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县农技中心从山东引进了超级蒜王、杂交蒜苗1号和有机脱毒蒜3个品种,以当地普遍栽培的汊中紫皮大蒜作为对照,进行抗叶枯病、白腐病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杂交蒜苗1号、超级蒜王产量高,抗病性好,适宜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宜宁夏地区推广种植的紫肉甘薯新品种,课题组于2016—2017年引进11个紫肉甘薯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比较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指标得出:徐薯0602、凌紫、京紫6号、济黑1号的产量均超过1 500kg/667 m~2,且食味品质优,可作为宁夏地区高鲜产紫肉甘薯种质亲本和鲜食品种种植;徐薯0602、凌紫、美国黑薯、济黑1号的干物率均超过30%,可作为高干物率紫肉甘薯种质亲本和薯干加工型品种种植;可溶性糖含量超过40 g/kg且熟食性优等的品种有京紫6号、凌紫、群紫1号,可作为烘烤食用型种质亲本和烘烤食用型品种种植。综合比较得出凌紫品种较适宜在宁夏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适合济宁地区种植的紫山药品种,促进济宁地区山药品种的更新换代,引进7个紫山药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号品种产量最高达3 000 kg,居参试品种的第1位,薯块的形状为短柱状或纺锤状,薯肉为紫色,平均单株结薯2.6个,此品种可在济宁地区推广;7号和6号品种的亩产量均在2 000 kg以上,薯块的形状为短柱状,薯肉为淡紫色和紫色,这两个品种也可在济宁地区示范种植;其余几个紫山药品种的产量较低,必须经过一定的栽培驯化、系统筛选后,才能在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威宁县夏秋季节白花菜品比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技服务》2017,(5):24-25
为筛选适合威宁县高海拔地区种植的白花菜品种,共引进25个新优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凯琳娜"产量最高、综合性状表现最佳,产量达到1267.30 kg/667m~2,产值达到5069.20元/667m~2,可以确定为推广种植的主栽品种;"JC65"、"德玉80"、"白鹭5号100天花椰菜"等产量及性状表现也突出,产量达到1120.56 kg/667m~2以上,产值达到4482.24元/667m~2以上,也可以在威宁高海拔地区夏秋季节进行规模化栽培。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宜黔东南及其相近气候地区栽培的优质鲜食葡萄品种,2015—2016年对引进的7个鲜食葡萄品种成龄树的物候期、果实性状、生长和结果习性等进行观察比较,并对果实性状与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个鲜食葡萄品种在简易避雨棚栽培条件下,萌芽期为3月中下旬,成熟期主要集中在8月;夏黑生长势最旺,巨玫瑰和黑巴拉多生长势较弱,其余品种生长势中等;夏黑产量最高,达1 632.6kg/667m~2,巨玫瑰、紫珍香、紫脆无核和甬优1号产量约1 500kg/667m~2,黑巴拉多产量最低。综合而言,以夏黑、巨玫瑰、紫珍香和紫脆无核综合表现最优,可在黔东南及相近气候地区推广种植;醉金香和甬优1号可作为特色品种适度发展;由于转色不良和产量较低的问题,黑巴拉多不宜在黔东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宁夏地区设施栽培不同茬口的西瓜嫁接砧木,选择嘉禾源白籽南瓜、圣砧一号、日本杂交砧木王、合力三号、鼎力二号和勇士等6个不同砧木在秋冬茬、冬春茬与宁夏设施西瓜主栽品种华铃嫁接,调查嫁接西瓜植株的生长、果实品质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嫁接西瓜的产量冬春茬比秋冬茬高,对应砧木嫁接西瓜的产量至少提高52.4%。适合秋冬茬的砧木为合力三号,嫁接西瓜的产量最高,为3 547.62kg/667m~2;适合冬春茬的砧木为嘉禾源白籽南瓜和合力三号,产量分别为5 729.94kg/667m~2和5 118.36kg/667m~2。在提高嫁接成活率的情况下,冬春茬选择日本杂交砧木王作为西瓜砧木也较好,产量达6 001.19kg/667m~2。  相似文献   

7.
