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鱼饲料     
日本一公司制成了一种新型颗粒饲料,适用于鱼苗和幼鱼养殖。该饲料的特点是:1.颗粒大小在幼鱼的可食范围内;2.饲料在水中浮游30分钟以内不会沉降;3.在水中不会膨胀和腐败变质;4.幼鱼爱吃,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2.
新型鱼饲料     
日本一公司制成了一种新型颗粒饲料,适用于鱼苗和幼鱼养殖。该饲料的特点是: 1、颗粒大小在幼鱼的可食范围内;2、饲料在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水产常用药物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发现,黑鲷幼鱼对敌百虫24、48、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13、0.85、0.54mg/l,敌百虫对黑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0.14mg/l;黑鲷幼鱼对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24、48、96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7.07、6.43、6.25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对黑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1.60mg/l;1mg/l和2mg/l的高锰酸钾在30min内对黑鲷幼鱼的行为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般说来,幼鱼、幼虾比它们的成体在营养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需要蛋白质含量高、易消化的食物。因而,在生产实践中,常因幼鱼阶段不能满足饲料营养需要,而使幼鱼发生大量死亡。对此问题,世界各国都进行了很多工作,开发了丰富多样的饵料资源.如水丝叫、轮虫、盐水丰年虫幼体、干沙蚕,甚至蝇蛆等等,都是比较理想的天然饲料,  相似文献   

5.
4种不同粒径(3.0、4.0、5.0和6.5mm)和营养成分相同的饲料按照等颗粒数目混合,投喂3种不同规格的星斑川鲽幼鱼,体质量分别为(55±5)、(95±5)和(135±5)g,以饱食为准,研究星斑川鲽规格与摄食饲料粒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幼鱼摄食粒径6.5mm饲料出现明显的回吐饲料与吞咽困难现象,这种现象在(55±5)g幼鱼中尤为显著。2)(55±5)g幼鱼摄食率(5.73)最高,(95±5)g幼鱼摄食率(5.20)次之,(135±5)g幼鱼摄食率(4.95)最低;(95±5)g幼鱼明显加大对粒径4.0mm饲料的摄食数目,约为(55±5)g幼鱼的3倍。3)幼鱼体质量与摄食的相应饲料数目关系为Y5.0=4.6273e0.0105X(R2=0.9215),Y4.0=6.2075e0.0165X(R2=0.8445),Y3.0=24.71e0.0048X(R2=0.4827,相关性极差),X为幼鱼体质量/g,Y3.0、Y4.0和Y5.0分别为幼鱼摄食3.0、4.0和5.0mm粒径的饲料数目。综上所述,对50~140g的星斑川鲽幼鱼投喂粒径为4.0与5.0mm的饲料,其颗粒数目比Y4.0/Y5.0=(6.2075e~(0.016.5x))/(4.6273e~(0.0105x))。在星斑川鲽幼鱼的人工养殖中,可根据投喂量和单粒饲料的质量,换算为2种颗粒饲料的质量比更加便捷。  相似文献   

6.
<正>1试验材料1.1试验幼鱼来源及驯养宝石鲈幼鱼取自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良种室,初始体重(31.48±1.56)g,初始体长(9.43±0.26)cm。试验幼鱼先在温室内水泥池内驯养14d,每天投喂饲料3次,分别在8:30、13:30和17:00。1.2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的芽孢杆菌(1011CFU/g),每克饲料含1×108个芽孢杆菌,连续投喂40d。试验饲料和基础饲料加工成粒径2.5mm的颗粒饲料。每组设置3个重复,基础饲料的营养组成见表1。  相似文献   

