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筛选一株用于青贮的拮抗黄曲霉且能够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芽孢杆菌菌株,本试验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菌株的初筛,以抑菌活性、AFB1降解率试验进行菌株的复筛。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抑菌、毒素降解活性最好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研究其对p H和温度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初筛获得45株能在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复筛发现N-1a对黄曲霉具有较强抑菌活性,对AFB1的降解率达到95%,并且对温度和pH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最后鉴定N-1a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2.
试验对筛选得到的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G1和M1的枯草芽孢杆菌(霉立解060菌)进行解毒活性、抗菌活性及抗逆性研究。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分成上清液、菌悬液和胞内液组分,验证各组分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效率。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后的上清液对AFB1、AFG1和AFM1的降解活性最高,确定发酵后的上清液中存在解毒活性组分;对解毒活性物质进行加热和蛋白酶K变性处理后,解毒活性显著降低,表明起解毒作用的活性物质是其分泌的一种胞外酶;试验进一步证明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显著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抵抗胃酸、胆盐、高温等不利环境的特性,具有很强的抗菌性和抗逆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青贮用黄曲霉毒素降解菌N-1a的降解特性及在全株玉米青贮中的应用效果,本试验首先对菌株N-1a的发酵上清液进行不同处理后分别与毒素作用,初步研究降解活性物质的性质;然后研究N-1a发酵上清液在不同pH、不同温度下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最后通过发酵黄曲霉污染的全株玉米来验证N-1a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初步判定枯草芽孢杆菌N-1a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活性物质是一种分泌蛋白,其在pH7.0和温度37℃时降解率最高;在全株玉米青贮试验中,N-1a明显降低了全株玉米青贮过程中的黄曲霉毒素,添加N-1a的处理组黄曲霉毒素含量为(8.56±1.68)μg/L,添加市售菌剂的处理组黄曲霉毒素含量为(15.26±2.53)μg/L;N-1a还有效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加入N-1a处理组NDF含量较加入市售菌剂的处理组降低7.98%;加入N-1a处理组乳酸含量比加入市售菌剂的处理提高1.66%,由此可见,N-1a处理组效果显著优于市售菌剂组。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7,(12):2397-2401
旨在研究2株枯草芽孢杆菌协同降解黄曲霉毒B1(AFB1)的作用。将2株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rRNA序列测定后,以AFB1降解率为依据,分别进行优化培养并观察协同降解作用。结果表明:菌株K-3优化条件为装液量50mL/250mL、温度37℃、4%接种量、初始pH7.0、发酵周期48h,150r/min振荡培养,对AFB1降解率为88.07%(P<0.05);菌株K-TM装液量为50mL/250mL、温度37℃、6%接种量、初始pH7.0、发酵周期60h,150r/min振荡培养,对AFB1降解率为84.81%(P<0.05);K-3、K-TM按体积1∶2组合,对AFB1协同降解率达到88.43%。本研究为益生菌在降解黄曲霉毒素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及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饲料工业》2017,(16):53-54
研究考察了不同发酵条件对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黄曲霉毒素的生物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在最优发酵条件下,发酵后DDGS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为1.84μg/kg,比发酵前AFB1 8.12μg/kg降解了77.34%,其固体发酵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菌液添加量6%、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为60 h,由此,取得了较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一株抗逆性强、抑制致病菌、产酶及维生素等益生物质且可降解霉菌毒素的益生菌,对自主筛选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LS-1)进行最适温度、pH、生长曲线及产酶、抑菌能力、抗逆性研究,并通过发酵罐发酵,对发酵液中多种酶及维生素含量进行了考察;通过体外降解的方式考察BLS-1对多种霉菌毒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自主筛选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LS-1在pH 2.5~3.5、胆盐浓度0.1%~0.5%及胃液肠液环境中具备良好的耐酸、耐胆盐、耐胃肠液能力;最适温度37℃、最适pH为6、培养时间24~30 h时芽孢形成率最高,生长进入稳定期并于28 h达到芽孢量顶峰;菌株发酵液代谢产物及菌体对大肠杆菌具有中敏的抑制作用;发酵液中含有多种酶、维生素等益生物质,且对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黄曲霉毒素(AFB1)、伏马毒素(FB)、赭曲霉毒素(OT)有降解作用。贝莱斯芽孢杆菌BLS-1生物学特性良好,抗逆性强,可抑制大肠杆菌,同时对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伏马毒素具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从泰山土壤中筛选出具有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经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最终确定1株具有较高降解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泰山枯草芽孢杆菌,并利用该菌株对AFB1进行了降解率、活性组分、性质的确定及降解饲料中AFB1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泰山枯草芽孢杆菌对AFB1的降解率达90.28%,其中,泰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后的上清液对AFB1的降解活性最高,确定发酵后的上清液中存在解毒活性组分;对解毒活性物质进行加热和蛋白酶K变性处理后,解毒活性显著降低,表明起解毒作用的活性物质是其分泌的一种胞外酶;应用性试验进一步证明泰山枯草芽孢杆菌能降解霉变饲料中的AFB1,可在饲料或食品行业应用。  相似文献   

8.
