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敏感性和适应性角度选取了10项指标因子,设计了农户旱灾脆弱性调查问卷,并在陕西省岐山县雍川镇开展了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评价了区域的农户旱灾脆弱性。结果表明:旱灾对农户的影响属于低脆弱性;农户耕地灌溉状况、农户农业收入比重、作物耐旱性等因素对农户旱灾脆弱性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2.
从敏感性和适应性角度选取了10项指标因子,设计了农户旱灾脆弱性调查问卷,并在陕西省岐山县雍川镇开展了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评价了区域的农户旱灾脆弱性。结果表明:旱灾对农户的影响属于低脆弱性;农户耕地灌溉状况、农户农业收入比重、作物耐旱性等因素对农户旱灾脆弱性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自然灾害对农户收入来源的影响和导致农户灾后收入来源变化的主要因素。【方法】以对西南民族贫困地区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家庭的社会网络和收入水平、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占比、自然灾害对家庭支出和生产资源的影响程度、农户的防灾手段和防灾减损能力对农户收入来源发生变化的影响显著。【结论】劳动力转移量与质并举,发展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组织,提高贫困地区防灾投入和防灾减损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内蒙古包头市调研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对农户转出耕地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转出耕地的行为与农户年龄、家庭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和农户的非农收入有密切关系。农户年龄和家庭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与转出耕地行为呈负相关,非农收入与转出耕地行为呈正相关关系。从三者之间影响的显著程度看,农户非农收入较家庭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农户的年龄更为显著,而农户年龄对转出耕地的影响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家庭层面农业旱灾脆弱性并为制定防旱减灾措施提供依据,采用实地走访和发放问卷调查,以人口流动为分析视角,对陕西凤翔地区农户家庭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能力以及不同群体认知与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口流动使农户家庭成员结构发生变化,留守老人、儿童现象严重,农业劳动力减少,劳动力呈现低文化水平和老龄化趋势,对农户家庭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综合能力和水平产生较大影响;2)农户家庭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综合能力尚不理想;3)男性对农业旱灾的认知与响应能力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逐渐增大,不同年龄人群对应农业旱灾的认知与响应能力波动下降,其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农业旱灾的认知与响应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6.
暴雨是南京市浦口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承灾体脆弱性研究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研究浦口区暴雨成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评估承灾体的脆弱性。结果表明,浦口区暴雨脆弱性总体水平较高,整体承灾能力不强;暴雨承灾体脆弱性区划值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结果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为以后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构建水稻暴雨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评估模型,结合历史灾情数据建立富阳区水稻暴雨风险综合模型,利用Arc Gis进行空间叠加得到风险区划图,为布局富阳区水稻种植、政府部门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水稻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洪灾问题日益严峻,洪灾对不同群体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2013年余姚洪灾为例,对女性洪灾脆弱性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女性洪灾脆弱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低,经济独立性差;灾前准备不足,防灾意识薄弱;灾时身心状况差,需求未被满足;灾后恢复时间长,心理状况堪忧;防灾救灾参与度低,自主性缺乏。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洪灾信息获取渠道、防灾减灾技能以及特有的行为模式对女性群体的洪灾脆弱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增强区域防旱减灾的综合能力。以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评价模型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陕西凤翔地区乡村民众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民众对农业旱灾的时间分布及预报方法的认识较为正确,对更深层面的农业旱灾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等认识片面、简单;(2)民众自救技能不够专业,缺乏节水意识,依赖外来救援,邻里互救意识淡薄,自救互救的主动性不高;(3)灾后民众情绪较稳定,能依据实况传播灾情,但获取受灾信息渠道单一,对灾后信息的关注和科普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4)手机、摩托车及电动车成为民众主要的通讯和交通工具,先进的互联网传播媒介未能在广大乡村得到应用,农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低,备灾物品观念落后。利用学校和基层组织,扩大防旱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和实用技能的普及力度,是提升乡村民众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增强区域防旱减灾的综合能力。以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评价模型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陕西凤翔地区乡村民众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民众对农业旱灾的时间分布及预报方法的认识较为正确,对更深层面的农业旱灾产生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等认识片面、简单;(2)民众自救技能不够专业,缺乏节水意识,依赖外来救援,邻里互救意识淡薄,自救互救的主动性不高;(3)灾后民众情绪较稳定,能依据实况传播灾情,但获取受灾信息渠道单一,对灾后信息的关注和科普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4)手机、摩托车及电动车成为民众主要的通讯和交通工具,先进的互联网传播媒介未能在广大乡村得到应用,农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低,备灾物品观念落后。利用学校和基层组织,扩大防旱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和实用技能的普及力度,是提升乡村民众农业旱灾认知与响应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常山胡柚(Citrus paradisi cv.Changshanhuyou)冻害进行风险评估,为常山县胡柚种植提高产量及冻害防灾减灾提供科学指导。通过自然灾害风险指数及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常山县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的影响,确定常山县胡柚冻害的风险分布情况。常山县胡柚冻害地区分布不均匀,从西南到东北冻害风险有递增趋势。西南部是遭受冻害的低风险区,更适宜胡柚的种植,而东北部及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是遭受冻害的高风险区,不适宜胡柚的种植。冻害区划可以为今后胡柚的种植及防灾减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汪霞  汪磊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0):165-169
农业旱灾脆弱性刻画了农业系统应对旱灾过程中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载体易损性的叠加效应,从系统的角度揭示了农业干旱灾害的生成机制和受灾程度.构建了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指标体系,结合贵州农业旱灾的时序特征,运用时序因子分析成功提取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载体3个公共因子,并对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演化趋势(2006-2012年)进行实证分析,所得结论与贵州农业旱灾的实际情况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3.
