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明亮  辜立新 《种子》2007,26(8):81-84
从我国现阶段育种领域知识产权法律框架的构成入手,分析了与品种权权益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并对品种权、审定新品种及育种专利权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农作物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勇 《中国种业》2007,(2):23-2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作物育种主体逐渐市场化,但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育种单位(者)的权利没有保障,智力投入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1999年4月23日,中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年文本)》,成为该公约第39个成员国,并随之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作物种子企业有了保护其产品知识产权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论农作物品种知识产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良的农作物新品种及其种子,既是育种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所完成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成果,也能够为育种人和社会创造高额利益,是含有物化科技知识的特殊商品.为了使这些育成品种发挥效益,形成生产力,就必须将育种家的品种成果转化为商品和产业化,使之进入市场.但在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过程中,往往被侵权者在品牌、商标、认证标志、权益所有者名称及标志、商品包装、产地等诸多环节侵权,以获取非法暴利.这种对新品种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不仅严重损害品种育种人或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影响了育种开发应用的良性循环与扩大再生产,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更是我国种子法、专利法、商标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规所不允许的违法行为.必须依法惩处.  相似文献   

4.
王泳争 《分子植物育种》2023,(18):6106-6110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育种领域中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为保护创新和促进生物育种发展提供指导。本研究介绍了生物育种和知识产权保护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和作用,阐明了研究的背景和动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定义、范围和生物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对生物育种创新和技术转移的重要性。分析了生物育种技术创新的特点和现状,探讨了技术创新对生物育种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详细论述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的关联,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与技术转移的关系以及对技术创新的阻碍因素。进一步论述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挑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侵权行为和跨国保护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国际合作,以保护技术创新和促进生物育种发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深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为生物育种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蒋帛婷 《分子植物育种》2023,(21):7056-7060
本研究以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因编辑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在这两种育种方式中的应用和挑战。在传统育种中,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突变育种等方法,而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品种保护来实现。现代生物育种则更加注重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如基因敲除、基因插入和基因修饰等。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现代生物育种倾向于使用专利保护来确保创新成果的独立性和独有性。本研究比较了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在法律法规和管理实践方面的差异,并对基因编辑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最后,本研究提出了加强法律保护、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合作机制、强化宣传和教育以及加强技术转移等方面的建议,为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企业提供有效的基因编辑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防止不正当竞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穆向阳 《种子科技》2007,25(1):9-11
不正当竞争是市场经济竞争的产物,具有极大危害性。文章结合社会实践,分析了我国农业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的不正当竞争新现象,并就如何运用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做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俊峰  马鹏飞 《种子》2019,(8):145-149
种业未来竞争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建立和完善现代种业体系必须要重视种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虽然我国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国内已经有大量有关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考虑到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本文从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以及借鉴国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经验等方面对目前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经过 70 余年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种业发展取得辉煌成效,种源保障能力和创新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三农”事业取得历史性发展成就。初步构建起以《种子法》《动物防疫法》《畜牧法》以及《刑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基本,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为补充,较为完整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制体系。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显著,但囿于现代种业起步晚、产业化时间短,存在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原始创新突破性品种不足等问题。据此提出我国种业应居安思危,构建良好的种业发展和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社会环境,以促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高质量发展。其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依法治种、依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法制体系;其二是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培育种子和种畜禽重大突破性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崔丽 《种子科技》2014,(1):11-12
近日,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公布的一组数据引人关注,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推动下,农作物新品种的数量、质量大幅攀升,《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后5年与实施前5年相比,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棉花6大作物的审定品种总量增长了96.63%,年均增长19.33%,在保障粮食安全、带动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 基本职能 建立省级农作物引育种中心的初衷,是为了解国内外农作物品种的最新发展动态,选育、推广适于本物侯区种植的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更新,实现引、选、育、繁、推一体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务.  相似文献   

11.
1国内外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历史进程 植物新品种保护,又称育种者权利,是授予植物新品种培育者利用其品种所专有的权利,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形式,在历史上是专利保护的一个分支,1833年9月3日罗马教皇发布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给以所有权的宣言,这项宣言被世界上普遍认为是植物新品种保护法规的起源。  相似文献   

12.
植物新品种保护任重道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括植物新品种保护在内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经济体系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变革,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带动着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知识产权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食用菌菌种法律法规保护体系下,专利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是食用菌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形式。围绕首例真姬菇专利侵权案件,探讨食用菌知识产权保护形式、侵权判定的考量因素以及DNA分子技术在鉴定中的应用,为食用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培育适宜滨海地区盐碱农田氮磷高效、节水抗旱农作物新品种,有助于滨海盐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文献调研和长期工作经验,着重探讨滨海盐碱地区"低投高效"农作物育种策略,以期为该地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 形势与抉择 1997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999年6月,农业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此后,农业部又公布了3批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水稻、普通小麦、玉米、大豆、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稻产量占全球总量的1/4以上,水稻育种成果一直领先世界,对我国水稻育种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促进水稻育种的创新。主要研究了我国水稻育种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对玉米育种和新品种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常规技术仍然是玉米育种的主要方法,但是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育种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用生物技术方法培育的转基因玉米杂交种已经在许多国家投入生产使用。生物技术研究耗费巨资,同时又有很高的利润回报。生物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开发引起了玉米种子产业的合并浪潮,同时使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之间在新技术采用方向上存在明显差距,并给发展中国家的玉米育种研究和新品种保护带来巨大压力。1 玉米和生物技术玉米成为生物技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有两个明显的理由。从全球范围来看,玉米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其产值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另…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从源头抓起,把植物新品种保护作为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重大举措,率先在全国成立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协会,探索出了一条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新路子,为全国带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19.
《作物育种信息》2005,(11):18-18
虽然我国农作物品种权申请量已跻身世界第4位,但仅有约30%的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农作物育种成果转化低效率有可能影响我国整个农业体系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作物杂志》1987,3(3):1
本刊讯6月18日国家计委、衣牧渔业部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农牧渔业部相重扬副部长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种子工作情况谈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