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钾肥用量对绿芦笋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9年3—7月在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实验农场,以5年生芦笋‘阿波罗’(Asparagus officinalis L. ‘Apollo’)为试材,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绿芦笋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在0~375 kg/hm2的范围内,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绿芦笋产量及单支重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产量以钾肥用量300 kg/hm2处理最高,单支重以钾肥用量225 kg/hm2处理最高,绿芦笋支数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各时期均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前期、中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前期以施钾225 kg/hm2最高,中期以施钾300 kg/hm2处理最高,后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粗蛋白含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其他营养成分变化不大。Ca、Mg元素随钾肥用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其他矿质元素与钾肥用量的关系不明显。在试验条件下,结合产量及营养品质,绿芦笋适宜施钾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甘薯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商薯19淀粉含量高、食味优、产量高,具有适合食用及加工的双重性能,是当前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甘薯主栽品种。甘薯为喜钾作物,根据土壤钾素含量状况,经济合理施钾肥,是甘薯栽培高产高效的基础。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甘薯产量、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块根产量、植株钾素累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高产量施钾量为266.98kg/hm2,最佳经济施钾量为161.75kg/hm2。甘薯钾素生理效率、钾素利用效率、钾肥农学利用率、钾肥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施钾量为K2O 75kg/hm2时,甘薯钾肥利用效率最高。综合产量水平、经济效益、土壤钾素含量状况,在砂姜黑土区甘薯栽培上K2O用量为75150kg/hm2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3.
商薯19淀粉含量高、食味优、产量高,具有适合食用及加工的双重性能,是当前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甘薯主栽品种。甘薯为喜钾作物,根据土壤钾素含量状况,经济合理施钾肥,是甘薯栽培高产高效的基础。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甘薯产量、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块根产量、植株钾素累积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高产量施钾量为266.98kg/hm2,最佳经济施钾量为161.75kg/hm2。甘薯钾素生理效率、钾素利用效率、钾肥农学利用率、钾肥效率和钾肥利用效率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施钾量为K2O75kg/hm2时,甘薯钾肥利用效率最高。综合产量水平、经济效益、土壤钾素含量状况,在砂姜黑土区甘薯栽培上K2O用量为75~150kg/hm2是较为适宜的。  相似文献   

4.
钾素用量对甜玉米可溶性糖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东甜3号、东甜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钾素用量对甜玉米可溶性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对甜玉米子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形成与积累有显著作用,不施钾肥或过量施钾均会降低子粒可溶性糖的含量。结合最终产量指标得出,保证甜玉米高产质优的最佳K2O用量为150kg/hm2。  相似文献   

5.
钾肥用量对甬优籼粳杂交稻物质积累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甬优籼粳杂交稻的适宜钾肥用量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和甬优538为试材,设不同钾肥用量(0、75、150、225、300 kg hm-2)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 (1)与对照(0 kg hm-2)相比,两年中施钾处理使甬优12增产9.2%~14.0%,甬优538产增产9.8%~15.0%,以钾肥用量225 kg 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施钾处理显著增加了群体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2)随钾肥用量的增加,拔节、抽穗和成熟期的植株干物重和叶面积指数均增加,拔节至抽穗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光合势、抽穗至成熟期阶段光合势亦递增;抽穗至成熟期干物重呈先增后降趋势,以钾肥用量225 kg hm-2处理最高。(3)与对照(0 kg hm-2)相比,施钾处理显著增加了花后各时期的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根系伤流强度。(4)与对照(0 kg hm-2)相比,施钾处理显著增加了拔节、抽穗和成熟期氮素和钾素吸收量。随钾肥用量增加,植株抽穗至成熟期的氮素和钾素积累量呈先增后降趋势,以钾肥用量225 kg hm-2处理下最高。施钾处理下,钾素偏生产力、钾素籽粒生产率和钾素农艺效率均随钾素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江苏省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合理的施肥技术体系。【方法】2017―2018年在江苏省滨海棉田,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配施量对棉花生物量、养分累积与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氮、磷、钾肥3因子对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棉株地上部氮和钾素累积量及皮棉产量的影响均为氮肥磷肥钾肥。施N 150~225 kg·hm~(-2)、P_2O_5 75 kg·hm~(-2)下棉株地上部和生殖器官生物量、氮和钾累积量及皮棉产量较高。钾肥因子对生殖器官生物量和皮棉产量影响不显著。钾肥因子对氮、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氮肥和磷肥,氮肥因子对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磷肥和钾肥,施K_2O 75~150 kg·hm~(-2)氮、钾素利用效率较高、施氮225 kg·hm~(-2)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棉田的氮、磷(P_2O_5)、钾(K_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和150~22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皮棉产量与棉株氮、钾素累积量显著正相关。