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给高产小麦品种‘洛麦23'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在大田条件下,连续2a以‘洛麦23'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3个行距和3个播量对其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间,小麦籽粒产量表现为行距15cm最高,较行距10cm和行距20cm高2.13%和8.84%,茎蘖数表现拔节期行距10cm和行距15cm显著高于行距20cm,叶面积指数(LAI)表现越冬期和起身期行距10cm和行距15cm显著高于行距20cm、花后30d行距15cm高于行距10cm和行距20cm,粒质量叶比和粒数叶比表现为行距10cm和行距15cm高于行距20cm,结实粒表现为行距15cm高于行距10cm和行距20cm;不同播量间,产量表现150kg·hm~(-2)播量和262.5kg·hm~(-2)播量高于375kg·hm~(-2)播量,分别较375kg·hm~(-2)播量高3.45%和5.92%,粒质量叶比表现为150kg·hm~(-2)播量和262.5kg·hm~(-2)播量显著高于375kg·hm~(-2)播量,茎蘖数、LAI、粒数叶比和结实粒无显著差异。不同行距下各播量茎蘖数、LAI、粒数叶比和结实粒表现各有区别,产量以行距15cm配置播量150kg·hm~(-2)为最高,达8 750.43kg·hm~(-2)。在‘洛麦23'推广应用中,可以适当调控行距和播量,做到种法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2.
旱地小麦新品种洛旱3号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1],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X1)、播量(X2)为调控因子[2,3],以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了旱地小麦品种洛旱3号高产栽培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只有在合理配置播期与播量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表现为X1>X2;并得出洛旱3号的优化技术组合:最佳播期为10月7~8日,最佳播量为127.5 kg/hm2。  相似文献   

3.
2012—2013年度涡阳县小麦播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小麦品种中,洛麦23具有矮秆、高产、抗寒性强等优势,播期的弹性较大,适宜在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半冬性和弱春性小麦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及播量对小麦叶龄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冬性品种适当晚播只要加大播量不会影响高产群体的形成;春性品种晚播将影响群体的总生长量和群体穗数,适期播种最好,有利于形成高产群体,并能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不同品种播期与产量的互作不一致,成产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也不一致:半冬性品种晚播并不会降低产量;弱春性品种晚播和早播均可导致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2012-2013年度涡阳县小麦播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小麦品种中,洛麦23具有矮秆、高产、抗寒性强等优势,播期的弹性较大,适宜在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9,(10):16-18
为泰兴市小麦获得高产提供参考,设计品种、播期、播量3因素多个试验小区,调查不同条件下小麦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在适宜播期内,可适当增加密度,容易获得高产,泰兴市小麦最佳播期为11月5日左右,密度为16~24万基本苗(播量每亩为16~24斤)时,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参照四水平五因素正交L16(45)设计。研究品种、播期与播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对产量构成要素影响显著,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构成要素部分显著。品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因素最大,其次为播期,播量影响最小。在笔者试验条件下,最好的小麦品种为金麦1号,适宜的播期为10月10~16日,适宜的播量为210万~270万株·hm-2,小麦产量获得最高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冬性小麦品种在鲁东半岛水浇地适宜的播期和播量,探明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通过选用冬性小麦品种"烟农23",采用5个播期和3个播量的试验方法,研究冬性小麦品种在鲁东半岛水浇地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鲁东地区冬性小麦品种"烟农23"的适宜播期为9月28日至10月4日,适宜播量为90万~270万/hm2。在适宜播期播量范围内,9月28日播种时应选小播量90万/hm2,10月4日播种时应选中播量180万/hm2或大播量270万/hm2,以大播量270万/hm2更能取得较好产量,最佳播期播量为9月28日、90万/hm2。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不同播期、播量、施肥等因素对菏麦17、菏麦20等小麦新品种(系)产量的影响,探讨影响菏泽市及周边地区小麦籽粒产量的主效因素及最优栽培配套措施。表明品种与播期是影响小麦籽粒产量的主效因素;播量、施肥时期、施肥量是影响产量的次效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品种、播期、追肥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作用达到极显著差异;播量、施肥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作用达到显著水平。最佳栽培措施组合为:选择小麦品种菏麦20,在10月5日播种,播种量为12 kg/亩,返青期追施尿素25 kg/亩。  相似文献   

