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彩叶草的试管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彩叶草(Coleus blumei Benth)别名五色草、锦紫苏,是一种极美丽的观叶花卉,适宜作案头盆花及花坛布置,也可作切花和镶配花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彩叶草传统的播种和扦插方法繁殖速度慢、周期长、效率低,不能满足社会上美化环境的需求。为了解决彩叶草繁殖速度慢的问题,我们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对彩  相似文献   

2.
以彩叶草"红色天鹅绒"为试材,采用水、肥2因素3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不同水肥耦合水平对盆栽彩叶草生物量的影响,以建立彩叶草生物量的水肥耦合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施肥量是影响彩叶草生物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基质含水量;随着水肥量的增加,彩叶草生物量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则减小;水肥交互作用显著,具有较好的正效应。经模型寻优,水肥调控的最佳组合为基质含水量72.38%、施肥量1.22 g/株,此时彩叶草生物量达到7.04 g/株。  相似文献   

3.
罗兰  刘光德  李名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98-13999
[目的]为制定完善的彩叶草栽培养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5个彩叶草品种为试材,利用CB-1102便携式光合蒸腾仪对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结果]彩叶草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典型的双峰曲线,Pn日变化受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较小,主要取决于非气孔因素。彩叶草光合作用对光照强度(PAR)水平变化的响应均可以用二次方程来描述。彩叶草光补偿点(LCP)为28~164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1 707~1 920μmol/(m2.s)。[结论]在栽培生产中,应选择光照充足的地方种植彩叶草。  相似文献   

4.
彩叶草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叶草又叫锦紫苏、洋紫苏、五色草、老来变,具有易于繁殖、栽培简单、生长速度快、色彩丰富、观赏期长等特点,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不仅入选为群众喜爱的十大  相似文献   

5.
以彩叶草为试验材料,白色荧光灯为对照,探讨不同光质LED光源对盆栽彩叶草株高、最大叶面积、茎粗、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株高及最大叶面积增长的前提下,红蓝光比红光更有利于植株茎粗的增大;红光有利于叶片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的生成,但添加部分蓝光可促进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增加。红蓝黄光和红蓝光处理下叶片PSⅡ反应中心活性及电子传递速率都优于其他处理。因此红蓝光更有利于彩叶草植株生长、光合色素的合成与植株色彩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谢林  邓群仙  李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47-10549,10559
[目的]建立彩叶草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绯巫彩叶草的茎段为外植体,对彩叶草增殖、生根及组培苗移栽的最适培养基及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绯巫彩叶草芽苗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BA1.50mg/L+NAA0.05mg/L+水解酪蛋白0.40g/L+蔗糖30.0g/L,植株生长良好,成活率达100.0%,增殖倍数达8.65;生根培养适宜的培养基为1/2MS+NAA0.10~0.50mg/L,生根率达100.0%,平均不定根根数达12.95~17.88条;生根培养基中用白糖代替蔗糖作碳源的外植体生根率达100.00%,根多而长,植株生长良好;试管苗移栽到腐叶土中成活率为92.86%。[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彩叶草大规模工厂化育苗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石蜡制片技术对彩叶草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形态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彩叶草的花药具有四个花粉囊,花粉囊内有岛状物;花粉壁的发育属于双子叶植物型,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正四面体形的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文章为彩叶草的栽培及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常见观叶花卉的特点、生物学特性,并以彩叶草为例详细探讨了彩叶草的繁殖方法及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1生物学特性彩叶草为唇形花科多年生草本,原产印度尼西亚。性喜温暖,不耐寒,越冬气温不宜低于5℃,生长适温为20℃~25℃,喜爱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宜在肥沃疏松排水性好的土壤中生长,忌积水。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露地不能越冬,所以多作一年生栽培。  相似文献   

10.
丛枝菌根真菌对彩叶草耐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Glomus mosseae、Glomus versiforme及其群落(G.mosseae、G.versiforme和Glomus intraradices)对观叶植物彩叶草(Coleus blumei)耐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5℃低温范围内,接种AM真菌处理能显著提高彩叶草叶片中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膜透性,其中以AM真菌群落接种的效果最佳。认为AM真菌能提高彩叶草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8种园林绿化草本花卉植物叶片挥发性物质的抑菌效果,为园林绿化中植物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皿内试验,测定8种供试植物(一串红、矮牵牛、鸡冠花Ⅰ、鸡冠花Ⅱ、万寿菊、彩叶草、羽衣甘蓝、紫叶酢浆草)的1 g和2 g整叶、碎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酵母菌的抑菌率,比较其抑菌效果的差异。【结果】所有供试植物叶片的挥发性物质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一般碎叶的抑菌率大于相同质量的整叶,2 g叶片的抑菌率大于1 g叶片;8种植物2 g碎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14.84%~66.41%,其中彩叶草、羽衣甘蓝和矮牵牛的抑菌率超过5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23.93%~54.70%,其中仅彩叶草的抑菌率超过了50%;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率为11.82%~65.59%,其中彩叶草、一串红和万寿菊的抑菌率超过了50%;对酵母菌的抑菌率为34.91%~74.52%,其中一串红、矮牵牛、羽衣甘蓝和彩叶草的抑菌率超过了50%,而鸡冠花Ⅱ的挥发性物质对酵母菌无抑制作用。【结论】彩叶草、羽衣甘蓝、矮牵牛、一串红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是较为理想的城市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栽培植物。  相似文献   

