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系统评价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L.)的抗旱性,筛选合理的油菜抗旱指标,以12份芥菜型油菜为材料,采用大田干旱胁迫鉴定法,分析了干旱胁迫对油菜花期光合生理参数、农艺性状等指标的影响,同时结合隶属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芥菜型油菜抗旱性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晋油14号、神池大黄芥、牛尾稍和晋油13号属于抗旱型品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干旱胁迫12个单项指标综合成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光合参数(37.33%)、产量因子(21.31%)、蒸腾速率(17.42%)和千粒重(11.10%)与油菜抗旱性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可为晋北区芥菜型春油菜抗旱品种的筛选及旱作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棉花品种资源全生育期抗旱性评价及抗旱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棉花品种资源全生育期抗旱性及筛选抗旱性评价指标,以238份抗旱性不同的棉花品种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两个处理,选取株高、铃数、单铃重及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采用抗旱系数、主成分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238份棉花品种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棉花全生育期生长有显著影响。以抗旱性度量值(D值)为主要参数,以加权抗旱系数(WDC值)和综合抗旱系数(CDC值)作为辅助参数,可以将238份棉花品种资源分为5类,第Ⅰ类(高抗旱型)10份、第Ⅱ类(抗旱型)61份、第Ⅲ类(中等抗旱型)84份、第Ⅳ类(敏感型)78份和第Ⅴ类(高度敏感型)5份。株高、单铃重、衣分及可溶性糖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较其他指标更为敏感,可作为棉花全生育期抗旱性评价的指标。上述结果为优质高产的抗旱棉花品种评价和选育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甘蓝型油菜的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理评价不同油菜品种,筛选抗旱油菜资源,保障油菜稳产,为抗旱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在苗期采用反复干旱法,评价17份甘蓝型油菜资源;在成株期进行田间直接鉴定,评价19份资源的抗旱性.【结果】苗期3次干旱处理幼苗存活率平均值不断减小,存活率变异系数均在50%以上,材料间存活率的差异较大;单株产量抗旱系数、单株产量抗旱指数分别与综合抗旱性度量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反复干旱存活率与单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均无显著相关性.苗期评价得到了5份强抗旱品种,即青杂12号、陇油11号、中双11号、青杂9号和圣光401;成株期3种抗旱评价方法中青油14号和青杂9号均为强抗旱品种.【结论】在筛选到的8个抗旱品种中,综合不同发育期和不同干旱胁迫方法下的各项抗旱性评价指标,青杂9号为强抗旱品种,且在干旱胁迫下仍具有一定丰产性和稳产性,可为后期育种工作抗旱亲本材料的选择提供理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240 份小麦材料苗期的抗旱性并筛选有效苗期抗旱指标,在干旱胁迫和对照环境下测定胚芽鞘长(CL)、第一叶长(FL)、地上部鲜质量(SFW)等8 个苗期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各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各材料胚芽鞘长、根冠比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低于对照组。对各性状抗旱系数的隶属函数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将8 个性状归纳为3 个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5%。聚类分析将240 份材料分为高抗旱、抗旱、中等、干旱敏感、干旱高敏感5 个群体,其中高抗旱品种13 份。苗期指标抗旱系数与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苗期的胚芽鞘长与株高、旗叶长、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活力高的品种具有较高的千粒质量,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抗旱系数D值进行苗期抗旱性评价更准确。通过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可提前对小麦进行抗旱性评价,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并加速小麦抗旱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5.
