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中央"1号文件"具体部署了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对策和措施。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有利于有效化解这些问题,保障农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以来,农业部紧紧围绕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这条主线,积极稳妥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多元服务主体,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促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正在政府推动和创新实践中稳步构建。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16,(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保护耕地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新常态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必然举措。多年来,浙江省在坚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农业适度规模  相似文献   

4.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资源流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中央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是针对我国目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和今后发展任务作出的综合判断。要解决"谁来种""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必须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新  相似文献   

5.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要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完善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着手,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要素支撑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的《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是在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中央制定的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意见》紧紧围绕"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这一要求,着眼于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并更好发挥对普通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我国农业资源现状、农产品质量风险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都决定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势在必行。根据人口密度和土地资源情况对不同类型国家的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国外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模式经验,以此作为我国农业经营体系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西省在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上下力气、出实招.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先后下发了《江西省现代农业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年)》《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方案》《关于规范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和安排.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指明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平山县是山区农业大县,只有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走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才能在太行山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对平山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情况分析,发现平山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但是在内容和结构上还有不足。因此,提出了5个建议: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和经营管理层的水平,全面加大政府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全面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全面促进"互联网+农业"的新业态发展,全面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对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巴州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此项政策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健康规范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巴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巴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的建设性建议,从而提高巴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区域影响力,促进巴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1号文件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主题,突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这一着力点,为进一步突破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明了方向。如何紧抓这一  相似文献   

14.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核心,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基础,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安徽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已有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必须进一步明确理清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破解瓶颈制约,为建设农业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首先从理论上厘清土地流转与"大农户"形成的逻辑关系;然后运用河南省土地流转基本情况的基础调研数据,研究土地流转与"大农户"形成的现实路径,解析土地规模经营、"大农户"形成与农业经营体系的耦合机理;最后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政策体系、科技体系、生产体系、市场体系、服务体系等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动态优化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举措,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经营形式。既是对传统农业经营体系的继承,又是对传统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因此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城乡改革联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助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成为建设美好利辛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延边州紧紧把握新时期农业发展形势,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着力点,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为突破口,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今后一个时期,为加快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将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继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规模经营水平一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支持规模经营主体发  相似文献   

18.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联效应,对于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基于2013—2017年湖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评价指标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模型测算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联效应。结果显示:1)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效应;2)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各评价指标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关联度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注册登记家庭农场数、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比、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占比、农业机械化程度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关联度最大,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户入社率、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数、规模经营面积、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农业企业数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关联度次之,土地生产率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关联度最小。为促进湖北省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出着力培育多元规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多元高效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流转机制创新;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运营高效的体制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非常重要。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努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本文笔者就如何做好创新农村经营新体制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前提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为骨干的农业经营组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可有效化解农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保障农业健康发展。1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