陈永杰  卓成刚  刘建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02-18804
在对农户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群体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补偿意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耕地面积、非农发展机会、种植业收入比重及是否拥有保险5个因素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影响较显著,其中人均耕地面积及种植业收入比重与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期望呈负相关,其他与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呈正相关;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家庭人均受教育年限,其次为是否拥有保险。总体来看,这些农户对耕地保护的补偿主观上并没有要求过高,在合适的补偿标准下,愿意保护耕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该研究为推进和落实农户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有利于土地保护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阳利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015-2019
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探讨了农户总体旱灾脆弱性及不同农户的旱灾脆弱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结果表明,由较强的敏感性和较弱的适应性、恢复力导致了农户较强的旱灾脆弱性,且不同文化程度、年龄段、技能、土地经营面积、土地来源的农户旱灾脆弱性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把握农户分化对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的影响规律,基于江西省554户农户调查数据,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运用Ordered-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分化对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分化对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影响,随家庭非农收入比重的增加而降低农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采纳。2)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类型农户,其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农户的年龄、学习技术的经济能力的影响并不因农户分化而发生变化,年龄越大、经济能力越弱,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行为越低;农户受教育程度、劳动力非农比例、地块分散程度、测土服务、面源污染认知的影响,表现出随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增加而减弱的趋势;技术应用效果评价、技术理解力和技术可获性等与技术本身密切相关的因素,表现出随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增加而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旱灾严重危害粮食生产,进而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乃至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利用1982—2011年的旱灾受灾、成灾和绝收数据,从灾害面积、旱灾强度指数(ξn)、旱灾强度异常指数(Id)、灾损量(Fd)、粮食波动系数(Ip)和灾损比例及旱灾影响等角度定量分析了中国与各省区旱灾的时空特征及其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表明,1982—2011年,我国年均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为361.68×106、186.38×106、38.43×106hm2,分别占农业气象灾害年平均面积的53.3%、53.2%和47.1%;粮食灾损量在20.46×106~83.63×106t,年均粮食灾损量为39.40×106t;灾损比例在8.02%~18.97%,平均灾损比例为13.96%,年人均旱灾粮食损失32.56 kg;我国旱灾严重的中心在北方,西南地区为次中心,而东南沿海地区的旱灾较轻;干旱强度与粮食单产波动、粮食灾损量的统计分析表明,干旱对二者有显著影响。因此,建立和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增强应对旱灾的能力对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16,(6):137-138
结合历史灾情数据,通过构建水稻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评估模型,建立富阳区水稻干旱综合风险模型,并利用Arc Gis软件进行空间叠加得到水稻干旱综合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永昌镇、春建乡零星边缘为高风险区,洞桥镇和春建乡为次高风险区,其它乡镇水稻干旱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8.
差异化的地理环境影响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本研究对河北省和浙江省开展实证研究,通过构建两种不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农户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高于河北省;(2)影响河北省农户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因素主要是兼业劳动能力、耕地经营目的分化和距城镇距离,而影响浙江省农户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因素主要是收入分化、耕地经营目的分化、距城镇距离、地形和农业收入比重;(3)农业耕种的低收益是促使农户进行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重要驱动因素,距城镇距离对不同地区农户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4)河北省农户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为农业生产驱动型,而浙江省农户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为非农生计-自然地形驱动型.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110-113
基于2014年河北、河南、辽宁三省花生与玉米种植户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在我国贫困地区气象灾害如何影响农民非农收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贫困地区,花生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灾害威胁时,农民会适时减少非农劳动时间,从事灾害补救措施,从而对非农收入产生负向影响;且随着受灾程度的增加,对非农收入的挤出效应越强。这种顾此失彼、以农户为主体的灾后自救行为导致我国贫困地区农户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降。由此可知,在我国贫困地区,应当由政府主导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开展农业保险补贴,增强农户对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减少农户损失,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推动连片特困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旱灾适应性是当前农业旱灾研究中的重要热点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研究中适应性概 念及适应性与灾害系统的关系,从农作物、农户和区域三类农业旱灾承灾体的角度,对不同 类型和尺度承灾体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主要 是以承灾体的适应性研究为重点:以农作物为承灾体的研究主要通过评价农作物的农学生长 过程反映适应性大小;以农户为承灾体的研究注重从农户的经营方式以及经济收入情况等人 文因素进行评价;从区域系统承灾体的角度,研究仍以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适应模式为基 本思路。目前农业旱灾适应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从灾害形成过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 加强承灾体适应能力和综合适应模式的普适性等问题的研究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