【结论】长江流域棉区滨海盐碱地麦后直播棉利于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最佳氮、磷(P2O5)、钾(K_2O)肥配施量分别为225 kg·hm~(-2)、75 kg·hm~(-2)、75 kg·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素用量对甜荞麦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掌握甜荞麦适宜施氮量,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甜荞麦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及分配影响的规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设置5个氮素水平N_0、N_1、N_2、N_3和N_4(0,30,60,90,120 kg/hm~2),研究了甜荞麦不同器官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甜荞麦干物质积累总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N_2处理干物质积累总量最大,但N_3处理籽粒中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最大。荞麦籽粒氮、磷和钾含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后降,N_3处理籽粒中氮、磷、钾养分含量最大;增加施氮量可提高氮、磷和钾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但会降低它们在茎和叶中的分配比例。甜荞麦生产100 kg籽粒平均需吸收N 7.09 kg、P_2O_5 4.15 kg、K_2O 8.74 kg,养分比例为1∶0.59∶1.24,养分生产效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后降,N_3处理的氮磷钾养分生产效率均达最高。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氮磷干物质生产效率先增后降而后又上升,钾的干物质生产效率逐渐上升,N_4处理的氮磷钾干物质生产效率均达最高。综合考虑干物质和养分积累及分配因素,施氮量90 kg/hm~2为甜荞麦适宜氮肥用量。  相似文献   

8.
高肥力土壤氮钾配施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高肥力土壤氮钾配施对烟薯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设3个N处理(0,45,90 kg/hm~2)和3个K_2O处理(0,75,150 kg/hm~2),共计9个氮钾组合处理,分别于收获期调查甘薯地上部性状,测定块根干鲜质量、Vc、淀粉、蛋白质、蔗糖、葡萄糖、果糖、Ca、Mg、Fe、Mn、Cu、Zn含量。结果表明:高肥力土壤上施用氮肥可增加甘薯蔓长、茎叶鲜质量、T/R值,并提高甘薯块根内蛋白质、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高肥力土壤上施用氮肥情况下,块根干鲜质量、淀粉和果糖含量有所降低。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块根干鲜质量、薯干率及淀粉和葡萄糖的含量;促进了甘薯对Mg的吸收,降低了甘薯对Ca的吸收。在氮钾互作条件下,甘薯分枝数、结薯数及Vc、蛋白质、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均有所提高;鲜薯产量与氮肥、钾肥的施用存在交互作用,即在不施N、施K_2O 150 kg/hm~2时,甘薯产量达到最高,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0 825.5 kg/hm~2,增幅为29.2%。同时在施N 90 kg/hm~2、不施K_2O时,甘薯产量最低,较不施肥处理减产1 435.5 kg/hm~2,降幅为3.9%。因此,在高肥力土壤,应不施或少施氮肥并配施适量钾肥以期获得鲜食型甘薯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氮钾肥施用量及其配比对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和钾及其互作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每公顷施氮225kg、K2O150kg的处理产量最高。随着氮和钾肥的增加出粉率和容重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在每公顷施K2O 0-150Kg范围内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多,到每公顷施K2O 210kg的处理反而降低,而沉降值随着钾肥的增加而降低。氮钾配比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对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氮肥能提高小麦面团的弹性,钾肥则提高了面团的延伸性,氮钾配比极显著提高了拉伸面积。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讨超高产玉米钾肥的最佳施用时期和分配比例,为吉林省东部超高产玉米钾肥高效施用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在氮、磷、钾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探讨钾肥不同施用时期和分配比例,对玉米产量、钾素吸收积累及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吉林省东部玉米各处理之间产量基本达到差异性水平,最高产处理的产量为15535.6 kg/hm~2,其中3个处理达到了超高产水平,分别较不施钾处理增产30%以上。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线性增长,钾素积累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灌浆期达到峰值,分析得出玉米在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的同时,钾素并不在植株体内大量储存,而是随时间延长逐渐淋失。产量最优处理的钾肥利用率、钾素吸收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66.9%、1.7 kg/kg和111.0 kg/kg,各指标均高于其他试验处理。即适宜的施钾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植株各阶段营养器官的钾素吸收积累量,并使得生育后期植株各营养器官钾素分配比例达到最佳,从而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钾素吸收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在氮、磷、钾施用量一定的条件下(N 300 kg/hm~2、P2O5140 kg/hm~2和K_2O 140 kg/hm~2),吉林省东部超高产玉米钾肥最佳施用方式为:钾肥总量的75%作基肥,25%作大喇叭口期追肥,此时可获得较高的钾素利用效率和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氮、钾肥用量对春甘蓝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表明:泰州地区春甘蓝的最高施氮量宜控制在20kg/667m^2,K2O用量可达20kg/667m^2;在一定施氮范围内,高钾处理均可获得较高的商品产量;氮肥用量增加可使甘蓝NO3^-含量提高,对Vc无显著影响,钾肥用量增加可相应降低甘蓝NO3^-含量,增加Vc含量;氮、钾肥用量对叶球商品性状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钾肥用量对早熟春玉米边单3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玉米品种边单3号为试验材料,在6个不同施钾水平条件下,研究了钾肥对边单3号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单3号玉米的产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是先增后减,在K150kg/hm2用量时产量达到最高,为12120kg/hm2,较对照增产28.7%;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穗粒数、百粒重随着钾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秃尖是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13.
