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了47种不同来源玉米的常规理化指标和其中32种玉米样品的肉鸡有效能值.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玉米的化学成分中变异系数在10%以下的指标有水分、总能、容重、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其变异系数分别为8.4%、1.3%、6.55%、3.6%、9.0%和5.3%;有效能值变异系数分别为AME 4.0%、AMEn 3.9%、IDE 4.4%.4个玉米主产区中,东北地区玉米的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含量最高;西北地区玉米的CP、总能、NDF等指标最高;华东地区玉米的EE、ASH、Ca、P、水分等指标最高;华北地区玉米的容重最高;华东地区和西北地区玉米的代谢能变异较大,而回肠末端消化能较小,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玉米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2.
土壤容重是土壤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土壤的紧实度,适宜的土壤容重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有利于作物对水分及养分的吸收.土壤容重值大小,受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以及各种自然因素和人工管理措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玉米籽粒容重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玉米籽粒容重的差异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方法】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多个玉米品种籽粒的容重和产量、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将山东省最新审定的29个玉米品种划分为三类,高容重型(H-TW)、中容重型(M-TW)和低容重型(L-TW)。玉米容重的变异来源于基因型和试验地区,二者均达极显著水平。受基因型控制的籽粒形状是决定容重的重要因素,不同粒型之间容重差异显著,容重值排序是爆裂型>硬粒型>马齿型。施氮肥对玉米容重的影响不大,同一品种不同的施氮量处理之间玉米的容重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玉米籽粒容重与千粒重和产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容重与蛋白质含量和淀粉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粗脂肪含量呈负相关。通径分析指出赖氨酸含量对玉米容重起负作用,且由于决定系数最小(R(3)2=-0.05%),成为影响容重的主要限制因素,尤其是对蛋白质形成的限制,但对淀粉总含量的限制作用较小。【结论】提高玉米籽粒容重,应该首先着眼于籽粒总淀粉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渭北旱塬免耕结合不同覆盖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期对该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先玉335为供试材料,以传统耕作不覆盖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测定和分析了免耕不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秸秆双元覆盖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免耕覆盖处理能够不同程度降低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提高春玉米播前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免耕地膜秸秆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较对照春玉米播前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增加63.7和62.5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9.7%和22.4%。[结论]渭北旱塬地区春玉米种植适宜免耕地膜秸秆双元覆盖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于今年4月1日起实施的《饲料用玉米》新标准(GB/T17890-1999)是参考农业行业标准NY/T-1989《饲料用玉米》,采纳国际、国内对玉米品质评价的先进技术制定的。标准应能有效控制质量,而原标准使用的指标不能有效控制质量。由于玉米容重都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与纤维、破碎粒、霉变粒、水分等成反比,因此容重是最能体现玉米成熟度及玉米的内在品质的指标,以它作为定等的基础项目是完全合理的。且容重测定方法简单,重复性好,人为误差小。新标准是按容重、粗蛋白质、不完善粒分级(表1)。在新标准的不完善粒中没有“未成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黄淮海平原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不同深松时机交互不同灌水次数对作物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为优化黄淮海地区土壤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土壤耕作方式与灌水次数相结合的方法,设置秋深松+冬小麦2水(QS-2)、秋深松+冬小麦3水(QS-3)、夏深松+冬小麦2水(XS-2)、夏深松+冬小麦3水(XS-3)、对照(CK)共5个处理,研究深松与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土壤物理性质、植株生长发育、产量、总产出值及水分生产效率等的影响。