油菜苗期抗旱性评价及抗旱相关指标变化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苗期的抗旱性,为甘蓝型油菜抗旱种质的筛选提供可借鉴的指标、方法,同时为抗旱育种、栽培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在遮雨网室对油菜苗期进行干旱胁迫,于胁迫的第0、5、10、15、20、25天分别取样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等的变化。采用综合抗旱系数、抗旱指数、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不同类型种质抗旱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被考查的各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程度各异,其中脯氨酸含量、POD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迟钝,而叶片相对含水量反应敏感;根据抗旱性量度值(D值)的聚类结果,将10个油菜种质划分为抗旱性强、抗旱性中等和抗旱性差3个抗旱级别。抗旱相关指标的变化表现为,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程度的增大,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和叶面积下降幅度变大,而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POD活性相对值总体表现出上升趋势。MDA含量相对值与品种抗旱性呈负相关,而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相对值与品种抗旱性呈正相关。10个参试油菜种质中,94005、中双11号和中双9号抗旱性强。【结论】采用综合抗旱系数、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油菜苗期抗旱性进行评估,可以较好地揭示指标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油菜在连续干旱胁迫下,其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叶面积可作为油菜抗旱种质筛选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北方寒旱区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与抗旱性评价及其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冬油菜的抗寒性和抗旱性,探讨抗寒与抗旱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北方白菜型冬油菜的改良及抗寒性和抗旱性的综合评价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通过自然降温处理(15℃--5℃)和人工控制水分的方法(干旱胁迫4、7和10 d)分别对6份不同抗寒等级冬油菜摸拟低温和干旱胁迫,分析其形态、生理生化和生长指标的变化,采用隶属函数法、相关性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的抗寒性和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6份冬油菜品种越冬率相差很大(20.1%-94.7%)。抗寒性强的品种植物学形态特征表现为幼苗匍匐贴地生长、生长点洼陷低于地表、叶色深绿色、真叶刺毛多。且低温胁迫之后抗寒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明显,相对电导率和MDA(丙二醛)含量增加,且抗寒性强的品种增加幅度小;SOD、POD、CAT酶活性升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等调节性物质含量明显增加,且抗寒性强的品种变化明显,差异显著。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膜结构首先遭到破坏,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升高,细胞失水,叶片相对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降低),幼苗苗长、叶片和根鲜干重降低,直到幼苗萎蔫,且抗旱性强的品种变化幅度小,同时抗旱性强的品种叶片保水能力强、土壤耗水少、萎蔫系数小。通过主成分分析,6份冬油菜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陇油7号>陇油6号>陇油9号>延油2号>天油2号>Vision,而抗旱性强弱依次为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9号>延油2号>Vision>天油2号。【结论】中国北方寒旱区低温、干旱并存,不同冬油菜品种间抗寒性和抗旱性差异较大,由于产生了交叉适应性,在抵御低温冻害的同时提高了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因此,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强的品种一般抗旱性也比较强。  相似文献   

7.
干旱胁迫对白菜型冬油菜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苗期抗旱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变化特性进行研究,了解不同生理指标与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耐旱性的相关性,筛选耐旱品种或种质。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油菜游离脯氨酸(Pr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都逐渐增加,丙二醛(MDA)质量分数先降低后增加。MDA与苗期干旱胁迫后幼苗成活率呈极显著相关,POD与幼苗成活率呈显著相关,可作为鉴定白菜型冬油菜抗旱性鉴定的首选指标。综合来看,8个品种中天油7号对干旱反应敏感,表现为不抗旱;陇油7号对干旱反应迟钝,为强抗旱品种;天油2号、陇油9号、天油5号为弱耐旱抗品种,陇油6号、陇油8号、天油8号为中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对油菜蕾薹期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白鹏  冉春艳  谢小玉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8):3566-3576
【目的】针对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上游近几年春季降水偏少易导致干旱的特点,研究水分胁迫对油菜蕾薹期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揭示油菜蕾薹期抗旱机制及抗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的方式,在遮雨网室对两种抗旱性不同的油菜品种中双10号(抗旱性弱)和94005(抗旱性强)蕾薹期进行干旱胁迫,以各性状的抗旱系数研究油菜相关生理指标及农艺性状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用于该区域油菜蕾薹期抗旱性鉴定的指标。【结果】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两种油菜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RWC、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株高、茎粗、一次分枝数以及单株产量抗旱系数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与胁迫时间成正相关。其中,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抗旱系数下降幅度与材料抗旱性成正相关,其余指标则与材料抗旱性成负相关。抗旱性弱的材料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率抗旱系数分别呈现出上升-下降与一直下降的趋势,抗旱性强的材料则均为上升趋势。POD、SOD、CAT活性、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相对值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下降,抗旱性强的材料增加幅度高于抗旱性弱的材料;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相对值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对干旱胁迫下的油菜蕾薹期和复水后的成熟期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下,产量与净光合速率、RWC、叶绿素含量和一次分枝数抗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细胞膜透性、MDA含量抗旱系数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单株产量、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率、RWC、叶绿素、RuBP羧化酶、SOD、POD、CAT、细胞膜透性、MDA、可溶性糖、株高、茎粗及一次分枝数划分为第一主成分;将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划分为第二主成分。【结论】第一主成分的各指标(单株产量、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限制值、水分利用率、RWC、叶绿素、RuBP羧化酶、SOD、POD、CAT、细胞膜透性、MDA、可溶性糖、株高、茎粗及一次分枝数)变化与品种抗旱性密切相关,在油菜抗旱品种选育时可作为油菜蕾薹期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第二主成分的各指标(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则是次要鉴选指标。  相似文献   

9.
