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产地香茅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5个不同产地香茅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部位之间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5个产地香茅均以叶的挥发油含量最高,其次为全草,茎的挥发油含量最低。不同产地香茅挥发油成分种类及其GC含量差异较大,湖南、广东、浙江、海南、福建香茅全草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6、30、37、22和33种成分,叶挥发油分别鉴定出25、24、32、27和39种成分,主要成分均为(E)-柠檬醛、(Z)-柠檬醛、β-月桂烯、香叶醇等。5个产地香茅全草和叶挥发油中柠檬醛GC含量均最高,为70%~85%左右,其中(E)-柠檬醛为40.86%~51.15%,(Z)-柠檬醛为31.01%~36.46%;β-月桂烯GC含量为1.94%~15.43%,香叶醇GC含量为1.61%~4.89%。5个产地全草、叶挥发油中的成分主要为含氧单萜类(GC含量为81.91%~93.04%),含量具有地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金花茶组植物花朵及不同花器官中多酚组分的组成和含量,为多酚组分在金花茶植物分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HPLC方法测定金花茶组22种植物全开期花朵的花瓣、雄蕊、萼片3类器官中9种多酚组分含量,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解析其与金花茶组植物分类的关系。[结果 ]在所测的9种多酚组分中,GCG、ECG、CG在全部样品中均检测到,而GA、GC、EGC、C、EC、EGCG在不等数量的样品中未被检测到。多酚含量最高的组分为EC,其次是EGC、GCG和ECG,剩余5种组分含量很低,前4种组分是花朵多酚总量的主要成分。在3类器官中,多酚总量及EGC、C、EC、EGCG、GCG、ECG 6种组分含量的排序为:萼片雄蕊花瓣;CG组分含量的排序为:花瓣雄蕊萼片;GA和GC组分含量的排序为:雄蕊萼片花瓣。聚类分析发现,雄蕊多酚组分聚类结果与各分类系统的相似率最高,达80.00%~90.00%,萼片多酚分类结果相似率为75.00%~88.89%,花瓣多酚分类结果相似率为58.33%~81.82%。[结论 ]金花茶花朵中多酚组分含量最高的为EC,主要多酚组分为EC、EGC、GCG和ECG,在3类器官中多酚含量的排序为:萼片雄蕊花瓣。雄蕊多酚组分的聚类结果可以作为金花茶组植物系统分类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肉桂、香茅、大蒜和互叶白千层4种芳香植物精油对12种竹林病原真菌的抗菌性能和4种精油的有效抗菌成分,以期将芳香植物精油利用到竹林病害防治中,开发出高效、经济、无污染的竹用生物农药。【方法】试验用3%聚乙烯醇乳化肉桂、香茅、大蒜和互叶白千层4种植物精油,利用含不同体积分数(0.005%~2.0%)精油的PDA培养基测试4种精油对12种竹林病原真菌(裂褶菌、暗色节菱孢、丝核菌、长蠕孢、尖孢镰刀菌、尖孢枝孢、腐皮镰刀菌、链格孢、出芽短梗霉、黑附球菌、竹针孢座囊菌和竹黄)的MIC(最小抑菌浓度)和MFC(最小杀真菌浓度)。根据MIC和MFC的结果,选择不同体积分数的精油:肉桂0.01%(黑附球菌与竹针孢座囊菌采用肉桂0.02%),大蒜0.05%,香茅0.1%(链格孢菌采用香茅0.03%),互叶白千层0.1%(包括尖孢枝孢、链格孢菌、出芽短梗霉、黑附球菌与竹针孢座囊菌)和0.5%(其余7种菌)及不同体积分数的化学成分(反式肉桂醛、二烯丙基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香茅醛、松油烯-4-醇体积分数与对应精油相同,香茅醇和香叶醇体积分数为香茅的25%);通过连续记录菌体的生长直径,评估各成分抗菌能力。【结果】肉桂、香茅、大蒜和互叶白千层精油均对12种供试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肉桂精油对12种真菌的MIC多为0.005%(2个菌为0.010%),MFC为0.01%~0.10%;大蒜精油的MIC为0.005%~0.01%(1个菌为0.200%),MFC为0.1%~1.5%(有2个菌超过供试体积分数2.0%);香茅精油的MIC为0.005%~0.03%,MFC为0.04%~0.50%;互叶白千层精油的MIC为0.03%~0.2%,MFC为0.2%~1.5%。经过耐药性分析(MFC/MIC比值),肉桂和互叶白千层精油耐药性较好,香茅精油次之,大蒜精油最差。此外经过验证,肉桂精油的抗菌有效成分是反式肉桂醛,香茅精油的有效抗菌成分是香茅醇和香叶醇,互叶白千层精油的有效抗菌成分是松油烯-4-醇,大蒜的抗菌成分为二烯丙基硫化物。【结论】肉桂、香茅、大蒜和互叶白千层精油均可以抑制竹林病原真菌的生长。