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气气溶胶是影响环境和气候的重要因子,其光学厚度是表征大气浑浊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该文利用2011-2012年MODIS Level 2(MOD 04)气溶胶产品分析了江浙沪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江浙沪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峰值出现在春夏两季,并且峰值有由春季向夏季转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2010~2013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麻雀(Passer montanus)种群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对野外鸟类监测工作提出建议。结果表明,麻雀数量空间分布呈现出北部平原地区东部沿海丘陵地区西南高山地区。麻雀数量的动态变化:1~3月数量稳定,4月数量增长出现峰值,8月数量再次出现峰值,10月数量开始下降,11~12月稳定,推算得出浙江省麻雀繁殖期在4~9月。平均温度为0~10℃时,麻雀数量稳定;平均温度为10~20℃时,数量开始增加;平均温度为20~25℃时,数量有下降;平均温度为25~35℃时,数量又有增加。麻雀数量和天气因子极显著相关(P0.01)。因此,地理环境、温度和天气因子是影响麻雀数量变化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
分别在俄罗期科学院地理学研究所和海洋学研究所工作的科特利亚科夫和莫宁院士认为,尽管近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持续增加,但在不远的将来人们看到的情景将是,全球气温将进入变冷期。目前,全球变暖的现象其实并非二氧化碳之过。两位院士认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在地球上已经重复多次了,全球变暖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是由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的。俄“东方”科学站的研究表明,在最近10万年的时间内,全球气候温度的提高总是发生在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之前,而不是相反。当大气温度开始下降时,二氧化碳的含量还会持续增长2000~3000年。科…  相似文献   

4.
采用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基础养分数据集,研究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按照年平均温度5、5~10、10~15、15~20、20℃以及年平均降水量0~200、200~400、400~600、600~800、800~1000、1000~1200、1200~1400、1400~1600 mm和1600 mm等区间,分别研究了每个降水区间内自第二次土壤普查后近30年来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年平均温度低于10℃时,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年平均温度的相关性比其与年平均降水量的相关性好,高于20℃时,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的相关性都很差,但是偏相关结果表明,在10~20℃时,土壤有机碳含量虽然与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都有显著的正相关,但其随着年平均温度升高而升高的事实是被随着年平均降水量增加而增加的事实所掩盖的;在年平均降水量0~200 mm的区间内,土壤有机碳与年平均降水量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与年平均温度的相关性很差,年平均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密切程度较大,在200~400、400~600、600~800 mm的年平均降水量区间内,土壤有机碳与年平均温度的相关性要好于其与年平均降水量的相关性,年平均温度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密切程度较大,尤其在400~800 mm年降水量区间内的半湿润地区,土壤有机碳与年平均温度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年平均降水量大于800 mm后,年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累积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使用WRF-Chem模式模拟2013年11月17日08:00~21日08:00的吉林省暴雪天气过程,着眼于黑碳沉降改变冰雪反照率对温度预报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雪表面反照率下降的趋势主要由黑碳气溶胶的沉降量决定,但地表积雪量对其波动变化起着关键的作用,雪表反照率与黑碳沉降在雪中的混合比值有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温度的变化与Qian等2009年的结果一致,而对于天气的预报中由于云的反馈作用温度变化有正有负。黑碳气溶胶在大气中可以通过它的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的直接效应以及改变云结构的接见效应对天气预报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气候变暖一直是全球的焦点问题,它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引起广大人民关注。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进而使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后果。因此,了解气候变暖影响以及针对气候变暖的措施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和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红  徐为根  彭明艳  孙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471-6473,6482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内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及其预报模型。[方法]利用徐州地区标准日光温室内外气温和温室内多层次土壤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温室内各层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并对温室内土壤温度的预报模型进行了模拟和检验。[结果]温室内土壤温度年变化和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下层温度变化振幅小于上层。