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丝绸是传统出口产品。近年来,我国蚕桑生产区域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东桑西移"的趋势日趋明显。东部地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成本、人工成本普遍上升,而西部地区种养成本均低于东部,使我国蚕桑生产形成了  相似文献   

2.
采用综合关联度模型定量评价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涉农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涉农政策与农民收入的关联度和政策的影响覆盖率共同决定了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表现出较明显的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农民相对更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宁南山区、陕北地区、河南焦作和浙江绍兴市农民年人均涉农政策收益分别为695.79、1 179.94、432.71、1 317.78元,分别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11.5%、12.1%、7.3%、7.6%,农民收入水平越高,政策收益在农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低。低收入农民对政策的影响更为敏感,而当前涉农政策对贫困农户增收作用不明显,主要与政策的覆盖率低有关,未来应通过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提高贫困识别度,使更多农民享受到政策利益。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奶源基地建设发展现状 1奶源基地建设特点 一是规模化程度大幅度提升。从地理区域看,我国原料奶生产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前10位的省区全部在“三北”地区,奶牛存栏量占全国存栏量的82%,牛奶产量占全国牛奶产量的83%。近年来,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不断提升,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从2006年开始明显上升,2013年已达到41%。其中,河北、河南、山东三省规模化养殖比例较高,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67.6%、55.5%和51.7%。  相似文献   

4.
正蚕桑是四川省传统优势产业,面积产量全国第2,质量全国最好。近年四川省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取得明显成效,传统的通过桑叶发展起来的茧丝绸产业得到稳步发展,桑枝开发出来的优质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快,桑果综合开发利用异军突起。2018年全省桑果产量13万t,占全国60%以上,比上年增长73.3%,实现售果收入6.25亿元,比上年增长38.9%。1布局优化攀西地区利用独特的气候优势,果桑面积已发  相似文献   