综合MIC、MFC和耐药性分析结果,肉桂精油抗菌效果最佳;其次是香茅精油和互叶白千层精油,但互叶白千层精油价格昂贵,应用的经济价值较低;大蒜精油MFC过高且耐药性差,不适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质联用分离技术(SPME/GC-MS)对云南蒸酶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云南蒸酶茶共检测出30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包括芳樟醇、橙花叔醇、香叶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B-紫罗酮、莰烯、香叶基丙酮等绿茶中常见的香气成分。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类物质的含量(27.22%)和橙花叔醇类物质(2.79%)较高,是云南蒸酶茶香气的主要呈味成分,对蒸酶茶香气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杏李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特征,为杏李果实评价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辛醇为内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别对杏李品种‘风味玫瑰’、‘味帝’、‘味王’、‘恐龙蛋’、‘味厚’和‘风味皇后’的果实香气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根据香气阈值确定杏李各品种的香气值和特征香气。【结果】6个品种的果实中共检测出6大类77种化合物,包括9种醇、16种醛、29种酯,9种内酯、4种萜和10种酮。6个杏李品种均含有己醇、甲基庚烯酮、苯乙酮、己醛、辛醛、5-羟甲基糠醛、苯甲醛、γ-癸内酯和芳樟醇,香气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风味玫瑰’‘味王’‘恐龙蛋’‘味帝’‘风味皇后’‘味厚’。杏李果实香气相对含量为37.22~277.05μg·kg~(-1)FW,平均含量为114.95μg·kg~(-1)FW,香气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味王’、‘风味玫瑰’、‘味厚’、‘味帝’、‘风味皇后’、‘恐龙蛋’。6个杏李品种中,醇类和内酯类含量最高的品种为‘风味玫瑰’,醛类和酮类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味厚’,酯类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味王’,萜类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味帝’。‘风味玫瑰’的特征香气成分种类最多,有己醇、癸醛、乙酸丁酯、醋酸辛酯、己酸丁酯、己酸乙酯、γ-己内酯、γ-癸内酯和芳樟醇9种;‘味帝’的特征香气成分有己醛、壬醛、辛醛、乙酸丁酯和芳樟醇;‘味王’有己醇、乙酸丁酯、乙酸己酯、己酸丁酯、己酸乙酯、γ-癸内酯和芳樟醇7种特征香气,其中乙酸丁酯的香气值达到877.72μg·kg-1FW;‘恐龙蛋’的特征香气成分有己醇、己醛和辛醛;‘味厚’的特征香气成分有己醇、己醛、辛醛和芳樟醇;‘风味皇后’的特征香气成分有己醛、辛醛、反式-2-壬醛和芳樟醇。在风味方面,‘风味玫瑰’和‘味王’果实风味以杏香味为主,并伴有少量李香味;‘味帝’以李香味为主,并伴有少量杏香味;‘恐龙蛋’、‘风味皇后’和‘味厚’具有明显的李香味特征。【结论】杏李果实香气资源丰富,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风味玫瑰’和‘味王’属于酯香型品种,‘味帝’、‘风味皇后’和‘味厚’为萜醛混合香型品种,‘恐龙蛋’为醛醇混合香型品种。本研究筛选出‘风味玫瑰’和‘味王’2个高酯型品种,1个高萜类品种‘味帝’和2个高醛类品种‘风味皇后’和‘味厚’。  相似文献   

6.
甘肃定西文冠果花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文冠果花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试验区内40株文冠果花的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分布区内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试验区内文冠果花的不同表型性状差异明显,表型性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幅度,其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顶花序不孕花数(65.16%)>顶花序孕花数(45.26%)>侧花序长度(32.29%)>顶花序长度(29.28%)>侧花序不孕花数(24.55%)>花瓣横径(20.22%)>花瓣纵径(11.76%)。  相似文献   

7.
