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技术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生物技术近些年来发展速度及其迅猛,显示了其巨大的潜力,尤其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很快,它不仅可以定向改良果树遗传性状,而且扩展了育种范围,提高了育种效率.现从微繁技术、单倍体技术、胚培养技术、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及分子生物技术的优点和应用原理以及在果树上的进展方面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木本植物果树中已广泛应用,并已获得包括柑桔、梨亚科与李亚科、猕猴桃、柿等近100个组合的体细胞杂种植株。这些体细胞杂种在果树砧木及接穗品种改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未来果树细胞融合研究的重点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原生质体融合与果树遗传改良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木本植物果树中已广泛应用,并已获得包括柑桔,梨亚科与李亚科,猕猴桃,柿等近100个组合的体细胞杂种植株。这些体细胞杂种在果树砧木及接穗品种改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未来果树细胞融合研究的重点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生物技术有很大发展潜力,其成就备受关注.近年来,生物技术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很快,尤其在种苗的生产和育种上已取得了可喜进步.该文就离体繁殖、花药和花粉培养、胚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果树的遗传转化及与果树遗传育种相关的其它分子生物技术的优点、应用原理以及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方面作了简要概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重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5.
落叶果树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杜学梅  李登科 《果树学报》2002,19(5):286-291
现代生物技术如胚培养、离体诱变、基因工程技术等为果树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它不仅可以定向改良果树遗传性状,而且扩展了育种范围,提高了育种效率。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落叶果树胚胎培养育种、胚乳培养育种、花培育种、离体诱变育种、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基因工程育种所取得的成绩,侧重介绍了胚培、花培、离体诱变及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4种育种方法及其培养技术,初步分析了目前落叶果树生物技术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芦柑,雪柑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韬 《福建果树》1997,(3):11-11,31
柑桔是世界重要果树之一,由于其所特有的多胚性,漫长的童期,遗传上的高度异质性及在部分品种的不育性限制了有性杂交在柑桔品种改良匕的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出现,使柑桔品种问、种间、属问的基因重组成为可能,为柑桔品种改良,抗病有种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为完成芦柑、雪租等基香科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首先必须建立芦柑、雪柑胚性愈伤组织。柑桔的珠心组织可产生无性胚,经组织培养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具有良好的分化、再生能力,可为其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亲交、种质的保存等方面研究提供材料来源。诱导胚性愈伤组织一般可…  相似文献   

7.
植物原生质体指植物除去细胞壁后被质膜包被的裸露细胞,在适当培养条件下具有再生成完整植株的全能性。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是进行植物育种、基因工程、遗传理论及细胞生理特性研究的平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概述了植物原生质体全能性表达过程中原生质体的获得、培养和再生等关键技术环节及其在甘蓝类蔬菜育种上的应用,同时讨论了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完善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及今后的工作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原生质体技术在灵芝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灵芝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灵芝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诱变育种技术、单核化杂交育种技术以及灵芝原生质体基因工程育种技术,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灵芝原生质体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总结分析了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原生质体融合的生物法、化学法、物理法和混合法;融合子鉴定中的生物学鉴定法、生化鉴定法、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及各种方法的相关问题;分析提出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现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苹果原生质体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潘增光  章文才 《园艺学报》1997,24(3):239-243
综述了近二十年来苹果原生质体研究进展。概述了苹果原生质体分离培养技术及影响分离培养的条件。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分析,提出了在选用不同的原生质体起始分离材料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及今后苹果原生质体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生物技术近几十年发展迅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许多研究。本文主要介绍生物技术的概念及其在果树快速繁殖、种质保存、无病毒苗培育、病毒鉴定和育种中的应用。在育种方面重点涉及胚胎培养、花粉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抗性筛选。并讨论基因工程的现状和在果树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技术是蔬菜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该文对蔬菜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融合的研究现状及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技术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做了综述,同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我国果树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综合有关文献对主要果树多倍体的现状、果树多倍体育种的途径及其取得的成就、果树多倍体的鉴定、果树多倍体育种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果树多倍体育种的途径主要有利用对自然变异的选择获得多倍体、利用人工诱变获得多倍体、利用有性杂交培育多倍体、利用胚乳培养获得多倍体和利用原生质体融合培育多倍体;对多倍体的鉴定可以从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和染色体数目观察等方面来考虑;在今后的果树多倍体育种中应注意确定合适的倍性作为育种目标、重视多倍体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应用、重视对多倍体嵌合类型的分离纯化、注意利用现代新技术提高育种效率、要加强对多倍体育种中有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诱变技术、单核化技术以及转化技术等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并简述了原生质体融合后融合子的几种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5.
香菇金针菇原生质体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技术的应用为食用菌育种开辟了新天地,国内外均进行了以原生质体为材料的食用菌育种的研究。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是开展以原生质体为材料育种工作的基础。笔者在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的同时,也重点研究酶解时间、渗透稳定剂和再生培养基对香菇、金针菇的野生型和营养缺陷型单核体菌株原生质体释放、再生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再生过程,为食用菌原生质体的融合育种、诱变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原生质体融合在食用菌交配型鉴定、遗传规律研究、新品种选育、菌种复壮、野生菌驯化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概述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融合方法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菌株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应用,展望其未来应用前景,为食用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田娟  郭岩 《食用菌》1999,21(1):12-12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已应用于食用菌育种和基础研究。原生质体融合再生率低,影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上的应用与推广。远缘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再生高低,除与两亲本亲缘远近有关外,具体的操作技术对再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进行了这方面的初探,获得如下体会,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戴秉丽(农学农机系农业微生物室130062)(二)食用菌原生质体变系统另一类原生质体研究是与常规诱变手段相结合的,统称为食用菌原生质体诱变系统。一些研究应用该系统产生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这类工作大多旨在为原生质体融合...  相似文献   

19.
枣是我国重要的果树之一,稳定、高效的再生体系是开展枣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与研究的重要基础。本文在总结组织培养与生物技术应用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枣组织培养包括无菌扦插、器官发生、体细胞胚及与其相关的花药培养、人工种子、原生质体培养和多倍体诱导、遗传转化等生物技术在枣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枣种质资源保存,生殖细胞培养与纯系的获得,再生的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基础及信号传导,细胞悬浮培养以及工厂化生产枣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等创制新种质及外源基因转入枣基因组的表达特性、安全性,分子设计和基因组编辑等方面将是未来深入系统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影响灵芝原生质体再生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培养基、酶解时间及单双层培养法等因素对灵芝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二糖培养基及双层培养法比较适合灵芝原生质体再生。考虑到灵芝原生质体的得率以及不同酶解时间制备的灵芝原生质体的再生率,酶解2.5h的灵芝原生质体用于再生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