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鉴定喜鹊和山斑鸠体内棘口吸虫种类,本文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分子生物学结果显示,来源于喜鹊和山斑鸠虫体的线粒体NADH脱氢酶1(ND1)基因同源性为99%,在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两种鸟的虫体ND1序列归类在同一分支,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强壮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obustum)和弗氏棘口吸虫(E.friedi)。形态学观测结果显示,来自同一种鸟的虫体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而两种鸟之间的虫体形态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比较所获得虫体与强壮棘口吸虫、弗氏棘口吸虫之间的形态特征,发现这两种鸟体内检出的棘口吸虫均与弗氏棘口吸虫的的形态特征更为相符。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的结果,确定感染喜鹊和山斑鸠的棘口科吸虫均为弗氏棘口吸虫,这是弗氏棘口吸虫在国内的首次报道,喜鹊和山斑鸠应为弗氏棘口吸虫的新宿主。  相似文献   

2.
根据扇棘单睾吸虫核糖体DNA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自行设计一对可同时应用于real-time PCR和常规PCR的特异引物,建立real-time PCR与常规PCR鉴定扇棘单睾吸虫的方法,评估其特异性及灵敏性。应用建立的方法鉴定犬猫内脏中收集的吸虫,并用测序进行验证,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建立的两种方法均只能特异性扩增扇棘单睾吸虫目的片段,不与横川后殖吸虫、钩棘单睾吸虫、华支睾吸虫、瓦氏瓦特松吸虫、棘口属吸虫、背孔属吸虫、心形咽口吸虫、野牛平腹盘吸虫、东方次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异尖属线虫、宫脂属线虫发生交叉扩增;敏感性试验表明,real-time PCR和常规PCR检测扇棘单睾吸虫质粒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43拷贝和86拷贝。建立的realtime PCR标准曲线的循环阈值(Ct)与模板拷贝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鉴定来自犬猫的吸虫17条,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能准确鉴定出扇棘单睾吸虫。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将从犬猫肠道中分离的钩棘单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用盐酸卡红染色后观察其形态学特征;PCR扩增其ITS2基因序列并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同属异形科的多棘单睾吸虫和横川后殖吸虫序列进行比对;应用Mega 6.05软件采用邻位相连法构建种系发育树进行分析。盐酸卡红染色后显示,钩棘单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各形态学特征符合经典的分类学描述。PCR测序后获得钩棘单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295和297 bp,G+C含量分别为49.5%(146/295)和54.2%(161/297)。提交至GenBank后获得登录号分别为钩棘单睾吸虫KJ137221~KJ137223,KP165437~KP165439;扇棘单睾吸虫KP165440。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钩棘单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种内差异性为0,4种异形吸虫种间差异为15.2%~28.9%。基于ITS2序列建立的种系发育树显示钩棘单睾吸虫和扇棘单睾吸虫构成自展值为78%的拓扑分支。  相似文献   

4.
1988年8月,作者在密山县连珠山诊疗鹅的疾病时,部检了一只病鹅,在其小肠内检出210条吸虫,对虫体形态学做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据其形态学特征并与前人工作做了对比,鉴定为棘口科棘口属的宫川棘口吸虫。本虫体在我省鹅体寄生为首次发现和报道。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华支睾吸虫囊蚴三种鉴定方法的优缺点,收集淡水鱼体内华支睾吸虫囊蚴,分别采用形态学观察、动物感染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形态学观察法操作简单、用时仅为30 min,但不够准确;动物感染试验耗时长约40 d,但准确性最高;分子生物学方法耗时长约6 d,准确率高,但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建议在通常情况下采取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即形态初步鉴定后再进行分子生物学试验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但当鱼体内有形态相似的囊蚴同时寄生时,建议采取动物感染方法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6,(4):563-566
本研究旨在对采自大熊猫秦岭亚种(ailuropoda melanoleuca qinlingensis)小肠内的槽盘吸虫进行种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虫体样本分别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Ⅱ(ITS2)部分序列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经不同染色方法比较后,发现孔雀绿染色法处理后的虫体外部形态以及内部结构清晰,形态上符合印度槽盘吸虫(Ogmocotyle indica)的典型特征;序列及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0个样本ITS2序列完全一致,其系统发生树显示10个样本与O.indica位于同一分枝。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虫株从形态学和进化分析上均与印度槽盘吸虫具有高度一致性,提示该槽盘吸虫为印度槽盘吸虫。  相似文献   

