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种群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东栎是我国华北地区分布广泛的森林群落建群种和优势种,研究山西庞泉沟辽东栎生命表对于揭示其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笔者基于野外调查数据,构建了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包括年龄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等、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累积死亡率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和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结果表明,辽东栎低龄级(1龄级~2龄级)种群数量较少,年龄结构呈衰退类型;种群死亡率随龄级增加逐渐增加,在最高龄级达到最大;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与年龄结构反映的衰退类型相同。总体上,死亡率和消失率随龄级增加,在高龄级阶段(7龄级~9龄级)生物量和消失率迅速上升;生存函数与累积死亡率函数呈负相关关系,生存率随龄级的增加而减小。死亡密度函数变化不明显,危险率函数变化趋势随龄级增加而增加,与死亡率变化趋势类似。因此,庞泉沟辽东栎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相似文献
2.
3.
濒危植物永瓣藤的种群生命表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永瓣藤模式标本产地安徽祁门县棕里村设置4块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调查获取野外资料.对永瓣藤种群进行统计,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并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聚集强度指数分析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由于群落环境因子的差异,不同永瓣藤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棕里村永瓣藤种群以幼龄个体数量最多,中龄级别个体数量稍减,老龄个体最少,种群更新情况良好.2)不同样地的种群格局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聚块规模大体位于4 m2或16 m2附近.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差异,幼龄个体大多为集群分布,在从幼龄一老龄的时间序列上呈扩散趋势.3)永瓣藤种群特征受到了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群落区域小生境、永瓣藤生物学特征及人为干扰等.永瓣藤依靠无性繁殖进行种群更新的特点大大限制了其种群扩散能力,同时,严格的生境需求降低了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永瓣藤种群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远低于表象. 相似文献
4.
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典型抽样和样方调查的方法,对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的三个主要分布区域云南省广南县、广西雅长林场、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的种群进行调查.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蒜头果种群生命表,绘制死亡密度函数曲线、死亡率函数曲线及生存曲线,分析种群动态趋势.结果表明,蒜头果种群有2个死亡高峰,分别出现在Ⅲ级和Ⅵ龄级.Ⅵ龄级死亡率达到最高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 相似文献
5.
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静态生命表和生存分析方法,研究了平陆县后其凹山南坡不同海拔油松种群结构和动态规律。结果显示:该地区油松种群随着海拔从882 m,975 m升高到1 035 m,种群密度不断增大,径级分布范围逐渐减小,种群存活曲线由D eeveyⅡ型过渡到D eeveyⅠ型,种群由稳定型过渡为增长型,说明油松种群由低海拔到高海拔,处于不同的演替和发展阶段,且随着油松径级的增大,种群的平均生命期望陡降,预示着种群的生理衰退。结合生境条件可得出结论,土壤层厚度及水分是引起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朱红大杜鹃是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了厘清朱红大杜鹃的群落特征,评估其种群的生存潜力,通过样地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编制静态生命表,研究朱红大杜鹃的径级结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1)样方中重要值>1%的木本植物有17种,其中窄叶青冈、白穗石栎、云南越桔和云南松为群落优势种。(2)朱红大杜鹃种群第Ⅱ龄级个体数量最多,占总体数量的17.06%,各龄级的个体数量随着龄级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种群径级结构呈“纺锤”型,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3)朱红大杜鹃存活曲线趋近Deevey-Ⅰ型分布,种群的死亡高峰出现在X龄级,死亡率为40%,种群动态变化指数(Vpi)和受外界干扰种群动态变化指数(V′pi)均大于0,但V′pi较小,种群在外部环境干扰下承担的风险概率最大值(Pmax)为0.07%,说明该种群受外界随机干扰时增长趋势不明显。建议对朱红大杜鹃种群进行就地保护,以提高幼苗和小树的存活率,促进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恢复。 相似文献
7.
