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低温胁迫对蓝靛果忍冬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低温胁迫过程中蓝靛果忍冬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的关系,设6个温度胁迫梯度(-15、-20、-25、-30、-35、-40℃),处理9个蓝靛果忍冬品种的1年生枝条(蓝鸟、伊利亚特、炭火、谢丽娜、加洛奇卡、落火炭、别列里、蓝纺锤及阿索里),研究品种间在不同温度下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气温降至-15~-25℃时,蓝纺锤和落火炭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加洛奇卡和落火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落火炭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在气温降至-30~-40℃时,落火炭、谢丽娜和别列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伊利亚特、加洛奇卡和落火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蓝纺锤、伊利亚特和落火炭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在新疆最低气温条件下(北疆气温在-33~-41℃,南疆气温在-19.4~-32.9℃),落火炭更适宜种植于新疆地区。  相似文献   

2.
蓝靛果忍冬不同品种杂交组合果实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别列里、格尔达、伊利亚特、落火炭等6个蓝靛果忍冬品种进行杂交授粉试验,并对果实性状特征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格尔达×落火炭"、"伊利亚特×别列里"的果实平均单果质量较重,表现较好,果实横纵径比居中,果实呈椭圆形,易于采摘。  相似文献   

3.
蓝靛果忍冬不同品种果实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生蓝靛果忍冬为对照,对格尔达、落火炭2号、别列里、伊利亚特1号、伊利亚特2号等12个品种进行多年试验,分别对单株产量、百果质量、最大单果质量、果皮颜色、果型、风味等果实性状进行调查,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格尔达、落火炭2号、别列里、伊利亚特1号等4个品种表现较好,单株产量以落火炭2号最高,为3.00 kg,最大单果质量以别列里2号最大,为1.56 g。  相似文献   

4.
引进俄罗斯蓝靛果忍冬不同品种果实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立东 《林业科技》2021,46(2):16-18
以引进俄罗斯蓝靛果忍冬不同品种果实为材料,对其果实形态性状、主要营养物质和重要功能物质等指标进行了观察测定,结合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其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引进俄罗斯蓝靛果忍冬不同品种果实形态性状、主要营养物质和重要功能物质等指标存在着显著品种差异,其果实品质优劣顺序为蓝纺锤>别列里>阿索里>格尔达>伊利亚特...  相似文献   

5.
2005年秋季陆续从俄罗斯引进13个蓝靛果忍冬品种,经过连续几年的适应性、果实品质和栽培性状系统比较观测,将其中表现较好的 HL-03、Огненныйопал2C(落火岩2号)、Берель2C(别列里2号)3个品种在黑河市辖区内开展区域化试验,经各区试点连续4年观测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落火炭2号、别列里2号表现出产量高、栽培性好、适应性强、抗病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云南不同种源北美红杉的抗寒性,以生长于德钦、丽江、昆明、昌宁的北美红杉枝条为试验材料,人工设定-15℃、-20℃、-25℃、-30℃、-35℃和-40℃低温梯度处理,以4℃为对照,通过测定和分析其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北美红杉枝条的相对电导率、SOD、POD活性、MDA含量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呈现上升变化,高寒地区枝条的SOD、POD活性相对较高,MDA含量和电导率较低,4个供试材料中其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德钦丽江昆明昌宁。研究结果将为北美红杉跨区域引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给无花果抗寒能力的评价与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我国北方地区引种的14个无花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低温(0~-20℃)处理对其1年生枝条进行了胁迫试验,并对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进行了测定,还根据相对电导率和对应的低温温度,依据logistic方程,建立了回归模型,对14个无花果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依据半致死温度来评价,布兰瑞克、ALMA等品种的抗寒性均较强,-5~-10℃的低温会严重影响参试的大部分品种的生存和生长发育;其SOD和可溶性糖在-10℃时的测定值是反映无花果抵抗和适应低温能力的一个临界值,而可溶性蛋白和POD的临界值是在处理温度为-5℃时的测定值。部分品种的综合抗寒能力的评价结果与其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存在差异,但新早黄、ALMA、金傲芬和紫蕾等品种均具备较好的抗寒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给苹果抗寒砧木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分别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的新源县、巩留县、霍城县、托里县、额敏县等5个居群新疆野苹果林中采集果实,取其种子进行层积处理,然后分别种在营养袋中,待其自然生长3个月后,将生长良好的整株幼苗进行低温处理,取其叶片进行相关试验,测定和分析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新疆野苹果的相对电导率、25~0℃时的可溶性糖含量与脯氨酸含量、25~-5℃时的MDA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25~0℃时的SOD活性、25~-5℃时的POD活性、25~0℃时的CAT活性和处理温度均呈负相关,而0~-10℃时的可溶性糖含量、-5~-10℃时的MDA含量、0~-10℃时的SOD活性、-5~-10℃时的POD活性、0~-10℃时的CAT活性与处理温度均呈正相关;不同居群新疆野苹果的各项生理指标在变化过程中均产生了差异,不同居群新疆野苹果的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托里县野苹果、额敏县野苹果、巩留县野苹果、霍城县野苹果、新源县野苹果。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对金叶白蜡5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叶白蜡的1a生休眠枝条为试材、白蜡为对照,对不同温度下的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金叶白蜡和白蜡的相对电导率均呈“S”型曲线上升;SOD和POD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对所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可作为金叶白蜡的抗寒性鉴定指标;金叶白蜡和白蜡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9.2℃和-32.3℃,金叶白蜡的抗寒性弱于白蜡。  相似文献   

