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昭苏县现有耕地面积8.6万公顷,且大部分都是旱地。为了提高旱地小麦单产,节约种植成本,改良土壤,保水保肥,昭苏县近年来引进推广了小麦免耕栽培技术。昭苏县除察汗乌孙乡、夏特乡、胡松图哈尔逊乡、阿克达拉镇等4个乡镇的1.3万公顷耕地拥有灌溉水外,其余的五乡一镇、两马场的数十万公顷耕地都是旱地。由于连年耕翻种植,且农民一般施用化肥,很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旱地小麦是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挖掘我市北方地区旱地小麦丰产潜力,本文依托山东旱地小麦开发的生产实际,从理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了旱地小麦丰产栽培的可行性,提出了旱地小麦深耕蓄水、土壤培肥与配套技术落实相结合的丰产栽培对策与措施,并就如何组织大规模旱地小麦开发提出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 沁县段柳乡轻城村地处丘陵山区,全是旱地。全村共有132户计520人,耕地950亩,其中小麦面积460亩。1985年以来,这个村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指导下,从调整小麦布局入手,实行科学种麦,小麦产量稳步上升。到1991年小麦亩产达到362公斤。1987年这个村的小麦生产已被长治市人民政府誉为“太行山上一杆旗”,成为全市旱地小麦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4.
白土约佔我省耕地18%以上,以江淮丘陵地区分布最广而且集中。白土旱地約佔白土总面积30%左右,它的輪作制度有山芋——麦类,玉米——麦类,以及部份棉花——豆类(豇豆、绿豆、大豆),而以山芋——麦类(小麦)为主。由于山芋、小麦生育期长、耗肥多,在目前施肥较少、耕作较粗放和地面逕流较重的情况下,采用这种輪作制度易加重旱地“白土化”,影响稳定增产。因此,如何找出合理的白土旱地輪作制度就成为土壤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课題。作者从1961年秋季作物开始,在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試驗采取三种輪作制度:第一种是,小麦——大豆——小麦——山芋——小麦——大豆;第二种是,小  相似文献   

5.
旱作农业     
《中国农资》2013,(26):3
<正>据统计,当前我国有近10亿亩耕地为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全国大约85%的小麦和90%以上的玉米和薯类是在旱地生产的。不久前,中央财政下拨2013年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资金7亿元,支持华北、西北等7个省区开展旱作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省闻喜县冬小麦生产体系为例,以生产1 t小麦籽粒产量为评价单元,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比评价水浇地与旱地种植冬小麦生命周期的资源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旱地与水浇地不同耕地类型种植冬小麦会影响籽粒产量、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水浇地种植冬小麦能大幅度提高产量,比旱地高51.22%。冬小麦生命周期中环境影响潜力因子从大到小依次是富营养化、环境酸化、土地利用、温室效应和能源消耗,旱地种植的环境影响指数均大于水浇地;环境影响综合指数旱地是0.445 2,水浇地是0.395 5,旱地种植方式比水浇地种植造成的环境压力更大,造成环境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化肥施用过量且不合理。因此,保障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和粮食生产安全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地增加水浇地面积、合理施用化肥、节水灌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技推广》2010,(6):14-14
<正>为调查了解西北旱地小麦生产的现状和问题,深入探讨西北地区旱地小麦增产的潜力和途径,5月21~25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开展西北旱地小麦生产考察活动,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农技推广部门的代表和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参加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2005,(3):6-6
一是旱地小麦生育期起垄覆膜沟播栽培技术;二是旱地小麦全程微型聚水两元覆盖栽培技术;三是旱地小麦全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四是旱地小麦留茬深松膜侧沟播栽培技术。第一种模式,种麦时覆膜,能集聚水、保墒、增温、通风和透光于一体,明显改善旱地小麦生育的土壤水、热环境,较露地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不同耕地类型小麦施肥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1~2014年在湖北省进行的55组小麦作物"3414"肥效试验,对比分析了水田及旱地两类耕地土壤养分分布规律及氮(N)、磷(P_2O_5)、钾(K_2O)肥料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湖北省小麦主产区农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54.8~188.0、3.2~24.6、70.5~164.0 mg/kg,其中碱解氮平均值表现为水田旱地,有效磷、速效钾则表现为旱地水田;小麦作物增产必须依赖于氮、磷、钾肥料的合理施用,忽略湖北省各小麦主产区在作物栽培品种、土壤障碍因子及肥料施用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当水田、旱地土壤总养分(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304.5、279.0 kg/hm~2,养分配比分别为1∶0.40∶0.41、1∶0.39∶0.39时,可促进作物增产分别达118.06%、71.63%。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种衣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农哈哈)拌种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旱地小麦品种晋麦79号为材料,采用大田对比试验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提高了旱地小麦的总茎数、单株分蘖以及生物量的水分利用效率,对拔节期和孕穗期株高影响较大,而对产量三因素影响较小;植物生长调节剂(农哈哈)处理提高了旱地小麦成穗数和产量以及旱地小麦生物量和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小麦灌浆期穗部干物质质量。建议扩大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旱地小麦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给川东平行岭谷区耕地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以四川省渠县青龙乡为例,采用景观指数法分析耕地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川东平行岭谷区耕地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景观格局特征,在平地、坡度6°和海拔250m的水田景观贡献率大于旱地,水田对耕地的景观贡献率大于旱地,随着坡度或海拔高度增加,水田景观贡献率减小;水田、旱地均以小斑块聚集式分布为主,旱地景观整体比水田破碎,斑块几何形状比水田复杂。对阳坡、海拔250~300m、坡度2°~6°的水田和旱地以及坡度在6°~15°的旱地进行农地整理,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坡度25°和海拔350m的耕地应注重自然生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小麦是安岳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主要种植在旱地,以套作小麦为主,且60%分布在二、三台位土上.因此,推广应用小麦抗逆丰产栽培技术十分重要,有利于实现小麦增产增收.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分状轮作,用养结合 我县以旱地套作小麦为主,多分布在坡台地上,土壤肥力较低.实行分带轮作,用养结合,能有效解决小麦晚茬、瘦茬和多熟茬口矛盾,提高全年光、热、水、土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当年高产和耕地地力提高.  相似文献   

