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黔中喀斯特次生林主要经营树种冠形特征及模型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营树种冠层结构调整是次生林经营的重要内容,而树冠结构不同往往表现在冠形特征差异,因此,研究冠形特征并进行模型拟合,对森林经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黔中喀斯特次生林封山造林、封山抚育、封山改良3种经营类型为研究对象,针对柳杉、猴樟、厚朴、喜树和光皮桦5个经营树种,使用1 221株实测数据,拟合冠幅、冠长、伸展度、冠长率、圆满度、投影比6个冠形指标与林木胸径和树高因子间关系。研究表明:(1)树种的实测因子与树冠结构特征多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实测林木因子(易获取因子)与树冠结构特征间的回归预估模型可行;(2)建立了黔中喀斯特次生林5种经营目标树的CW∝DBH、CL∝H的最优预估方程,树冠圆满度的拟合度要优于其投影比、树冠伸展度和冠长率;(3)柳杉、猴樟、厚朴、喜树和光皮桦的冠幅拟合解释量依次为0.62、0.69、0.77、0.59、0.77,冠长解释量依次为0.88、0.90、0.78、0.89、0.64。各拟合最优模型的胸径使用范围分别为1.6~18.3cm、0.5~8.5cm、1.8~6.5cm、0.8~13.0cm、0.7~25.8cm,树高适用范围分别为2.0~10.9m、1.5~8.2m、2.6~6.6m、1.5~12.1m、1.6~14.5m。因此,基于胸径、树高对各经营树种的冠幅、冠长预估模型适用于早期,中后期经营还需重建中后期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福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5块样地的33株标准木的解析数据,探讨了树冠平均表面积、最大表面积、平均体积、最大体积4个复合指标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4个树冠复合指标与胸径、树高、冠长、冠幅之间呈显著相关,相应的增加变量可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但当模型变量增加到2个以上时,模型精度提高不大。模型检验结果表明,以冠幅和冠长为变量的树冠表面积模型为最优;树冠体积以冠幅、冠长和树高为变量的模型为最优。模型的预估精度P均大于70.3%,说明模型可以较好地预估杉木人工林的树冠表面积和体积。  相似文献   

3.
林木高径比是基本测树因子之一。由于精确树高测定困难(特别是在结构复杂的森林中),对林木高径比的直接相关研究相对较少。文中从林木高径比的研究对象、影响因素、林木高径比与单一测树因子的关系、林木高径比模型模拟、林木高径比与林木遭受风雪灾害的关系5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林木高径比奠定基础。目前大部分研究是针对结构简单、单层同龄的人工针叶纯林,针对分树种和分林层的研究极少且只有国外报道。林木高径比可能受到树龄、树种、竞争、立地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胸径、断面积、材积和地径等单一测树因子与林木高径比关系较为紧密,且呈负相关,而树高、冠长、冠幅、树冠面积、冠径、树冠比和树冠闭合百分比等单一测树因子与林木高径比关系较不紧密。目前的林木高径比模型多以胸径为自变量,然后进行多模型优选,所选的最佳模型多为非线性模型;部分研究则在最佳模型中加入其他的自变量,如竞争、立地、林层和树种等因子。多数研究认为,林木高径比越大,林木越容易遭受风雪灾害。  相似文献   

