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从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方面概述了安徽省宿州市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现状,分析了该地区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托里县农牧业气候资源现状进行概述,并分析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以期促进当地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3.
冀西北坝上地区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要阐述了冀西北坝上地区光、温、水、风等气候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针对坝上地区的气候特点提出开发利用优势气候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气候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我国气候资源丰富,南北气候差异大,气候资源是当前发展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结构的理想的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朝阳地区气候特点及灾害性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朝阳地区主要气候特点和灾害性天气,以趋利避害,充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气象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临夏州气候变暖情况,对如何积极应对和开发利用青藏高原边坡气候资源潜力与科学而有效的调整甘肃中南部农业种植结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宁城县农业综合气候区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资料分析,科学划分农业气候区域,合理确定农牧林业分界,阐明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特点,研究农牧林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从合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的角度,提出主要气候区农牧林业的合理布局及主要发展方向和建设途径,为农业结构调整及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进行农牧林业合理布局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气候资源调查和分区,是农业自然生态资源和农业区划的组成部分,是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发展生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科学依据之一。笔者根据辽源地区的农业自然气候资源,参照该地独特的地势地貌,采用以热量和水分因子为主导指标,以4~9月生长期降水量为辅助指标的综合套叠方法,将辽源地区划分为西北部温暖湿润区、中南部温凉半湿润区、东部冷凉半湿润区3个农业生态气候区,旨在为当地党政机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科学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减轻和避免气候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江淮分水岭地区降水与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蒋跃林  盛绍学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5):418-420,437
对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水分条件和干旱灾害的气候规律、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防御干旱和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保山市气候地理环境复杂,立体气候明显,气候资源类型丰富,近年来,在成功应用热区气候资源的同时,加大了对冷凉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简要说明了保山市气候地理环境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保山市应用冷凉气候资源的现状及成就,分析冷凉气候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其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姜丽霞  杨晓强  王晾晾  宫丽娟  李秀芬  王萍  李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38-10539,10553
阐述了农用天气预报内涵,指出农业气象指标、一季稻生产适宜性评价、春玉米生长发育气象适宜程度诊断技术、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是黑龙江省大宗粮食作物农用天气预报关键技术,农业气象指标是农用天气预报的根本依据;一季稻生产适宜性评价和春玉米生长发育气象适宜程度诊断技术是核心技术;业务系统是关键技术的集成及业务应用平台。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文献等分析遴选建立技术指标数据库。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明确了水库和塘坝数量以及生长季降水量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水资源是保证黑龙江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黑龙江省一季稻生产的优势地区主要集中于哈尔滨大部。基于春玉米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温度、降水及日照的需求,建立玉米各气候因子适宜度模型,分析表明玉米对3个气候因子的适宜性表现为日照>温度>降水,可见水分是限制玉米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利用计算机高级程序编译及集成技术研发的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系统能够实现玉米和一季稻农用天气预报,系统运行良好,服务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冯和平  李新林 《北京农业》2012,(18):163-164
图木舒克市气候属温带极干旱荒漠气候,光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结合近年来新疆图木舒克市气象站气象服务的得失和周边兄弟单位的工作情况,围绕农牧团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展开初步调研,在巩固、深化、拓展农业气象科研与服务的同时做初步探讨,探索适宜本地气候状况的气象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阳  李国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15-17218
利用1971~2007年抚顺地区章党站、清原站、新宾站3个气象站的气候资料,采用线性气候倾向率方法,对年和春、夏、秋、冬四季的光、水等主要农业气候资源要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近37年来,抚顺地区降水量出现减少趋势,趋势并不剧烈,但季节性不同,秋季降水减少最显著,与其相关的蒸发潜力变化趋势也并不明显;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一致,均呈下降趋势,夏季更少。抚顺地区总体的气候变化存在以降水、日照逐渐减少为主要特点的暖干化趋势,秋季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合理利用河南省的农业资源,笔者探析了河南省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调查和研究资料表明:河南省人口的持续增长为农业资源利用带来很大压力,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质量下降,多数耕地生产力较低;并不丰富的水资源,近几年污染严重、农业用水浪费普遍,用水效率急待提高;气候资源较为丰富,但仍未能充分利用,气象灾害危害较大;农作物种类多,农业生物资源比较丰富,部分地区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高,但生产技术条件有待提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用天气预报及邯郸市对其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市是河北省的农业大市,而农业是对天气和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行业。因此,做好农用天气预报至关重要。阐述了农用天气预报及服务现状、邯郸市气象局对农用天气预报的研究应用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三农”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气象监测、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农用天气预报、灾害预警评估、气象信息发布等"三农"气象服务目前在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如缺少针对性、缺少多样性、缺乏准确性、缺乏及时性等方面的问题。加强"三农"气象服务,应采取转变观念、建设农村综合气象监测网、丰富服务产品、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建设农村突发灾害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完善人工增雨减灾作业体系、推进气象科技扶贫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袭祝香  王文跃  王晓明  纪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36-11337,11394
为了提高农用天气预报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通过VB6.0编程技术、Access数据库技术和Surfer8绘图技术研发了吉林省农用天气预报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农用数据管理、农用指标和预报方法浏览查询、农用天气预报快速制作等功能;该系统使业务人员能在一个一体化的平台上查询农用数据,浏览细化的作物发育期指标、农事活动指标及知识库、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农用天气预报方法,快速制作农用预报图和农用天气预报,为农用天气预报业务、服务和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提高了农用天气预报业务的集约化、客观化、自动化水平,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产量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以及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气候变暖给东北地区农业带来的影响利弊共存,主要表现为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生长季节温度升高、热量资源增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期延长、适种区域扩大,为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以及产量的提高提供了潜在的可能。但由于光照及水资源的限制以及CO2浓度的增加而引发的温室效应,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农作物生态环境恶化,干旱、洪涝、盐碱化速度加快,尤其是近几年受全球变暖的影响,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受干旱灾害的影响最为明显。降水总量减少和降水分布不均匀,使东北地区成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和脆弱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芬  李帅  纪瑞鹏  郭春明  姜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51-18353,18364
[目的]了解降水资源变化特征,为农业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177个站1971~2008年主要作物生育期(4~9月)的降水为资料,运用小网格插值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生长季降水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东北地区生长季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降水倾向率为-8.6 mm/10a),1971~1980年是少雨期,1981~1990年是相对多雨期,1991~2008年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但这种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并不一致,总体表现在降水量相对少的地区稍有增加趋势,而降水量相对大的地区则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结论]由于生长季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的地区为东北的主要产粮带,因此,由此引发的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朱小芳  黄占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229-18231
[目的]对曲霉型豆豉类黑精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发酵温度、食盐含量、Fe3+离子量对曲霉型豆豉类黑精发酵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豆豉发酵的褐变强度增强,但在55℃后,吸光度基本稳定并有下降的趋势;在盐分为10%时,豆豉发酵的褐变强度最大;在Fe3+添加量为0.10%时,曲霉型豆豉类黑精褐变强度最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为55℃、盐分为8%、三价铁离子为0.2%的条件是产生类黑精的最佳发酵条件。[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豆豉发酵产曲霉型豆豉类黑精的发酵条件,为发酵过程中控制类黑精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