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我区是河南省油桐产地之一,油桐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来用商品混杂种子造林,好坏不分,种性退化,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澄清油桐品种资源,选择推广优良农家品种,加速实现油桐良种化,根据省油桐科技协作组的安排,1981年4-10月对全区油桐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类.一、油桐资源的分布我区油桐主要分布在西部、西南部浅山、丘陵地带,重点产区是鲁山县,面积和产量占全区93%以上,十二个山区公社都有大面积栽培.宝丰、叶县、郏县、舞钢区、禹县都有成、幼林分布.见下表:  相似文献   

2.
以来凤县漫水乡油桐基地的油桐地方品种和全国推广油桐品种贵桐2号的单株为观测对象,对其表型性状及立体因子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大米桐、小米桐和五爪桐是来凤县普遍栽培的当家品种,主要分布于海拔500 m以下的区域.试验筛选出了的5棵树龄超过22年、生长势旺盛的地方品种金丝油桐单株,这些单株具有良好的遗传性状和适应性,是开发油桐地方品种的首选材料.与金丝油桐单株相比,贵桐2号单株分枝角度小,较适合密植;加大贵桐2号初植密度,可以使油桐产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小油桐抗逆性(低温、干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  景瑞阳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8-59,64
小油桐是一种重要的能源植物,具有巨大的综合利用价值。自然界中小油桐主要受到低温和干旱胁迫;低温能使小油桐死亡,干旱主要影响小油桐的分布和产量。该文综述了小油桐的抗逆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小油桐药剂调节开花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油桐药剂调节开花效果研究结果表明,A型药对小油桐的开花结果有抑制作用,B型药、D型药、E型药对小油桐的开花结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开花树比例、开花枝例、结果数、株产量上有明显的提高,其中,B型药效果比较明显,在生产上可大量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油桐(Vernicia fordii)历史上几个生产区留存资源特点,为今后油桐产业资源培育提供方向与选择,收集云南、湖南、贵州及重庆现存油桐果实、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大小、质量、出籽率、种仁含油率以及油折光指数各性状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种子大小及其质量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重庆市;云南省资源丰富度大,留存资源相对完整;各省(市)现存资源种仁含油率较以前降低;湖南省留存油桐油折光指数较高;云南省油桐平均出籽率较高;各省(市)果实与种子大小、种仁含油率以及油折光指数为弱变异,果实和种子风干质量、果实所含种子粒数为强变异。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有适宜油桐生长发育的优越气候,属于全国油桐中心栽培区.但重庆境内地形复杂,山地立体气候明显,在海拔、气温、降水、日照等多种气象因子影响下,油桐生长分布有一定规律.本文选取1971-2000年气候数据,基于GIS进行空间化分析,同时结合实地调研等相关资料,对油桐生长进行气候区划,划分出光温匹配最适宜区、气候温热适宜区、气候温凉适宜区、气候炎热较适宜区、气候冷凉较适宜区、光照一般较适宜区和气候寒冷不适宜区等7个不同类型栽培区,为油桐种植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油桐产业的快速和规模化发展,解决北缘地区油桐良种缺乏的问题,2011年以来,在对安徽大别山区的桐城和金寨等地的油桐种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油桐优良单株选择工作,经初选、复选和决选,最终选择出5株油桐优良单株。所选5个优株雌雄花比例均在1:10以内,属于典型的少花花序类型;丛果性除"金寨2号"稍弱外,其他4株丛果性均较强,果大皮薄,光滑整齐,粒饱仁满,种仁含油率均在50%以上,2年的年均鲜果产量在1.25 kg·m-2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我国油桐优树的选择标准。以上油桐优树的选出为北缘地带发展油桐提供了良种培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油桐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分布范围很广,安徽省为其重要产地之一。由于油桐系亚热带树种,安徽处于其自然分布北缘,易受低温霜冻为害,故产量年际变化很大,邻近两年中,产最可相差七倍。虽然影响油桐产量变化的因素复杂,但气候因子对油桐产量的年际波动往往起着重要作用,探讨气候因子与油桐产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对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2000年气象资料和油桐生产资料分析了豫南山区商城县油桐生长期的热量资源、水分资源、光能资源及影响油桐生长的气候因子,并提出了在油桐生产中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和途径,为以后合理利用豫南山区气候资源、科学发展种植油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油桐黑斑病是油桐主要病害之一,为害叶片和果实,引起早期落叶和落果,降低油桐产量。不同方法防治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荣峰  兰翠玲  曾小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111-2112,2303
介绍了麻疯树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用途,着重阐述了广西麻疯树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并对广西麻疯树的产业发展作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了2011年、2013年及2014年年初的低温阴雨天气或霜冻天气对柳州引种麻疯树造成的灾害。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不同种植点及不同品种麻疯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为害。其中2011年沙塘镇麻疯树的死亡率为100%;2013年柳州市区麻疯树的死亡率为59.98%;2014年江口乡、柳州市区及太平镇3个种植点麻疯树的死亡率为8.45%~32.25%,且江口乡野外坡地麻疯树死亡率达100%。因此,柳州种植麻疯树易受低温阴雨天气和霜冻天气为害,该地区及气候相似地区发展麻疯树种植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通过索氏提取法测定了云南元谋、梁河、永胜、元阳、老挝和卢旺达6个地区的小桐子粗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云南元谋小桐子种壳、种仁和种子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30%、43.46%、34.50%;云南梁河小桐子种壳、种仁和种子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97%、58.32%、32.57%;云南永胜小桐子种壳、种仁和种子粗脂肪含量分别为0.98%、55.48%、33.45%;云南元阳小桐子种壳、种仁和种子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16%、47.42%、31.47%;老挝小桐子种壳、种仁和种子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11%、64.69%、37.75%;卢旺达小桐子种壳、种仁和种子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99%、51.02%、30.56%。  相似文献   

14.