晋北区地方油菜品种苗期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了解不同芥菜型春油菜地方品种抗旱性的强弱,挖掘、保护地方抗旱种质资源。试验设置2个干旱胁迫和正常水分3个处理,考察与抗旱性相关的13个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方品种、不同性状对干旱胁迫反应表现程度各异。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持续,株高、叶绿素、脯氨酸含量、根系总体积这4个指标重度和中度干旱胁迫的抗旱系数都表现先升后降;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抗旱系数一直减小;蒸腾速率和根系平均直径的重度干旱胁迫的抗旱系数一直缓慢降低,中度干旱胁迫的抗旱系数在胁迫前期有所升高,后期明显降低;根尖数和总根长的抗旱系数都表现先升后降继而平稳;重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广灵油菜叶面积和干质量的抗旱系数一直保持最高;重度干旱胁迫下广灵油菜根系总体积表现最高,其余品种基本保持一致。通过抗旱系数和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广灵油菜和天镇黄芥属于中抗旱型,灵丘芥和阳高大芥属于弱抗旱型,适宜在晋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油菜抗旱性产量指标及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出油菜品种抗旱性产量指标和抗旱性较强的油菜品种,为选育抗旱油菜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在旱棚鉴定条件下,比较25个油菜品种(系)的各农艺性状,分析各材料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分析供试材料的抗旱鉴定产量指标(抗旱系数、干旱敏感指数、抗旱指数、抗旱指数修订式);选取适宜的抗旱鉴定产量指标,在供试材料中筛选抗旱性较强的油菜品种。【结果】25份供试材料油菜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其株高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各材料间差异较大,具有代表性。抗旱性鉴定产量指标中,抗旱系数和干旱敏感指数可用于评价品种稳产性,但不能反映品种旱地的产量;抗旱指数在考察品种产量稳定性的同时,兼顾了品种旱地产量,并与同组旱地平均产量相比较,更适合用于油菜品种抗旱性鉴定产量指标;抗旱指数修订式利用了对照品种的产量,与抗旱指数所反映的供试油菜品种的抗旱能力大小趋势相同,兼顾供试品种在旱地和水地的绝对产量和抗旱系数,评价供试品种的丰产性和抗旱性。抗旱指数和抗旱指数修订式适合于油菜品种的综合抗旱性鉴定。【结论】3类供试材料中根据各品种抗旱指数、抗旱指数修订式及2种生境(旱区和水区)于对照品种比较共筛选出青杂12号、青杂11号、大辣芥、姚328-331和大黄油菜5个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谷子孕穗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谷子孕穗期在干旱环境的光合适应机制,筛选谷子孕穗期抗旱性光合参数鉴定指标,以20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模拟干旱棚中研究了谷子孕穗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光合参数指标的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光合速率与品种的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且灰色关联度较高,可作为评价谷子孕穗期抗旱性的光合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12.
干旱严重限制了高粱的生长发育,高粱苗期抗性是关键时期,筛选苗期抗旱强的品种对高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8种不同高粱品种为材料,在室内进行正常灌溉和150 g/L PEG6000浇灌模拟渗透胁迫处理试验,测定根长、根鲜重、根干重、地上鲜种、地上干重、根冠比及叶绿素相关荧光参数等12个性状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在PEG胁迫下,不同高粱品种的性状指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为4个因子,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0.871%。根干重、地上鲜重、根鲜重、Fv/Fm和地上干重是决定第一主成分的主要性状,贡献率为36.004%。供试高粱品种的综合得分为0.242~0.810,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中,抗旱性最强的品种为28B和101B,冀乡酿3号的抗旱性最差。此外,筛选出了根鲜重和地上鲜重2个可以作为评价高粱苗期抗旱性的主要性状指标。本研究结果为高粱抗旱育种提供了基础材料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谷子抗旱相关性状的主成分与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目的】探讨作物抗旱性分析评判的方法,对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和部分生理指标与抗旱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模糊聚类(Fuzzy Clustering, FC)分析,根据16个谷子品种在干旱胁迫和自然降水条件下的抗旱相关性状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综合主成分可代表谷子抗旱性90.71%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利用抗旱性度量值进行模糊聚类,可将16个谷子品种的抗旱性划分为3类,聚类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这些谷子品种的选育和种植区域的干旱特点,其中冀谷18和豫谷1号抗旱性强且稳定性好。【结论】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模糊聚类的方法进行谷子的抗旱性综合评价,不仅可以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而且可以较好地揭示谷子抗旱相关性状与其抗旱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综合评价棉花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筛选优异抗旱品种(品系),并建立成株期产量抗旱预测模型。对50份棉花种质资源在苗期进行干旱处理,调查其表型性状并测定其生理指标,根据各性状/指标差异的显著性筛选抗旱指标,并计算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抗旱系数、综合抗旱指数、综合抗旱隶属函数值、加权抗旱性系数和抗旱性综合度量值,对棉花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进一步将苗期评价分级结果与成株期干旱胁迫下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比较,以分析苗期抗旱鉴定模型对成株期预测的精度。苗期生理性状在提高抗旱鉴定模型精度上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苗期生理指标建立的抗旱鉴定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成株期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不同油菜品种苗期生物量和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植物油料作物之一,干旱是限制甘肃省油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春季油菜苗期干旱日益严重。