地相同品种的荔枝品质指标也存在差异。海口、湛江、茂名3个产区妃子笑荔枝单果重、Vc、还原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均无显著差异,但海口妃子笑荔枝可食率、糖酸比均显著高于湛江妃子笑;广州桂味荔枝的可食率、Vc和总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茂名桂味;在广州、惠州、汕尾3个产区糯米糍荔枝中,单果重、Vc、蔗糖含量最高的为惠州糯米糍。通过聚类分析将3个产区的荔枝分为了3类,每类所包括的荔枝均为相同的荔枝品种。研究结果将为荔枝鲜食品种的筛选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广东荔枝园土壤供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法),探讨了茂名高州市、惠州博罗县和广州增城市荔枝园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其主要限制因子。土壤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荔枝园土壤对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大小顺序:高州为P>K>B>S>Mn、Cu、Zn,博罗为Mn>K>P>B>Cu>S、Zn,增城为K>B>S>Zn>P>Mn、Cu。盆栽试验结果显示高州和增城荔枝园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为N和P,博罗荔枝园土壤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为N。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疆特色林果业销售与生产之间存在较大矛盾、竞争力比较薄弱等问题,分析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果业发展现状,并从分销渠道角度探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6.
蒋敏 《农业考古》2021,(2):221-227
近年来,新式茶饮作为餐饮行业的一大新兴热门消费领域,受到广大年轻消费者和资本市场的热情追捧,同时也正在成为我国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分析了新式茶饮的特征和行业现状,并根据其存在的不足,结合茶饮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提出了几点未来展望:市场空间大,发展前景良好;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与更新换代速度,严格把控茶饮品质与安全;结合新媒体,创新营销方式,探索新零售电商、组合跨界营销的新模式;重视市场运营,塑造品牌文化价值,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营销在兽药行业的应用优势,分析了兽药行业开展网络营销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网络营销在兽药行业中的应用构想,为中国兽药行业开展网络营销提供了一些可行性的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18.
广东荔枝生产特点主要有a.产区相对集中,茂名市是广东省荔枝主产区,占全省栽培面积46.03%、产量38.29%;b.主栽品种产能大,荔枝主产区茂名市白腊和黑叶两个主栽荔枝品种栽培面积占全市的80%,产量占全市的83.0%;c.荔枝产品上市周期短,黑叶荔枝从湛江市到荔枝北缘产区只有约2个月的上市期;d.荔枝生产单位户多规模小,如广东茂名根子镇荔枝栽培面积为0.41万hm2,荔枝生产单位有135户,每户荔枝栽培面积大都为几公顷,6.7 hm2以上属荔枝生产大户等.这些特点的存在会加剧行业竞争,在荔枝标准化栽培和生态型商品基地建设、荔枝采后工业化处理、荔枝生产经营制度创新等方面促使荔枝产业的升级,使荔枝产品朝向个性化产品和共性化产品两个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流通费用高企、产销脱节、品牌意识不强以及外销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河南省优质农副土特产品的产销对接。为顺利实现产销对接,河南省各级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财政投入,加快专业信息平台以及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相关企业应开展差异化经营,树立名牌意识,积极开拓各种销售渠道;消费者应树立健康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电力设备营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在电力设备营销中运用关系营销、深度营销、一对一营销、数字式营销、绿色营销等新的营销策略,以期对我国电力设备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