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研究油炸金线鱼鱼饼的配方,分别考查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马铃薯淀粉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对油炸鱼饼感官评分的影响,以油炸金线鱼鱼饼的感官评价分值为响应值,采用Box Behnken响应面法对油炸金线鱼鱼饼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油炸金线鱼鱼饼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3.57%,马铃薯淀粉添加量10.17%,食盐添加量1.38%,在此条件下,油炸鱼饼的感官评分为95.275 6分。  相似文献   

2.
食用胶在西式火腿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食用胶在西式火腿中的应用。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食用胶在西式火腿的应用效果,同时采用单纯形格子试验研究复配胶在西式火腿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当以单一的食用胶添加在西式火腿时,使用卡拉胶且以粉状的方式添加以及添加量为0.3%时的效果为最佳;当加入卡拉胶为50%~60%和魔芋胶为40%~60%的复配胶时,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研究氧化后大豆分离蛋白对鲤鱼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性、凝胶质地、凝胶白度及凝胶保水性的影响。将经由FeCl_3,抗坏血酸和H_2O_2组成的羟基自由基氧化体系氧化后的大豆分离蛋白和天然大豆分离蛋白(对照),分别以0,10%,20%,30%,40%,50%加入到鲤鱼肌原纤维蛋白中,混合后测定其乳化性和凝胶性。结果得出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后,乳化活力和乳化稳定性下降,凝胶弹性、硬度、保水性及白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添加氧化大豆分离蛋白的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性和凝胶性优于添加天然大豆分离蛋白。结果表明,适量添加经过氧化的大豆分离蛋白对鲤鱼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性能和凝胶性能破坏较小,可用于鱼糜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黑豆加工过程中花青素对大豆分离蛋白加工特性的影响,配制大豆分离蛋白与花青素(来源于黑豆种皮)质量比分别为20∶1、20∶2、20∶4的大豆分离蛋白-花青素复合物,测定其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花青素添加量较低时持水性无显著变化,当大豆分离蛋白和花青素质量比为20∶4时持水性最低;随着花青素添加量的升高,大豆分离蛋白-花青素复合物的持油性、乳化性与乳化稳定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大豆分离蛋白与花青素质量比为20∶1时达到最大值;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在加入花青素后降低,且均在大豆蛋白与花青素质量比为20∶1时最小,但随着花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逐渐升高。本试验发现了黑豆中花青素对大豆分离蛋白加工特性的影响规律,为黑豆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传统午餐肉易软烂,质构松散的特性,以传统配方午餐肉为对照,选用魔芋胶、大豆分离蛋白及海藻酸钠为辅料进行复配优化,探究植物胶体与植物蛋白对午餐肉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组的最佳配比为:魔芋胶添加量0.200%,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2.687%,海藻酸钠添加量0.173%。优化组煮制前后的硬度、黏附性、弹性、咀嚼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优化组午餐肉煮制前后的组织形态和总体接受度评分均更高。研究表明植物胶体和植物蛋白的添加明显提高了午餐肉煮制前后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卡拉胶、转谷氨酰胺酶(TG酶)及大豆分离蛋白对PSE猪肉低温香肠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卡拉胶、TG酶或大豆分离蛋白可以显著改善PSE肉低温香肠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得出PSE猪肉低温香肠的最佳改良剂添加量为:卡拉胶占总料0.5%,TG酶0.6%,大豆分离蛋白3%,按此配方制得的产品切面光滑、紧密,软硬适中,肉香浓郁,具有较高的感官评分。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讨大豆组织蛋白添加量对面粉粉质与蛋糕焙烤品质,以及对蛋糕货架期的影响,以期制作高品质的大豆蛋白蛋糕。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组织蛋白对面粉粉质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大豆组织蛋白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吸水率逐渐增大,面团的形成时间延长,面团稳定时间变短,添加大豆组织蛋白可以有效降低失水率,延长蛋糕的货架期。在本试验条件下,大豆组织蛋白的添加量以不超过6%为宜。  相似文献   

8.
以海参和鱼糜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海参海鲜火腿肠配方。结果表明,海参海鲜火腿肠主要原料的最佳配比为:海参添加量3%,鱼糜添加量55%,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5%,玉米淀粉添加量8%。按此配方获得的海参海鲜火腿肠,肠体外观均匀饱满,有弹性,切面完整,组织致密,无密集气孔,具有产品固有的灰白色泽和海参咸鲜风味。  相似文献   