有机肥C/N优化及钾肥运筹对烤烟钾含量及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有机肥C/N优化及钾肥运筹对烤烟钾吸收及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利用猪厩肥与腐熟花生饼肥混合配制不同碳氮比(m:m)的有机肥,设3个C水平,C1:饼肥420 kg/hm~2,猪厩肥2 250 kg/hm~2;C2:饼肥300 kg/hm~2,猪厩肥3 750 kg/hm~2;C3:180 kg/hm~2,5 250 kg/hm~2;副处理为3个K(K2O)水平,K_低:120 kg/hm~2;K_中:240 kg/hm~2;K_高:480 kg/hm~2。结果表明:C1、C3水平时,随钾用量增加中部叶生物量增加,K_高处理上部叶生物量高于K_低;C3水平时,供钾量对上、中部叶生物量无显著影响;C2水平时,钾量增加提高烟叶生物量;相同碳水平时,随生育进程烟叶钾含量呈降低趋势,随钾量增加呈增加趋势;相同钾供应下,C1、C2对烟叶钾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现蕾期、成熟期时,与C1相比,K_中、K_高处理时C2水平增加烟叶钾含量,而C3水平降低烟叶钾含量。不同部位烟叶钾含量为C2C3C1处理;解钾菌在团棵期-旺长期呈增加趋势,现蕾期-成熟期呈降低趋势;K_中、K_高处理解钾菌高于K_低处理;C2水平时,K_中、K_高处理解钾菌随生育期呈增加趋势,且C2水平时K_中、K_高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时;K_中、K_高时C3与C1处理时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K_低处理;各处理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在C2处理时K_中、K_高处理中部叶总糖含量25.39%~25.27%,还原糖22.75%~25.73%,总氮1.67%~1.72%,氮碱比0.79,糖碱比10.78~11.80,烟碱含量2.11%~2.18%,表明有机肥碳氮比优化下,钾肥用量增加提高了烟叶中总烟碱、蛋白质及总氮量,改善糖碱比及优化氮碱比值,增加烟叶中钾离子含量;所有处理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种类相同(28种),K_低处理其总量低于K_中、K_高处理,且部位间差异显著;上部叶总量低于中部叶;K_中、K_高处理提高烟叶致香物质总量,C2处理上部叶提高幅度最大。由此可见,通过花生饼肥300 kg/hm~2与猪厩肥3 750 kg/hm~2(中碳水平)的碳氮比优化下,施钾量增加对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效果最佳,特别对上部叶。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氮、钾肥用量对春甘蓝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表明 :泰州地区春甘蓝的最高施氮量宜控制在 2 0kg/6 6 7m2 ,K2 O用量可达 2 0kg/ 6 6 7m2 ;在一定施氮范围内 ,高钾处理均可获得较高的商品产量 ;氮肥用量增加可使甘蓝NO-3 含量提高 ,对Vc无显著影响 ,钾肥用量增加可相应降低甘蓝NO-3 含量 ,增加Vc含量 ;氮、钾肥用量对叶球商品性状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夏(麦/油后)直播棉适宜的氮肥用量,2018年在湖北省3个主产棉区5个试验点进行施氮量分别为120,150,180,210,240 kg/hm~2的一年多点试验,在固定磷肥和钾肥及夏直播模式下研究见花一次施肥技术的氮肥用量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及田间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皮棉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氮肥用量为150kg/hm~2的处理皮棉产量最高(1 498 kg/hm~2),但是5个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该模式在本试验设置的施氮水平范围内可获得最佳产量及比较稳定的产量;纤维品质在5个不同氮肥处理间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此模式下施氮量对棉花品质没有产生影响;棉花生育特性及田间长相在5个不同氮肥施用量处理间也没有显著差异,该模式下一次施氮量的5个处理对棉花生育进程及长势没有产生影响。因此,湖北棉区夏直播模式条件下,见花一次施氮量在120~240kg/hm~2可实现棉花稳长,并获得稳定的产量和品质。为提高植棉效益,从"减投不减产"植棉策略出发,夏直播棉一次施氮量不超过150 kg/hm~2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探讨贵州省黔东南州烤烟种植适宜的水钾耦合模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种灌水水平,分别为1水平(W_1:0. 50 L/株)、2水平(W_2:1. 00 L/株)、3水平(W_3:2. 00 L/株),3种施钾水平,分别为1水平(K_1:135 kg/hm~2)、2水平(K_2:270 kg/hm~2)、3水平(K_3:405 kg/hm~2),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施钾量耦合处理对烤烟生长、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烤烟成熟期,灌水量和施钾量均对烤烟的株高、最大叶面积、茎围和根体积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且有交互效应;灌水量和施钾量均对C3F等级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钾和含氯量有显著影响,烟叶评吸质量得分和外观质量得分均随着灌水量和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有交互效应;灌水量和施钾量均对烤烟的产量有显著影响,且有交互效应。