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农村小额信贷能有效解决农村资金需求问题,是我国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基于农户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以及外界环境特征等三个方面,采用二元Logit模型对不同农户对于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加以比较和分析。研究发现,年龄、性别储蓄存款额、贷款利率等因素对农户小额信贷需求都有显著影响。1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小额信贷在国际上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一种对于传统金融理论领域的新挑战,许多国外学者从不同角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调查广西南宁市周边的4个乡(镇)共80户农村家庭的信贷供求基本情况,建立影响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模型筛选出影响农村居民小额信贷需求的主要因素,并基于线性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探索满足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途径,同时提出扩大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简称小额信贷)和“信用工程”建设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的创新,是解决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民增收和信用社增效的有效途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基本步骤第一步:建立农户经济档案。第二步:评定农户信用等级。第三步:建立农  相似文献   

4.
杨仕晋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5):209-214
对佛山农村地区的490户农户的信贷需求和小额信贷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运用二元Logitstic模型,实证检验了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发达地区农户正规信贷市场参与度高;农户对小额信贷需求意愿强烈,有正规信贷需求的农户对小额信贷的认可度高,且希望得到小额信贷的相关培训服务;与贫困地区农户信贷资金主要满足生活消费性用途不同的是,发达地区农户贷款以投资生产性用途为主;发达地区农户的信贷额度较大,但金融需求的满足率不高。计量分析表明:发达地区农户投资活跃度、家庭教育支出、小额信贷的认识性评价对农户小额信贷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发达地区农户家庭耕地面积、投资规模、家庭年收入、农业收入、家庭固定资产价值对农户小额信贷需求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江苏省南京市郊区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为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Logistic模型对城市郊区农业科技服务现状以及影响农户农业技术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郊农户对土地节约型技术和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需求有着一定区别,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家中务农人数对土地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年龄、是否本地人则对土地节约型与劳动节约型技术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兼业化程度只对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有着正向影响作用,不同农业生产经营类型的农户对技术需求也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问题是服务"三农",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关键。农村信贷资金需求的不断满足不仅在解决"三农"问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一个地区农村经济的社会发展水平。基于对山东省泰安市600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的整理,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贷款特征等对影响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农户的耕地面积、家庭年均收入、主要收入来源、承担风险的意愿、贷款期限、贷款额度和贷款用途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户信贷的可得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村"二元金融结构"视角,运用Probit模型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51份农户调研问卷进行计量分析,检验户主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及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户正规和非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对比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文化水平、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总收入、是否存在正规金融机构网点、离正规金融网点的距离对农户正规与非正规信贷约束均有影响;耕地面积仅对农户正规信贷约束有影响;农业收入占比、是否存在非正规借贷组织仅对农户非正规信贷有影响。据此,提出改变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体制,增强区域正规农村金融供给,鼓励民间金融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一、申请贷款的具体条件(一)居住在信用社的营业区域之内;(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资信良好;(三)从事土地耕作或者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有可靠的经济来源;(四)具备清偿贷款本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农户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创新是农村信用关系的重新设计,建立了微观激励机制,形成了宏观经济拉动效应。但小额信贷利率过低导致成本太高、供求市场不平衡、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手段。我国迫切需要从利率、供求和风险管理着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帕累托改进,确保农户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欠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制度自国外引进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改善农村金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信贷市场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尤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问题更为突出。在介绍小额信贷渊源及发展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欠发达地区的农户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河南、四川3省2010年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农户的信贷需求特征和信贷抑制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农户由于收入来源、产业结构等较大差异,信贷需求数量和用途明显不同:东部江苏省农户贷款主要用于水产养殖等生产经营,年借款的平均规模较大;中部河南省农户贷款主要用于造房子和子女上学,年借款的平均规模较小;西部四川省农户借款大部分以造房子为目的。在信贷抑制程度上也存在差异:江苏省信贷抑制农户占比35%,河南省20%,而四川省高达44.5%。缺乏抵押或担保、银行/信用社要求苛刻等仍为主要的信贷抑制原因,而农户家庭收入提高、住房总价值增长、存在打工收入等都会有效降低其信贷抑制情况。建议开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的抵押担保机制,以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13.
小额信贷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引入到我国后,在解决贫困农户融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小额信贷业务不断拓展,资金量逐渐增多,信贷风险也随之加大。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和信贷机构破产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信用风险。利用层次分析法从贷款农户角度对宁夏小额信贷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研究,根据相关资料构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数学统计方法得到信用风险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18-6819
阐述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农户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价值的评判结果表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普及率较低,其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农民的多元化需求,多数农户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尚不满意。提出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农民意识;发挥地方积极性,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加大政策引导,提升服务层次;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健全金融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文采用二元Logit模型,结合江西省734份农户调查数据,对空巢小农这一特殊群体就地兼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分析结果可知,是否为党员、文化程度、劳动用工量等因素对空巢小农就地兼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是否为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家庭耕种面积、村域经济水平、是否有农机具及是否参与土地流转等因素对空巢小农就地兼业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佩芳  周学军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11):100-101,108
本文以宁夏盐池小额信贷为例,从农户的视角出发,分析小额信贷作为新生事物,在信贷条件改善等方面给农民带来的影响。同时,目前该地区农户在使用小额信贷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想更好地发挥农村小额信贷的作用,还必须有进一步的制度改革和相关支农配套设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正>重庆农商行丰都支行自全面启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核查工作以来,紧密联系全行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落实上狠下功夫,扎实推进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核查工作有序开展。创新工作方式,确保核查工作不走过场针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户数多、借款人外出多、涉及面广等  相似文献   

18.
王书萍 《现代农业》2014,(12):57-58
农户小额信贷作为一项增强信贷支农服务功能的重大措施,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营业务之一,既能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又能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小额信贷在我国逐步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影响到了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信用风险是其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如何预防和管理信用风险已经成为了目前许多金融机构的首要任务。文章通过对农户小额信贷和信用风险的概念界定,逐步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户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建立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虽然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来,正规金融市场已有所发展,但农户受到的正规信贷约束依然比较严重。以聊城市280个农户为样本,用直接衡量方法考察农户正规信贷约束的类型和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较高,供给型信贷约束程度较轻,需求型正规信贷约束严重。因此,相比信贷供给,解决农村信贷市场不均衡的关键是提升农户对正规信贷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