面对多种霉菌毒素的危害,依据本实验室建立的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和呕吐毒素(DON)联合导致的细胞毒性模型,通过复合益生菌、霉菌毒素降解酶及其配伍来降解这三种霉菌毒素。本研究首先选用拉丁方试验设计获得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和丁酸梭菌的最佳组合,然后再与霉菌毒素降解酶配伍。结果表明:当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和丁酸梭菌的活菌数皆为1×105 cfu/mL时,对AFB1、ZEA和DON的联合降解效果最好。高含量霉菌毒素组AFB1、ZEA和DON的降解率分别为40.55%、56.05%和47.22%(P < 0.05),低含量霉菌毒素组AFB1、ZEA和DON的降解率分别为43.05%、38.26%和80.49%(P < 0.05)。复合益生菌与霉菌毒素降解酶的配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剂量霉菌毒素的降解试验中,单一复合益生菌、单一霉菌毒素降解酶及两者的配比为30:1时,对三种霉菌毒素的总降解率最高,分别到达了190.08%、175.10%和184.44%,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5)|在低剂量霉菌毒素的降解试验中,单一霉菌毒素降解酶对三种霉菌毒素的总降解率最高,达到了219.23%(P < 0.05)|其次为单一复合益生菌及两者的配伍比例为30:1和3:2时,对三种霉菌毒素的总降解率较高,分别达到了178.07%、181.84%和170.33%,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5)。综上所述,复合益生菌、霉菌毒素降解酶及其两者适宜配伍,可同步降解AFB1、ZEA和DON三种霉菌毒素,为多种霉菌毒素的同步降解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霉菌毒素降解酶|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同步降解  相似文献   

9.
选用葡萄酵母、面包酵母和啤酒酵母作为脱毒物质,研究发霉玉米中添加3种酵母后对玉米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脱毒效果。结果显示:3种酵母对玉米黄曲霉毒素B1均有脱毒作用,葡萄酵母最高脱毒率为22.2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面包酵母最高脱毒率为20.7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啤酒酵母脱毒效果较差,最高脱毒率为18.7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对玉米黄曲霉毒素B1有一定的脱毒效果,但脱毒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解霉变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AFB1),该研究选用具有降解AFB1功能的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丁酸梭菌,利用响应面回归设计获得最佳的降解AFB1的益生菌组合。结果表明,当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丁酸梭菌的活菌数为1×10~6、1×10~6、1×10~4、1×10~6CFU/g时,在37℃发酵霉变玉米4 d后,使AFB1的降解率达到59.18%(P0.05),该研究对提高霉变饲料的饲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分解酶(ADTZ)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与应用。试验通过构建枯草芽孢杆菌ADTZ基因的整合表达载体,将ADTZ基因整合到野生型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 LN)中,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初步检测ADTZ蛋白的表达情况。将重组枯草芽孢杆菌作为发酵菌种接种到发霉玉米中进行发酵试验,检测发霉玉米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的变化,验证ADTZ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构建整合表达载体成功将ADTZ基因整合到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中,在SDS-PAGE上检测到重组枯草芽孢杆菌能够分泌表达特异性蛋白条带。经过重组菌发酵的发霉玉米AFB1的含量较未接种和接种野生型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的发霉玉米AFB1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ADTZ基因可成功整合到野生型枯草芽孢杆菌中,并进行了胞外分泌表达,表达产物具有生物活性,能有效地降解AFB1。  相似文献   

12.