4.
油松针叶叶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浊秀军  马占山 《林业科学》1990,26(2):101-109
对油松针叶的年龄结构、针叶量在树冠各轮枝中的分布、针叶叶量与树高、材积生长量的关系,以及修枝对针叶叶量和油松生长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在树高、胸径、地径、树龄、冠幅、冠长、冠高比、轮枝数、松枝数、松枝总长度、树高生长量等11个因子中,筛选出与油松针叶叶量关系较密切的树高、胸径、冠幅、冠长、冠高比、松枝数、松枝总长度等7个因子,求出了估测油松针叶叶量的最优回归估测模型,并在林间对此模型进行了估测检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由于激光雷达技术已经能准确测定立木树高及相关树冠因子,应用该技术建立基于树高和树冠因子的立木材积模型,为激光技术在森林蓄积估计中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云杉、冷杉、栎树、桦树4个树种组的3 010株实测样木数据,分析了立木材积与胸径、树高、树冠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对数回归方法构建了基于树高和树冠因子的立木材积模型,用确定系数R2和平均预估误差MPE等6项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立木材积与单一因子之间的相关,以胸径最为紧密,其次是树高,再次是冠长和冠幅.基于树高和树冠因子的立木材积模型中,以树高和冠幅作为解释变量的二元模型效果较好,再增加冠长因子的三元模型改进不大.云杉、冷杉、栎树、桦树4个树种组基于树高冠幅的立木材积模型,其R2分别为0.81、0.80、0.76和0.77,MPE分别为4.7%、5.3%、5.4%和5.3%,模型预估精度均能达到95%左右.[结论]本文对材积与林木因子之间相关关系的定量分析,建立了云杉、冷杉、栎树、桦树4个树种的立木材积模型,模型预估精度高.为激光雷达技术定量估测森林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胸径、树高及冠幅是十分重要的测树因子,探索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发现树木生长的内在规律。以长沙县古樟树为研究对象,运用7种常见的树木生长模型分别对树高-胸径、冠幅-胸径及冠幅-树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古樟树树高与胸径不存在相关性,冠幅与胸径存在较弱的相关性,而冠幅与树高则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7种模型对冠幅与树高相关性的拟合,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又以三次函数的拟合性最强,其表达式为w=0.002h3-0.068h2+1.529h-0.062,表明古樟树树高与冠幅生长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论证了树木的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7.
以国营雷州林业局纪家林场1至5年生的华桉1号(Eucalyptus urophylla×E.tereticornis无性系)、DH32-29(E.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无性系为对象,通过SPSS软件曲线模拟与综合分析,研究两个无性系树冠结构与林分因子之间的关系,得出两个无性系树冠表面积、树冠体积随着年龄生长的变化规律,发现华桉1号的树冠小于DH32-29,表明华桉1号的生长潜力比DH32-29小,在生产实践中已得到验证;成功模拟了两个无性系树冠表面积、树冠体积分别与树高、胸径、冠幅及冠长之间共16个关系模型,综合比较各模型,两个无性系的树冠表面积、树冠体积均与冠长拟合最好,而与其它3个林分因子的拟合程度较差,对树冠表面积而言,与树高的拟合较好,次之为胸径;对树冠体积而言,与胸径拟合较好,次之为树高。  相似文献   

8.
抚育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测树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的了解抚育间伐对天然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树高、胸径和冠幅等因子的影响,充分掌握林分消长动态,为森林更好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平均林龄在52 a的落叶松天然次生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在林地内设置4块(20 m×30 m)不同抚育间伐强度的样地,依次为对照样地(CK,0%)、低强度间伐样地(Z1,16.75%)、中强度间伐样地(Z2,25.48%)、高强度间伐样地(Z3,34.38%)。分别对各样地进行每木检尺,调查样地中所有乔木,包含树种、株数、树高、胸径和冠幅等测树因子。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测树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中等强度间伐下,冠幅主要分布在1.5~4.0m之间,平均冠幅2.5m;冠高率主要分布在0.3~0.8之间,平均冠高率为0.54;胸径对冠幅和冠高率促进作用最大,胸径对冠形率抑制作用较小;树高对冠幅和冠高率抑制作用最小,树高对冠形率促进作用较大。因此,在中强度间伐Z2(25.48%)时,树高、胸径和冠幅等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广东省湛江特呈岛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白骨壤纯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其树高、地径、冠长、冠幅以及分枝角度等,揭示了其生长及树冠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潮带间白骨壤冠幅及树冠面积差异不显著(P>0.05),而树高、地径、冠长及树冠体积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潮带、高潮带与低潮带的树冠体积分别达31.522,15...  相似文献   

