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从泡菜中分离出具有乳酸菌菌落特征的菌株,经过进一步纯化筛选后,所得乳酸菌生长较为旺盛,菌种活力较好。利用菌种活力强的乳酸菌发酵有机米糠,同时富集矿物质亚硒酸钠,并确定乳酸菌发酵有机米糠富集微量元素硒的最适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有机米糠添加量34 g、培养基装液量55 ml、接种量9%、种龄8~16 h、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37℃、亚硒酸钠添加量100 mg/l。以上述条件发酵有机米糠,乳酸菌的生物量为9.94 g/l,有机硒生产水平为7.46 mg/l。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有机米糠为发酵底物,研究酵母菌对锗的生物富集作用,通过对富锗酵母生物量以及锗含量的测定,对此发酵试验的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显示:令初始p H值自然,米糠添加量32 g/250 ml、装液量80 ml/250 ml、接种量10%、时间60 h、温度30℃、GeO_2添加量为100 mg/l时,优化培养条件所得的富锗酵母菌发酵的有机米糠的有机锗生产水平为11.83 mg/kg。  相似文献   

3.
利用乳酸菌发酵廉价农副产品米糠,研究单因素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菌液添加量、磷酸吡哆醛(PLP)浓度和氯化钙浓度对米糠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分析法对发酵米糠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乳酸菌发酵米糠富集GABA的最优条件:发酵时间24 h、菌液添加量3.5%(体积/体积)、PLP浓度0.1 mmol/L和CaCl2浓度1.5 mmol/L,在此条件下米糠发酵液中GABA含量可达335 mg/100 g。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17,(9):43-47
试验应用单一变量原则,以有机米糠为发酵底物,葡萄糖和淀粉为碳源,研究酵母菌对Na_2SeO_3、GeO_2富集转化成有机硒和有机锗的最适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初始pH值为7.0、培养时间60 h、接种量10%、温度30.2℃、米糠添加量为36 g/250 ml、装液量80 ml/250 ml、Na_2SeO_3的添加量为12 mg/l、GeO_2添加量为120 mg/l,获得有机硒最佳生产水平为2.27 mg/kg,有机锗最佳生产水平为9.80 mg/kg。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猪源丁酸梭菌JBH-1株分离株对锌离子的富集能力。采用单因素试验,以丁酸梭菌JBH-1株菌体产量和锌富集率为指标,对影响JBH-1株锌富集性能的锌离子质量浓度、锌加入时间、JBH-1株接种量、培养时间、碳源及氮源种类等发酵条件进行初筛;采用正交试验对最佳碳源、氮源添加量及上述其他发酵条件进一步优化,并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进行50 L发酵罐模拟试验,评价JBH-1株的锌富集性能。结果显示,丁酸梭菌JBH-1株锌富集最优发酵条件为锌离子质量浓度250 mg/L、加锌时间为开始培养后第12 h、JBH-1株接种量10%、培养时间18 h、蔗糖添加量25 g/L、酵母浸粉添加量20 g/L、氯化铵添加量2 g/L。最优发酵条件下的发酵罐模拟试验结果显示,JBH-1株干菌体重量50.75 g,单位菌体锌富集量为139.66 mg/g,锌富集率为82.57%,锌有机率为12.60%。研究表明,综合锌富集量、锌富集率和锌有机化率分析,丁酸梭菌JBH-1株可作为畜禽用微生物有机锌制剂的储备菌株。  相似文献   

6.
桑树叶营养成分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可取代部分常规饲料。利用乳酸菌对桑树叶进行发酵,进行单因素试验,探索了接菌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无机氮源等因素对菌种生长的影响效果,获得微生物饲料的最佳原料配方。通过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接菌量9%,发酵时间60h,尿素添加量2.0%,发酵温度36℃。  相似文献   