10.
为了顺应当前气候变化,实现鲁西南地区小麦大面积高产稳产,以该区小麦主栽品种泰农18(大穗型)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播期(9月27日、10月3日、10月9日、10月15日、10月21日)和播量(基本苗数量120万株/hm~2、240万株/hm~2、360万株/hm~2)对该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明确该品种高产的适宜播期和播量。结果表明:播期、播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产量随播期推迟、播量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单位面积穗数随播期推迟而减少,随播量增大而增多;穗粒数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千粒重随播期推迟而增加,但二者均随播量增大而减少。鲁西南地区泰农18的适宜播期为10月9~15日、适宜基本苗数量为240万株/hm~2,其中,最佳播期与播量组合为10月9日播种、基本苗数量24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1.
杂交小麦超高产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杂交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运用农业生态学和统计学原理,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x1、播量x2和施肥量x3为调控因子,以每hm2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小麦超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3个生态因素权重依次为施肥量x3>播量x2>播期x1;目标产量为7 500~9 000kg/hm2时,杂交小麦高产的最佳农艺方案为:施肥量x3(纯N和P的质量,m(N)∶m(P2O5)=1∶1)为208.24~301.88kg/hm2,播量x2为218.28~301.29万粒/hm2,播期x1为10-04—10-19。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长航1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小麦品种长航1号在渭北南部旱肥地种植的最佳播期与播量,完善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2015—2016年在陕西省永寿县选用长航1号,研究不同播期、播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播量对长航1号产量及其结构有极显著影响,在相同播量下晚播会明显降低成穗数,播种过晚和播量过小或播种过早和播量过大均不利于产量提高。长航1号高产的适宜播期在9月21—26日,适宜播量为173.1~208.9kg/hm~2,目标产量达6 750~7 500kg/hm~2。  相似文献   

13.
小麦新品种济宁16号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高产优质品种,研究济宁16号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小麦济宁1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鲁西南地区,济宁16适宜播期为10月9~19日,最佳播期为10月9~14日;适宜播期内播种量以每亩基本苗14万~20万为宜,依播期调播量。晚播条件下基本苗在28万~32万产量最佳,可以发挥该品种的最大经济效益和高产潜力,为当地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大穗型(01-35、8355)、中间型[6200(8)、4133-2]和多穗型(988044、02-48)3种类型的超级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与播量对不同类型品种(系)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大穗型品种最佳播期在10月15日,中间型、多穗型品种最佳播期在10月5日;播期对穗数的影响差别最高可达15%以上,对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差别均在13%以下;播量对其各项指标的影响差别均在5%以下。3种类型品种小麦均以中、高密度播量较高,播期对超级小麦产量各构成因素的影响大于播量。  相似文献   

15.
综合即墨市小麦播期播量试验3年的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产量三要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期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小麦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即墨小麦适播期控制在10月3日-15日,播量控制在4千克-9.5千克。  相似文献   

16.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在高产条件下小麦高产优质的农艺模型以及施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x1、播量x2和施肥量x3为调控因子,以每公顷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小麦生态栽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小麦产量的各因素权重依次为播期x1>播量x2>施肥量x3,依据建立的模型,目标产量在7 500~9 000 kg/hm2时,小麦优质高产最佳农艺方案为:播期x1为10月4日~6日,播量x2为158.20~2 411.63万粒/hm2,施肥量x3纯N、P(N∶P2O5=1∶1)210.11~299.81kg/hm2;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与加工品质容重、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正相关,但其极值为262.5 kg/hm2,而与磷钾施量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综合即墨市小麦播期播量试验3年的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产量三要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产量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期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小麦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即墨小麦适播期控制在10月3日-15日,播量控制在4千克-9.5千克。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晚播条件下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以中强筋小麦扬麦23为参试品种,采用裂区设计,探讨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晚播条件下播期与播量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及转运。随着播期推迟,小麦的产量大幅下降,生长指标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但花后同化干物质对籽粒产量贡献率提高。增加小麦播种量,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位有效穗,增加小麦最终产量,但随着播期进一步推迟,增量作用越来越小。本次试验条件下,在江苏中部地区,扬麦23在10月底前的播种播量宜在105~120 kg/hm2;11月15日前的适宜播种量在120~150 kg/hm2,11月中下旬的播种量可控制在225 kg/hm2,12月初播种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小麦处理各生育时期群体动态的调查,分析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群体、产量的影响,找出小麦在本地区适宜的播期、播量,为蓝田县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豫南冬小麦播期与播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豫南冬小麦播期播量试验综合3年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植株性状的影响较大,播量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植株分蘖、群体、抗逆性既受播期影响,也受到播量制约;同一播期随播量的增加分蘖、群体都明显提高,相同播量的不同播期随播种推迟分蘖、群体也相应减少;成产三因素和产量与播期、播量关系密切,适期播种、合理播量,其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因素比较协调,产量较高;播量偏大或不足都不同程度影响成产三因素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形成高产。播种偏早出现旺长易遭受冻害和后期倒伏,播种过晚苗小、苗弱不利安全越冬且中、后期易遭受倒春寒、干热风危害。建议豫南冬麦区的适宜播期、播量,半冬性品种以10月11—18日为宜,合理基本苗为210万根/hm2左右;弱春性品种以10月18—25日播种为宜,合理基本苗为240万根/h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