9.
以自制鱼糜为原料,分析淀粉类、蛋白类、食用胶类添加物及TG酶对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类原料的添加对鱼糜凝胶强度的增强效果最明显,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鱼糜凝胶强度也逐渐增加,其中木薯淀粉添加量为4%时得到的鱼糜凝胶强度最高;添加蛋白类原料和TG酶对鱼糜凝胶强度有一定增强效果,而添加黄原胶会导致鱼糜凝胶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利用基因工程菌制备的地衣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水解改性大豆分离蛋白。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试验优化设计,确定地衣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水解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底物浓度为7.5%,加入酶量为3 000 U/g底物,水解温度为53℃,水解时间为2.0 h为最佳水解条件,最终得到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度为30.3%,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度为95.68%。说明此水解条件能够较好地水解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提高其溶解性。  相似文献   

11.
酶法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成膜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成膜主料,在一定条件下与交联剂(TG酶)、增塑剂(甘油)等共同作用,制备出可降解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大豆分离蛋白膜,可部分替代塑料用于食品包装领域,减少环境污染。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膜的实验室制膜工艺参数为:质量分数为5.0%的大豆分离蛋白,2.0%的甘油,0.15%的TG酶、pH值8.0。  相似文献   

12.
玉米胚芽油微胶囊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胚芽油是一种保健食用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为了扩大玉米胚芽油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采用微胶囊技术包埋玉米胚芽油,对微胶囊技术中壁材构成比例、芯材添加量、固形物浓度等进行研究。最后优化结果,壁材β-环糊精与大豆分离蛋白的质量比为1:1,芯材添加量为40%,固形物质量分数为1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芯材包埋率为90.9%。  相似文献   

13.
增强剂和交联剂对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可溶性淀粉、明胶、琼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4种增强剂和谷氨酰胺转胺酶(TG)、单宁、多聚磷酸钠3种交联剂对大豆分离蛋白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液加入可溶性淀粉、明胶、琼脂和多聚磷酸钠,不能很好地改善膜的性能;加入CMC-Na和TG酶与单宁,能显著的增加膜的抗拉强度,但是,加入单宁的膜为棕黄色,表观效果较差;加入0.15%TG酶,膜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膜对鸡蛋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和对照相比,室温下贮藏,经大豆分离蛋白膜处理的鸡蛋保鲜期至少延长2周。通过干耗率、气室高度、蛋黄指数三因素对贮存6周的鸡蛋进行综合质量评定,大豆分离蛋白膜对鸡蛋保鲜效果最好的因子组合为:4.0%大豆分离蛋白、1.0%甘油、0.05%Na2SO3、0.2%TG酶。最佳条件中大豆分离蛋白浓度对鸡蛋保鲜作用影响最大,其次是Na2SO3浓度,甘油含量对鸡蛋保鲜作用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在现有面包配方及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不同的面包改良剂以提高马铃薯全粉面包的感官品质.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研究马铃薯全粉、谷朊粉、明胶及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对马铃薯全粉面包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面包改良剂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全粉添加量为12%时,马铃薯全粉面包改良剂的最佳配方为:谷朊粉2.67%,大豆分离蛋白0.14%,明胶0.10%.质构仪测定结果显示,改良后马铃薯全粉面包的感官品质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豆粕组织化工艺,进一步改善豆粕的可食性,笔者以豆粕为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压技术对大豆进行组织化,采用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螺杆转速(90~210 r/min)、物料含水率(30%~50%)、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20~100 g/200 g豆粕)及挤压温度(135~155℃)对豆粕组织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了这些参数对产品品质(质构、色泽、保水性)的影响,同时对4次挤压试验中的31个样品进行感官评估(颜色、硬度、弹性以及总接受度)。结果表明,豆粕组织化最优工艺为:物料含水率42.67%、挤压温度145℃、螺杆转速104 r/min、蛋白添加量97 g/200 g豆粕。本研究得到了豆粕组织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豆粕组织化工艺的产业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以樱桃番茄为试材,以大豆分离蛋白(SPI)、蜂蜡、芦荟原汁等不同组合作为涂膜材料对樱桃番茄进行涂膜处理,通过测定樱桃番茄的失重率、硬度、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等指标,研究不同涂膜处理对樱桃番茄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大豆分离蛋白+30%芦荟原汁+0.2%蜂蜡复合涂膜可以降低樱桃番茄失重率,有效维持番茄果实的硬度、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pH,对樱桃番茄的保鲜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NaCl、麦芽糊精、注射型卡拉胶和海藻酸钠对羊肉持水性能和出成率的影响。采用L16(4)5正交实验得出最佳配比为(羊肉质量的百分数):大豆分离蛋白2%,麦芽糊精2%,NaCl1.8%,卡拉胶0.3%,海藻酸钠0.2%,反应时间1h,反应温度20℃,羊肉的持水性能和出成率最好。  相似文献   

19.
对大豆分离蛋白的碱沉酸提工艺进行危害分析。从原料大豆到成品,着重介绍了原料、加工、储运阶段的三类危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安全性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