7.
<正>为研究稻草青贮过程中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以及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其发酵品质的影响,设4个处理,即对照组(CK)、乳酸菌组(鲜重0.01g/kg)、米糠组(鲜重100g/kg)以及乳酸菌+米糠混合组(乳酸菌和米糠的添加量与单独处理的添加量相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乳酸菌后青贮料的pH值下降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乳酸菌发酵液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筛选出具有高共轭亚油酸转化能力的乳酸菌菌株并探讨其最佳的发酵条件。分别对15株分离于猪胃肠道的乳酸菌发酵培养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筛选出具有转化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能力强的菌株。以2株产共轭亚油酸能力较强的菌株为出发菌株,探讨温度、时间、p H、接种量和葵花籽油添加量等不同发酵条件对代谢产物中共轭亚油酸的影响。结果发现乳酸菌W1和W2(分离自胃)具有较高的生产共轭亚油酸的能力,其共轭亚油酸的产量分别为2.58和9.44μg/m L。并获得这株菌生成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发酵条件:W1产生共轭亚油酸最佳发酵条件为37℃,p H6.0,培养时间120 h,菌种接种量为5.5 m L/100 g,葵花籽油接种量为2.5%,W2产生共轭亚油酸最佳发酵条件为37℃,p H5.5,培养时间120 h,菌种接种量6.5 m L/100 g,葵花籽油接种量3.0%。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海带汁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对该条件下发酵过程中的糖度、粘度和酸度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海带汁添加量8%、接种量5%、加糖量7%、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4 h。所得产品的酸度和粘度优于普通酸奶,并且乳酸菌数可达到1.56×109cfu/m L,是普通酸奶的乳酸菌数的7.1倍。  相似文献   

10.
苯乳酸既可以延长饲料保质期又可以提高畜禽生产性能,但目前生物工业化生成苯乳酸的产量很低。为找到高产的菌株,本试验从泡菜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苯乳酸菌株,经16S rDNA测序确定该株为乳酸菌属植物乳杆菌。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其发酵条件,由响应面试验确定外源添加物与温度之间的最佳方案,得到苯乳酸高产方案。结果表明:正交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葡萄糖添加量为25 g/L、玉米浆添加量为5 g/L、接种量为100μL菌液、发酵时间为72 h、苯丙氨酸添加量为8 g/L、柠檬酸添加量为5 g/L、反应温度为33℃时苯乳酸的表达量达到374.26 mg/L,优于未优化前38.97 mg/L的产量。在优化后的植物乳杆菌可以高产苯乳酸,解决原始株表达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钦工肉圆乳酸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发酵条件对乳酸菌发酵肉圆的影响,以获得肉圆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选取发酵温度、接种量、食盐添加量和葡萄糖添加量4个因素,采用正交表L9(34)进行正交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影响pH值的因素顺序为接种量、葡萄糖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发酵温度;②乳酸菌发酵肉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4℃,接种量3.0mL,食盐添加量0.6%,葡萄糖添加量1.5%。结论:采用乳酸菌发酵肉圆,可以制得口感好、更营养、保质期长的食品。  相似文献   

