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辽宁省阜新地区普遍采用的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为研究对象,借助定点试验法,研究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玉米耕层土壤肥力、保墒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微生物含量超出传统耕作模式,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较高,平均贮水量较大。表明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升土壤保墒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东辽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和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低山丘陵区,耕地面积162万亩。全县玉米栽培面积持续攀升,栽培面积达14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6%。玉米高光效栽培技术是通过合理利用光能源,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玉米产量的专利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玉米全程农机化技术是实现保护性耕作的有效手段。2013年以来,这三项技术在辽宁省东辽县玉米主产区进  相似文献   

3.
丁辉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202-20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该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市保护性耕作发展,加速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本文主要讲述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玉米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正保护性耕作是我国旱作农业耕作制度上的一项创新,是促进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县经过多年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产节本功效显著,现将2016~17年保护性耕作情况介绍如下:1项目示范区目的为了客观、真实、有效的验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经济效益,在项目区所在镇(办)建立冬小麦和夏玉米示范田,对比分析保护性耕作模式与传统耕作模式的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是中国重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连年增加。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为玉米的生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并且能够避免玉米受到病虫害的侵蚀,促进玉米健康生长,进而实现增产增收。目前,中国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就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东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种植种类,在玉米种植当中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优化玉米种植的土壤环境,缩小玉米种植的时间,从而提高农业种植的效率。同时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会对水资源利用率、土壤种植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改良,从而促进玉米种植的发展,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本文对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以"节本增效"为目的的耕作技术体系,是一项以免耕、少耕和作物残茬覆盖为主体的现代耕作技术。玉米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技术,是运用农业机械完成玉米保护性耕作生产方式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本文首先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优势,然后总结了玉米保护性耕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具体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植株高大、适应性强、分布广,是保护性耕作研究的主要作物之一.根据前人对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总结和分析了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分布特点、不同保护性耕作对玉米生长环境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效应和经济效应,对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的研究现状作了归纳和分析,为中国玉米保护性耕作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水、保土等良好的生态效益,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支撑技术。为了解华北平原保护性耕作在生产和推广过程中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认知情况,在河南省保护性耕作推广示范地区进行农户一对一的问卷调查,以期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完善及技术推广提供依据及指导。分析结果显示,在保护性耕作推广地区,农户普遍接受了保护性耕作模式,玉米的免耕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83%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持肯定态度,认为可以培肥地力,保持水土。农户接受保护性耕作主要通过技术推广部门的田间指导,占总数的74%,也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新技术推广。大部分农户认为秸秆过多、病虫害增加和产量不稳等是限制保护性耕作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农机农艺结合、加强政府扶持、选育优良品种和改进配套技术等措施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东港市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拥有耕地面积140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8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5万亩,保护地及林果种植面积25万亩。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旱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指示精神,从2008年开始,东港市农机推广站引进玉米收获机试验示范,探索适合东港地区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机具,促进东港地区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辽中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现有耕地面积115万亩,其中,玉米是全县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5万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40%.近年来,辽中县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6,但精量播种和机械收获环节较为薄弱,机械化水平分别只有60%和3%.辽中县2008年、2009年和2011年分别承担了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下达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项目.2008年承担了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下达的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项目.2010年承担了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下达的旱田深松机械化示范项目.以此为契机,农机管理部门将保护性耕作与玉米机收结合起来,狠抓落实,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1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的概念和应用优势1.1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的概念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思想是保水保土、免耕少耕、防治土壤侵蚀,包含了免耕播种技术、秸秆残茬处理技术、深松技术、杂草控制技术等,在操作措施上融合了残茬覆盖、生物覆盖、作物轮作,可以加强对耕地的保护,解决土壤失墒严重、耕层变浅等问题,有利于提高玉米单产,降低玉米生产成本。在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中,作物秸秆的残茬覆盖面积需要达到耕地总面积的30%,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在种植过程中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地块蓄水保墒能力的提升,同时可促进地块肥力的增加,减少玉米种植及生长过程中的扬尘和温室气体的释放。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促进玉米有效生长,提高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经济、生态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非常重要的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利于优化玉米作物生长环境,缩短作物污水生长周期,从根本上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该文对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涵与应用效果进行简单论述,介绍了玉米灭高茬整地与宽窄行留高茬交叉种植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可以保护土壤,还可以降低病虫害爆发频率与程度,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为玉米高产稳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改善水土流失、防止田间扬沙较为常用且相对有效的耕作方法是保护性耕作。据有关资料显示,保护性耕作有助于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栽培技术随着耕作方式的变化而改变,特别是保护性耕作很容易导致早春地温偏低回升速度延缓,对作物出苗造成了影响。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起始国家是美国,经过长时间研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总结,并在美国推广。近几年,我国开始采用研究保护性耕作,经过部分地区实践可知,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北方的重要粮食作物,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在优化玉米生长的土壤环境及缩短玉米生长周期的基础上提高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玉米生长的土壤环境、水源利用及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促进作用,可以提高玉米种植效益。本文主要在分析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念及应用作用的基础上探讨具体应用策略,以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通过免耕、少耕、作物残茬覆盖来增加土地的修养生息,以及各种营养的汇聚,近几年来,这项技术在吉林省得到很好的推广,2006年吉林省开始对这项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并组织培训学习,本文将通过对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述、吉林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展望吉林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全国耕作技术的意义这几点的论述、探析,希望能够有助于广大学者对于玉米耕作技术的研究,以及提高玉米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是我国正在力推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博乐市作为新疆地区重点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市之一,自2007年起乌镇就已经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了初期试验与探索。2007年在小麦成熟后分别进行免耕大豆、青储玉米、油葵等农作物,大规模地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保护性耕作,节本增效、增产增收。因此,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玉米免耕技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进行玉米深松改土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改土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使其提早成熟;提高了土壤蓄水能力,有效地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促进玉米百粒重增加,增产效果明显,适宜在肇东市推广。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改进耕作制度,实现节本增效。本文就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玉米种植区的推广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玉米种植工作提供参考以及借鉴,进而促进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