结果 深松和灌水次数对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土壤储水量、总产出值、水分生产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QS-2、XS-2、XS-3处理均显著降低深松后第1年土壤耕层(0—40 cm)及深松后第2年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深松各处理均显著降低第1年土壤紧实度,对第2年土壤紧实度影响效果不明显;秋深松后第2年QS-2处理的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平均土壤储水量较CK显著增加18.14%,QS-3处理次之,夏深松后第2年XS-2、XS-3处理分别较CK显著提高24.7%、25.6%;秋深松能显著提高当季冬小麦生长发育,QS-2、QS-3处理地上生物量分别较CK增加了19.29%、27.06%,第2年QS-2和QS-3处理地上生物量较CK均有所提高,差异不显著,秋深松对第2年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效果减弱,夏深松第2年XS-2和XS-3处理的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夏深松能显著促进后茬冬小麦生长发育;QS-2处理对2年冬小麦-夏玉米总产出值和水分生产效率均显著提高,第1年总产出值和水分生产效率分别较CK提高27.21%、23.51%,第2年分别提高19.54%、18.84%,夏深松显著提高第2年冬小麦-夏玉米总产出值及水分生产效率,XS-2处理分别提高18.50%、17.65%,XS-3处理分别提高19.57%、15.35%。结论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连作采用冬小麦播前秋深松耕作方式,冬小麦全生育期灌水2次,有利于降低农田土壤容重、降低土壤紧实度、提高土壤储水效果、显著提高深松周期内冬小麦-夏玉米总产出值及水分生产效率。建议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平水年和丰水年(夏玉米季降雨充沛),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采用秋深松+冬小麦灌2水耕作模式,实现高产与高效。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生长过程中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生长过程中水分利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是影响玉米根系分布的重要指标,早期缺水对玉米根系向土壤深层的延伸程度大于只在玉米生长中期缺水处理;玉米生长前期对水分需求非常旺盛,会直接影响玉米整体生长期,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后期水分亏缺,能够提高玉米对水分的利用率,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生育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锦州地区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夏玉米丹玉39为供试品种,开展了水分胁迫对玉米生产发育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不同生育阶段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对玉米株高和总叶数均有抑制作用,在营养生长阶段进行水分胁迫处理,抑制作用大于生殖生长阶段,且随水分胁迫处理强度的增强而加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后不同覆膜模式及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找到适合当地条件的覆膜方式和较好的腐熟剂。[方法]以玉米秸秆、腐熟剂、地膜和还田后土壤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用方差分析法,分析玉米收获后,各处理因素对试验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p H、容重等指标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2种覆膜方式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显著,玉米产量差异极显著,以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最佳,但2种覆膜方式之间土壤其他指标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在覆膜条件下,秸秆还田比不还田能够极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提高玉米产量,但对土壤p H影响不大。秸秆还田后,使用腐熟剂后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全钾含量显著提高,但对土壤全氮、速效钾、容重、玉米产量、p H无影响。2种腐熟剂之间土壤各种指标、玉米产量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建议在该地区推广秸秆还田后使用腐熟剂,并推荐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玉米国家级质量标准有三个,分别是最基础的玉米国标、饲料用玉米国标以及工业用玉米国标。这三个标准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玉米国标是大宗玉米的通用标准,广泛适用于商品玉米的收购、贮存、运输、加工以及销售。而饲料用玉米标准和工业用玉米标准针对性更强,在玉米国标的基础上,又有一些变化和调整。这三个标准共同点是以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为衡量玉米品质的主要指标;其不同点在于饲料用玉米除保留容重等主要指标外,还增加了粗蛋白质这一技术指标,而工业用玉米则舍弃了容重这一指标项,代之以淀粉指标来进行定等。总体看…  相似文献   

11.