石榴果实香气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大青皮甜石榴整体果实、石榴皮和石榴籽汁的芳香物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定性定量分析,检测香气组分.石榴香气组分中以醛类和醇类为主,在石榴整体果实中占总峰面积的78.32%和14.52%,在石榴皮中占89.88%和4.70%,在石榴籽汁中占82.15%和9.78%.石榴中共检测出77种香气组分,其中石榴果实、果皮和籽汁中分别检测出42种、39种和43种.香气成分中共有的成分为18种,在果实、果皮和籽汁中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4.62%、95.59%和93.76%.2-己烯醛、己醛、3-己烯醛、(E,E)-2,4-己二烯醛为石榴的主要香气成分,在果实、果皮和籽汁分别占78.27%、89.78%和81.79%.结果表明,石榴香气组分以C6醛和醇为主,石榴不同部分香气组分差异也主要表现在C6醛和醇含量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新疆圆柏(Sabina vulgaris Ant.)鲜叶和贮存1年的干燥叶中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检测,鲜叶中的成分鉴定了31种,干叶中的成分鉴定了23种,共有成分15种。与鲜叶比较,干叶中含量减少的成分是:2,7-二甲基-3-辛烯-5-炔(51.88%,15.29%,前者为鲜叶中的量,后者为干叶中的量,下同)、1-柠檬烯(1.65%,1.13%)、α-异松油烯(0.92%,0.58%)、3,7-二甲基-甲基酯-2,6-辛二烯酸(2.88%,0.50%)、α-长叶蒎烯(1.91%,1.46%)、α-雪松醇(12.69%,10.81%),含量增加的成分是:β-侧柏酮(1.01%,1.98%)、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0.22%,2.83%)、β-香茅醇(0.22%,10.83%)、乙酸香桧酯(4.37%,39.83%),新疆圆柏鲜叶和干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及其含量差异甚大,但是特征成分种类基本一致,随着叶的干燥贮存时间的延长,其挥发性成分及其含量在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
野生玫瑰与玫瑰栽培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个产地的野生玫瑰(吉林珲春野生玫瑰和山东牟平野生玫瑰)和2个玫瑰栽培品种(山东平阴的紫枝玫瑰和甘肃苦水的苦水玫瑰)为试材,利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和FMS-2型调制式荧光仪对其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进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珲春野生玫瑰P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牟平野生玫瑰和紫枝玫瑰Pn日变化为不显著的双峰曲线,苦水玫瑰Pn日变化则为典型的双峰曲线;2个野生玫瑰的Pn最高值明显高于2个玫瑰栽培品种,表现出显著的高光合效率特性;珲春野生玫瑰、紫枝玫瑰和苦水玫瑰都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而牟平野生玫瑰没有"午休";紫枝玫瑰Pn的降低主要是非气孔因素所致,而珲春野生玫瑰、牟平野生玫瑰和苦水玫瑰Pn的降低则受气孔和非气孔因素的共同影响.2)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表明,4个玫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光抑制,野生玫瑰比玫瑰栽培品种对高光强敏感,中午光抑制程度较大,但却比玫瑰栽培品种能更有效地利用上午的光能进行光合碳同化,而玫瑰栽培品种对下午光能的利用率比野生玫瑰高;PSⅡ反应中心的可逆失活和有效的非辐射能量耗散是玫瑰叶片防御光破坏的主要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刺股沟臀肖叶甲是对油茶高度危害的食叶害虫之一,主要取食油茶的嫩枝嫩叶,导致油茶生长不良,结果减少。本研究以开发刺股沟臀肖叶甲的引诱剂为目的,选择油茶嫩枝挥发物的主要成分,进行引诱试验。林间引诱结果表明,来自油茶嫩枝的醛类化合物壬醛的引诱作用最大;萜烯类的芳樟醇和香叶醇也对刺股沟臀肖叶甲具有明显的引诱效果,α-萜品醇和橙花叔醇则不具有引诱作用;而来自油茶花的挥发物水杨酸甲酯、(Z)-3-己烯-1-醇、(Z)-3-己烯丁酯没有表现出引诱作用。α-萜品醇、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1︰1︰1︰1的混合物对刺股沟臀肖叶甲同样具有引诱效果,但其诱捕量显著小于香叶醇的诱捕量,说明α-萜品醇、橙花叔醇对香叶醇、芳樟醇的引诱作用具有抑制效果。