采用盆栽法模拟春季干旱,对不同品种油菜苗期的生物量和根系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苗期连续10 d干旱、土壤含水量低于5.76%时油菜幼苗出现死亡现象,土壤含水量减少约50%。甘蓝型油菜的水分利用率和根冠比均高于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最低;根系鲜重与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甘蓝型油菜抗旱性强于白菜型和芥菜型,且杂交品种陇油10号和青杂5号抗旱性比常规品种陇油2号强。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油菜花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花期干旱对油菜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西藏当地推广的油菜代表品种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 L.)年河1号、白菜型油菜(Brasscia rapaL.)青油17号和甘蓝型油菜(Brasscia napus L.)藏油5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在油菜花期分别进行持续1周、2周和3周的干旱处理,然后恢复正常水分管理直至成熟收获,比较3个油菜品种的光合生理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造成产量下降且存在处理间差异;以产量为依据,油菜花期干旱的敏感性依次为甘蓝型油菜藏油5号白菜型油菜青油17号芥菜型油菜年河1号;干旱胁迫导致3个油菜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降低,气孔限制值(Ls)升高,各品种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与光合速率和气孔限制值的变化存在一致性。为应对干旱对光合机构的破坏,荧光参数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有下降,而初始荧光(Fo)升高。研究不同程度干旱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可为持续干旱对大面积油菜生产影响的估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PEG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种子萌发期抗旱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10个不同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萌发期的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相对发芽率、根芽比、根体积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指标予以鉴定筛选,并以筛选后的指标为依据,利用隶属函数法对供试品种的抗旱性进行排序.初步提出以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相对发芽率、根长胁迫指数、苗高胁迫指数和相对根体积为主要抗旱性鉴定指标,以相对发芽势、子叶相对含水量指数,和相对根长苗高比为次要抗旱性鉴定指标和以相对根芽比和干物质胁迫指数为参考指标的三级抗旱性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不同芜菁品种苗期的抗旱性,筛选抗旱的优质种质,以42份芜菁为试材,采用盆栽和自然干旱的方法,测定其苗期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根冠比、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抗旱指数和恢复指数等指标,结合抗旱系数、主成分分析、加权隶属函数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芜菁苗期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芜菁苗期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根冠比显著降低,同时使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和脯氨酸显著升高;茎粗、根冠比、丙二醛和脯氨酸可作为芜菁苗期抗旱性的主要鉴定指标;并初步建立了预测芜菁苗期抗旱性的回归方程;筛选出5个苗期抗旱型品种,27个苗期中度抗旱型品种和12个苗期干旱敏感型品种,其中W29来自新疆的‘恰玛古’抗旱性最好。  相似文献   

19.
5种引进意大利黑杨无性系幼苗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适宜的杨树抗性杂交育种亲本,以新引进意大利黑杨La、Pa、Ta、Ti、Qg及中林46和107杨的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利用人工盆栽称重控水法,研究轻度(田间持水量的60%)、重度(30%)干旱胁迫下各无性系幼苗较对照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合主成分分析并聚类,综合评价各无性系抗旱能力强弱。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加剧,不同无性系间生长量、生物量、渗透调节等11个指标差异显著,均可作为抗旱性评价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能反映各无性系幼苗95.78%的抗旱信息,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Qg和107杨幼苗受胁迫影响较小,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而Ta幼苗受干旱胁迫影响最大。综合评价各杨树无性系幼苗抗旱性强弱为Qg>107杨>La>Ti>Pa>中林46>Ta。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苜蓿52份种质资源进行抗旱性鉴定和抗旱指标筛选,为抗旱苜蓿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反复干旱胁迫法对52份苜蓿种质材料进行了干旱胁迫,测定其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效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等11个相关指标,计算各个指标的抗旱系数和52份材料的抗旱性综合度量值、综合抗旱系数、加权抗旱系数,以抗旱系数为基础,结合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逐步回归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分析,综合评价不同苜蓿材料抗旱性,并筛选抗旱性指标。【结果】干旱胁迫对苜蓿的11个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但敏感程度不同;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净光合速率、叶宽、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叶长、叶面积与苜蓿抗旱性关系密切。根据系统聚类结果,依据每类材料抗旱性综合度量值的均值大小将材料的抗旱性划分为极强、强、中等、弱和极弱5个等级。【结论】净光合速率、叶宽、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叶长和叶面积可作为苜蓿种质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筛选出苜蓿苗期抗旱能力极强的品种有标杆(ZHMX)、甘农3号、威廉斯、草原3号、3010、MT3015、SPYDER和0129苏联,抗旱能力极弱的品种有甘农1号、甘农2号、礼县、WL656和爱开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