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对汉中市西乡、镇巴、勉县、城固等县区的贫困村镇立足资源禀赋,创新发展龙头企业、蚕桑合作社及蚕桑"强村大户"等新型蚕桑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全面调查,并针对发展模式不够成熟、扶持资金缺乏、资源利用率低、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提出新型蚕桑产业发展模式助推产业脱贫的发展建议:重点解决风险、资金、利益等问题,提升产业优势;有效整合帮扶资金,努力破解瓶颈制约;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产业多元化功能;实施科技脱贫,努力实现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桑树生态系统具有水土保持、生态环保、休闲文化多种功能,加强汉中地区桑树防护林建设,发挥桑树生态系统对汉江水源地的保护作用,通过栽桑养蚕、开发绿化桑和果桑资源及蚕桑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促进蚕桑产业升级,拓展蚕桑产业链,实现水源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共赢。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陕西汉中茧质下降的原因,探讨了茧质下降对当地蚕桑产业稳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整顿收烘秩序,普及优质高产生产技术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全区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525个蚕桑家庭农场的各项数据为基础,对广西蚕桑家庭农场进行SWOT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广西蚕桑家庭农场具有政府高度重视、广西蚕桑产业和家庭农场发展基础扎实、行业指导支持服务到位的优势;但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规范经营程度较低、各方面支持力度有待加强、联合发展和带动能力不足等劣势;面临劳动力老龄化、文化水平低,桑园用地可能面临瓶颈,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优势下降等威胁;迎来《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广西蚕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巩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政策的机遇。在SWOT分析结果基础上,从优势—机会、劣势—机会、优势—威胁、劣势—威胁4个战略组合方向给出推动蚕桑全产业链建设、提升蚕桑家庭农场从业人员素质、发展蚕桑生产新模式、提升蚕桑家庭农场经营效益等广西蚕桑家庭农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广西与新疆两省(区)蚕桑发展条件与地域特点,分析了两地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产业基础薄弱、人才紧缺、产业扶贫任务重、生态治理难度大等共性问题,探讨了桂—新(广西—新疆)蚕桑领域的合作前景,以蚕桑合作为切入点,加快产业对接,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促进南北互联互通,共创丝路文明。展望广西蚕业发展,加强交流协作,提升品质品牌,创新驱动,多元开发,推进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1950—2015年蚕桑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并用桑园面积、蚕种发放量、蚕茧产量三个指标分析了我国江苏、浙江、四川(含重庆)、广东、广西、云南等主要蚕区的发展情况。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认为1950年以来我国蚕桑呈现出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蚕桑产业发生结构性转移,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蚕桑产业发展反弹性弱的特点,并结合中国蚕桑发展的实际和当前的研究动态提出了打造高效省力的蚕桑生产方式,全方位提升蚕桑产业产品附加值,加快"立桑为业"的步伐,延长蚕桑产业链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农学会于2月25—28日在武功中国农业科学院陕西分院召开了蚕桑增产技术座谈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陕西省农业厅、省蚕桑研究所、省情报研究所、省秦岭生物和农业资源考察队、清涧蚕种场、汉中、宝鸡、咸阳、渭南、榆林、商雒专区农业局(农科所)及周至等重点蚕桑县的25名代  相似文献   

8.