7.
正棘口吸虫病是由棘口科的多种吸虫寄生于畜禽及人肠道中所引起的吸虫病。园圃棘口吸虫主要分布在日本、朝鲜和我国。棘口吸虫首先在日本东京犬小肠内发现,后证实在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及天津等地区广泛流行[1],但在河北省并未见报道[2]。现将在河北省保定市发现的一例宠物犬感染园圃棘口吸虫病例报道如下。1患病犬的基本信息2016年5月10日,河北省保定市某家养宠物泰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孙吴县犬体寄生蠕虫区系调查结果,共剖检犬10只,检获蠕虫8种。蠕虫寄生率达100%,8种虫体经鉴定结果为吸虫两种:华枝睾吸虫;日本棘隙吸虫。绦虫三种:泡状带绦虫;线中殖孔绦虫和犬复孔绦虫。线虫三种:犬弓首线虫;犬钩口线虫和旋毛形线虫。8种虫体隶属于3纲8科8属,其中分布广,感染率高的为犬弓首线虫和华枝睾吸虫,为孙吴县犬寄生蠕虫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为鉴定采自西昌市6只山羊体内的小型吸虫的种类,本研究采用传统的形态学观察和PCR方法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经形态学观察,发现采自6只山羊体内的吸虫与枝睾阔盘吸虫形态相似;对6个样本虫株cox1基因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用cox1序列构建其与其他吸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测序结果显示所获得的吸虫cox1基因片段大小为429 bp,6个虫株的同源性为97.7%~99.8%;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显示6个虫株与胰阔盘吸虫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将分离的6个小型吸虫虫株均鉴定为枝睾阔盘吸虫。研究结果为枝睾阔盘吸虫病的分子诊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犬棘口科的多种吸虫属人畜共患寄生虫,特别是南方各省,主要因患犬生食含有囊蚴的螺、贝、鱼或蝌蚪等而感染。浙江自古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盛产鱼虾贝类,又有生吃虾蟹的习惯。因此,犬类常有因食用生鱼虾而感染棘口吸虫的病例。笔者在宠物门诊过程中曾接诊到多例犬棘口吸虫病,现对其中一例作简要报道,供参考。1基本情况患犬品种为牛头梗,雄性,1.5岁,体重7.4 kg,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省某地送检的自然死亡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进行临床尸检,在消化道内发现吸虫寄生现象,记录临床消化道症状和虫体外观形态,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对病变的肠、心和肝等部位剖检,并对分离获得的棘口吸虫(Echinostomasp.)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病理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变化;扩增虫体基因拼接后ITS片段大小为744 bp,通过分子同源性比对,本次分离的虫株最接近于E.trivolvis(GQ463127.1),同源性为92.90%。本案例为黑水鸡消化道吸虫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资料,为黑水鸡的人工繁育和吸虫致病原的分类提供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调查甘肃省临夏回族聚集地中绵羊双腔吸虫的自然感染情况,有效地指导防治工作,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屠宰场进行调查。首先经过形态学观察,对疑似病原进行分离,再通过PCR方法及DNA测序来鉴定。形态鉴定结果表明,在350只绵羊中共发现8只绵羊感染了双腔吸虫,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这8只绵羊感染的双腔吸虫均为矛形双腔吸虫。  相似文献   

13.
对广东省南海市的68只沙皮犬进行了肠道寄生虫调查,采取粪便检查和对病死犬剖检。结果检出绦虫2种:即细粒棘球绦虫和复孔绦虫;检出线虫6种:即犬弓首线虫、犬钩虫、狮弓首蛔虫、巴西钩口线虫、犬鞭虫和犬胃线虫;吸虫1种:即抱茎棘隙吸虫。其中寄生于沙皮犬肠道优势种为犬复孔绦虫、犬钩虫和犬弓首线虫。  相似文献   

14.
急弯棘豆内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我国青海主要疯草类植物——急弯棘豆中是否含有内生真菌,本研究对采自青海的急弯棘豆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到的内生真菌菌株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的急弯棘豆样品中共分离获得3株内生真菌,分别命名为EFJ-3、EFJ-4和EFG-8,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这3株内生真菌分别为分层镰刀菌、褶皱裸孢壳菌和焦曲霉。结果提示,我国青海地区急弯棘豆植株中存在多种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15.
1988年8月,北安农校蠕虫剖检实习时,在3只鸡的小肠中找到吸虫209条,经鉴定系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棘口属(Echinostoma)宫川棘口吸虫(Echinostoma miyag awai)。此种吸虫曾在黑龙江省穆陵、宁安发现过,但对虫体未进行描述,而在北安市是首次发现,特作一报道。一、材料和方法从鸡的小肠中,获得209条吸虫,用巴氏液固定,部分虫体  相似文献   

