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花生田除草剂筛选及其对花生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适于贵州花生生产应用的除草剂,了解不同成分除草剂对花生生长的影响特点,以市场常见的豆贝、乡锄、盖草能等3种除草剂开展杂草防效、药害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豆贝、乡锄除草剂杂草防效的持久性较好,豆贝除草剂防除杂草的效果最好,在施药18d、33d时的杂草防效分别达到58.3%和86.1%。3种除草剂对花生主茎高度、总分枝数、第一对侧枝长等性状的生长发育有影响,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发育受抑制程度是影响花生产量的关键。在花生4~5叶龄时,豆贝除草剂较其他2种除草剂草害防控效果好,其药害对花生的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生物药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花生叶斑病防治筛选出安全、高效的生物药剂,经室内外试验测定了7种生物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毒力和药效。丁子香酚、申嗪霉素对花生褐斑、黑斑、网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均小于1mg/L,明显低于生产上常用化学药剂多菌灵的EC50值。1%申嗪霉素悬浮剂600、800、1000倍的田间防效均在80%以上,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的防效。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80%乙蒜素乳油1000倍防效达到45%,与对照药剂防效相当。1%申嗪霉素悬浮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是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有效生物杀菌剂。  相似文献   

3.
多效唑对多粒型花生生长发育及品质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盛花期喷施多效唑对多粒型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能明显抑制花生主茎和侧枝的徒长,促进植株分枝的形成,协调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荚果的发育,提高单株果数、饱果率及籽仁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4.
花生4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茎高等农艺性状是影响花生株型的主要植物学性状,与花生产量密切相关。为培育高产花生新品种提供遗传信息,本研究以远杂9102/皖花4号F2群体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和结果枝数4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性状均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的作用方式因性状而异。主茎高和侧枝长性状以多基因遗传为主,而分枝数和结果枝数性状则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灌溉条件下水药一体化程度、降低喷药人工成本。[方法]通过大田试验,采用微喷灌溉系统施药筛选花生疮痂病防治的有效药剂及其防治经济效益。[结果]试验筛选的5种药剂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60%百泰水分散粒剂、爱苗乳油、秀特乳油防治效果较好,3种药剂处理的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以爱苗的防效最高,达到了75.4%,3种药剂的增产幅度分别达到15.5%、16.7%和13.4%,喷施爱苗、百泰和秀特的亩增加纯效益分别为3 978、3 714和3 162元/hm2。[结论]较之传统化学药剂与传统人工喷施方法,借助灌溉系统随水喷施药剂可实现花生水药一体化和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6.
观察不同栽培条件下油菜的腋芽分化特性和不同部位叶片对分枝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主茎各腋芽由下而上依次分化,主茎腋芽分化数与叶片分化数的关系式为Y=a+bX。(2)同一节位,腋芽分化的叶片越多越易成为有效分枝;节位越低成为有效分枝所需的叶片数越多.(3)主茎上部每下降一个节位分化叶片数只增加0.69叶,越往下的腋芽越难成为有效分枝。(4)主茎上短柄叶的生长状况与分枝形成的关系最密切。(5)密度通过短柄叶、播期通过腋芽分化影响分枝形成,施肥通过上述两条途径影响分枝形成。  相似文献   

7.
