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春石斛杂交种多糖及生物碱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的苯酚-硫酸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了野生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组培金钗石斛(由种子无菌萌发、快繁,并移栽成活的成熟植株)和4种春石斛杂交种(Nobile-type Dendrobium)的多糖和生物碱含量,通过与野生金钗石斛对比,以期为春石斛杂交种的药用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9月和12月份,‘Red Cat1’(10109)和‘Pink Star’(2810)两种石斛杂交种在茎多糖含量方面与野生金钗石斛无显著差异;不同器官多糖含量呈现茎>叶>花>根;茎段总生物碱含量方面,组培金钗石斛优于野生金钗石斛;野生金钗石斛明显优于春石斛杂交种,呈现组培金钗石斛>野生金钗石斛>10109>‘Little Bee’(10213)>‘Red Cat2’(9101)>2810,其中10109的总生物碱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杂交种,且达到野生金钗石斛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育种和生物快繁技术,经多年研究培育而成铁皮石斛新品种‘雁吹雪3号’。该品种生长势强、植株整齐、直立丛生,成龄苗平均株高25.5 cm,最高可达30 cm,平均茎粗0.6 cm。石斛多糖含量为57.5%,甘露糖含量32.6%,二者均高于对照。广东省多点多批测产结果显示,二年生植株年均每公顷产鲜茎6 165 kg。抗病性较强,耐热、耐寒性比对照增强,经广东省多点多批比较种植试验,综合性状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克隆了秋石斛‘三亚阳光’(Dendrobium ‘Sonia Hiasakul’)肌动蛋白基因(DenActin)cDNA 全长序列, 并进行了 DenActin 进化地位和表达模式的分析。通过克隆获得的 DenActin cDNA 序列的全长为 1 596 bp,其中开放阅 读框为 1 134 bp,编码 377 个氨基酸,同时通过 gDNA 克隆获得了 DenActin 3′端的一段包含一个内含子的 403 bp 的片 段。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该基因序列与 GenBank 中注册的其他植物 Actin 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 85%以上,氨基酸 序列的同源性高达 97%以上。通过最大似然法构建其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 DenActin 与黄石斛 Actin 的亲缘关系最为 密切,并与其他兰科植物归为一大类。半定量 PCR 分析表明,DenActin 在幼苗叶片和中苗茎尖、根、叶片以及成熟植 株的茎、根、叶片、花柄、1 mm 花苞、3 mm 花苞、5 mm 花苞、9 mm 花苞中均稳定表达。秋石斛 DenActin 的克隆和 表达模式分析为秋石斛功能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了候选的内参基因,而 3′端包含内含子的 gDNA 片段的克隆为避免实 时定量分析中的 gDNA 污染提供了引物设计的便利。  相似文献   

4.
红掌品种‘樱桃红’变异株的倍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掌品种‘樱桃红’正常株及其疑似变异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形态学特征比较、流式细胞仪检测及染色体计数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疑似变异株与正常株在叶片宽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厚度、叶柄长度、叶柄粗细、花梗粗细、佛焰苞厚度方面差异显著,疑似变异株的气孔长度和花粉粒直径显著高于正常株,气孔密度显著低于正常株;疑似变异株的叶片单细胞DNA含量是正常株的2倍,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x=60,为正常株2n=2x=30的2倍。结果证实了该疑似变异株为四倍体,是作为研究红掌的遗传变异和进行多倍体育种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5.