进一步的试验表明,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Z)-3-己烯-1-醇、壬醛5种物质的比例为1︰1︰1︰1︰1和1︰2︰1︰1︰4的混合物作为引诱剂,可诱捕到更多数量的刺股沟臀肖叶甲。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无核化试剂对葡萄果实香气的影响,以10年生的‘玫瑰香’葡萄为试材,在花期进行无核化处理,成熟期测定果实香气物质。结果表明,在无核化处理的果实香气中增加了里那醇、2-己烯醛的含量,还检测出(S)-(±)-柠檬烯、β-月桂烯、蒎烯、紫苏烯、苯乙醇、异戊醇等萜烯类物质。综合来看,无核化处理丰富了‘玫瑰香’葡萄的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樟科4种野生植物资源叶片进行精油提取、挥发性成分鉴定与组成分析,为重庆4种常见樟科植物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代表性取样法样品采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片精油、利用GC-MS分离叶片精油组分,并结合计算机自动检索辅助人工解析鉴定挥发性成分。【结果】1)大叶新木姜子、粉叶新木姜子、近轮叶木姜子、毛叶木姜子样品精油提取率分别为0.211 6%、0.063 4%、0.258 4%、0.698 2%,毛叶木姜子叶片精油含量最高,粉叶新木姜子最低。2)GC-MS从4种植物叶片精油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60种,其中大叶新木姜子78种,主要含乙酸龙脑酯(9.11%)、β-桉叶醇(7.85%)、(-)-4-松油醇(7.58%);粉叶新木姜子65种,以(-)-4-松油醇(8.75%)、长叶烯(7.72%)、β-石竹烯(6.79%)为主;近轮叶木姜子67种,α-香柑油烯(7.72%)、(1R)-α-蒎烯(6.70%)、α-石竹烯(6.58%)相对含量较高;毛叶木姜子67种,主要包括D-苎烯(8.46%)、β-榄香烯(7.66%)、反式-香叶醇(7.01%)。3)大叶新木姜子叶片精油属乙酸龙脑酯型,粉叶新木姜子叶片精油属长叶烯型,近轮叶木姜子叶片精油属α-香柑油烯型,毛叶木姜子叶片精油属β-榄香烯/反式-香叶醇型,4种植物叶精油挥发性组成与含量差异主要由物种遗传背景决定。4)4种樟科植物叶片精油挥发性成分共包括烃类53种、醇类48种、酮类19种、酯类11种、醛类10种、萘类4种、苯类2种、其他13种,4种植物叶片精油挥发性组成均以烃类、醇类为主,烃类和醇类化合物多数具有较强的香气,是样品叶片精油芳香气味的主要来源。【结论】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野生樟科植物资源叶片精油挥发性成分种类与组成特征,主要功能性组分相对含量较高,生物活性显著,样品精油主要挥发性组分的产业化应用价值高,为重庆野生精油植物资源化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柠檬叶中提取挥发油中的油相成分,进一步以乙醚为溶剂从蒸馏馏出液中萃取挥发油中的水溶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表征了二者的化学成分,根据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通过表征和分析比较得到:柠檬叶挥发油油相成分得率为0.33%(以鲜叶计),确定了其中的30种成分,占油相成分总量的96.35%,其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29.91%),其后依次为β-蒎烯(20.37%)、香茅醛(18.52%)、桧烯(5.74%).柠檬叶水溶性成分得率为0.03%(以鲜叶计),确定了其中的30种成分,占水相成分总量的97.94%,其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30.33%)、香茅醛(21.88%)、β-蒎烯(19.83%)、桧烯(6.49%).  相似文献   

14.
SPME法与SDE法测定雨花茶香气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SPME法与SDE法提取雨花茶中的香气成分,通过GC-MS定性定量分析,对两种方法所得的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苯甲醇、苯乙醇、苯甲醛、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橙花醇等是构成雨花茶香气的重要物质,两种方法测出的相对含量都在2%以上.SDE法检测出的组分种类较多,相对含量较多的有32种,但高温剧烈反应使得部分原料香气物质发生变化,不能真实反应雨花茶的香气成分;SPME法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较少,有20种,主要是低沸点的萜类、醛酮类和弱极性的烃类物质,基本能反应雨花茶的特色香味成分.  相似文献   

15.