7.
选用初始体重(1.00±0.04)g的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84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70尾,分别饲喂AZOMITE(水合硅铝酸钙钠)添加量为0(对照组)、0.25%、0.5%和0.75%(占饲料的质量分数)的4组实用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31.74%和4.96%)于12口水泥池中(2.0 m×1.5 m×1.2 m)中,考察AZOMITE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经过8周养殖,各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1 293.7%、1 445.0%、1 506.2%、1 437.9%,饲料系数分别为1.55、1.38、1.33、1.3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5%、0.50%、0.75%AZOMITE分别提高罗非鱼幼鱼增重率16.6%、21.5%、16%(P<0.05),饲料系数分别降低11.0%、14.2%、12.9%(P<0.05);对增重率的二次曲线回归分析显示,AZOMITE添加量为0.49%时,罗非鱼幼鱼增重率最高。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50%AZOMITE可显著提高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降低饲料系数;AZOMITE在奥尼罗非鱼幼鱼饲料中适宜添加量建议为0.50%。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指标、肠道菌群结构和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81±0.01)g的团头鲂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添加0(T0组,作为对照组)、2×10~7(T1组)、2×10~8(T2组)、2×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T3组)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T1组和T2组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且T1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T1组团头鲂幼鱼的肝脏抗氧化酶(超氧化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同时该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3)各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显示摄食不同添加量枯草芽孢杆菌饲料的团头鲂幼鱼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5)采用嗜水气单胞菌对鱼体进行攻毒,各组96 h后的累积死亡率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但T1组和T2组的累积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和T3组。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2×10~7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并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但对其体成分和抗病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含有鱼粉(4%添加量)和不合鱼粉的草鱼饲料中,探讨不同酵母免疫多糖添加量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幼鱼平均体质量为(4.10±0.10)g,放养在36个规格一致的水箱中饲养,每箱放养30尾,经过40 d的饲养,试验表明:在含有鱼粉的饲料中添加酵母免疫多糖能够显著提高育苗期间苗种的养殖成功率.根据饵料系数和酵母免疫多糖添加比例的关系,结合草鱼幼鱼的成活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变动情况可见:在含有鱼粉(4%添加量)的草鱼饲料中添加0.5‰~1‰含量的酵母免疫多糖能显著改善草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在不合鱼粉的草鱼饲料中添加1‰~5‰含量的酵母免疫多糖显示出最佳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究扇贝蒸煮液酶解产物(enzymolysis product of scallop cooking liquid,EPS)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的生长性能以及体成分、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及肠道消化酶等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50尾初始体重为(28±0.50)g的体格健壮、匀称的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5尾。在以鱼粉等为主要蛋白质的基础饲料对照组(C组)中分别使用1%(D1组)、2%(D2组)、3%(D3组)、4%(D4组)的EPS,设定5组饲料饲喂大菱鲆幼鱼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EPS能显著提升大菱鲆幼鱼特定生长率(P<0.05),2%、3%组幼鱼增重率和饲料效率显著提高(P<0.05),EPS使用水平对幼鱼的成活率、肥满度、摄食率、肠体比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2%~4%组的幼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的全鱼粗蛋白、水分、灰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幼鱼血清溶菌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胰蛋白酶活...  相似文献   

11.
泰山螭霖鱼性腺发生和分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光学显微镜对泰山螭霖鱼性腺发生和分化的规律进行了系统观察。泰山螭霖鱼的性腺最早出现在30日龄的仔鱼,80日龄后性腺开始分化,初步形成卵巢,125日龄的幼鱼性腺分化完成,可观察到1期精巢。  相似文献   

12.
温度骤变对史氏鲟幼鱼活动状况及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影响鱼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初步研究了温度骤变对史氏鲟幼鱼活动状况及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史氏鲟幼鱼能够耐受温度骤变(28℃→16℃)/6h,成活率为100%。但在温度骤变过程中,当温差为-6℃时,史氏鲟幼鱼活动轻微异常;当温差为-8、-10、-12℃时,史氏鲟幼鱼沉在水底活动减慢,呼吸加快。  相似文献   