调研发现高县蚕桑产业存在标准化程度不高、蚕桑产业模式单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强化蚕桑基地建设,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强蚕桑资源利用,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加速蚕桑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科技化发展;落实蚕桑支持政策,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简要回顾了吴江市平望镇1998—2007年的蚕桑生产概况,分析了蚕桑生产衰减的原因,依据产业结构变迁和农业生产布局调整的形势和要求,提出了规模化、集约化、综合利用及产业保险等发展蚕桑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快蚕桑产业化的进程,做大做强“中国蚕桑之乡”,针对武胜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成效、蚕桑产业发展模式的经验、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做强产业、进一步完善机制降低风险、着力促进产业融合多元发展、继续加强宣传打造品牌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武胜县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蚕桑技术创新和蚕桑新技术推广共同托起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蚕桑科技创新是蚕桑产业得以进步和升级的不息动力,蚕桑新技术的推广是蚕桑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蚕桑技术推广体系是新技术、新成果的宣传车和播种机,一代又一代的蚕桑技术推广人员为蚕桑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但是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蚕桑作为大农业的一个弱势产业,其产业地位受到了动摇,蚕桑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也不同程度地弱化,出现了一些困扰体系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一、积极发展蚕桑是振兴汉中经济的需要汉中市人多地少,农民人均土地一亩。积极发展蚕桑生产是进一步振兴汉中经济的需要。目前的形势,一是一主两翼农业发展格局虽已形成,但多种经营门路少,主导产业还未形成,需要以兴桑养蚕带动和促进其它农村副业。二是缫丝,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临岐片区(临岐镇、屏门乡、瑶山乡)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明确了临岐片区蚕桑产业发展的优势,提出了临岐片区在保护好蚕桑示范园区的基础上,向发展规模大户、家庭农场和工厂化养蚕转型,创建蚕桑专业合作社,走蚕桑休闲观光、蚕桑产业复合经营、多元化经营之路等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榆林市蚕桑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子铭 《中国蚕业》2010,31(2):27-29
分析榆林市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应紧紧抓住"东桑西移"工程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技术储备等方面的优势,科学制定好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广蚕桑实用技术、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蚕桑产业龙头企业等加快榆林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简要阐述了江苏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江苏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推进江苏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江苏蚕桑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沁县蚕桑产业市场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巧凤  张瑞 《四川蚕业》2011,39(1):45-45,57
分析了沁县蚕桑产业的现状,指出了蚕桑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提出了蚕桑产业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胡智明  王先燕 《中国蚕业》2020,(1):37-42,48
介绍了越南蚕桑产业经历的起步发展阶段、衰退萎缩阶段、恢复发展阶段、波浪式发展阶段,论述了桑园与蚕茧生产、蚕种生产和供应、生丝生产与贸易等蚕桑生产以及桑树品种、蚕品种、蚕桑生产技术应用等蚕桑科技方面的概况,并结合态势(SWOT)分析法对越南蚕桑产业进行了分析,认为越南蚕桑产业发展具有自然环境优越、劳动力充足、对外开放程度较高、蚕桑产业链完整、蚕桑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等优势和越南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产业、越南国内外茧丝绸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惠及沿线国家、中越两国经贸合作稳步发展等机会,同时也存在桑园布局分散、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品种资源比较匮乏、生产方式落后、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有竞争力的品牌少等劣势和国际生丝市场的价格波动、国际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国内其他产业的劳动力竞争、国内其他农作物的土地竞争、优良蚕品种的数量和质量限制等威胁。提出了发展越南蚕桑产业的对策:加强规划引导,优化蚕桑产业布局;培育龙头企业,提升蚕桑产业组织化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蚕桑产业发展水平;建立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快蚕桑科技推广;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蚕桑产业科技水平;开展高效综合利用,提升蚕桑产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8.
李玉平 《北方蚕业》2010,31(1):64-64
2010年3月15—20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推广处、动物科技学院石泉蚕桑基地和国家蚕业技术体系陕西试验站共同举办的”陕西现代蚕业技术研修班”在陕西杨凌开班。来自陕西省内安康、汉中、宝鸡、榆林等市15个蚕桑主产县的55位基层蚕业技术部门负责人、蚕桑技术骨干、生产大户参加了本次培训。陕西省商务厅、农业厅以及我校科技推广处、动科学院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并讲话。  相似文献   

19.
何丽萍  张江红 《北方蚕业》2007,28(2):49-50,52
以阳城县蚕桑产业发展为例,总结了该县通过实施蚕桑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产业化四大战略,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发展,增加了蚕农收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这对北方地区发展蚕桑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祥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加辉 《中国蚕业》2011,32(4):52-55
云南省祥云县蚕桑产业的发展历经几起几落,现已初具规模。但离做大做强祥云蚕桑产业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分析当前祥云县蚕桑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要优化布局、稳定发展、加强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建设、加大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等促进祥云县蚕桑产业稳步、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