13.
旱地小麦集水补灌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0~ 2 0 0 1年 ,在山西洪洞地区就旱地小麦集水补灌选用不同生态型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瘠薄旱地集水补灌条件下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均较雨养条件下增产 ;各生态型品种均以拔节、扬花期各补灌 3 0 0 m3 /hm2 产量最高 ;产量依次为旱地型 >扩浇型 >中肥水型 ;冬型冬性 >冬型强冬性 >冬型半冬性。  相似文献   

14.
<正>丘陵旱地小麦产量低而不稳,主要原因是土层薄、肥力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本研究从提高小麦根系活力,改善小麦植株营养状况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为丘陵旱地小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安县旱地小麦高产开发技术总结高文军邓军贾焕西姬守伟王毅宋小英(新安县旱地小麦高产开发技术小组,洛阳471003)新安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全县小麦播种面积近40万亩,旱地小麦就有近30万亩。旱地小麦生产状况,对整个小麦生产和农村经济都有非常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耕作对旱地小麦根系生长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1951-1956
在运城市闻喜小麦试验基地于前茬小麦收获后15 d进行休闲期深松、深翻、免耕,探索旱地小麦土壤蓄水量、根系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对耕作的响应,研究夏闲期耕作对旱地小麦土壤水分蓄积、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明确最佳夏闲期耕作技术。结果表明,休闲期耕作显著增加旱地小麦播种前0~100 cm土壤蓄水量,达18~36 mm,且其蓄水效果可延续至孕穗期;显著增加旱地小麦各生育时期0~80 cm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以及根尖数,且深松效果较深翻好;显著提高旱地小麦各生育时期根系活力,尤其越冬—孕穗期;显著提高旱地小麦水分利用效率5.6%~15.2%;最终,提高穗数达6.2%~18.6%,提高产量达10.9%~26.2%,且以深松效果更佳。休闲期耕作可促进旱地麦田土壤蓄积休闲期降水,促进小麦根系下扎,提高其根系活力,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来,随着农机具的更新,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具的增加,山旱地机械深耕技术得到全面普及,作业质量和效果明显提升。实践证明:深耕与不深耕地对比,小麦增产15%~20%,豌豆增产18%以  相似文献   

18.
小麦种植是农业发展重要的部分,在发展小麦生产的过程当中,其中人们对于小麦抗旱技术有着一定的追求,该文就对襄汾县旱地小麦探摘沟播抗旱技术进行介绍,分别介绍了旱地小麦的生长特点、施肥、田间管理以及抗旱保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岐山县旱地小麦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岐山县地处陕西关中西部,常年种植小麦43万亩,其中旱地小麦10多万亩。“九五”以来,本县农业科技人员针对旱地小麦生产中存在的水分利用效率偏低、产量年际间波动较大等问题,研究探索旱地小麦综合抗旱节水栽培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2004~2006年,全县旱地小麦连续三年获得丰产;  相似文献   

20.
<正> 屯留县58万亩耕地,旱地面积占80%以上。20万亩小麦,其中水地和半水地只有6万亩,大部分种在旱地,长在旱季,这是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屯留县农业局技术站在同中国农科院驻屯留旱农攻关组和山西省农科院等单位的密切配合下,于1987~1990年进行了麦秸覆盖栽培试验示范,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屯留县进行麦秸覆盖的示范情况、增产原因及覆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