为给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保护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揭示种群生存现状,以甘肃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连香树为研究对象,测量连香树树高和胸径,编制静态生命表,运用生存函数分析种群结构特征与数量动态。结果表明,连香树种群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幼苗期和中龄期植株占比较大,幼苗数量丰富但对外部环境干扰敏感;种群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Ⅱ型,种群生命期望值在幼苗期达到最大值,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种群的生存状况表现为幼苗期稳定和中后期衰退,种群已处于衰退的早期阶段。为增加种群数量和促使种群结构稳定,可设置特别保护小区保护母树,通过人工植苗增加种群密度,加强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比较研究,阐明黄土高原地区杜松种群的生存现状与数量动态,揭示种群的发展趋势,为杜松种群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选取黄土高原5个地区(内蒙古武川、山西浑源、陕西府谷、宁夏贺兰山和河北涿鹿)的杜松种群,根据杜松生活史特点并借鉴前人研究方法,划分种群径级、高度级和冠幅级,分别绘制其种群结构图。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即用杜松的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应用生存分析中的4个函数(生存函数、积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分析杜松种群动态。【结果】5个种群的径级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涿鹿和浑源种群的高度结构相对完整;5个种群的冠幅结构均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武川、涿鹿和浑源3个种群冠幅面积大多集中在2 m2以内,贺兰山种群的冠幅面积大多在3 m2以上;种群静态生命表表明,杜松种群不同龄级的存活量差别较大,存活量随龄级的增加逐渐减少;死亡率和消失率最高的均为Ⅳ龄级;期望寿命最高的是Ⅰ龄级,武川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其余种群则趋于Deevey-Ⅱ型;各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生存分析表明,武川种群前期略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府谷种群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涿鹿和浑源种群前期锐减、后期衰退,贺兰山种群则呈现前期略减、后期衰退的特征。【结论】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的径级、高度级和冠幅级结构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涿鹿和浑源种群密度相对较大且有一定幼龄植株储备,种群表现出一定的更新发展潜力;府谷种群存在相当数量的中老龄株;府谷、武川和贺兰山种群的径级结构相对完整,但种群密度较小且缺失幼龄植株。杜松从幼树成长为大树的过程中受到了相当程度的环境筛选和竞争压力,大树的生存能力增强。涿鹿和浑源种群有一定的幼苗储备,若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幼苗的生存发展,种群是可以恢复与更新的;府谷种群幼苗库的储备缺少,若不进行补充可能会限制种群的更新发展。在天然杜松种群的保护工作中,要注意保护萌蘖苗,防止动物啃食尤其人为放牧等的影响;针对杜松种子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的特性,应人为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促其萌发;对于府谷种群等老龄化严重的杜松种群,应该借助人工补充幼苗以保证种群的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植物的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有着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种群结构表示植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种群数量动态揭示种群的生存规律。总结了分析种群结构与数量动态数据的方法:点格局分析植物在物种演替过程中的规律;静态生命表表现种群的生存策略和繁殖策略;生存曲线表现植物的生存-死亡规律;生存分析方法揭示种群的数量动态特征和生存规律。根据研究得到的数据信息可为物种将来的生存选择相应的策略,以促进生态平衡及物种多样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黄玛草蛉实验种群生命表及其野外种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埃及吹绵蚧Icerya aegyptiaca (Douglas)若虫饲养黄玛草蛉Mallada basalis(Walker),并采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进行饲养效率评价.结果表明:黄玛草蛉卵期为3.610 4 d,存活率为0.840 0;1,2,3龄幼虫历期分别为3.301 2,3.633 0,5.501 1 d,存活率分别为0.895 8,0.907 0,0.974 4;蛹期为8.1203 d,存活率为0.815 8;成虫历期为29.135 6 d,幼期累计存活率(ⅡSi)为0.542 5,世代历期为53.301 6 d,单雌平均产卵量为76.357 1粒,雌性比率为0.451 6,种群趋势指数为18.707 5,内禀增长率为0.0441,周限增长率为1.045 1.野外释放黄玛草蛉防治埃及吹绵蚧,并调查其在野外建立种群情况.释放黄玛草蛉后,除了2011年6月只发现卵、幼虫外,其他月份都可以发现黄玛草蛉的卵、幼虫和蛹.其中2011年9月卵数量最多,为20.80粒/株;2011年10月幼虫数量最多,为11.40头/株;2011年10月蛹数量最多,为9.10头/株.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了研究小兴安岭山杨种群动态和数量特征,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山杨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损失度曲线、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积累死亡函数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种群生命过程。结果表明:山杨种群幼年个体丰富,中老年个体相对较少,种群在第Ⅴ龄级出现死亡高峰,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山杨种群目前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在自然条件下,当山杨胸径达到18 cm左右时,应对其进行抚育管理以提高木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