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麻黄抗星天牛无性系营造试验及初步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沿海木麻黄防护林连续多年发生木麻黄星天牛危害,2~5年生幼林尤其严重。针对这一情况,平潭国有防护林场选择引进台湾、广东以及福建东山和惠安等地的7个木麻黄无性系,并以平2为对照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龙7和台山木麻黄两个无性系抗星天牛危害最轻,分别仅有1%和2%。湛江1和湛江2两个无性系表现一般,分别达到12%和16%;惠41、抗风6、粤703和对照的平2四个木麻黄无性系被星天牛危害最为严重,平均达到27.75%,因此在星天牛危害的重灾区不宜应用惠41等4个木麻黄无性系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2.
在平潭岛沙地开展了木麻黄平潭2号、A13和粤501无性系以及本地木麻黄实生苗造林对比试验,对5年生的试验林进行了生长量和防风效能的测定,结果表明:3种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量均高于本地木麻黄实生林,而且树高、胸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无性系生长量差别不大,木麻黄平潭2号无性系生长最快。防风效果大小表现为木麻黄平潭2号无性系木麻黄粤501无性系木麻黄A13无性系本地实生木麻黄。在此试验条件下,平潭岛选用木麻黄造林宜优先选用木麻黄平潭2号无性系,其次是粤501和A13无性系。  相似文献   

3.
福建晋江深沪湾风口地段由于风沙和盐雾危害严重,导致木麻黄基干林带的营造十分困难。为了筛选出适宜的抗风、耐盐型木麻黄无性系,在晋江深沪湾风口地段进行5个木麻黄无性系造林试验。造林后当年12月对不同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量和成活率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惠安1号木麻黄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85.65%)最高,其次是粤8(74.80%),而平潭2号(69.72%)的成活率最低,但不同无性系造林成活率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造林后当年木麻黄不同无性系的平均地径、树高的大小顺序均为惠安1粤501粤8粤701平潭2,惠安1的平均地径(2.19cm)和树高(1.64m)均显著大于其他无性系,而平潭2的平均地径(1.59cm)和树高(1.28m)均最小,平均地径显著小于其他无性系。  相似文献   

4.
木麻黄无性系在沙荒风口的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个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培育2 a生大苗,于1998年4月在福建平潭国有防护林场龙王头沙荒风口开展造林试验。2006年3月对试验林进行全面调查,通过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间在树高、胸径、材积等方面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粤501、平18、惠安1明显优于A13、平20、莆20,与同一地点相邻的普通木麻黄防护林相比,其平均树高、胸径的生长量分别是后者的3.0倍和1.43倍,平均保存率是后者的1.57倍。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具有抗性强、生长快、郁闭早、树干直、冠形美、林相整齐等特点,在沙荒风口营建防护林效果显著,因此这6个无性系是沿海沙荒风口造林理想的木麻黄无性系,其中粤501、平18、惠安1表现最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木麻黄无性系及实生苗间抗虫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茂瑾 《防护林科技》2010,(5):56-57,71
通过对木麻黄7个无性系和2个家系间的星天牛虫害率的调查,发现不同无性系和家系间的虫害率有极显著的差异,虫害率最高的是无性系"平潭2号",达36.3%,最低的是实生苗家系"F0602",虫害率为0。相关性分析表明,木麻黄的虫害率与胸径和树高生长分别有极显著和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长速快的无性系或家系更易受到星天牛的侵袭。福建省沿海星天牛危害严重的地区除了选育抗星天牛的无性系外,还应营造一定比例的优良木麻黄实生苗人工林,提高木麻黄人工林的防护效益。  相似文献   