蒸馏时间对柠檬桉叶得油率及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馏时间是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叶油出油率及其化学成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采用GC-MS、GC对不同蒸馏时间收集的25年生柠檬桉叶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柠檬桉叶油水蒸气蒸馏0~2.0 h,得油率为1.220%(鲜叶得油率),柠檬桉叶油中共检测出42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在1.000%以上的共计6种,分别为香茅醛(58.188%)、香茅醇(12.959%)、新异胡薄荷醇(8.959%)、乙酸香茅酯(7.686%)、对?烷-3-8-二醇(3.062%)、1,8-桉叶素(1.665%)和异胡薄荷醇(1.005%),占挥发油含量的93.524%。对15年生柠檬桉挥发油GC结果显示,当蒸汽量90 m L/min,料液比1:1.8,蒸油时间在0~1.0 h得油率为1.156%,得到的挥发油中香茅醛含量为79.966%,新异胡薄荷醇和异胡薄荷醇含量为9.313%,柠檬桉油特征组分符合GB/T 22179-2008要求。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得到的挥发油相对较少,为了降低能耗,提取的柠檬桉油特征组分符合国家标准,建议工业上将蒸油时间控制在1.0 h。  相似文献   

16.
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柠檬桉枝叶中挥发性成分,总共鉴定出33个化合物,主要由萜类物质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为香茅醛(64.58%),其次为新异胡薄荷醇(5.87%)。所采集的样品含油率最高达到2.12%,香茅醛含量最高达到83.26%。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原生于亚洲和南北美洲,是园林上重要的花木,其中有数种是日本产的,日本从奈良时代起就已有栽培。八仙花具有蓝色萼片组成的美丽的球状花序(八仙花美丽的着色部分不是花瓣,而是萼片),即所谓绣球型八仙花,这种类型的花在野生种中没有,绣球型八仙花的形成过程尚不明确,然而萼边型花序的数个种,例如罗马尼斯八仙花(H.macrophglla f.nomalis)、红八仙花(var.  相似文献   

18.
乳源木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乳源木莲叶中的挥发油,经过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成分,共分离出16个峰,通过与软件中的质谱标准谱图库比较确定出其中14种化合物,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含量较高的物质有:反-橙花叔醇(38.831%)、二环基丙二腈(13.892%)、δ-杜松烯(7.814%)、香叶醇(6.367%)。体外抑菌实验表明,该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对红酵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Alamarblue法测定乳源木莲的挥发油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的抑制作用很强,浓度为100μg/mL达到100%。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经济、绿色、高效的萜烯醇芳香酯合成工艺,以木瓜蛋白酶粗品为原料制备获得了天然固定化木瓜脂肪酶(CPL),研究了CPL在非水相体系中催化合成萜烯醇芳香酯的效果,探讨了在有机溶剂体系中萜烯醇种类、有机溶剂种类以及初始水分活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伯醇类萜烯醇(香茅醇和香叶醇)是较适宜的底物,中等极性的有机溶剂如正己烷为适宜的反应溶剂,0.328的初始水分活度有利于CPL发挥催化活性,此时转化率为95.2%,与商业脂肪酶催化效果相当。CPL在有机溶剂中重复使用性较差,考察了不同离子液体处理方法对CPL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微量离子液体对CPL进行包裹前处理可以显著地提高CPL的重复使用性,反应15次后,催化活性仍保留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苹果梨及其后代果实的香气成分,为其特征香气评价、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7个梨品种的成熟果实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C)技术测定香气组分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香气组分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果实中共检出香气组分32种,特有香气组分11种。酯、烯为主要香气组分,其相对含量之和占香气组分总含量的80%以上。C10以下的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E)-3-己烯-1-醇乙酸酯、乙酸己酯、(E)-2-己烯-1-醇乙酸酯、乙酸庚酯、庚酸乙酯等酯类是果实香味的主要贡献组分。高碳数癸酸乙酯、辛酸己酯仅在苹果梨脆肉型后代中检出,而在其软肉型后代中未检出。α-法呢烯是苹果梨及其后代特征香气组分,其在大梨果实中的相对含量(9.17%)最低,而在寒酥梨果实中的相对含量(49.53%)最高。酯、醇、醛、酮、烯及其他类物质是果实香气产生差异的主要贡献物质,而其贡献率高低各异。依据酯、烯类相对含量差异,将苹果梨与其后代聚类成4组;苹果梨与其2代品种寒酥梨聚为1组,而与1代品种苹香梨、大梨和蔗梨的遗传距离均较远;相同亲本的苹香梨、大梨分属不同组。【结论】苹果梨及其后代品种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