温室内各层土壤温度(最高值、最低值和平均值)与当日温室外同类型气温的相关性最为密切。以当日和前一日温室外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为预报因子,建立了温室内同类型不同层次土壤温度预报模型。温室内各层日平均温度的模拟效果优于对应层的最高温度的模拟效果,劣于对应层日最低温度的模拟效果;下层土壤日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的模拟效果优于上层;实测土壤温度在15~30℃模拟效果较好,其他温度段模拟值较实测值偏低。[结论]该研究为日光温室内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森林土壤呼吸及其主要调控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气CO_2浓度的升高,全球变暖的趋势日益加剧,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最大的CO_2排放源,了解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对于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森林土壤呼吸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受人类活动、森林类型、温度、水分、土壤生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等因素的调控,特别是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较大变异。综述了国内外森林土壤呼吸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揭示森林土壤呼吸时空变化特征、温度的敏感性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森林植被覆盖、土壤微生物、pH值、土壤氮素、土壤磷素、施肥、森林砍伐及刀耕火种等),阐明了森林土壤呼吸的生态过程、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森林在地区和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能够为预测未来全球变化趋势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灰霾夫气条件下气溶胶影响北京市大气能见度的贡献比例.[方法]针对2006年1月~2012年6月北京地区发生灰霾天气时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观测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近年来北京灰霾天气发生时,主要气态污染物是臭氧和氮氧化物,气溶胶散射是最主要的影响大气能见度的微观因子,水汽对大气能见度影响也明显.[结论]该研究可为灰霾天气的有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准好氧填埋工艺温度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准好氧填埋理论,构建了大型模拟垃圾填埋场,并对填埋体温度、CH4、O2等参数进行了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准好氧填埋场中温度分布规律为上层>中层>下层,平均温度分别为73,69.7和55.4℃;填埋温度参数与填埋体中氧气浓度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填埋体下层为厌氧环境,温度为54.8~58.6℃,属于高温厌氧发酵范围,甲烷浓度为25%;将填埋装置自身产生的渗滤液回流后,堆体中的温度显著提高,与回流清水的填埋处理相比,平均温度高出5.4~11.7℃,更有利于有机质的快速分解和填埋场的快速稳定化。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木本植物盛花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50种木本植物52年的盛花期观测数据和该地区过去52年间全年和每个月的温度数据,探讨黑龙江地区木本植物盛花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同时分析了生活型(乔木vs.灌木)和果实类型(肉质vs.非肉质)在这种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 研究地点在过去的52年里升温趋势明显,全年平均温度或春季平均温度的变化幅度每10年均升高达0.49 ℃,高于全球和全国的平均水平;50种植物中,多数植物(76%)盛花期主要与4月或5月平均温度显著相关,盛花期对气候变暖响应明显,平均提前2.09 d/℃,但提前速率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其余12个种(24%)的盛花期不受温度升高影响或影响不显著;不同物种盛花期对春季不同月份平均温度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大多数(34种)开花较早的物种与4月平均温度变化呈极显著(P0.000 1,P0.01)或显著相关(P0.05),少数(4种)开花较晚的物种与5月平均温度变化显著相关(P0.05);生活型(乔木vs.灌木)和果实类型(肉质vs.非肉质)对这种响应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上述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我国东北地区木本植物盛花期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点,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并相互佐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黄芪地理分布和未来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物种分布模型,模拟预测黄芪(Astragali Radix)在我国未来分布格局,探讨影响其生长环境响因子阈值,为野外开采和人工种植提供参考,实现黄芪的可持续利用。【方法】利用野外调查收集和文献数据库收录的黄芪分布地的经纬度,基于影响黄芪生长的22个环境因子构建MaxEnt模型,利用ArcGIS对其潜在适宜生境区进行分析预测。【结果】(1)当前黄芪适宜生境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和宁夏等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山地地区,面积约为50.60万km~2,21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黄芪适生区面积逐渐减少,内蒙古东北部山区黄芪适生区分布最多,我国黄芪适生区总体向北移动;(2)影响黄芪地理分布的主导生态因子有:海拔、最湿月降水量、最干季平均温度、最热季平均温度、坡度、最湿季平均温度、最热季降水量和温度季节性变动系数;主导黄芪分布的前3个生态因子的阈值:海拔(ALSE)0~4 600 m,最湿月降水量(Bio13)10~480 mm,最干季平均温度(Bio9)0~28℃。【结论】未来,内蒙古、甘肃、宁夏地区为黄芪重要生产区,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可显著改善其生境条件。  相似文献   

13.