10.
刘长红 《防护林科技》2017,(12):38-39,97
以朝阳大扁杏主要栽培品种"龙王帽"为研究对象,低温处理其花后,对包括SOD、CAT和POD活性3个正相关因素与MDA含量1个负相关因素等4个抗寒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研究该品种花期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朝阳优势大扁杏品种"龙王帽"的花期抗寒性一般,其临界耐寒温度基本处于-2~-4℃范围内,推荐在低于-2℃的霜冻来临之前采取适当防寒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北京地区引种栽培大果榉的抗寒特性,以垂枝榆为对照,6年生大果榉为试材,选取其一年生休眠枝条分别在5℃(CK)、-10℃、-15℃、-20℃、-25℃、-30℃和-35℃下进行低温处理,测定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应用Logistic方程拟合半致死温度(LT_(50));并测定其枝条的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枝条恢复生长后的萌芽率,研究低温胁迫下大果榉休眠枝条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相对电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MDA、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POD和CAT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恢复生长率鉴定植物抗寒能力的方法易受到植物扦插成活难易程度的影响;相关性最高的抗寒指标是相对电导率,其次是MDA和可溶性糖。大果榉和垂枝榆的LT_(50)分别为-33.11℃和-29.83℃,大果榉的抗寒性高于垂枝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阿克苏地区具有优良抗寒性的苹果砧穗组合。【方法】以阿克苏红旗坡农场TD-1/王林、八棱海棠/维纳斯黄金、八棱海棠/蜜脆、八棱海棠/新红1号、八棱海棠/爱妃、M9T337/爱妃、青砧/瑞雪、新疆野苹果/新红2号、新疆野苹果/新红1号各砧穗组合的1年生深度休眠期苹果枝条为试材,分别置于-15、-20、-25、-30、-35、-40℃低温下处理12 h,以4℃处理下的各砧穗组合枝条为对照,测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采用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各组合枝条的半致死温度。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9种苹果砧穗组合枝条的抗寒性。【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9种苹果砧穗组合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呈“S”形曲线增加,青砧/瑞雪和八棱海棠/维纳斯黄金砧穗组合枝条的相对电导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丙二醛含量呈双峰变化趋势,八棱海棠/维纳斯黄金砧穗组合枝条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峰值含量是4℃处理的4.2倍;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CAT活性、POD活性、SOD活...  相似文献   

