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铃薯,又名土豆、地蛋、洋芋、山药蛋等,在我国广泛种植。近年来马铃薯面积增加迅速,已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物。要发挥马铃薯的增产潜力,需尽量满足马铃薯生长所必须的光照、温度和水分的要求,掌握种植、病虫害防治、贮藏等方面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3.
4.
5.
李霞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3):15-15
马铃薯具有高产、早熟、用途多、分布广等特点,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土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部分农民种植的土豆,地上部长势很好,地下部却结薯小而少,产量低,效益差。要获得高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要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选地、整地与施肥
(1)选地。应选地势高,土壤疏松肥沃,地层深厚,易于排灌的微酸性沙壤。(2)整地。因马铃薯根、葡萄茎、块茎均生活在土壤中,因块栽时没有主根,须根浅,所以必须使土壤的水、肥、气、热等条件得到改善。一季作区多秋翻,秋起垅或秋翻早春顶浆起垄,起垄后立即镇压保墒。翻地深度以25厘米左右为宜。(3)施肥。马铃薯是喜肥高产作物,每生产500千克块茎要从土壤中吸收氮2.5—3千克,磷0.5—1.5千克,钾6-6.5千。施肥方法分基肥与追肥。基肥多用有机肥加化肥混用,每0.1公顷施有机肥4000—5000千克,化肥20千克左右。在肥料充足时可结合秋或春耕撒施,然后随耕耙与土壤混合;肥料不足时,可在播种时做种肥,如再增施钾肥效果更佳,可增产20%以上。追肥则应早为佳,尤其早熟品种越早越好,晚熟品种可结合铲趟进行追肥,根据地力0.1公顷追氮肥15—23千克。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13.
14.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属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地上茎呈棱形,有毛.奇数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花白、红或紫色.浆果球形,绿或紫褐色.种子肾形,黄色.多用块茎繁殖.可入药.根据营养专家黎黍匀分析,马铃薯生命力指数为8.6,证明对生命力的提高有效;防病指数为126.67,属于高指数范围、马铃薯含有一些有毒的生物碱,主要是茄碱和毛壳霉碱,但一般经过170℃的高温烹调,有毒物质就会分解.野生的马铃薯毒性较高,茄碱中毒会导致头痛、腹泻、抽搐,昏迷,甚至会导致死亡.但一般栽培的马铃薯毒性很低,很少有马铃薯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