10.
红豆树立木的主要性状特征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测量与分析了红豆树立木的胸径、树高、枝下高、胸高心材比率、枝粗系数、树干通直度系数、枝下高系数等13个性状特征及其变异程度,及各主要性状间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材积生长与胸径、冠长、Ⅰ级侧枝粗度、树高、枝角、通直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枝下高呈显著相关。红豆树材用性优树选择因子的重要性序列为:胸径、枝下高、树高和胸高心材比率;枝下高与通直度可择其一作优树选择的评价指标;枝粗系数可作为红豆树干材的形质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UAV遥感的单木冠幅提取及胸径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冠幅和胸径是重要的测树因子,自动获取冠幅和胸径值可以提高森林资源调查效率。以云南松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影像自动提取单木冠幅参数,拟合不同密度等级样地的单木冠幅和树冠面积与胸径的关系以估测单株胸径。首先利用标记控制分水岭分割算法对样地冠层高度模型(CHM)中的单株树冠进行分割,获取最大、最小冠幅和树冠面积,并与实测数据进行精度评价,然后将提取冠幅与树冠面积与实测胸径进行拟合,建立不同密度等级样地的一元回归模型和二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单木树冠分割准确率为86.26%,冠幅相对误差平均值为6.04%,冠幅面积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11.23%;在拟合的模型中,冠幅树冠面积-胸径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决定系数均在0.7以上,该模型验证数据相对误差均不超过5%,符合A类森林资源调查胸径误差值低于5%的要求。提出的基于无人机影像提取冠幅及预测树木胸径的方法较为准确,可推动森林资源调查自动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秃杉人工林标准地调查数据,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性,筛选最优因子,分别采用异速生长方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构建秃杉树冠轮廓模型和冠幅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最大冠幅深度与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冠长均显著相关。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以胸径、树高拟合的最大冠幅深度模型较优。树冠轮廓模型以三参数幂函数的异速生长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冠幅呈正态分布,以胸径、树高、优势树高、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为模型最佳变量组合,模型残差上下分布比较均匀,不存在明显偏差,且材积随着冠幅的增大而增大,以二次方程模拟效果最佳。经检验,所构建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分别测量与分析了红豆树立木的胸径、树高、枝下高、胸高心材比率、枝粗系数、树干通直度系数、枝下高系数等13个性状特征及其变异程度,及各主要性状间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材积生长与胸径、冠长、I级侧枝粗度、树高、枝角、通直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枝下高呈显著相关。红豆树材用性优树选择因子的重要性序列为:胸径、枝下高、树高和胸高心材比率;枝下高与通直度可择其一作优树选择的评价指标;枝粗系数可作为红豆树干材的形质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99株柏木叶量度胸径、树高、冠长、冠幅、冠高比、树冠系数的调查和分析,经逐步回归筛选出柏木载叶量(y)与柏木胸径(X_1)、冠长(X_2)的相关线性方程:y=-0.91051+0.25045x_1+0.57563x_3,复相关系数r=0.8247>t_(0.01)=0.2671,且方差分析F=5.0215>F_(0.01)=4.82,说明胸径(X_1)、树冠(X_3)与柏木叶量的线性关系极显著,柏木载叶量理论值与实际值X~2检验X~2=7.6382相似文献   

15.
基于简单竞争指数的杉木人工林树冠形状模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湖南省株洲市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杉木中龄林为研究对象,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以单木大小、单木竞争指标为自变量,冠幅、冠长为因变量的函数估算模型,实现林木树冠形状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在杉木树冠形状模拟时,与竞争有关的冠幅模型、冠长模型的判定系数R2分别为0.771、0.872,显著高于与竞争无关的冠幅模型、冠长模型的调整的判定系数0.729、0.811,这说明竞争对树冠生长影响的作用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木荷、马尾松天然林标准地资料,应用多方程分析对比法研究测树因子胸径、地径、树高、冠幅、枝下高之间的数量关系,筛选出的各测树因子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0%,预估效果较理想,在实践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含树冠竞争因子和树干体积的福建柏的单木模型,模拟出树冠充分郁闭时的模式林分。并根据单木冠幅、冠长和树高之间相互关系的回归方程,探讨福建柏人工林密度管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昆明市金殿旅游风景区桉树人工林乔木层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人工桉树林乔木层树种为单一的直杆桉;样地内直杆桉的胸径和冠幅、胸径和树高成极显著相关性,树高、冠幅和胸径之间有密切联系;树冠系数普遍达到0.12的水平,虽与0.2的水平有一定差距,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林地内乔木生长状况不良。  相似文献   

19.
依据收集于福建省天然阔叶林主要分布区的林分标准地资料,对天然阔叶林建群树种的树高与胸径、枝下高与胸径、寇幅与胸径、树高与枝下高、冠幅与树高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其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揭示了天然阔叶林建群树种几个测树因子的生长规律,为天然阔叶林经营、林地生产力评价、森林收获预估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幼、中龄人工林树冠结构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樟子松动、中龄人工林树冠大小与树木生长或个体大小密切相关,树冠的分布呈左偏的山状分布,冠幅,冠长率,扩展度,完满度及投影比与胸径、树高均为紧密的线性关系;树冠偏顺樟子松动,中龄人工林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树冠投影比(CW/D1.3)的动态分布近似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