花生叶斑病的生物防治 从叶片、土壤及其他生境分离到几种非病原性菌。鉴定了这些非病原菌对花生叶斑病病原菌C.arachidicla和C.personatum的拮抗活性。筛选确认Bacilius thuringiensis 和 Pseudomonas cepacia对控制叶片病原菌有应用潜力。在实验室内测定,它们完全控制了病原真菌。小面积的田间试验防效达70%。对花生叶片每隔14天喷施一次净化制济较之未净化的菌剂防效更为明显。菌剂中含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花生连作障碍机理,分析香草酸对花生生长的抑制作用,设置香草酸浓度为0、0.1、0.5、1μmol·g-1干土,以花生品种粤油7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调查外源施加香草酸后,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花生根系抗氧化酶活性(CAT、POD、SOD)、花生基础农艺性状、花生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的活性。结果发现,花生植株的主根长、主茎长、分枝数和产量均随外源香草酸的浓度增加而降低。同时,不同浓度香草酸处理后,均对花生植株的MDA含量、CAT和SOD酶活性产生化感促进作用,而对花生主根长、主茎长、分枝数和产量产生化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了花生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导致经香草酸处理后的花生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速效养分均高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育时期淹水对花生生理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在池栽条件下进行,以花生品种农大818、湘花2008和鲁花11号为材料,采用人工淹水的方法探究了不同生育时期淹水对花生植株性状、生理性状及荚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及开花期淹水均降低了植株的主茎高、侧枝长及分枝数,但增加了主茎绿叶数、主茎倒3叶净光合速率及光化学反应效率;结荚期淹水对植株主茎高、侧枝长及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却降低了主茎绿叶数、主茎倒3叶净光合速率及光化学反应效率。不同生育时期淹水均显著降低了花生荚果产量,以结荚期淹水减产幅度最大,其次是开花期淹水,减产幅度最小的是苗期淹水。不同品种相比以农大818淹水减产最严重,说明农大818最不耐涝。此外,除苗期淹水外,开花期和结荚期淹水都显著降低了粗脂肪含量和O/L比值,但增加了花生籽仁中的粗蛋白、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0.
花生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5万多亩,其中春花生14万多亩,秋花生约1万亩。常受锈病为害,尤以秋花生为重,品质降低,产量减少,是秋花生种植的一大障碍。近年来,我们曾用多种农药进行防治试验,但防效较差。1986年,我们从省农科院植保所引进新型除锈剂百科(Baycor 300EC乳油)进行防治花生锈病和叶斑病的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百科对春花生锈病防效达75.99—98.34%,对叶斑病防效达31.4—55.4%;产量比对照增产10.5—46.6%,对秋花生锈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11.
花生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12个花生品种中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分别为主茎高(0.657),总分枝数(0.633),侧枝长(0.652),饱果数(0.665),结果枝数(0.693),单株结果数(0.693),百果重(0.675),百仁重(0.715),千克果数(0.705),千克仁数(0.708),出油率(0.688).表明在花生育种过程中百仁重、千克仁数、千克果数、饱果数和单株结果数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比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百果重和出油率与单株产量的关联度要高.  相似文献   

12.
以漯花4087为材料,设置7个播种密度,研究播种密度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漯花4087的主茎高和侧枝长随着密度的加大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漯花4087的单株果数和饱果数不断减少,单株秕果数增加;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为19.5万穴/公顷时漯花4087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3.
高产花生由于较高的肥水供应和较大的种植密度,生育中期易徒长倒伏、叶部病害较重,生育后期易脱肥早衰。以解决这个问题为目标,课题组创建了“三防三促”调控技术:一是精准化控,防徒长倒伏,促进物质分配和运转;二是提早用药,防病保叶,促进光合产物积累;三是叶面追肥,防后期早衰,促进荚果充实饱满。在高产栽培条件下,设置CK(常规管理)、T1(精准化控)、T2(精准化控+提早用药)、T3(精准化控+提早用药+叶面追肥)4个处理,进一步验证“三防三促”调控技术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T1、T2和T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高产花生饱果期和成熟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显著提高了叶片SOD、POD和CAT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各指标以T3处理效果最显著,其次是T2处理。T1、T2和T3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成熟期的主茎高、侧枝长和主茎节数,提高了分枝数、主茎绿叶数和叶面积指数。对地上部植株生长的控制主要是精准化控的作用,而生育后期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主要是提早用药和叶面追肥的作用。