浅析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始终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决定因子,全球绝大部分农业生产直接受控于气候要素和气候系统。近10a来,我国平均气温更是明显增加,增幅在0.5~0.8℃。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已使得部分地区冰川融化、全国干旱蔓延、作物生产力下降,并且温室效应将继续造成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并浅析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大气降水中氢氧同位素的特征能够揭示水循环规律。依据全球氢氧稳定同位素监测网(GNIP)提供的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选择石家庄地区1985―2003年的资料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和水汽来源,分析了石家庄地区大气降水氢氧同位素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建立了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大气降水的~(18)O春季最为富集,冬季最为贫化,夏秋两季相近;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6.39δ~(18)O-3.75,斜率和截距明显小于全球和中国大气降水线方程,反映该地区偏干旱的气候特征;年尺度上,石家庄地区大气降水δ~(18)O和δD具有一定的温度效应,但降雨量效应极为微弱,只在春夏季较为显著,表明该地区降水同位素受温度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5.
全球环境变化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土壤呼吸是陆地植物固定CO2后又释放CO2返回大气的主要途径,是与全球变化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过程.较全面地综述全球变化条件下,全球变暖、CO2浓度上升、N沉降和森林采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全球增温可能导致土壤向大气中释放更多的CO2,大气CO2浓度的上升将增加土壤中CO2的释放量,同时也将通过提高植被生产力促进土壤的碳吸存.在CO2浓度上升和全球变暖相互作用下,土壤是碳的净"源"还是"汇"尚不完全清楚.N沉降和森林采伐对森林土壤呼吸既有增强作用,也有抑制作用.综合来看,全球变化对森林土壤呼吸的作用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大气气溶胶粒子是影响云和降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外对此开展了大量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文中回顾了近二十年来关于大气气溶胶粒子对深对流云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深对流云对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响应是非线性的,可能与气溶胶粒子的谱分布、数浓度、化学组分等有关,并且在不同气象条件下,气溶胶粒子对深对流云降水产生的影响也有差别。最后结合国外研究进展,讨论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红汁乳菇生长受气象因子影响较大,主要是温度因子和湿度因子。红汁乳菇子实体开始生长的适宜温度为:始菇前7d的平均温度在16~20℃左右,最小相对湿度在45%以上。高于20℃时配合高湿68%以上,也可以出菇。春季红汁乳菇在连续7d平均温度高于24℃,湿度低于37%时将结束生长。  相似文献   

18.
赵聪颖  李云波  王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765-2768,2830
选取1980~2009年30 a天津4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研究了蓟县、宝坻、天津市区和大港地区温度、降水等气象因子的变化,分析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以及沙尘、冰雹、雷暴和烟霾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频次。结果表明,1980~2009年在全球气候变暖、华北地区气温趋向暖干化的背景下,天津地区温度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变化不同,雷暴和烟霾是该地区频繁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尤其是烟霾出现的频率增长很快,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球变暖问题已成为影响国际生态安全的热点问题。二氧化碳的排放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导致了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各种自然灾害接踵而至,人类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而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调节全球碳平衡,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探讨了发展林业碳汇的作用,以期为全球气候问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06年9~10月常德市太阳山大气中PM10气溶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常德市太阳山大气成分站GRIMM-180颗粒物监测仪2006年9~10月PM10质量浓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得出非降水天气下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分布。主要影响因子为人类生产活动直接产生和排放的气溶胶以及影响气溶胶扩散的气象条件大气湍流,非降水有雾天气质量浓度明显比无雾天气偏高;降水天气过程对大气中气溶胶有明显湿清除作用;对比常德市环境监测站PM10观测采样资料,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常德市环境监测站的PM10浓度要略高于太阳山大气成分站,说明太阳山受到人为影响更弱一些,具有更加充分的区域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