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开展创业创新给予政策支持。《意见》指出,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活跃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活跃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有利于将现代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激活各类城乡生产资源要素,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在《国务院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开展创业创新给予政策支持。《意见》提出,重点是支持发展规模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和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领办创办家庭农场林场、农民合作社等  相似文献   

4.
<正>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和中央及省、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及相关要求,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深入推进,兰州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维,将相关政策积极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1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选择返乡下乡创业。为帮助他们了解掌握有关政策,农业部农村创业创新办公室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返乡下乡人员创啥业返乡下乡人员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禀赋,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开发农业农村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选择项目时,要做到"三个  相似文献   

6.
<正>《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创新创业部署,切实落实创新创业政策,搭建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市民下乡平台,将智创、文创、农创引入乡村,促进资源要素活力竞相迸发和创新创业源泉充分涌流。目前,创新创业正在广袤农村风生水起,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也为城乡融合发展开辟新通道。(一)规模不断扩大,层次明显提升。随着城乡融合的不断深入,乡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平台,吸引更多的资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山东省提出的农业"新六产"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农业"新六产"强调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三链"重构,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全面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9.
小规模家庭经营的现代化构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矛盾,近年来返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有效带动了小农户增收,提高了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是新时代小农户增收的重要渠道,而返乡大学生通过示范带动、利益分享这两个社会创新行为带动小农户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让小农户实现增收。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外部社会创新因素的高校为大学生提供理念、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并为小农户提供相关技能培训。政府部门和高校应大力营造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环境,鼓励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带动小农户增收。  相似文献   

10.
田园将芜胡不归?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如今的返乡者早已不再是被城市"挤出"的一族,在农村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进程中,他们是真正的主角。2016年11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明确,对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开展创业创新给予政策支持,此次《意见》是促进农村创业创新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将为我国农村创业注入新动能与新活力。  相似文献   

11.
<正>国发[2019]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为农村青年返乡创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且产生了多领域的创业机会,共同推动农业发展及产业融合。文章选取福建省6个返乡创业青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所进行的创业路径选择,得出"互联网+农业"的创业优势,为青年返乡创业和农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拓展农业新功能、培育农村新产业、增加农民新收入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加快发展态势,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农业功能不断拓展,新型业态加速涌现,产业融合发展正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热点和亮点;但也存在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乡村吸引力不断增强,出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热潮。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而且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但由于农民工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导致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对有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国发[2019]12号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产业。近年来,我国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产业门类不全、产业链条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亟须加强引导和扶持。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现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6.
<正>9月15日,农业部新闻办举行"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介绍了农村创业创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潘利兵一同出席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农业部和各级农业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返乡下乡人员创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2017,(3)
<正>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活跃农村经济,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开展创业创新给予政策支持。其主要内容如下。1.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1)突出重点领域重点发展规模种养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烘干、贮藏、保鲜、净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2月13日,农业部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突出亮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  相似文献   

19.
<正>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突出亮点。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作出重要部署,必将推动正在蓬勃发展的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在广袤田野上异军突起。(见图1)  相似文献   

20.
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意见》提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落实扶持政策。明确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同等享受当地创业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