‘红肉蜜柚’果实汁胞粒化与不同组分POD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红肉蜜柚’[Citrus grandis(L.)Osbeck.cv.Hongrou miyou]果实汁胞粒化过程中不同结合态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以及赤霉素处理对此的影响。以赤霉素处理和未经赤霉素处理的‘红肉蜜柚’果实的近中柱和远中柱汁胞为材料,统计粒化指数后,进行POD提取体系筛选与酶活测定。发现‘红肉蜜柚’果实汁胞粒化指数逐渐上升,有无赤霉素处理无明显变化;可溶性POD最佳提取体系为pH8.0,0.1 mol/L Tris-HCl的缓冲液;离子结合POD的为含0.1%Triton和1 mol/L Na Cl的pH8.0,0.1 mol/L Tris-HCl缓冲液;未检测到共价结合POD活性。此外,可溶性、离子结合POD活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整体呈下降趋势,且无论是否经赤霉素处理,近中柱与远中柱汁胞的可溶性POD活性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离子结合POD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论近中柱或远中柱,有无赤霉素处理的可溶性POD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离子结合POD活性仅在远中柱汁胞中有极显著差异(p0.01)。所以,可溶性POD可能与汁胞粒化关系密切,而离子结合、共价结合POD和赤霉素对汁胞粒化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糖苷酶溶液为工具酶,研究酶法修饰茶多糖对环磷酰胺抑制的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多糖TPS与改性后的茶多糖ETPS在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4个方面的实验中,结果均呈阳性,说明它们均具有明显的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酶法修饰改性能显著提高绿茶多糖的免疫活性。在同等剂量下,ETPS与TPS相比能提高脾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能显著提高DTH试验耳肿程度、血清HC50、NK细胞活性。绿茶多糖通过酶法修饰免疫活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7.
茶叶多糖的组成及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粗老茶制备茶多糖 (TPS)的粗品 (TPS1) ,经脱蛋白处理并过凝胶柱纯化后得TPS的纯品 (TPS2 ) ,然后用UV、IR、HPLC、GC及常规成分分析等方法比较了TPS1和TPS2 之间的组分差异 ;用AA (佐剂性关节炎 )大鼠和正常小鼠为对象 ,比较TPS1和TPS2 对动物免疫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 :TPS中蛋白质与多糖呈紧密结合态 ,TPS是一种糖蛋白 ;用不同方法制备的TPS对AA大鼠引起的脾淋巴细胞转化低下和白细胞介素 2 (IL 2 )分泌过低均有恢复作用 ,而对白细胞介素 1(IL 1)分泌过高则有抑制作用 ,对正常小鼠机体免疫有增强作用 ,其中TPS2 比TPS1好  相似文献   

8.
膜过滤绿茶多糖的系统分级纯化及免疫活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50kD、20kD、6kD的超滤膜和对水溶性茶多糖进行分级和浓缩,得到的三部分截留液分别经过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和丙烯葡聚糖凝胶Sephacryl S-300柱层析系统分离、纯化,共得到了20多个分级组分;HPGPC-ELSD鉴定各多糖组分的纯度及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得到5个均一多糖组分;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检测免疫活性,发现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有显著活性的多糖组分大多集中在20kD左右,大多为不均一多糖。  相似文献   

9.
‘尖波黄13号’系湖南省茶叶研究所从‘尖波黄’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选育法育成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其新梢芽叶色泽较常规茶树品种偏黄为其突出特征之一。现有研究表明,‘尖波黄13号’适制多种茶类,品质优良。本文综合介绍了‘尖波黄13号’的特征特性及其制红茶、黄茶、白茶、绿茶、黑茶等情况;提出利用‘尖波黄13号’基于其品种特性加工特色鲜明的个性化茶叶产品,以充分发挥与利用‘尖波黄13号’的品种价值,提升产业效益。本文可为‘尖波黄13号’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选取来自同一茶园且具有代表性的黄金桂、铁观音、祁门种、六堡茶、大红袍、槠叶齐、龙井43、白叶1号、中黄1号和福鼎大白茶10个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直接进行微波干燥固样,通过水提法制备10个不同茶树品种的多糖,采用化学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凝胶色谱层析、扫描电镜、测量粒径和Zeta电位等方法比较分析10个茶多糖的主要理化性质,并测定其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等体外抗氧化活性。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茶多糖是一类水溶性的酸性糖蛋白,主要由糖醛酸、中性糖、蛋白质和多酚构成;10个茶多糖的单糖组分主要由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白叶1号和龙井43与其他茶树品种在多糖的基本组成上具有较大差异。