6.
吴柳清 《防护林科技》2009,(6):25-26,34
通过海岸沙地造林试验,对19个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效果进行对比,从胸径、树高和保存率3方面对参试木麻黄无性系进行评价、分析和选择,从中初步筛选出平潭2号、抗8、湛江、惠77等4个适合泉州地区种植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7.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在二代更新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采用木麻黄优树选择与子代测定的方法,从63个木麻黄家系中筛选出10个优良家系,再经苗期测定选出4个无性系在木麻黄更新造林中应用表明,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以及抗病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的木麻黄实生苗;综合抗风力、水培生根率和干形等评价指标表明,选育的粤501、平18、惠1和莆20等4个木麻黄无性系较为优良,可以在全省沿海防护林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从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木麻黄国际种质资源库中选择了15个家系、无性系,进行了星天牛抗性试验分析,结果表明:15个种质资源中,受星天牛危害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其中,来自泰国的种源编号21199-1星天牛危害率达54.2%,危害最为严重;另两个来自泰国的种源编号21199-2、21199-3和来自越南的种源编号18128-2星天牛危害率也达40%~50%之间;最抗星天牛危害的有林场选育的龙718、来自澳大利亚种源编号为17862-1、来自澳大利亚种源编号为17862-2、来自肯尼亚种源编号为18135、来自肯尼亚种源编号为18144-1和来自肯尼亚种源编号为18144-2等6个家系和无性系,均未受星天牛危害。  相似文献   

9.
从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收集的52份木麻黄无性系中筛选了13个表现较好的用材型无性系,通过苗木培育与造林试验,对木麻黄各无性系的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木麻黄各无性系间除枝下高外,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无性系重复间差异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粤703、惠86和龙7三个木麻黄无性系具有明显的增益效果,可作为用材型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台湾相思、卷荚相思、肯氏相思、尾巨桉、木麻黄(木麻黄501和木麻黄平潭2号)等5个树种在滨海沙地进行造林试验,对造林9个月后不同处理下的苗期生长情况进行对比,认为客土全穴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生长差异比较结果显示,尾巨桉和肯氏相思可作为长乐滨海沙地防护林造林树种。桉树和相思类树种对增加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提高防护林的稳定性、抗逆性、防护效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广东省湛江市2个不同类型的立地上进行木麻黄无性系选择试验,调查分析树高、胸径、冠幅、保存率和抗逆性。结果表明:湛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东里6、南山杂2和南山2无性系优于对照,适于在有机质丰富的沙质砖红壤立地造林。东海林场的105、东里12、东里6、平2、南山杂5和东里10无性系优于对照,适于在沿海滨海沙土立地造林。在不同造林地表现均优的只有东里6,其生长表现最好,适应范围最广,抗逆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在广东省湛江市2个不同类型的立地上进行了木麻黄无性系选择试验,调查分析了树高、胸径、冠幅、保存率和抗逆性。结果表明:湛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东里2号、南山2号无性系优于对照,适于在有机质丰富砖红壤立地造林。在不同造林地表现均优的只有东里2号,其生长表现最好,适应范围最广,抗逆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育及在二代更新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木麻黄优树子代测定的基础上,从优良家系中选出10个优良单株,经苗期测定初步选出4个无性系在二代更新造林中应用试验,其生长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以及抗病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综合抗风力、生根率和干形等指标筛选出粤501和平18两个优良无性系可在全省沙质海岸推广造林。  相似文献   

14.
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的选择试验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在木麻黄优树子代测定的基础上,从优良家系中选择出10个优良单株,经苗期测定初选出4个无性系在迹地进行更新造林试验,其生长量、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抗病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综合抗风力、生根率和干形等指标筛选出粤_(501)和平_(20)个2个优良无性系,其二代更新效果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利用速生、抗性强的木麻黄P10-33优良无性系,采其小枝经水培出根后培育容器苗,结合配套的造林技术,在平潭县营建农田防护林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重点介绍营建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农田防护林的技术和初步成效,旨在为将营建农田防护林的单位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福建滨海沙地造林树种的适应性与选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树种滨海沙地适生性进行测定 ,不仅可以筛选出适宜于在不同滨海沙地的树种 ,丰富滨海防护林的树种资源 ,同时 ,也是防护林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各树种在不同滨海沙地立地上的成活率 (或保存率 )、生长量和抗风性的比较 ,筛选出适宜在福建东南滨海后沿沙地上栽植的树种有巨尾桉、刚果1 2 #桉、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和马占相思等 5个树种 ;较适宜的树种有山地木麻黄、柠檬桉、大叶相思、湿地松等 1 0个树种 ;适宜于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改造的树种有木麻黄无性系 70 1 #、60 1 #、厚荚相思等 3个树种 ,较适宜的树种为刚果 1 2 #桉 ,但建议慎重使用 ;适宜于前沿有少量稀疏木麻黄老林带保护的风口沙地立地上造林的树种有厚荚相思 ,较适宜的树种有纹荚相思和马占相思等 2个树种 ;适宜于滨海风口沙地立地上造林的树种有木麻黄惠安 1号无性系和木麻黄澳大利亚种源C3 8,具有一定潜力但尚需做进一步观察的树种有短枝木麻黄、木麻黄澳大利亚 1 5 1 98种源、木麻黄无性系 70 1 #和细枝木麻黄。  相似文献   

