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民族茶文化在中华茶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茶俗、不同的风情。白族“三道茶”云南白族“三道茶”,久负盛名,茶分三道,味各有异,表达的涵义不一样,泡饮的技艺也独特:第一道称“苦茶”。即先把小砂罐放在炭火上烤热,然后放入一撮茶叶,用手握砂罐,边烤边抖动,待茶叶色泽变微黄色,散发出清香时,立即冲入少许开水,这时“嚓”声如雷,茶水翻腾,如“绣球花”盛开的泡沫溢出罐外,这是吉祥的象征,这叫这一道茶称作“雷响茶”。主人给客人斟茶非常讲究,遵循“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的专客例规,先在小小茶杯斟入三…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设置不同温度、不同烘烤时间加工竹筒烤茶制品,研究改进竹筒烤茶的民族加工方法,结果发现以处理二加工出来的竹筒烤茶品质为上;对不同工艺处理后的竹筒烤茶制品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测试分析发现,各工艺处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竹筒烤茶在其制作过程中,叶绿素、茶多酚、多糖等物质在湿热作用及内源多酚氧化酶、纤维素等残余酶活性作用下,滋味变得比绿茶更醇和;茶坯疏松多孔的比表面与新鲜楠竹的香气进行着可逆的物理吸附及不可逆的化学吸附,形成茶香、竹香馥郁的特有竹筒烤茶制品.  相似文献   

3.
文彦 《福建茶叶》2010,32(11):61-61
<正>今年五一假期,我到云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在欣赏旖旎风光时,第一次品尝到了白族的"三道茶"。白族三道茶,是云南大理特有的一种礼俗文化,是大理人迎接宾客、抒发情感、富含人生哲理的独特茶道。白族的三道茶,起源于一段古老传说:很久以前,在大理苍山脚下,住着一位手艺高超的老木匠。  相似文献   

4.
茶是人们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一种饮品。除了具有许多可以预防人体疾病的作用,甚至具有一定疗效外,茶还具有杀菌、抗病毒的功效。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年间,我国的医书上就有许多茶叶可以杀菌、止痢的记载。在早期的医书中  相似文献   

5.
"古董"茶缘     
普洱茶,产于云南,中性.国内称"老人茶"益寿茶".因为有瘦身、美容的功效,被港、澳、台欧称为"姑娘茶".去年,在云南省西礴版纳,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云南省茶业协会主办的"2002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筹备成立了"国际普洱茶研究会筹备小组",15位成员中,就有广东番穗茶庄总经理林荣坤先生.  相似文献   

6.
在闽南和潮汕一带,人们都把茶叶称为茶米。意思是说在人们生活中茶与米都显得同样的重要。早在一千年前,宋代王安石在《义茶法》中就说:“夫茶之为用,等于盐米,不可一日以无。”顾元庆在《菜谱》中则说:“人饮真菜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陈藏器《本草拾遗》云:“诸药为病之药,茶为各病之药。”故自元代以来就有“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说。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有一句谚语:“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条”、“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茶叶在我国先民生活…  相似文献   

7.
红颜 《广东茶业》2010,(6):35-35
<正>小区内新近住进一位老年妇女,初始居民们见老人面色红润、头发乌黑、皮肤细嫩,以为她不过五十岁上下,结果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老人今年竟然七十有九!老人名叫刘桂珍,原是一家医院的护士长。彼此之间熟悉了,刘桂珍便向小区居民透露了她多年的养生保健秘方——自制五道茶。原来老人退休后,经常自制五种保健养生茶,靠着这五道茶,老人身体健康,气脉调和,可谓养生有术。刘桂珍老人的养生五道茶分别是养肤茶、降脂茶、降糖茶、消肿茶、降  相似文献   

8.
一、茶能明目茶能明目,早在《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茗味苦,微寒无毒,……能轻身明目。”所谓茶能明目,也就是饮茶对眼睛的视功能有保健作用。这可从下列几方面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9.
1.茶产业是传统特色产业 优势产业湖北省黄冈市种茶历史悠久,早存唐代就盛产茶叶,当时就有“团黄”、“蕲门”茶与安徽的“黄芽”茶并称淮南“三茗”,被选为朝廷御用.  相似文献   