5.
中国蔬菜生产的时空变迁与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艳  穆月英 《新疆农业科学》2019,56(10):1948-1958
【目的】分析中国蔬菜生产的区域变迁与其比较优势的一致性,从调整比较优势角度促进全国蔬菜生产合理布局。【方法】基于2000年到2016年中国蔬菜生产数据,系统分析中国蔬菜生产的区域变迁,利用综合比较优势分析法和资源禀赋系数分析法,测度中国蔬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利用面板回归,分析比较优势对蔬菜生产布局的影响。【结果】中国蔬菜产量前10位的省份蔬菜产量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70%,东部地区10个省市蔬菜产量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40%以上。东部地区整体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资源禀赋系数大于1,中部地区小于或等于1,东北地区小于1;西部地区基本等于1。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每变化1%,会引起其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同方向变化0.8%。【结论】中国蔬菜生产集中度较高;东部地区是中国蔬菜主产区,在蔬菜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其主产区地位在不断下降;东北地区蔬菜生产在中国的地位明显下降,其比较优势也呈现同步明显下降;西部地区蔬菜生产在全国地位明显上升,其比较优势同步上升。比较优势是中国蔬菜生产布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农业厅获悉,2015年,全省蚕桑产业发展呈"桑园面积趋稳、鲜茧产量大幅增加"的良好态势。桑园面积达到165.2万亩,比2014年增加0.5%;蚕种发种量达到156.2万张,同比增加7.9%;鲜茧产量达到6.24万吨,同比增8.1%。蚕桑生产区域继续向优势区域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认识我国蔬菜生产格局变化,促进我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利用空间重心模型分析我国1995—2013年蔬菜生产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3年,我国省域蔬菜生产变化的空间差异显著,产量增加的核心区域主要分布于黄淮海地区,快速增加区域全部位于西部地区,该地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明显上升,南方产量相对下降。蔬菜生产空间格局总体表现出向高纬度、低经度的西北向移动的变化特征,其中,2000年前北移明显且相对剧烈,2000年后西进显著而相对稳定。蔬菜生产空间格局变动受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政策等因素影响。保持适当自给率是未来东部地区,尤其大城市保障区域蔬菜供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安全的区域性和结构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粮食安全不仅是总量上的满足,还包括区域间协调和结构上匹配.笔者将全国划分为三大区域:北方农区、南方农区和牧区,进而考察不同区域粮食和畜产品生产的变化趋势及其结构差异和匹配程度.结果表明:南方农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而北方农区则明显上升.南方农区是我国肉类主产区,肉类产量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始终维持在50%以上.猪肉在我国肉类生产中占绝对优势地位,1995-2007年间,猪肉产量占我国总肉类产量的比重平均达到66.1%.南方农区是我国猪肉的主要产区,1995-2007年间,南方农区猪肉产量占全国猪肉总产量的比重平均为64.0%.1995-2007年,作为主要饲料粮的玉米在南方农区的产量仅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20.5%.因此,应充分提高南方地区粮食生产能力,特别是玉米生产潜力,不仅可以减轻粮食生产给北方农区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而且可以缓解自身面临的严重饲料粮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9.
蚕桑产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中国的蚕丝产量占全球产量的70%,蚕丝出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90%以上,蚕丝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强的优势垄断地位,出口创汇位居各类农产品之首。发展蚕桑产业,符合国家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产业"的政策导向。近年来,普洱市委、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蚕桑产业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长江经济带连接着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地区,横跨了11个省(市),沿途创造的GDP总量占全国总量的40.9%。其经济带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关顾国家大局稳定。本文就新常态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如何整合发展做出细微展望,为未来该流域经济带的区域协调绿色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公平教育制度均衡教育资源均等教育机会1986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2000年我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即85%的人口、地区实现义务教育,2006-2007年我国开始实行城乡免费的义务教育,新的目标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国家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十二五"时期,我国加快推进了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学前教育入园率大幅提高,2014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5%,比2009年提高19.6个百分点,提前6年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2020年70%目标,"入园难"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2.
区域差异问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的,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这辉煌的背后,地区差异的不断加大也是困扰我国的问题,东部发展明显快于中西部,并且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缩小差距成为当前任务之一。本文首先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现状及差距,讨论了金融政策的涵义,以及针对不同地区实施有差别性的区域金融政策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差别性金融政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1952—2012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归纳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增长趋势、行业结构变化、区域布局调整以及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年均增速达15%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但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食品工业在农产品加工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纺织工业占比显著下降,两者合计产值占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70%。中西部及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差距显著缩小。农产品加工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逐年提高,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厘清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金融深化理论,利用2008—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测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深化程度的基础上,采用FGLS方法和SYS-GMM方法,系统考察了农村金融深化对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由2008年的1.029 5和1.039 3上升到2017年的2.717 4和2.604 8,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39%和10.75%。农村金融深化显著促进了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相比于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加显著。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发现,地区之间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是造成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出不断增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供给,因地制宜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容 《农学学报》2020,10(5):84-90
基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商务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深入分析了2000—2017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发现中国农产品出口遵循了要素禀赋原理,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日本是中国农产品的第一出口市场,但所占份额在逐渐下降;东盟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在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产品出口企业占比上升,国有企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私营企业异军突起。在充分认识到中国农产品贸易所面临的不足背景下,应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2001年,隆阳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决定重振永昌丝绸,尽快把蚕桑产业培植为继烟草、甘蔗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6年来,通过精心培育,蚕桑产业迅速壮大,到2007年,全区桑园面积发展到4 540 hm2,其中田桑8 53.33 hm2,地桑3 686.67 hm2,涉及1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40个自然村,栽桑农户2万户,占全区农户的20%;养蚕户1万户,占全区农户的10%,对加快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今年2月26号习总书记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强调京津冀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盈、扎实推进,走出一条协调发展的路子来,加强环渤海与京津冀地区协作,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与推进  相似文献   

18.
据农业部规划 ,我国将重点建设黄淮海、长江下游和大兴安岭沿麓 3个专用小麦带。到 2 0 0 7年 ,我国专用小麦面积将占小麦总面积的 40 %左右 ,比 2 0 0 1年提高 2 0个百分点左右 ,其中 3个专用小麦带发展的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面积占全国专用小麦面积的比例达到 40 %以上 ,比 2 0 0 1年提高 5个百分点以上 ,力争向东亚国家或地区出口。我国将重点建设3个专用小麦带$中国农业信息网  相似文献   

19.
隆阳区是云南省蚕桑生产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2000年以来,隆阳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及"东桑西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制定出台蚕桑生产扶持政策,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0~2004年越南天然橡胶在其农产品出口中位居第三,仅次于大米和咖啡。2005年越南天然橡胶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5%,跃居第二位,仅次于大米。本文简述了越南橡胶工业的发展与现状。1橡胶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2004年越南橡胶种植总面积为45.41万公顷,比2003年的44.08万公顷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