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棉花早熟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早熟棉适于麦(油)后直播,实现粮棉一年两熟,对棉花产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早熟性的遗传特性、早熟相关QTL定位、早熟相关基因挖掘的进展进行了阐述;总结了早熟棉的发展与育种现状以及早熟棉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介绍了早熟棉在我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棉区的生产示范应用情况;提出了我国早熟棉育种的研究展望,为我国早熟棉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选用3个陆地棉中熟品种和3个陆地棉早熟品种以及中熟品种与早熟品种正、反交 F_1和 F_2材料,通过分析各品种不同生育时期根伤流量、叶片可溶性总糖、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发现初花期以前中熟品种和早熟品种4项生理指标差异不明显,至花铃盛期申熟品种的根伤流量、叶片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早熟品种,而叶片淀粉含量又显著低于早熟品种。说明初花前棉株内部生理代谢对早熟性影响较小,而花铃盛期影响较大,且主要表现在同化物质的积累与分配方式上。进一步对中熟×早熟与早熟×中熟的 F_1和 F_2花铃盛期叶片的可溶性总糖、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进行分析得出,中熟×早熟与早熟×中熟的 F_1和 F_2花铃盛期叶片的3项生理指标均接近于早熟亲本,说明早熟品种无论作母本还是作父本对杂交后代植株内部生理代谢的影响都比中熟品种大。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贵州生态条件对小麦特早熟与高产的需要,在遗传研究的基础上,同时育成了一些在贵阳为特早熟、特大粒、特大穗的小麦新种质,并育成几个有希望为生产直接利用的特早熟、特大粒丰产新品种。特早熟新种质比早熟对照种早15~20天,特大粒新种千粒重64克,特大穗新种质每穗有29~32个小穗。实践证明,为稀特种质选育提供理论指导的遗传研究,应特别重视对超亲极端型个体的研究分析。特早熟育种的亲本选配,要重视个体生育阶段的互辅性。选育半冬性特早熟,是解决高产与早熟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早熟马铃薯品种熟期短,经济效益高,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物之一。为了解马铃薯熟性的遗传规律,为早熟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提供依据,以早熟品种中薯3号为亲本分别与早熟、中早熟和晚熟亲本品种杂交形成的6个杂交组合后代为材料,对不同类型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熟性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熟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存在细胞质效应的数量性状;配制早熟×晚熟组合既能保证杂交后代中有较高比例的早熟和中早熟材料,也能保证杂交后代中有较高比例的高产材料;中薯3号是一个优良的、配制早熟杂交组合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5.
<正>新陆早62号(原代号新石K13)是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与石河子市庄稼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早熟陆地棉新品种,2013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属早熟陆地棉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病、适宜机械采收等特点,适宜南、北疆早熟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纳添仓 《中国种业》2003,(10):48-48
马铃薯是青海省的优势作物,它粮菜兼用,同时又是淀粉和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马铃薯能调节市场淡季供需矛盾,增加蔬菜种类,早熟早上市对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尤为重要。但当前生产上应用的早熟品种缺少,还没有一个适宜的早熟早上市品种用于生产。结合我省生产实际,我们引进了马铃薯早熟新品种,通过对比试验,观察各品种不同生育期的生长特性、适应性等,测定其产量和品质,筛选出适于我省种植的高产、优质、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以解决当前生产中早熟品种缺乏的问题,促进早熟马铃薯的大面积推广。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引进省外早熟马铃薯新品种5个:…  相似文献   

7.
孙智开  王石惠 《种子》1998,(4):44-46,80
回顾冬小麦早熟性发育及其遗传与育种研究主要进展,其中包括早熟品种的发育类型,早熟性状的表现,熟性遗传,叶穗花的发育生物学,贵州生态区早熟高产育种理论及其模式途径等。  相似文献   

8.
张香桂 《中国种业》2015,(10):60-61
通过远缘杂交将棉属野生种克劳茨基棉的优异早熟基因转育到栽培品种中,采用多次回交、自交交替使用等方法,田间选育结合室内考种,多目标定向选择,打破早熟与丰产、优质基因间的连锁,育成生育期104d左右,适合江苏省麦油后直播或移栽的丰产优质早熟陆地棉新种质,拓宽了早熟育种的基因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市场中对于各种水果的需求量不断激增,其中对梨有较大的需求。梨富含维生素C,且口感良好,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各个地区也把握住了这一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梨种植业,以早熟梨为代表,各种梨的种植技术与方法得到了广泛传播与推广。在早熟梨种植过程中,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这是提高早熟梨品质与产量的有效路径。为此,文章结合早熟梨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为害规律,从栽培管理、重点生态农业防治期、生长期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重点监控期、防治药剂选型与防治适宜期、物理防治等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绿色防治技术要点,希望能够借此进一步提升早熟梨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10.
1956年以来,我们研究了特早熟棉区棉花品种资源的主要性状,陆续鉴定出一些陆地棉和亚洲棉的优异特性种质。(一) 早熟性:1980年研究了棉花早熟性分类标准。根据棉花品种间全生育期天数差异极显著标准为5.44,将特早熟棉区棉花品种资源的早熟性分为极早熟、特早熟、早熟三类。极早熟类:生育期118(103—1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