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明确密集烤房烟叶烘烤过程中的温湿度时空分布规律,提高烟叶烘烤效果,本研究采用密集烤房温湿度自动精准监测系统获取不同部位烟叶烘烤过程中烤房的环境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和精准分类。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烟叶烘烤时,密集烤房内温湿度时空分布规律有一定差异。根据不同区域积温、积湿等情况,在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烘烤过程中,可分别将密集烤房装烟室划分为3类、3类和4类区域,不同素质的鲜烟叶可与相应的区域进行精准匹配。  相似文献   

2.
为给大麦生产提供栽培咨询、农情监测、生长状况比对、田间管理决策等技术服务,设计开发了一套大麦专家系统。本系统结合甘肃大麦生产实际和专家种植栽培技术及经验,采用Visual Basic研发了主界面,由VC++调用OpenGL图像库开发的大麦生长模型的模拟结果,嵌入了LabVIEW设计的大麦田间监视窗口界面,并利用Access软件开发了其数据库。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界面友好,生产咨询栏目浏览便利,远程视频监控大麦田间状况失帧率范围为1.02%~1.11%,可实时模拟大麦可视化生长,并能与田间实际比较分析,误差值为0.15~0.25,能实现大麦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推理决策,可信度高,可为抢抓农时的生产管理提供一种农业信息化技术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棉花规模化生产精准技术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监测不精确、决策依据不充分、控制不精准及管理效率低等薄弱点,创建了棉花生产从播种到收获的关键环节精准监控技术体系。包括:研发了棉花播种质量在线监测与调控技术及装备,可明显提高播种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创立了滴灌棉田全程养分、水分快速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研发了水肥决策与精量控制系统,构建了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技术与应用云平台,可大幅度提高滴灌水肥利用效率;构建了“病虫监测→施药决策→处方图生成→精量喷药”棉花病虫害精准防控技术,可明显降低农药投入量;创新性研发了棉花产量监测,以及采棉机棉箱火情、工况参数和故障诊断检测技术及装备,构建了采棉机信息化服务云平台,可大幅提高采棉机作业效率、作业质量与管理水平。在总结上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棉花生产智慧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主要利用RS-485总线、无线移动网络(GPRS)、互联网(Internet)和数据库技术等实现热带农业环境数据远程采集平台系统。通过后台系统对环境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与推理,从病虫害数据库中实时智能检索并预测近期可能发生的病虫害,为我国热带农业决策、生产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无线传感器网络正在成为解决农业环境参数快速获取与动态监测的关键技术,通过分析农业区域环境监测的共性特点和需求,提出农业区域环境监测传感器网络应用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包括系统架构、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传感器节点硬件设计和应用层协议。  相似文献   

6.
20 0 4年 ,三团提出了率先在全国实现农业信息化的目标 ,引进了农业视频信息技术管理系统 ,发展高新技术。农业视频信息技术管理系统分为中心微机监控系统和前端视频管理系统 ,其前端视频管理系统是在农业连队建成一个高达 5 0 m的微波发射塔 ,安装有超清晰的高倍变焦镜头 ,其监控半径为 3km。在中心控制室设置多个报警区域 ,即可对全团 7470 hm2 棉花生长情况、自然灾害防控指挥、社区管理等进行 2 4小时远程实时监控。并可对监控图像资料进行整理、保存、记录、回放 ,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详细的档案资料。该团应用这一项目节省管理人力 ,充…  相似文献   

