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影响台湾金线莲组培苗移栽生长的因素有栽培基质、种植密度(株行距)、种植深度、肥料等。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基质、种植密度、种植深度对移栽成活率、株高的影响极显著,种植密度和肥料对叶数的影响极显著。栽培基质以70%泥炭土+25%树皮+5%其他原料效果最好,种植密度5cm×5cm,种植深度1cm最佳。种植后的肥水管理采用2号配方肥料更能促进台湾金线莲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2.
台湾金线莲组培苗生根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L9(34)对台湾金线莲组培苗的生根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生长素(IBA和NAA)、活性炭(AC)对金线莲的生根诱导培养均有重要的影响,金线莲组培苗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5 mg.L-1+NAA 1.5 mg.L-1,生根率可达92.53%。  相似文献   

3.
利用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及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等方法,对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生长阶段的仿生态栽培金线莲的指纹图谱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仿生态栽培金线莲的指纹图谱在不同生长阶段差异明显,仿生态栽培150 d后的谱图与野生金线莲最接近;仿生态栽培金线莲中B、Mn、Fe、Sr、Zn和Li等微量元素含量随栽培时间延长而升高,除B元素外,其余元素最终含量都接近或超过野生金线莲;聚类分析结果说明,仿生态栽培150 d的金线莲与野生金线莲归为一类,二者明显区别于组培和大棚金线莲。化学指纹图谱方法和微量元素特征可作为鉴定金线莲品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福建戴云山金线莲的组培苗为材料,研究适宜生长培养的外植体及培养基;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以期建立金线莲组织培养快繁体系,提高繁殖速度和质量。结果表明:福建戴云山金线莲生长培养的最佳外植体为根状茎,培养基为MS+1mg/L 6-BA+0.2mg/L NAA;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mg/L 6-BA+0.1mg/L NAA;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0.3mg/L IBA+0.5mg/L NAA。  相似文献   

5.
金线莲组培苗的试管外生根和大田移栽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线莲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通过对组培苗试管外生根、“松口揭盖”“封口”炼苗及种植时期和基质选择等试验数据分析,总结了一套金线莲培苗的大田移栽技术,使移栽成活率高,植株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经炼苗的金线莲组培苗在毛竹林及阔叶树林冠下进行种植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毛竹林及阔叶树林的生境条件均较适宜金线莲的生长,2种林分类型的金线莲成活率较高,平均达90.3%和90.1%,侧根生长没有显著差异,平均为3.2、3.0条。金线莲生长量以阔叶树林较高,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鲜重、平均干重分别达9.2cm、0.13cm、1919.93kg/m2、423.67kg/m2,分别比毛竹林高出13.6%、85.7%、29.9%、8.8%。金线莲的干/鲜比以毛竹林较高,达26.3%,比阔叶树林高出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金线莲(Anoectochilus formosanus)合理采收时间,研究了不同生长时间对金线莲品质的影响。对不同生长时间的种植金线莲有效成分进行分析,以确定不同栽培时间间的差异,为金线莲最佳采收时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除了多糖外,大棚下栽培4个月的金线莲茎的总黄酮、生物碱、总酚、鞣质和抗氧化性分别比7个月的提高9.41%、14.35%、19.94%、5.79%和0.19%。大棚下栽培4个月的金线莲叶的总黄酮、生物碱、总酚、鞣质和抗氧化性分别比7个月的提高3.15%、10.64%、14.49%、6.99%和0.26%。生长4个月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8.
台湾金线莲的组培技术已经成熟,但由于其特殊的光、热、水、土等要求,成活率较低,一直未能实现产业化经营。介绍金线莲栽培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技术要点,初步解决金线莲成活率低的问题,可以为其大规模、产业化经营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组培与工厂化育苗技术近年来在农、林、园林和花卉产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已形成了一大趋势,除传统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品种如桉树、香蕉、甘蔗,大花惠兰、蝴蝶兰,文心兰外,近年来在其它品种组培苗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形成了几大产业热点,如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兰莓、樱桃和苹果矮化砧木等果树组培苗,铁皮石槲和金线莲等中草药组培苗,非洲菊、百合、红掌等花卉组培苗,取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林业实用技术》2021,(10):70-71
阐述了白榆(Ulmus pumila)组培苗大田栽培地块选择及育苗技术,分析了采穗圃、繁殖区建设要点,同时指出了白榆组培苗大田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方式,以期能提升白榆组培苗大田栽培技术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金线莲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试验,探索适宜成都地区的金线莲组培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初代诱导阶段,采用改良MS+6-BA4.0mg/L+NAA0.5 mg/L的培养基配方可以获得2.5的最大增殖倍数;在增殖阶段,通过调节改良MS培养基中激素水平不能对增殖系数起到明显改善作用,而采用改良B5+6-BA 4.0mg/L+NAA0.5mg/L+2g/L活性炭的组合可以达到3.9的最大增殖倍数,并且继代生根一次完成,说明对金线莲继代增殖基本培养基的筛选是影响成都地区金线莲组培苗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此外,在适当光强度和湿度条件下,采用腐殖土进行栽植60d成活率可达到92%。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金线莲组培生根苗为材料,研究泥炭土、珍珠岩、腐殖土和园土4种栽培基质对其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土基质最适宜金线莲生长,其30 d移栽成活率为90.33%,60 d平均株高6.34 cm,每株鲜重2.56 g。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5种石斛组培苗栽培试验和生物学性状观测,了解不同石斛组培苗生长发育规律,为制定人工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开展了蝴蝶兰组培苗4种不同基质栽培试验,从成活率、形态、鲜质量以及叶绿素等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以松树皮∶水苔=2∶1作为蝴蝶兰组培苗的基质效果较好。在林区,松树皮∶水苔=2∶1作为蝴蝶兰组培苗的栽培基质可以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金线莲引种栽培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线莲为民间名贵药材,生长条件要求苛刻,通过人工栽培试验说明,金线莲在人工创造的适生环境下,在贵阳地区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安全越冬,经8 ̄10个月生长可以收获入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规范文心兰组培苗的生产、保证种苗质量,从组培苗繁育中的母株选择、外植体选取、外植体消毒、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分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试管苗质量,组培苗移栽中的环境条件、洗苗与消毒、基质、移栽、栽培管理、移栽苗质量等方面,总结出文心兰组培苗繁育技术规程,为文心兰组培苗标准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国际通用的财务动态分析,对不同采收期台湾金线莲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栽培措施下种植台湾金线莲,其最佳采收期为4个月,纯利润可达648703.78元/hm~2,月均利润达162175.95元,净现值为191567.00元,内部收益率为22%。  相似文献   

18.
对4个福建主栽金线莲品种(FJ1号、FJ2号、FJ3号和TW1号)270 d栽培期植株的氨基酸和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金线莲氨基酸、多糖含量有差异,氨基酸总量大小排序为TW1FJ2FJ1FJ3,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的是TW1号,最低的是FJ3号;多糖含量较高的是FJ2号、FJ3号、TW1号。因此,从氨基酸和多糖含量来看,较为优秀的金线莲品种是TW1号和FJ2号。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培养基组分对金线莲组培苗壮苗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线莲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筛选壮苗生根最适培养基,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壮苗培养基为1/2MS+NAA 1.0 mg/L+BA 0.2 mg/L+GA30.5 mg/L;合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1.0 mg/L+BA 0.2 mg/L+GA30.5 mg/L+活性碳1.0 g/L。  相似文献   

20.
介绍石斛兰工厂化育苗流程,重点阐述了石斛兰组培苗的假植栽培、栽培条件、日常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育苗管理技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