17.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系专题组于1990~1995年通过多点小区试验、定位观测、实验室测定和实地调查及示范推广等方法,对滨海沙土木麻黄人工林养分循环应用基础、防护林更新技术、低效林改造技术、中幼林密度管理技术及多树种引种和混交造林技术等5个研究内容的总结报告。在福建、海南两省的4个试验基点共营造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改造试验示范林100hm~2,建立固定标准地450个,获得数据32850个,收集木麻黄专题文献3250余条,建立了数据库和文献库。建立半固定观测站1个,对木麻黄林生长发育规律、生物量积累、养分动态、凋落物与降水淋溶的养分归还、养分循环及其与土壤肥力关系进行观测。探讨了防护成熟与更新期的关系,在基干林带调整郁闭度至0.4以下,进行林下更新,筛选出粤_(501)、平_(20)等优良木麻黄无性系。在探明木麻黄低效林分特点及其成因的基础上,采用木麻黄优良品系和套种湿地松等方法进行低效林改造。选筛出湿地松、刚果桉等5个早期生长良好的树种,并开展多树种混交试验。通过密度和间伐试验,提出木麻黄中、幼林密度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沙荒风口造林用木麻黄抗逆无性系选育及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育6个木麻黄无性系并培育两年生大苗,在福建平潭县岚城镇上楼村沙荒风口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大苗造林后在树高、胸径、材积等方面的生长情况显著优于普通木麻黄实生苗,所造林分具有生长快、郁闭早、林相整齐等特点。6个无性系中龙7、惠1、粤701表现最优,抗风力强,可作为沿海沙荒风口造林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9.
东海岛沙质海岸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东海岛沙质海岸防护林营造中,选用木麻黄8 个优良无性系和1 个本地实生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第3 年起8 个无性系的树高生长均快于实生苗,其中无性系“503”树高生长一直保持最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性系间树高生长差异有逐步缩小的趋势;到第5 年“503”树高生长与其他7 个无性系已无显著差异,只显著快于实生苗。4 年生前木麻黄各无性系间的胸径生长无显著差异,从第5 年起无性系“南三7”与实生苗的生长差异显著,此后,8 个无性系全部超过实生苗。  相似文献   

20.
文章报道了抗虫木麻黄的水培苗出根率与穗条的关系、如何提高抗虫木麻黄种源水培出根率以及在福建沿海营建示范林等试验结果。2年抗虫C44木麻黄种源无性系与2年惠,无性系间的穗条出根率差异显著,惠,平均57.3%,而C44种源平均仅8.3%;但抗虫C44的2年实生苗穗条平均出根率达90%。1年采穗圃中采取的天然杂交、速生抗虫种源苗木穗条比原有抗虫种源穗条平均出根率提高5倍,2年幼林高生长提高50%。5年来培育出木麻黄抗虫种源苗木和抗性优良无性系苗木共495万多株;营造木麻黄抗性优良水培苗示范林23.3hm^2.主要蛀干害虫平均虫株率仅为1.6%;推广二代更新木麻黄防护林80hm^2,造林2a之后,推广林的高生长平均达3.2m.平均保存率在88%以上,虫株率平均为1.3%,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