为寻求减少肥料和种薯成本条件下的马铃薯绿色增产模式,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宽垄双行种植条件下种薯切块与整薯播种2种模式,每种模式设7个用量的专用肥+酵素有机肥处理,分析种薯类型及肥料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专用肥80kg/667m~2+酵素肥60kg/667m~2或专用肥70kg/667m~2+酵素肥50kg/667m~2的整薯播种组合为较理想的模式,鲜薯产量分别为2 826.6kg/667m~2和2 818.3kg/667m~2;净收益分别达2 343.9元/667m~2和2 282.9元/667m~2,分别较当地习惯种植模式高812.8元/667m~2和751.9元/667m~2;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61和1∶2.62,高于当地习惯种植模式(1∶2.06),达到减肥增效的绿色增产模式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规范适用于玉米套种蒜苗的无公害生产。目标产量,玉米500kg/667m2,蒜苗2 000~3 000kg/667m2。1品种和蒜种选择1.1品种选择生产蒜苗应选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休眠期短,萌发早,幼苗期生长快、早熟、优质、丰产的品种。如四川红皮蒜、蔡家坡红皮蒜等。1.2种瓣选择蒜苗播种之前,首先将作种蒜头剥瓣进行种瓣选择,淘汰霉变、发软、虫蛀、伤瓣。选取百瓣重200~300g的蒜瓣生产蒜苗。1.3种瓣处理为了打破种蒜休眠,播前15~20d对蒜种应进行处理,把选好的种瓣用清水浸泡,使蒜瓣潮湿,然后放在温度较低又潮湿的地窖或防空洞内进行催芽,蒜瓣平铺在…  相似文献   

9.
10个大蒜品种在天水市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天水市海拔1 400 m的河谷川道区对引进的10个大蒜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乡蒜植株生长健壮,综合性状良好,蒜薹产量为2 715.4 kg/hm2,较对照品种上海红蒜增产18.86%;蒜头折合产量最高,为22 561.5 kg/hm2,较对照品种上海红蒜增产37.51%,可在当地推广种植。新育1号、航蒜4号综合农艺性状突出,属薹蒜兼用型品种,蒜薹、蒜头产量均较对照品种上海红蒜增产,可在当地搭配种植。鲁蒜王2号、金蒜2号、汉中蒜、陕西白蒜蒜薹或蒜头产量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不适宜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旨在探讨适合广西岩溶区生长的农作物新品种,以期为该区域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及新种植作物提供试验示范和技术支撑.通过选择玉米、大豆、葡萄共3种作物在广西大化县岩溶区不同地块进行适应性种植,其中玉米品种有桂单0810、桂单0811、桂单162,以当地农家种作为对照;大豆品种有桂豆3号和桂豆5号,以当地农家种作为对照;葡萄品种有夏黑、巨峰、户太,每种作物的种植规格及田间管理参照当地种植习惯并遵循各品种的特性进行种植管理.结果表明,玉米品种桂单0810、桂单0811、桂单162产量分别达481.66kg/667m2、478.24kg/667m2、443.12kg/667m2,分别比当地农家种增产31.57%、30.63%、21.04%;大豆品种桂豆3号和桂豆5号产量分别为85.82kg/667m2、、78.76kg/667m2,分别比当地农家种增产77.87%、、63.23%,和对照相比,玉米和大豆各品种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夏黑、巨峰、户太葡萄产量分别达1 170.5kg/667m2、1 380.0kg/667m2、1 518.0kg/667m2,均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所选的玉米、大豆及葡萄品种均适宜在该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1.
宁麦26具有高产稳产、中强筋品质、中抗赤霉病和成熟期较早的综合优良特性。在参加江苏省淮南地区历年区域试验中,平均全生育期210 d左右,与对照品种扬麦11号(为目前淮南地区推广品种中最早熟品种)相当或略早;在2012—2014年度江苏省淮南片区试中,2年平均产量482.60 kg/667 m~2,比对照品种扬麦11号增产7.10%,增产点次率94.74%,2014—2015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52.88 kg/667 m~2,比对照扬麦11号增产6.70%,增产点次率100%;国家长江中下游组2013—2015年2年区试结果,平均产量418.80 kg/667 m~2,比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5.00%,增产点次率75.7%,2015—201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38.20 kg/667 m~2,比对照品种扬麦20增产7.44%,增产点次率100%。各地初步试验(种)和小面积示范结果,一般产量450 kg/667 m~2左右,高产田块可达500 kg/667 m~2以上;平均容重824 g/L,粗蛋白质含量14.80%,湿面筋含量31.87%,稳定时间10.2 min,硬度指数64.6;抗-中抗赤霉病。适合江苏淮南及江淮中下游稻麦两熟制地区种植。此外,还阐述了宁麦26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试验于2008年在凌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地进行.