12.
采用厌氧罐培养,对乳酸粪肠球菌进行筛选、富硒效果及富硒条件的研究,结果乳酸粪肠球菌具有较强的耐受硒和富集硒的能力,其富集硒的效果受培养发酵液中的硒添加量、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影响.获得乳酸粪肠球菌最佳发酵产量和富硒量的条件,考虑到试验中的菌体红色因素,确定硒添加量35 mg/L、接种量10%、发酵时间28 h、pH4.5~6.3,是比较理想的乳酸粪肠球菌富硒发酵增殖培养条件.其发酵产量和最佳富硒量为:菌体产量404.10 mg/100ml,干物质产量683.14 mg/100 ml,菌体富硒量248.56 μg/100 ml,干物质富硒量393.21 μg/100 ml,发酵液环境硒量31.07 mg/L,干物质非有机硒量147.65 μg/100 ml.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乳酸菌和酵母菌混菌发酵制备菌制剂的最佳适宜条件,试验采用麸皮、玉米皮、豆粕为主要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技术,以植物乳杆菌L.casei Zhang p8和酵母菌S1为发酵菌种,以发酵后的活菌数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对双菌混合发酵的最佳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34℃、接种量12%、乳酸菌和酵母菌接种比例3∶7、含水量50%、料量50 g条件下发酵60 h,植物乳杆菌L.casei Zhang p8菌数可以达到39.8×108cfu/g,酵母菌S1菌数可以达到17.1×108cfu/g。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青贮添加剂菌种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乳酸菌与酵母菌的菌种特性,确定乳酸菌的最佳培养时间为12h,酵母菌为1~2d;乳酸菌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0℃,酵母菌为28℃。试验还以秸秆为原料,进行了菌种复配、发酵,测定了产品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变化。确定了菌种的最佳工艺参数;乳酸菌最佳添加量为4%,乳酸菌:酵母菌最佳配比为1:3。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以啤酒酵母为发酵菌种,利用葡萄渣水解液作为发酵培养基的唯一碳源,设计正交试验对高生物量饲料酵母的发酵生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液初始pH为6.0,装液量为150 mL/500 mL,接种量为10%,硫酸铵添加量为1.0%,摇床转速为200 r/min,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84 h的最优发酵条件下,酵母的生物量可达22.17 g/L。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添加剂对青贮芦笋茎叶品质的影响。试验在芦笋茎叶鲜样中分别添加乳酸菌、乳酸菌+纤维素酶、乳酸菌+米糠和乳酸菌+纤维素酶+米糠进行青贮调制,乳酸菌、纤维素酶和米糠的添加剂量分别为5×105 cfu/g、0.6 IU/g、30 mg/g,贮存90 d后开包。综合评定芦笋茎叶的青贮质量,测定常规营养成分,浸提液的pH值、氨态氮和有机酸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酸菌提高了乙酸的含量、降低了有氧损失(P<0.05),提高了芦笋青贮料的有氧稳定性;在添加乳酸菌基础上,同时添加米糠和纤维素酶有降低青贮品质的趋势。仅添加乳酸菌即可获得优质芦笋茎叶青贮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清汁苹果乳酸饮料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苹果乳酸饮料发酵工艺条件: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菌液按体积比2:1:2复配,温度38℃、复合菌剂接种量6%、牛奶添加量11mL/100mL、发酵时间11d,此时乳酸产量达13.85g/L;澄清条件:壳聚糖添加量0.3g/L、温度40℃、时间2h,该条件下透光率达96.167%。饮料配方为:100mL饮料中,乳酸含量0.5g、蔗糖添加量6g、氯化钠添加量60mg、蜂蜜添加量0.05g。苹果乳酸发酵醪的总抗氧化能力为42.68mg/mL,100μ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52.186%。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广西马山老黑糖及水牛乳为主要原料,乳酸菌种YO-MIX883 LYO 50DCU为发酵剂,以酸奶感官品质评分和酸奶酸度的综合评分作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对凝固型黑糖酸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发酵黑糖酸奶的工艺与配方。结果表明,在黑糖添加量8%、菌种添加量3%、发酵时间8h、发酵温度43℃、水牛奶85%,发酵后在4℃条件下冷藏24h,获得的发酵酸奶的感官品质评分为92分,产品组织状态均匀,口感细腻,略带有黑糖独特风味,感官评价最佳。最佳发酵条件下制备的凝固型黑糖酸奶酸度为90.5°T、乳酸菌数为1.3×107CFU/g,蛋白质含量3.4%,脂肪含量4.6%,均符合中国乳制品工业行业规范发酵水牛乳(RHB703-2012)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体外法研究无机磷对瘤胃发酵的影响。无机磷在培养液中设0、30、60、90、120、150、200、250、300、350 mg/L 10个水平。体外培养发酵48 h终止培养,测定培养液的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结果表明:无机磷添加水平对48 h总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影响显著(P<0.05),随着无机磷添加水平的提高,48 h总产气量和干物质降解率显著提高(P<0.05),添加水平为200 mg/L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4.30 mL和54.80%,随后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无机磷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0 mg/L。  相似文献   

20.
以乳酸菌发酵剂发酵黑豆浆,初步确定乳化剂和稳定剂添加量均为0.2%;采用L9(34)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黑豆浆为基料,添加白砂糖13%,接种量8%,在42℃下乳酸菌发酵3h,制得酸黑豆浆营养丰富,口感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