13.
为了治疗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提升幼鱼成活率,对发病高峰期染病虹鳟幼鱼进行中草药治疗试验。试验组采用野生牡丹根池塘浸泡和将野生牡丹根与颗粒饲料制成药饵2种方式控制疫病,对照组为正常饲养,观察测定虹鳟幼鱼的成活率。试验结果显示,饲养30 d后,试验组幼鱼存活率显著提高,趋于稳定;饲养40 d后,对照组幼鱼也回归正常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14.
饲料粒径对不同规格彭泽鲫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饲料粒径对彭泽鲫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及不同规格彭泽鲫幼鱼混养与单养的生长差异,共进行3个生长对比试验:同粒径饲料投喂不同规格彭泽鲫幼鱼生长试验;不同粒径饲料投喂大规格彭泽鲫幼鱼生长试验;不同规格彭泽鲫幼鱼混养与同规格幼鱼单养生长对比试验。各生长试验均为2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饲料粒径分别为2.00和3.00 mm,试验幼鱼的平均初始体质量分别为1.32和13.42 g,试验期为30 d。结果显示:试验一中,不同规格彭泽鲫幼鱼摄食2.00 mm粒径的饲料均能获得生长效果,大规格幼鱼组的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小规格幼鱼组(P0.05),饲料系数(FCR)和摄食率显著低于小规格幼鱼组(P0.05);试验二中,2.00 mm粒径饲料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3.00 mm粒径饲料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3.00 mm粒径饲料组(P0.05),不同粒径的饲料对彭泽鲫幼鱼的摄食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三中,大规格彭泽鲫幼鱼单养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大规格和小规格幼鱼混养组(P0.05)。研究表明,不适宜的饲料粒径对彭泽鲫幼鱼的生长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本发明一种新型颗粒饲料,适用于鱼苗、幼鱼养殖。该饲料有下列特点:1、颗粒大小在幼鱼的可食范围内;2、饲料在水中游浮30分钟以内不会沉降;3、在水中不会崩坏、膨润;4、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会溶解到水中;5、鱼类喜食;6、饲料散布在水中不会腐败;7、幼鱼摄饵后能充分消化吸收。该饲料是在海藻酸钠的水溶液中,混入鱼类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使其微粒化后,再与氯化钙水溶接触硬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发明一种新型颗粒饲料,适用于鱼苗、幼鱼养殖。该饲料有下列特点:1、颗粒大小在幼鱼的可食范围内;2、饲料在水中游浮30分钟以内不会沉降;3、在水中不会崩坏、膨润;4、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会溶解到水中;5、鱼类喜食;6、饲料散布在水中不会腐败;7、幼鱼摄饵后能充分消化吸收。该饲料是在海藻酸钠的水溶液中,混入鱼类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使其微粒化后,再与氯化钙水溶液接触硬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17.
在水温为(22±2)℃,p H值为7.5~8.0,DO值为14.3 mg/L的条件下,研究了硫酸铜对白甲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铜浓度与白甲鱼幼鱼的死亡率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及浓度效应,即随着硫酸铜浓度的升高,白甲鱼幼鱼的死亡率随之升高;随着试验时间的增长,白甲鱼幼鱼的死亡率也随之升高。硫酸铜对白甲鱼幼鱼的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3、0.57、0.51、0.46mg/L,安全浓度为0.05mg/L。说明硫酸铜对白甲鱼幼鱼属极高毒药物,因此建议在白甲鱼的实际生产中,少用或慎用硫酸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性别斑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差异,试验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析野生斑幼鱼与雌、雄性亲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斑肌肉的粗蛋白含量丰富(18.90%~21.59%),粗脂肪含量较低(0.91%~1.33%)。斑肌肉脂肪酸含量因生长期和性别不同而不同,斑幼鱼肌肉硬脂酸(C_(18:0))和十八碳烯酸(C_(18:1n7))显著高于雌、雄性亲鱼(P0.05),亚油酸(C_(18:2n6))也显著高于雌、雄性亲鱼(P0.05),斑幼鱼及雄性亲鱼的油酸(C_(18:1n9))显著低于雌性亲鱼(P0.05),亚麻酸(C_(18:3n3))则由幼鱼期的0.45%显著提高为1.23%~1.57%(P0.05),花生四烯酸(C_(20:4n6))由幼鱼期的12.21%显著降低为6.24%~7.03%(P0.05),二十碳五烯酸(C_(20:5n3))在幼鱼及雌、雄性亲鱼肌肉中含量分别为1.01%、2.04%、3.98%,且差异显著(P0.05)。幼鱼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PUFA)为1.46%,显著低于雌、雄性亲鱼(P0.05),雌性亲鱼(3.61%)显著低于雄性亲鱼(5.21%)(P0.05);幼鱼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6PUFA)为20.72%,显著高于雌、雄性亲鱼(P0.05);雌、雄性亲鱼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n-3/n-6)显著高于幼鱼(P0.05)。  相似文献   

19.
美国阿伯丁大学的研究人员从成鱼体内取出卵巢和睾丸,经研磨并制成混合液后,把六月龄的幼鱼在这种混合液中浸泡片刻,或把这种混合液拌和在饵料中给六月龄的幼鱼吃.当幼鱼经过这样处理后,其体内的免疫系统因  相似文献   

20.
幼鱼和养成阶段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讨2个生长阶段(幼鱼和养成阶段)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以鱼油调整饲料脂肪水平,配制5种脂肪水平(7.07%、9.92%、12.92%、15.95%和19.04%)的等氮饲料,分别投喂体重为9.1 g(幼鱼阶段)的斜带石斑鱼8周和体重为102.6 g(养成阶段)的斜带石斑鱼10周。同一生长阶段,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幼鱼阶段放养25尾鱼,养成阶段放养20尾鱼。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肥满度(CF)和脏体比(VSI)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饲料系数(FCR)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上述指标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2.92%时获得极值。2)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全鱼和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全鱼和肌肉其他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无规律性变化。3)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血浆总蛋白(TP)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血浆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L)含量与饲料脂肪水平呈线性或曲线关系。4)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肝脏肝脂酶(HL)、脂蛋白脂酶(LPL)、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均逐渐下降,而肝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则逐渐上升。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阶段肝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养成阶段肝脏ACP活性逐渐下降,幼鱼和养成阶段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肝脏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性与饲料脂肪水平呈正相关关系。6)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胃肠道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逐渐下降,胃肠道脂肪酶活性逐渐上升。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适宜水平的脂肪可以改善幼鱼和养成阶段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且对体成分、生化指标和消化代谢酶活性有一定影响;以SGR、FCR和PER为评价指标,幼鱼和养成阶段的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均在11%~13%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