7.
对文献资料及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总结,简要综述60年来我国热带土壤学科在热带土壤发生与分类、热带土壤肥力区划与管理、热带作物营养诊断及热带土壤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对学科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针对玉米精准施肥模型与土壤多个参数有复杂的关系,且动态性数据量庞大、维度高、具有非线性强的特点,本文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据存储、分析、共享的功能,运用神经网络较强的处理非线性问题的能力,对玉米土壤养分数据进行处理,构建玉米土壤实时监控云平台,进行基于优化RBF神经网络的玉米土壤养分施肥模型研究,明确模拟施肥量与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将该模型在农安县陈家店村应用,为玉米的精准施肥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基于云计算与RBF神经网络集成的玉米精准施肥模型与传统网络进行比较减少了误差,节约了时间,可为玉米精准施肥提供咨询指导,促进对玉米精准农田管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农业信息化发展迅猛,遗传神经网络算法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茶叶作为我国高端的经济农作物,其品质和产量都有严格的标准。本文阐述农业信息化与茶叶种植技术的结合,研究了茶农在茶叶种植过程的监控和评估体系,重点分析了遗传神经网络算法的改进方案,这对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生产优质的茶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我国现代农业特征及其现状、热带农业信息化与现代热带农业的关系,指出我国现代热带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选择:建立现代热带农业信息化生产体系;强化信息基础设施与条件建设;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培育信息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热带农业是建立在引进国外热带农业生物资源和先进科技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利用发展起来的,开展科技国际合作是中国热带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是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的窗口,是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创新的“火车头”。近年来,在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和提高合作成效等3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但仍存在信息交流不足、合作广度和深度不够等问题。文章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提升科技国际竞争力在信息平台建设方面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茶叶加工过程远程监控需求及茶叶溯源的加工环节缺失问题,构建了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叶状态参数及加工设备工艺参数远程物联网监测平台,实现了茶叶加工生产线远程设备运行参数监测监控与茶叶品质溯源。本研究采用B/S框架实现信息实时显示,综合鲜叶采摘信息和生产信息完备溯源过程,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生产过程参数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建立了茶叶加工过程溯源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茶叶生产离线与在线数据库融合质量评价模型,提高了数据存储质量。针对黄山毛峰初制加工生产线进行了远程监控系统开发及溯源信息采集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平台运行稳定,数据显示准确完整,实时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茶叶品质优化及大数据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分析热带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设的意义,探讨热带农业经济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对拓展热带农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构建现代热带农业经济学科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热带作物田间生长环境信息包括风速、风向、光照强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CO2浓度、降雨量等数据,这些环境信息对作物的生长环境调控和作物田间科学管理非常重要。本研究围绕热带瓜果哈密瓜田间环境信息采集这一问题,研究哈密瓜田间生产环境智能传感与检测关键技术。采用tiny210硬件核心板,利用安卓系统和Java语言进行编程,集成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一体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建立热带瓜果哈密瓜田间生产环境智能传感与检测系统,主要解决哈密瓜田间生长环境信息动态采集和数据管理,为田间生长环境调控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初,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基地的院试验场下属的原宝岛公社5个单位的生产队(村)以多种方式要求退出试验场编制,严重影响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事业的发展。院国有资产管理处经过一年多的详细调查,认真分析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期探讨新形势下切实可行的科研基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南海的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其战略与经济地位突出。在分析热带岛礁分布、资源特点、农业生产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热带岛礁农业的定义、发展模式及策略,提出热带岛礁农业的发展应以维护岛礁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基础,构建以农业生产、岛礁人工林带、海岸生态林带、海岸沙滩固沙带、礁盘-浅海防护带不同群落带为基础的热带岛屿生态系统。农业生产中可重点引进生长迅速、抗逆性好的景观、药食两用型植物或蔬菜品种,如木麻黄、草海桐、厚藤、十万错、假蒟等。优先发展并集成对岛礁生态系统干扰少、资源依赖度低的防虫网配合遮阳网等实用生产技术,同时生产发展中应注重对有害生物、入侵生物的防控,构建景观异质化程度高的生态型热带岛礁。  相似文献   

17.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投资对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生产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部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进度缓慢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加强监督、提升素质等方面为热科院提高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执行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热带农业科技“互联网+”战略提出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农业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领域和发展空间;概述了开展热带农业“互联网+”科技国际合作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和涉及的关键信息技术。在开展科技国际合作中,总结了中国热带农业科技需要重点加强的9个发展方向及领域,提出应充分发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资源与人才优势,加强热带农业“互联网+”科技国际合作,提升中国热带农业在世界热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分析兴隆热带植物园建设休闲农业的优势,阐述植物园休闲农业的设计思路与内容,即以国内旅游团队为目标市场,依托热带特色资源,以热带香辛饮料作物为核心,以“五官体验之旅”为内容,将发展休闲农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合理统一,探索休闲农业与植物园综合协调发展的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