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污染呈现分布广、检出率高的趋势,为寻求一种高效、安全、经济和绿色的降解和脱毒方法,研究选择迟缓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罗伊氏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嗜热链球菌、米曲霉6种饲料中允许添加的微生物分别与AFB1共培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AFB1残留量和降解产物。利用筛选出的高效菌株,选择接种量、时间、温度和水分作为试验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优化,建立回归模型方程并筛选最佳发酵条件。结果显示,嗜热链球菌对AFB1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为80.00%,降解率显著(P0.05)高于其他几种菌;降解产物中含有AFM1,没有发现黄曲霉毒醇;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20 h、发酵水分65%、发酵温度44℃、接种量7×10~8CFU/g。说明嗜热链球菌可以用于降解饲料中的AFB1,为减少霉变饲料中AFB1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危害动物健康的重要真菌毒素之一,笔者旨在筛选出能够有效降解ZEN的微生物,并对其降解特性以及降解产物的致毒活性进行检测,以期筛选出高效降解ZEN的菌株。以ZEN为唯一碳源进行初筛,以菌株发酵液对ZEN的降解率为复筛指标,对降解率最高的菌株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分析;并对筛选出的菌株对ZEN的降解特性进行研究,对其降解产物在MCF-7细胞上进行活性检测。初筛获得40株能生长良好的细菌,复筛筛选出降解率最高H6菌株,经16SrRNA基因测序分析,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在37℃、180r·min-1、72h时,该菌株发酵液对1μg·mL~(-1) ZEN的降解率为95.6%,其上清液和菌悬液的降解率分别为68.93%和28.70%,对20μg·mL~(-1) ZEN的降解率为85.8%;菌株上清液经蛋白酶K、蛋白酶K+SDS和热处理后,其降解活性明显降低;该菌株ZEN的降解产物在MCF-7细胞上的增殖率显著降低。结果表明,本研究筛选出能有效降解ZEN的菌株H6,经鉴定判断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分泌的胞外酶能够降解ZEN,使其类雌激素毒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饲料工业》2019,(20):34-39
试验旨在筛选同时降解玉米赤霉烯酮(ZEN)和黄曲霉毒素B_1(AFB_1)的菌株,并研究其对两种毒素的降解特征。从土壤及鸡、驴的食糜中筛选出9株可同时降解ZEN和AFB_1的菌株;编号为406的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鉴定为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ate)。谷氨酸棒状杆菌406降解ZEN和AFB_1活性成分存在于发酵上清液中,其对ZEN和AFB_1的降解率分别为50%和58%。通过热、胰蛋白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处理,初步确定降解活性物质为一种胞外酶。上清液对ZEN和AFB_1的最适降解温度为67℃,最适pH值为8。本研究筛选到的同时降解ZEN和AFB_1的谷氨酸棒状杆菌菌株406为食品和饲料中ZEN和AFB_1的生物降解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5.
粮食作物在生长及其收获储存过程中,极易被有害真菌感染导致存在黄曲霉毒素(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这3种真菌毒素污染,严重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研究旨在筛选一种可以同时降解饲料原料中这3种真菌毒素的菌株,首次使用亚甲基蓝褪色作为降解真菌毒素筛选方法,再以过氧化物酶复筛最终获得一株蜡样芽孢杆菌BL-17,该菌株对AFB1、ZEN、DON 3种毒素同时存在的降解率分别达74.38%、98.31%和39.66%。后续将BL-17与两株乳酸菌混合对饲料原料进行发酵,在有氧条件下大幅度降解了饲料中这3种有毒物质,对AFB1、ZEN和DON的降解率分别高达86.72%、100%和43.19%。菌株BL-17不仅提高了发酵饲料的安全性,同时也可增加对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利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旨在筛选能够同时降解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的芽孢杆菌。先以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的混合物为唯一碳源,以母猪粪便为材料,进行霉菌毒素降解菌的驯化富集培养,得到能够降解这3 种霉菌毒素的混合菌群,逐一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呕吐毒素降解能力检测,得到10 株对呕吐毒素降解率达70% 以上的菌株。进而检测这10 株细菌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能力,得到4 株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率达70%以上的菌株。再检测这4 株细菌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能力,结果有1 株细菌(ODS-1)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能力达78.9%。革兰氏染色结果表明ODS-1 为革兰氏阴性芽孢杆菌。研究获得的ODS-1 对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均有较好降解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具有霉菌毒素降解作用的产酶益生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估鲁北地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霉菌毒素含量及危害情况,在鲁北地区18家养殖场青贮池中采集青贮样品,利用ELISA检测方法,开展了呕吐毒素(DON)、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T-2、赭曲霉毒素(OTA)等5种常见霉菌毒素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呕吐毒素、T-2毒素检出率均为100%,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检出率分别为55.56%、27.78%、5.56%;5.56%的样品存在黄曲霉毒素B1超出限量标准,其他均在限量标准以下。