选用密植型玉米新品种辽单565和郑单958,种5 000株/667m~2、4 500株/667m~2、4 000株/667m~2与当地主栽老品种丹玉39种植3 200株/667m~2为对照,进行了双垄地膜覆盖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植型品种实施地膜覆盖种植时所选用品种及密度:辽单565的种植密度是5 000株/667m~2,郑单958种植密度首选4 5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武平县推广种植的优质稻品种(组合),2020年以宜优673为对照,选用9个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考察新品种在武平县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广8优676、昌两优8号产量分别为609.4kg/667m~2、606.4kg/667m~2,分别比对照增产57.6kg/667m~2、54.6kg/667m~2,增幅分别为10.4%和9.9%,达极显著水平;禾两优676产量为588.2kg/667m~2,比对照增产36.4kg/667m~2,增幅6.6%,达显著水平;3个品种田间表现为熟期适中(全生育期128~130d),植株整齐,有效穗多,穗粒数多,结实率较高,后期转色好,稻曲病轻,未见叶瘟和穗瘟,适合武平县烟后稻及晚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以16个结球甘蓝品种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比较分析了16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以筛选出适宜宁夏扬黄灌区露地栽培的结球甘蓝优质品种。结果表明:禧来盛夏、碧翠65和普来米罗(紫)3个品种的产量分别为5 356 kg/667 m~2、6 223 kg/667 m~2和5 050 kg/667 m~2;禧来盛夏的可溶性糖含量为39.4 g/kg、维生素C为578 mg/kg,碧翠65的维生素C为373 mg/kg、可溶性糖含量为33.1 g/kg,普来米罗(紫)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33.4 g/kg、373 mg/kg;3个品种均100%抗枯萎病,生长势强,抗旱性强,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其他品种,适合在宁夏扬黄灌区露地栽培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璇  江伟  徐娇  都明理  隋春 《农学学报》2019,9(8):36-40
为了筛选适宜种植于山东东阿地区的地黄品种,确定适合的种植模式和施肥方式,本试验以4种不同的地黄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种植模式和施肥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北京3号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主推品种种植。在雨水比较多的地区宜采用高畦种植方式;地膜覆盖显著地黄产量的提高。适宜的氮磷钾用量可增加地黄产量,地黄氮、磷、钾经济施用量分别为15.9 kg/667 m2、17.5 kg/667 m2和8.0 kg/667 m2,经济产量为2391.4 kg/667 m2,理论最高产量可达2425.2 kg/667 m2。  相似文献   

16.
宁南丘陵地区马铃薯抗旱节水增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夏南部山区的主栽品种宁薯8号采用起垄覆膜、起垄未覆膜和露地种植三种栽培措施。结果表明:起垄覆膜栽培比起垄未覆膜产量提高717.5kg/667m^2,比露地种植产量提高1295kg/667m^2,且综合性状良好。  相似文献   

17.
对引进的4个胡麻品种在水地条件下观察品种的丰产性和适应性,经试验坝选3号、内亚12号产量分别达到202.5 kg/667m2、196.0 kg/667m2,比对照晋亚7号增产显著,适合鄂尔多斯地区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
2013年我县从泸州引进4个高粱杂交品种,并在会东多个地区进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个引进品种产量均高于我县常年种植的红高粱品种;其中以45A/LE2R产量为最高,产量为765.067kg/667m~2,比我县红高粱增产86%;45A/1045R位居第2,单产为699.633kg/667m~2,较我县红高粱增产70%;泸播12位居第3,单产为684.533kg/667m~2,较我县红高粱增产67%;产量最低的是407A/1121R,单产为659.367kg/667m~2,较红高粱增产增产61%。通过对高粱不同品种、植株特性与产量结构分析得出:4个高粱品种均适合在我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莴笋-架豆王-蒜苗"是武山县渭河流域,多年来总结出的塑料大棚一年三茬高效种植模式,示范推广面积已达500 hm~2以上。该模式投资低、省时、省工、收益高,深受广大菜农的青睐。该模式年收入23400~30300元/667 m~2,其中莴笋产量4500~6000 kg/667m~2,产值8100~9600元/667m~2;架豆王产量1500~2500kg/667m~2,产值4500~7500元/667m~2;蒜苗产量4500~5500 kg/667 m~2,产值10800~13200元/667m~2。已成为该区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主要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0.
赵娜  贾景丽  周芳  张昱 《湖北农业科学》2016,(24):6364-6366
引进13个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薯13号、克新22号和克新23号生育期在90 d以内,为中早熟品种,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 995.7、2 583.2、3 063.1 kg,较对照增产57.37%、35.70%、60.90%,比较适合在二季作地区种植推广;克新18号、克新19号和中薯17号生育期在90 d以上,为中晚熟品种,每667 m~2产量分别为2 922.9、2 871.0、2 505.5 kg,较对照增产53.54%、50.81%、31.61%,适合在一季作地区推广种植。克新21号、中薯1号、中薯7号产量较低,不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