10.
在闽南和潮汕一带,人们都把茶叶称为茶米。为什么叫茶米?意思是说在人们生活中茶与米都显得同样的重要。早在一千年前。宋代王安石在《义茶法》中就说:“夫茶之为用,等于盐米,不可一日以无。”顾元庆在《茶谱》中则说:“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明目、益思、除烦、去腻,  相似文献   

11.
饮茶与欣尝     
这一期的封面图,别开生面。看到这幅创作的品茗图,对饮茶的情趣,不觉油然而生。我国人民最早领悟饮茶真趣,很早就知道茶能清心,将茶象徵尘世中之纯洁。茶的爱好者,皆知茶从采摘、加工、贮运,乃至最后冲泡,必须注意洁净,稍有污染,则茶之芬芳尽弃。人们不仅以茶为饮,而且将茶当作工艺品,故茶重味之醇、形之美、色之翠(历史上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大理白族地区,三道茶为人们节庆婚嫁时敬献宾客的饮品,同时也是一种礼仪形式。如今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白族三道茶已发展成茶文化之最,年创汇近2000万元人民币,为大理的经济发展带来了  相似文献   

13.
茶的杀菌和抗病毒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是人们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一种饮品。除了具有许多可以预防人体疾病的作用,甚至具有一定疗效外,茶还具有杀菌、抗病毒的功效。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年间.我国的医书上就有许多茶叶可以杀菌、止痢的记载。在早期的医书中有许多关于用复方配成的治疗痢疾和霍乱的方剂。本文对茶叶的杀菌和抗病毒效果和机理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有悠久的栽茶和饮荼历史,茶叶消费量很大,各族人民根据自己的风俗习惯,形成了适应当地风土条件和栽制习惯的特有的品饮方式,现仅就笔者品尝过的几种方式简介于下: 烤茶滇东和滇西各族人民,不论山区或平原(坝区),大多数习惯饮烤茶。其法是用特制的有一小倒水口的容量约200~400毫升的瓦罐,将洗净的瓦罐在火塘的三角架  相似文献   

15.
我省是全国主产茶省之一,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就有多种史料记载,西汉初年建立的茶陵县,是因为该县陵谷间生长茶茗而命名。长沙马王堆一、二号汉墓,分别葬于公元前168年和160年,出土随葬品中,就有茶叶。可见我省早在公元两千多年前,茶叶生产、利用,已很普遍。茶叶贸易和出口,也发展得比较早。唐代中期,  相似文献   

16.
茶与人生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音音 《茶叶》2001,27(4):52-53
茶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结缘颇深,宋代就曾流传一句老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语道尽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中国人还在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和价值追求,品味着关于生命的深层感受,领悟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7.
茶,早已经不再单纯地作为一种饮用品而存在。早在几百年前,茶由中国传入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此时,茶已经成为一种物质文化形态,成为贵族展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成为作家的小说中最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变为诗人在壁炉前,创作灵感的催化剂。在英美文学中,茶无时不刻不在展现它自身独有的文学性。本文就从茶文化中的文学性与英美文学的关联性这一领域展开研究,深入探析在英美文学与茶文化中的文学性是怎样的交织和融入。  相似文献   

18.
在长期栽培利用茶树的历史进程中,西双版纳形成了傣族的“竹筒茶”、“烤茶”,哈尼族的“土锅茶”、“竹简茶”、“喃咪茶”,布朗族的“腌酸茶”、“青竹茶”、“喃咪茶”,基诺族的“凉拌茶”、“包烧茶”,拉祜族的“烤茶”、“竹简茶”等等饮茶习俗。这些饮茶习俗的形成,与西双版纳独特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过婉珍  钱精政 《茶叶通讯》2007,34(4):41-41,44
临安从2004年10月开始收集茶叶历史资料,本想通过一、二年的努力,完成<临安市茶叶志>.天目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将天目茶写进了<茶经>.<旧五代史>记载:后梁贞明元年(915)十二月,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斤(临安、淳安),由此可见,大方茶在1092年前就形成了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20.
品茶悟人生     
"品"茶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相信每一位爱茶之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我就常常独自品茶,边品边思,遐想甚多,我想着茶树、茶芽、茶的生长地……以及陈年六堡茶一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