碳氮比对牛粪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利用牛粪和玉米秸秆进行堆肥试验,研究碳氮比(C/N)对堆肥过程中温度、水分、pH、粪大肠菌值、蛔虫卵死亡率、GI值和堆制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C/N比的适当降低并不影响牛粪和玉米秸秆的堆肥,而且C/N比的下降(由27:1降到24:1),可使牛粪的处理量增加近一倍。但C/N比过低,堆料中牛粪所占比例增大,会使堆料的容重增大而不利于堆体的通风,导致堆体温度过高且高温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有机质的过度分解,从而影响堆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干旱缺水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燕山丘陵区春玉米子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覆膜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水分条件。于2017—2018年开展玉米田间试验,设置不覆膜(CK)、行上覆膜、行间覆膜和全膜双垄沟播4个处理,测定土壤含水率、玉米生育期、土壤容重、玉米产量及产量影响因素,计算土壤贮水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各处理间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一致,最高均为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全膜双垄沟播的玉米子粒产量和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最高。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可延长玉米生育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玉米子粒产量,适宜在干旱少雨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培肥效果、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 本试验设秸秆还田+施肥、秸秆还田+不施肥、秸秆不还田+施肥、秸秆不还田+不施肥4个处理,通过定期取样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对土壤容重、有机质等理化性状进行分析,定期调查玉米生长动态指标,最后测产和考种。[结果] 秸秆还田区与不还田区相比较,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和玉米产量增加。反映出秸秆还田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玉米生长和增加产量等方面有着显著效果,因此,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和玉米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具有稳产、高效、环保等优点,是一项较佳的培肥地力和增产措施,可在大方县玉米种植地区加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酰胺对土壤性质及玉米生育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酰胺(PAM)处理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玉米的不同生长时期,对其植株株高及土壤含水率、容重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在玉米收获后考察百粒重和产量。结果表明,PAM对改善土壤结构有一定的作用,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PAM可增加玉米的株高,对玉米有增产作用,与对照相比,其增产幅度在4.2%~4.6%,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容重对斥水粘壤土水分运动的影响,本文选用5个不同容重斥水粘壤土,采用压力膜法测定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应用RETC软件中的van Genuchten模型、Brooks-Coery模型模型进行拟合水力参数,并对拟合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进气值及土壤水分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容重的斥水粘壤土水分特征水曲线变化,在低吸力阶段随着吸力增加,土壤含水率下降速度较快,土-水曲线呈平缓状;在高吸力阶段,土壤含水率下降速度较慢,容重对各参数土-水曲线呈陡直状;用van Genuchten模型回归斥水粘壤土水分特征曲线参数,得出残余含水率、经验参数n随容重变化没有显著差异,经验参数a随容重增加减小,进气值随容重的增加而增加(关系符合Rational模型,R2为0. 9835)。该成果可为斥水粘壤土入渗研究提供水分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内蒙古平原灌区春玉米田耕层变浅,土壤紧实,容重增加,活土层变少,影响土壤贮水能力及春玉米生长发育等问题,本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设置4个生物炭施用水平及3个氮肥施用水平,对春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春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及产量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究春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及春玉米生长发育对生物炭及氮肥调控的响应机制.试...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玉米耐旱评价指标,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高产室选育的相对耐旱玉米新品种龙单23和相对不耐旱的龙34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玉米株高及单株叶面积增长速度差异,对应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龙343株高及单株叶面积的影响要大于对龙单23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同节水技术对玉米水分利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4—2006年在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腰力毛都镇,库伦旗的六家子镇,科左后旗金宝屯镇等地区进行了不同节水技术玉米水分利用效果的试验研究,量化分析了不同田间灌水量、灌溉方式、土壤含水量、土壤覆盖方式、灌溉时期等奈件下水分对玉米产量的贡献,提出了适合当地生产奈件的节水技术措施和水分利用效果指标。  相似文献   

19.
气候条件对沈阳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罗润生  王洪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12-5814
根据沈阳1980~2004年的农业气候资料及玉米生产状况,初步研究了光照、温度、水分对沈阳地区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量是影响沈阳地区玉米气象产量的主要指标,影响关键期在4月中旬~5月中旬和7月上旬~8月下旬,积温次之,影响关键期在7月上旬~8月下旬,光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播期对夏玉米的生育时期、植株性状、籽粒性状、产量性状等都有影响.本研究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处理,探究不同播期对玉米生育时期、籽粒容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宜的播期能保证玉米的正常生理成熟,增加籽粒容重,提高产量.早播和晚播均减少籽粒容重,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