体外抗氧化研究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但均随其浓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其中白叶1号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整体表现最为优异。理化性质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茶树品种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所含的多酚和蛋白质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授粉对‘东刘1号’荔枝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个荔枝品种与‘东刘1号’荔枝组成6个授粉组合,研究不同品种的花粉对‘东刘1号’荔枝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纵径、横径、厚度、果形指数、单果重、肉厚、皮厚、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糖酸比、维生素C、果肉的质地及风味、坐果率、裂果率、成熟期和种子纵径、横径、焦核率、种脐的大小等方面花粉直感效应表现明显,差异性达到显著水平;种子的厚度差异性不显著。在荔枝生产上存在花粉直感现象,可为‘东刘1号’荔枝授粉品种的选配和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引进镰刀菌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高抗品种‘中蕉9号’,在广西南宁1—10月不同时段移栽,以‘桂蕉1号’作为对照,并观察其生长特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等表现,以期为广西优异抗病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当地传统品种‘桂蕉1号’相比,‘中蕉9号’在广西种植有较大的产量优势,其平均产量较‘桂蕉1号’高16.2%;2月15日及10月1日移栽期处理产量最高。不同移栽期的‘中蕉9号’生育期较‘桂蕉1号’长140~181 d,且其夏秋季种植较冬春季种植生育期平均延长161 d,主要是由于抽蕾推迟。此外,‘中蕉9号’假茎粗壮,在抽蕾前有较高的叶片光合势和叶面积指数,是其生物量和产量形成的基础。品质方面,1月1日移栽的‘中蕉9号’果实催熟后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较‘桂蕉1号’分别高出29.0%和63.0%,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桂蕉1号’,‘中蕉9号’果实表现出高糖、高酸、低脂的特点。综上,‘中蕉9号’在广西种植有一定产量优势,但生育期较长,抽蕾晚,冬春季2月15日移栽可获得高产的同时缩短生育期,但仍需进一步在病区试验种植观察其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翘鳞伞胞外多糖对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的抑制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无机陶瓷膜从翘鳞伞(Pholiota squarrosa)AS 5.245液体发酵醪中分离得到的胞外粗多糖(Crude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CEP),以荷瘤S180小鼠为试验对象,用免疫器官重量法,进行高、中、低剂量CEP的腹腔注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EP具有较高的抑瘤活性,并呈剂量相关性;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有显著增加(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较,亦均有显著增加;表明CEP可以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对肿瘤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 )、亚硝酸根离子(NO2-)及DPPH自由基4种体外抗氧化模型,对铁皮石斛纳米粉和超微粉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进行比较研究,对2种粉末的流动性、松密度、溶解性等物理特性,粒度及电镜扫描结构进行分析比较,并测定其悬浮液中多糖溶出速度及含量。结果表明:铁皮石斛纳米粉的多糖溶出速度及含量要高于超微粉;铁皮石斛纳米粉和超微粉水提取液对·OH、O2·- 、NO2-、DPPH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在一定范围内,清除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同一浓度时,纳米粉的清除率要明显高于超微粉,说明纳米粉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纳米粉的松密度、持水力、膨胀力、溶解性及水悬浮体系稳定性要高于超微粉,但流动性、润湿时间等参数不如超微粉;粒度及电镜分析表明纳米粉的细胞破碎程度更大,粒度更小,形状更不规则。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山茶重瓣性状形成分子机理,采用RACE技术从完全重瓣型山茶花品种‘红十八学士’中克隆TM6基因全长cDNA,再利用生物信息学和Real-time PCR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全长729 bp,命名为CjHTM6,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627 bp),编码20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24.31 ku,理论等电点为9.53,不稳定系数达44.07;编码蛋白为MADS-box蛋白,其预测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为主,其次为无规卷曲,延伸链所占比重最小;与单瓣花型短柄山茶至少有4个氨基酸差异。定量分析结果表明,CjHTM6基因在花中各部均有表达,其中在花心的花瓣中表达量最高,而在苞片中表达量最低。初步表明,CjHTM6基因在山茶重瓣花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