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来势猛、传播快、病程短、死亡率极高的家兔传染病 ,俗称兔瘟 (以下简称兔瘟 )。该病于 1984年首次在我国江苏发现 ,其危害性在目前发现的兔病中是最严重的。兔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以春、秋、冬季发病较多。长毛兔最易感 ,其次是獭兔和肉兔 ,野兔也可自然发病。发病兔以青年兔为主 ,4 0日龄以下幼兔和部分老龄兔不易感 ,哺乳仔兔不发病。在新疫区 ,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易感兔在几天内几乎全部发病 ,绝大部分死亡。兔瘟的症状以最急性型为主 ,其次是急性型 ,目前也有部分病例呈亚急…  相似文献   

2.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疫病,我国农业部兽医局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兔群中一旦有兔感染该病,则迅速蔓延至整个兔群,给兔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RHDV属于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兔病毒属(Lagovirus),为正链、单股RNA病毒,RHDV只有一种血清型,具有能凝集人的"O"型红细胞的特性,血凝性与病毒感染和致病性密  相似文献   

3.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疫病,我国农业部兽医局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兔群中一旦有兔感染该病,则迅速蔓延至整个兔群,给兔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相似文献   

4.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易感兔发病率、死亡率高达40%-90%。该病自1984年首次在我国江苏省发现以来[1],国内外均有相关的报道,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给世界养兔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是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是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984年该病首先在我国江苏暴发,随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其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6.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RHD)又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易感兔发病率、死亡率高达40%-90%。该病自1984年首次在我国江苏省发现以来,国内外均有相关的报道.该病的发生和蔓延给世界养兔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是由兔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性败血症。潜伏期短,发病快,死亡率高达100%。该病自7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成为兔的最严重的传播疾病之一,严重威胁养兔业的健康发展。2010年4月12日,泰安市省庄某养殖户的40~60日龄獭兔发病,前来山东农业大学临床病理实验室就诊,笔者对病兔进行了病理学和血清学诊断,结  相似文献   

8.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2型(RHD2)又称兔瘟2型,是由兔出血症病毒2型(RHDV2)引起的危害家兔和野兔的一种新型高度传染性、急性致死性疫病。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通报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RHD2自2010年4月在法国首次报道后,主要在欧洲国家流行。  相似文献   

9.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俗称兔瘟,是兔的一种急性传染性败血症,传染性极强,是兔的最严重的传播疾病之一,严重威胁养兔业的健康发展。该病7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我省十几个县兔瘟疫情相当严重,经过综合预防和对症治疗后,取得了可观的效果,但是仍有部分养殖场、养殖户仍呈散发或爆发流行,值得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在我院多次接触到兔瘟病例,但经过免疫后仍发生兔瘟情况较少见,现对兔瘟的发病情况及发病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对养兔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1 病例情况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某养兔场,存栏量3000只,自2000年5月21日发病,…  相似文献   

10.
非典型兔瘟(慢性兔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4年春在我国江苏无锡地区首次发现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并分离到病毒以来,该病随后蔓延至全国及世界各养兔国家,至今已20余年。目前,兔瘟在我国已位列家兔最主要的传染病之首.人们对其的认识、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兔瘟出现不久兔瘟组织疫苗即应运而生并沿用至今,其免疫效果确实可靠,对防制本病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兔瘟     
一、病名:该病为最近流行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名称尚不一致。有兔瘟、兔病毒性出血热、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病毒性出血性肺炎等。但目前称呼兔瘟者居多,尤其在实际工作中及疫苗名称上都以兔瘟使用的最广泛。二、病原:该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电镜下呈球形,20面体对称结构。直径40nm  相似文献   

12.
(一)兔瘟该病仍是当前獭兔的头号"杀手",但临床表现非典型化占据主流。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死亡率在95%以上,但仔、幼兔很少发生。临床最急性型,常不见症状突然倒地抽搐,惨叫而死,死后肛门松驰,鼻孔有红色泡沫流出。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的咨询服务过程中,笔者发现一部分兔场由于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未做好,导致兔经常发病,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经济效益下降,影响养兔者的积极性。以下就常见的兔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作一一介绍。1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1.1流行病学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冬季发病较多。主要危害青年兔和成年兔,40日龄以下幼兔和部分老龄兔易感性低,哺乳仔兔一般不发病。传染源是病死兔和带毒兔,人、鼠、其它畜禽等机械性传播病毒,亦引起该病的流行。1.2临床症状该病临床症状多见最急性型及急性型。在流行初期,患兔死前无任何明显症状,往往…  相似文献   

14.
(一)危害养兔业发展的疾病 1.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毁灭性疾病.主要特征为潜伏期短,发病迅速,发病率死亡率均很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冬季发病较多,尤其是冬春交替季节.近年来该病2个月龄内的幼兔也可发病.该病是1984年2月首次在我国江苏无锡地区的宜兴、江阴等地暴发,以后蔓延全国.  相似文献   

15.
兔病毒性出血症即兔瘟,是兔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传染迅速、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严重地危害了我国养兔业的发展。由于高密度的使用兔瘟疫苗进行防制.目前该病在很多地区里现非典型性流行。以下是我公司技术部遇见的两起非典型性兔瘟病例的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兔瘟是由兔出血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出血性肺炎。本病在1984年首次在我国发现,兔场一旦发生该病,可能会使兔群全群覆灭。目前我国尚未研制出成功的弱毒疫苗,现在主要采用组织灭活苗进行免疫预防。兔瘟疫苗主要根据出血性病毒经甲醛处理后可丧失毒力而保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后兔能很快地引起免疫应答产生坚强的免疫力的这一特性研制而成,现将兔瘟自家灭活疫苗的制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兔病毒性出血症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它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1984年中国首次报道了该病。RHDV曾是兔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因给养兔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备受养兔业的关注。1989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正式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正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兔出血性肺炎,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以体温升高、发病快、病死率高为特征;病理上以呼吸系统出血和全身实质器官出血为主要特征。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德国大量引进长毛兔,1984年开始爆发兔瘟。该病死亡率40%~90%,是危害兔产业健康发展的头号杀手。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  相似文献   

19.
<正>兔瘟是兔病毒性出血症的俗称,属急性、烈性传染病。该病一旦发生,传染极快,死亡率极高,可导致兔群全军覆没。兔瘟一般在春、秋、冬季多发,夏季很少发作,长毛兔比肉兔、獭兔更具有  相似文献   

20.
兔球虫病是家兔养殖过程中最常见且危害最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常发生于温暖多雨季节,该病与兔瘟、兔巴氏杆菌病、兔疥癣一同被称为四大兔病,幼兔多为急性型,成年兔多为慢性型,该病以虚弱、消瘦、贫血和腹泻为主要特征。荣昌是兔养殖较多的地区,兔病相对也较多,兔球虫病是主要的疾病之一,由于长期使用单一药品,耐药性问题严重。为解决本地区养殖户的实际问题,特寻找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较好治疗药物,进行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