16.
对广东省南海市的69只沙皮犬进行了肠道寄生虫调查。采用粪便检查法,检出虫卵9种,其中绦虫2种(细粒棘球绦虫和复孔绦虫);线虫6种(犬弓首蛔虫、犬钩虫、狮蛔虫、巴西钩口线虫、犬鞭虫和犬胃线虫);吸虫1种(抱茎隙吸虫)。检出优势种为犬复孔绦虫,犬钩虫,犬弓首蛔虫,是驱虫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7.
猪食道口线虫ITS-1和lTS-2 rDNA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猪体的食道口线虫虫株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出ITS-1和ITS-2序列片段,然后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分析PCR产物,对不同地区食道口线虫进行分子鉴定。所有样品经SSCP分析显示两种带型,第一种为有齿食道口线虫带型,另一种为未定种食道口线虫带型。代表性样品的测序结果表明,未定种食道口线虫带型的样品为四棘食道口线虫。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国猪四棘食道口线虫的ITS序列,并建立了区分有齿食道口线虫和四棘食道口线虫的PCR-SSCP方法,从而为食道口线虫的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1例中华蟾蜍多脏器寄生虫感染临床案例进行病理诊断并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其物种分类。【方法】 对实验室饲养的1只消瘦、拒食后发生死亡的雌性中华蟾蜍进行解剖观察,病理组织学研究,采用蠕虫剖检法、结节压片法对分离获得的虫体进行形态学观察研究,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剖检发现蟾蜍心脏、肝脏等脏器及多系膜寄生棘头虫,未在蟾蜍体内发现线虫、吸虫等其他蠕虫寄生。HE染色结果显示,棘头虫的感染寄生造成了蟾蜍肺脏、肝脏等多脏器的机械性损伤、炎性反应,其中肠壁黏膜发生严重损坏脱落。通过PCR扩增其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Ⅰ,COⅠ)基因片段,获得5株不同部位的目的虫株COⅠ基因目的片段,经对比发现,鉴定的棘头虫均为同一种棘头虫,且其GC含量在40.14%~40.83%之间。选取JS-01株进行NCBI-BLAST比对,与似矛球吻棘头虫(Sphaerirostris lanceoide,登录号:MG931943.1)相似性最高,为99.5%。借助分子生物学分析并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确定其为似矛球吻棘头虫。【结论】 似矛球吻棘头虫的大量感染寄生造成了蟾蜍的死亡,本试验结果可为药用蟾蜍棘头虫病的防控提供临床症状、病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参考,对两栖动物似矛球吻棘头虫的诊断与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猪食道口线虫ITS—1和ITS-2rDNA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猪体的食道口线虫虫株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出ITS-1和ITS-2序列片段,然后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分析PCR产物,对不同地区食道口线虫进行分子鉴定。所有样品经SSCP分析显示两种带型,第一种为有齿食道口线虫带型,另一种为未定种食道口线虫带型。代表性样品的测序结果表明,未定种食道口线虫带型的样品为四棘食道口线虫。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国猪四棘食道口线虫的ITS序列,并建立了区分有齿食道口线虫和四棘食道口线虫的PCR-SSCP方法,从而为食道口线虫的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背孔科Notocotylidae和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是二个大的吸虫类群,在我国各地均为常见。但在呼伦贝尔盟至今还没有这方面的报道。作者在鄂温克旗红花尔基头道桥林场的小河中捕到3只绿头鸭和一只白骨顶Fulicaatra(俗称“水老鸹”),在其中2只绿头鸭的肠管中找到7条背孔吸虫,鉴定为肠背孔吸虫Notocotylusintestinalis,在白骨顶肠管中检出4条棘口吸虫,鉴定为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revolutum。均为呼盟寄生吸虫种类的新纪录。呼盟水生禽类寄生吸虫的发现,虽在数量上不多,目前还够不上对禽类或水生禽类的危害,但足以说明在呼盟自然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