T1、T2和T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单株结果数、单株果重、荚果产量以及经济系数,其中T1、T2、T3处理分别比CK增产20.35%、26.39%和30.62%。T2和T3处理的出仁率分别比CK提高1.84和3.02个百分点,说明T2和T3处理能提高籽仁饱满度。“三防三促”调控技术的应用是高产栽培条件下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应用哈茨木霉菌T2-16菌剂对花生进行木霉拌种和浸种处理,研究木霉对花生防病促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供试木霉菌剂两种使用方法对病害防治效果和促生长作用均好于对照,其中木霉菌剂拌种处理的效果又优于浸种处理。拌种处理后荚果产量、饱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2.4%、36.8%和33.8%,而其秕果重量比对照降低了29.8%,其叶斑病发病率比对照降低了8.79%,防效为64.63%,其烂果数比对照少了3.18个,防效为60.6%。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密度对单粒精播花生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 每穴单粒和双粒2种播种方式,9万穴/hm2(D1)、12万穴/hm2(D2)和15万穴/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花 生冠层透光率、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降 低,单粒播冠层透光率大于双粒播。D1密度下,花生冠层中上部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低于双粒播,冠层 中下部高于双粒播,而D2和D3密度条件下,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与双粒播差异不显著。随密度的增 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和公顷果数显著增加,而单穴果数减少,单粒精播侧枝数多于双粒播。随密度的增加,花生 荚果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万穴/hm2的种植密度荚果产量最高,单粒精播花生产量略高于双粒播。总之, 合理密植是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与双粒穴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冠层下部透光率和叶面积系数高,侧枝多、饱果 率高,是实现花生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花生晚斑病抗性常与不良的产量和株型性状相连锁,为发现更多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晚斑病品种,以感病亲本中花5号和抗病亲本ICGV 86699及其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ed inbreed lines, RIL)为材料,进行晚斑病抗性、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的调查,以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抗病新种质。结果表明,4个环境下共发现18个稳定高抗和26个稳定中抗晚斑病的家系;在两个环境中对百果重和单株结果数进行考察,筛选出38个百果重(≥180.0 g)和单株果数(≥20.0个)都比较大的家系;同样,在两个环境中筛选出主茎高(30~60 cm)和总分枝数(≤20.0个)适中的家系54个。综合分析晚斑病病害等级、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共鉴定出4份产量和株型相关性状优良的抗晚斑病新种质,其中1份高抗晚斑病,3份为中抗晚斑病。该研究结果为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晚斑病花生品种奠定了理论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品种仲恺花1号为材料,研究控释肥不同配比对丘陵红壤花生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单施普通氮肥,施用控释肥能显著增加产量,并且配施2/3控释肥和单施控释肥达极显著水平;配施2/3控释肥和单施控释肥能显著增加分枝数,极显著增加主茎绿叶片数,还能显著提高单株果重和单株饱果数;控释肥配施在结荚期和收获期冠层NDVI指数高。在控释肥的配施比在0.78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增施有机肥和钼肥对连作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钼肥可以明显促进花生的生长发育和根瘤的形成,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性状。增施钼肥花生单株根瘤数增加4.8~9.5个,侧枝长和单株有效分枝数分别增加1.4~10.3cm、1.2~2.5条,产量提高6.3%~22.3%,植株钼积累量提高1.72~2.69倍。增施有机肥花生产量提高8.2%~15.0%,蛋白质和粗脂肪分别增加13.2%~27.9%和10.3%~20.4%,但不同有机肥间效果差异不显著。本试验最佳组合为:每公顷施饼肥1200 kg+钼肥播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针对南方花生产区春夏湿涝害,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湿涝及其营养调控对花生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湿涝时花生对N、P、K和Ca、Mg的吸收和积累严重受抑。N、P、K、Ca总体以叶片下降最明显,其次是根系,茎秆相对下降较小。Mg以茎秆下降最多,其次是叶片,根系相对下降最小。湿涝对花269主要营养元素积累总量的影响大于豫花15号;2)几种营养调控措施对受湿涝后花生的N、P、K和Ca、Mg的吸收和积累几乎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含有氮组分的调控处理效果明显,追施磷肥后期可较好的促进花生营养吸收,但效应较迟缓,其余调控处理提高幅度较小。花生叶片中N的积累量和幼果中Ca的积累量与产量之间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