13.
扁桃花芽的抗寒性测定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扁桃花芽抗寒性关键指标的鉴定参数,为选育抗寒性品种提供理论基础,以15个扁桃品种花芽为试材,采取人工模拟环境的方法对花芽进行不同低温(-15~-35℃)的处理,测定每品种花芽各个梯度的电解质渗透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以及CAT活性,电解质渗出率应用logistic方程建立回归模型,确定其半致死温度,所有指标最后应用隶属函数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扁桃花芽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电解质渗出率符合"S"型变化曲线,确定半致死温度在-11.4~-24.87℃之间,应用隶属函数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所得扁桃花芽抗寒性的强弱基本一致,野扁桃的抗寒性最强,综合评价抗寒性表现从强到弱依次为:野扁桃、美国引进品种、本地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对沙棘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6个沙棘品种的1年生枝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冷冻处理,在-15~-40℃设置6个温度梯度,以外界温度为对照,对试验材料的抗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抗寒性具显著差异,辽阜2号抗寒能力最强,其次为李沙9号,李沙2号抗寒能力最差。抗寒顺序依次是:辽阜2号〉李沙9号〉实优2号〉实优1号〉辽阜1号〉李沙2号。低温下耐寒性强的品种能保持较高的SOD酶、POD酶活性和较低的MDA含量。因此,SOD、POD、MDA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沙棘抗寒性的大小,可作为其抗寒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特草在低温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坪草本特草离体叶片为材料,设置3种低温处理:2℃,冷冻2d;2℃,冷冻2d后在-9℃下冷冻1d;-9℃直接冷冻1d;并以鲜样(田间直接取样)为对照,然后测定保护酶SOD、POD的活性、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SOD、POD活性下降,叶片伤害率增大。各处理问差异显著(P〈0.05)。(2)在相同冷冻温度下,预先2℃低温锻炼的叶片,其SOD、POD活性明显比未经锻炼直接冷冻的高。低温抗寒锻炼能有效增强本特草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6.
以紫叶李1a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测定在低温胁迫下细胞内源激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变化。结果表明:ABA含量、I从含量在-10~-15℃之间迅速增加,之后随着温度降低呈下降趋势;随处理温度降低,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在-15、-30℃达到高峰,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温度前期逐渐升高,在-30℃达到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呈"S"型曲线上升,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紫叶李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为-20.17℃。以上结果表明在细胞膜受到伤害之前,植物体内各种保护系统已经启动,提高了组织抗寒性。  相似文献   

17.
部分桂花品种的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个桂花品种的离体叶片进行人工冷冻处理,通过测定其相对电导率、SOD、POD活性研究其抗寒机理。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电导率变化呈现"S"曲线,在-12℃以下变化不明显,但其后急剧升高,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在-15.67℃~-17.54℃之间;SOD、POD随温度降低呈现降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供试品种耐寒性差异不显著,速生金桂、朱砂丹桂和小叶四季桂叶片耐寒性较强。除低温外,空气湿度也是植物越冬的限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野杏的引种驯化及繁育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引种到辽西地区的野杏12个无性系和12个家系为研究对象,以引种地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和家系作为对照,测定了不同种源的引种野杏无性系及家系枝条的含水量,研究了低温胁迫(0、-20、-25、-30、-35、-40℃)下其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的变化,应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寒性进行评价,并基于隶属函数值对各无性系及家系进行聚类。【结果】野杏无性系和家系的枝条电导率曲线均符合典型的“S”形曲线,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均表现为先增后减,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降低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温度降低表现为先增后减,半致死温度为-42.33~-29.93℃。12个野杏无性系的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14~0.90,12个家系的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24~0.74。各无性系按其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J170、J19、J171、J148、J162、J144、J210、J105、J118、J101、J211、J270、J121,各家系按其抗寒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1...  相似文献   

19.
试验在人工设置低温条件下,设置D1(CK)、D2(-5℃)、D3(-15℃)、D4(-25℃)共计4个处理,低温持续时间共设3 d、6 d、9 d、12 d、15 d、18 d6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了紫叶矮樱离体枝条保护酶及电导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OD表现为随着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的变化,第18天D2处理比对照提高了25.60%,差异显著;POD活性表现为随着低温持续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第15天D2与D1之间无显著差异,D3、D4均显著低于对照;电导率在3 d~12d D4始终处于最高值,15 d~18 d D3处于最高值,所有低温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综合分析认为,持续低温会使紫叶矮樱离体枝条SOD、POD活性和电导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不同油橄榄品种的抗寒性,筛选出适宜不同海拔栽培的油橄榄品种,加强油橄榄引种工作的针对性和推广工作的区域性。【方法】以阿斯(Ascolana)、莱星(Leccino)、奇迹(Koroneiki)、鄂植8号(Ezhi8)和阿尔波萨纳(Arbosana)5个品种的8年生大树为研究对象,在自然低温条件下,设置1 000和1 300 m两个海拔梯度,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个区组5次重复,分别测定油橄榄叶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总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等物质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活性,结合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品种抗寒性。【结果】自然低温下,随着海拔升高,不同品种油橄榄9个单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各不相同。阿斯的总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均升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降低,CAT活性不变;莱星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CAT活性、POD活性、SOD活性均升高,可溶性糖含量、总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不变;奇迹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脯氨酸含量、CAT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