肥料与保水剂对膏桐幼苗生长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慧蓉  胡广琴  欧光龙  马焕成  王艳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02-15704,15706
[目的]为荒山造林与膏桐栽培的合理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膏桐良繁基地内布设肥料试验区和丙烯酰胺类保水剂施用区2个试验区。肥料试验区分别施用钙镁磷肥500g、NP复合肥200g、钙镁磷肥500g+NP复合肥200g,以不施肥为对照;保水剂试验区分别施用保水剂20、40、60g/株,以未施用保水剂区为对照,研究双江县膏桐良繁基地肥料与保水剂对膏桐幼苗生长与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复合肥与钙镁磷肥配合施用具有促进膏桐幼苗良好、稳定生长的作用;40g/株保水剂施用区膏桐幼苗成活率明显提高,且幼苗生长稳定、整齐。施肥导致试验区土壤有机碳降低,少量多次的肥料配合施用对砂质土壤养分补充效果较好;高剂量保水剂施用导致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略减,40g/株的保水剂用量可改善土壤速效养分供给。[结论]适量施用保水剂(40g/株)可提高膏桐造林成活率,复合肥与钙镁磷肥配合施用可保障膏桐壮苗生长。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省双江县膏桐良种繁育基地,对从云南省及四川省不同地区采集的13个膏桐种源进行培育。调查三年生不同膏桐种源的树高、干高、地径及分枝数,并对不同种源的生长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膏桐不同种源的4个生长性状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双江实生种源得分最高,沧源、攀枝花、东川、元谋与元江等5个种源得分次之。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贵州麻疯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贵州两年生麻疯树为试材,研究了喷施专用生产药剂B 750 mL/hm2、多效唑450 g/hm2对麻疯树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产药剂B和多效唑均能有效地抑制麻疯树的营养生长,促进其开花结果,从而显著地提高麻疯树的单株产量,以多效唑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麻疯树根腐病的病原。[方法]从罗甸县境内的不同麻疯树种植地点采集典型的根腐病病根标本,并对其病原物进行了分离培养、致病性测试以及形态特征观察。[结果]最终确认麻疯树根腐病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结论]为贵州罗甸县境内麻疯树根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麻疯树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麻疯树丰产栽培关键技术,推动麻疯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方法]以2年生麻疯树为试材,通过改变麻疯树种植密度,进行整形修剪,施用外源激素处理的方法研究其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结果]种植密度为2.0 m×3.0 m的处理,产量、含油量有大幅度提高;整形修剪能够提高1倍的产量;多效唑能够提高其结果数、果实饱满度、出籽率以及产量。[结论]麻疯树种植密度2.0 m×3.0 m较好,整形修剪时保留14-16个强壮的分枝为最佳,外源激素处理以多效唑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膏桐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激素配比诱导膏桐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为利用愈伤组织进行离体快繁和膏桐转基因及生物工程育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诱导膏桐子叶产生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是MS+2,4-D 2.0mg/L和 MS+6-BA 2.0mg/L+NAA 2.0 mg/L;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5 mg/L+IBA 0.1mg/L;根的形成不需添加任何激素。适当的激素配比可有效诱导膏桐子叶产生愈伤组织并形成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20.
邓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785-6788
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云南省膏桐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云南省膏桐产业发展中存在产业发展水平低、加工成本高、缺少价格优势、科研滞后、原料林基地建设投资不足、成效难以保障、尚未建立膏桐种子收购体系等问题,提出了引进和培育龙头加工销售企业,推动膏桐产业化进程、突破技术瓶颈、降低加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膏桐产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多方争取资金、扶持发展膏桐原料林基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膏桐产业基地、加强原料林基地的抚育管护,确保建设成效、加强病虫害防治、出台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适时启动弹性亏损补贴机制、加强市场建设,扩大流通领域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