总体来看,中高水和中钾组合处理(W_2K_2和W_3K_2)烟株生长状况较佳,烟叶产量较高,品质较好。通过线性拟合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株高和根体积对烟叶产量的增加具有正相关性。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烟区以灌水量为1. 00~2. 00 L/株和施钾量为270 kg/hm~2的水钾耦合处理对促进烤烟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烟叶品质效果较好。从提高产量和节水节肥的角度考虑,W_2K_2(1. 00 L/株,270 kg/hm~2)和W_3K_2(2. 00 L/株,270 kg/hm~2)处理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钾量对龙薯28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钾肥(K2O)施用量(0、75、150、225、300、375kg/hm~2)对龙薯28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粗主要由品种特性决定的,适量的钾肥能显著提高单株分枝数、蔓长、蔓重、薯块重和单株大中薯率;施钾能促进薯块干物质的积累,提高薯块干物率,且低钾对薯块干物率的贡献高于高钾条件。龙薯28号属于迟衰型甘薯品种。施钾能够提高膨大期(90~120d)的块根膨大速率的峰值,降低T/R(蔓重/薯重)比值。在土壤速效钾含118.6mg/kg水平下,施纯N 120kg/hm~2、P2O5 75kg/hm~2、K2O 300kg/hm~2,龙薯28号可获得最高鲜薯产量40 416.94kg/hm~2,最高薯干产量13 479.05kg/hm~2,最高淀粉产量9 154.55kg/hm~2,最高经济效益79 113.88元/hm~2。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新型肥料聚磷酸铵水溶肥对设施番茄适宜的施用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聚磷酸铵水溶肥施氮量对秋冬季设施番茄产量、品质、氮素吸收与分配、土壤氮素平衡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多项式关系,施氮量为137.8 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在0~116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单果重增加,当施氮量超过116 kg/hm~2时,单果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反而呈下降趋势。番茄品质的各个指标均表现出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得到适宜施氮量为116 kg/hm~2。各个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番茄根和茎的氮吸收量差异不显著;番茄叶、果实和全株的氮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呈二次多项式关系,经拟合,获得番茄果实和全株氮吸收量适宜的施氮量分别为71.39~84.39 kg/hm~2。氮肥利用率最高的施氮量为116 kg/hm~2,该处理的氮素表观损失为113.75 kg/hm~2。综合分析,该试验条件下,秋冬季设施番茄产量为41 t/hm~2时,聚磷酸铵水溶肥的适宜施氮量是116 kg/hm~2,其氮肥利用率为27.6%。  相似文献   

19.
氮钾配施对玉米产量和土壤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施条件下,钾肥的效应及土壤钾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施用氮、钾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氮、钾对玉米的影响程度为:N>K,钾素的盈余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施用钾肥对抑制土壤钾素的下降作用明显。郑州潮土区建议施钾量(K2O)为112.5kg/hm2,驻马店砂姜黑土区建议施钾量(K2O)为150kg/hm2。  相似文献   

20.
砂薄地夏玉米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砂薄地玉米施钾效应,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砂薄地玉米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以施钾量225kg/hm2为最佳,此时钾肥产投比最高,达5.2,能取得较高的产量和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施钾能够提高砂薄地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但与施钾的产量效应变化趋势不同,在施钾225kg/hm2时蛋白质含量最高,继续提高施钾量则蛋白质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欲保持玉米生长周期结束后土壤钾素肥力平衡,施钾量应达到150kg/hm2。玉米籽粒产量与生育期内玉米体内钾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期和成熟期的植株钾含量与产量之间相关系数分别达0.87、0.95、0.94、0.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