添加乳酸菌制剂制备组的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3种霉菌毒素平均含量明显低于未添加组。全部样品中均检测出2种以上霉菌毒素,其中DON+T-2+AFB1三种霉菌毒素的组合检出率最高,达到38.89%,因此需提高对全株玉米青贮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测定植物炭黑(百草霜)的微晶结构及其对霉菌毒素的体外吸附效果。按文中试验方法,测定植物炭黑(百草霜)的微晶结构及其在p H 6.0磷酸盐缓冲液(PBS)下对呕吐毒素(DON)、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赭曲霉毒素(OTA)的吸附率及吸附量。结果表明:(1)植物炭黑(百草霜)的比表面积为1 440.09 m2/g、孔体积为1.28 cm3/g、孔径为3.56 nm,其微晶结构(比表面)明显优于蒙脱石。(2)在pH 6.0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对不同浓度霉菌毒素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对呕吐毒素(DON)的吸附率在91%以上,对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及赭曲霉毒素(OTA)的吸附率均在99%以上,且不受以上3种霉菌毒素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旨在筛选出能够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AFB1)的菌株,并对其脱毒活性组分的脱毒效果进行研究,本研究以香豆素为唯一碳源对目标细菌进行初筛,以对AFB1的降解率为指标进行复筛,并从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测定该菌株不同发酵组分对AFB1的降解率,来定位其脱毒活性组分,同时采用CCK-8法测定活性组分降解AFB1后对LMH细胞毒性,并研究了热处理、紫外线照射、强酸、强碱及蛋白酶K处理对活性组分脱毒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样品中初筛分离到24株能够在初筛培养基生长良好的菌株,经复筛从中筛选到一株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Y1-B1,其AFB1降解率达到73.2%;经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菌株Y1-B1培养物的不同组分进行的脱毒活性研究表明,不同组分对AFB1的降解率不同,上清液的脱毒能力最强,细菌细胞裂解物的脱毒能力下降明显,菌体悬液和菌体裂解物上清的脱毒能力最差,由此确定解淀粉芽胞杆菌Y1-B1的脱毒能力主要来源于上清液中的某种活性物质;细胞毒性结果显示,与AFB1对LMH细胞的毒性作用相比,AFB1被上清液降解后其产物的毒性显著降低。该脱毒活性组分对不同理化因素处理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对高温、紫外照射抵抗力较强,对强酸、强碱抵抗力较差,蛋白酶K仅造成脱毒能力部分减弱。本研究将为解决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提供新的微生物种质资源,同时为后续微生物脱毒制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出能够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的菌株,并对其降解活性及残留毒性进行检测,以期为黄曲霉毒素B1(alflatoxin B1,AFB1)污染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耗牛、绵羊等草食性动物粪便和养殖场霉变饲料,以AFB1的结构类似物香豆素为唯一碳源筛选降解AFB1效率最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取AFB1与适量筛选菌株的发酵液混合,使AFB1的浓度为1 μg/mL,37℃、150 r/min培养,测定培养不同时间AFB1降解率;应用差速离心法分别制取上清液、菌悬液和菌体,将菌体超声裂解后制得胞内液,测定不同组分对AFB1的降解率;对上清液分别进行蛋白酶K、蛋白酶K+SDS和热处理,检测处理后上清液AFB1降解率;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饱和硫酸铵沉淀处理上清液,检测AFB1降解率;应用7 ku透析袋对上清液进行浓缩,检测AFB1降解率,从而判断菌株活性成分的性质和分布。将鸡肝细胞分为AFB1组、AFB1-菌株组、菌株组和空白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鸡肝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i factor alpha,TNF-α)和Bcl-2-associated X蛋白(Ba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经初筛和复筛,从编号为S1的绵羊粪便样品中分离出1株菌株,其降解AFB1的活性最高,降解率可达60.36%。菌株S1在LB固体培养基上培养12 h,可观察到淡黄色不透明菌落,表面光滑,有隆起,镜检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杆状。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并进一步测序分析,其序列与LC55966.1的同源性为100%。综合16 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结果鉴定该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发酵液与AFB1(1 μg/mL)反应4、12、24、48和72 h,降解率分别达到10.98%、25.36%、46.24%和52.65%和80.84%。上清液AFB1降解率显著高于菌悬液和胞内液(P<0.05)。热处理后,上清液的AFB1降解活性降低,而经蛋白酶K和SDS处理后降解活性基本丧失。用不同浓度饱和硫酸铵处理的上清液AFB1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经透析浓缩后的上清液AFB1降解率显著高于硫酸铵处理的上清液沉淀蛋白(P<0.05)。在鸡胚胎肝脏原代细胞上,与AFB1组相比,AFB1经枯草芽孢杆菌S1降解后诱导IL-6、TNF-α以及Bax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筛选到1株枯草芽孢杆菌S1,其具有较高的降解AFB1的活性,其降解活性主要来自于培养液上清中的蛋白质;AFB1经降解后其毒素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