12.
不同营养液对彩叶草色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同营养液配方对彩叶草进行水培后,测定了不同营养液配方彩叶草叶片的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结果表明,用磷含量最低的清水对照和配方A培养的彩叶草,叶片中的花青素含量较高,分别达291.2 mg/g和210.5 mg/g;氮元素含量最高的配方A和配方B培养的彩叶草,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较高,其光合速率也较高;而营养液中钾含量主要影响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对光合速率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彩叶草株型矮化的化学控制,以其扦插幼苗为材料,通过对其株高及其细胞学特性研究,发现叶面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7000倍液对彩叶草株型具有显著的矮化作用;叶面喷施50?C水剂400倍液,矮化效果不显著。细胞学观察表明,喷施多效唑和烯效唑,其茎秆表皮细胞长径显著变短,短径无显著变化;茎秆表皮毛显著变短,每个表皮毛的细胞数显著减少;茎秆筛管直径显著变小。多效唑和烯效唑对其细胞伸长和分裂有抑制作用,限制了筛管营养物质的运输,抑制了植株其他部位的生长,这些是使彩叶草株型矮化的主要原因。喷施CCC对彩叶草无显著控矮化作用,但有相应的细胞学变化,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烯效唑对彩叶草的催衰老作用较小,细胞学性状也较稳定,植株较光滑,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是一种较好的彩叶草控矮化剂。  相似文献   

14.
彩叶草的栽培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彩叶草属唇形科多年生草本,叶面有绿、红、黄、紫等色彩鲜艳的斑纹,故名彩叶草,它繁殖容易、管理简便是优良的盆栽观叶植物,也是夏秋花坛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5.
1生物学特性 彩叶草为唇形花科多年生草本,原产印度尼西亚。性喜温暖,不耐寒,越冬气温不宜低于5℃,生长适温为20℃~25℃,喜爱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宜在肥沃疏松排水性好的土壤中生长,忌积水。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露地不能越冬,所以多作一年生栽培。  相似文献   

16.
用植物(叶)总RNA抽提试剂盒提取彩叶草红色品种顶部叶片总RNA,用SMARTcDNALi-braryConstructionKit构建cDNA文库。经测定原始文库滴度为1.2×106pfu/ml,扩增总文库滴度为6.7×109pfu/ml,重组率达到98%,插入片段在0.5kb到2kb之间,1kb以上的占60%。通过PCR检测,从总文库中检测到了彩叶草CHS、DFR及ANS基因的特异片段。各项指标都表明,已获得较高质量的cDNA文库,为彩叶草叶色基因的分离克隆,彩叶草类黄酮类色素合成的分子调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彩叶草冬季室内繁殖与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叶草是重要的观叶植物,本文详细探讨了彩叶草冬季室内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彩叶草的繁殖技术,包括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2种方法,以期为彩叶草在园林绿化中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滴灌技术在墙面绿化中的应用问题。[方法]研究不同滴灌方式、连续滴灌时间及滴灌时间间隔对垂直绿化植物彩叶草生长及其基质持水特性等的影响。[结果]滴灌均匀布水的彩叶草各项指标优于滴灌顶端布水处理的彩叶草。两种处理最优状态比较,滴灌均匀布水处理比滴灌顶端布水处理彩叶草株高增加8.8%和冠幅增加14.5%。滴灌间隔2 d的处理彩叶草株高和叶片数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0.09%,冠幅增加11.7%。比较彩叶草生长效果,确定连续滴灌4 min后间隔2 d的滴灌方式有利于植物稳定生长。[结论]该研究可为华南地区垂直绿化滴灌技术的成熟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曾林军  卢漫  黎修东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057-10058,10171
[目的]解决滴灌技术在墙面绿化中的应用问题.[方法]研究不同滴灌方式、连续滴灌时间及滴灌时间间隔对垂直绿化植物彩叶草生长及其基质持水特性等的影响.[结果]滴灌均匀布水的彩叶草各项指标优于滴灌顶端布水处理的彩叶草.两种处理最优状态比较,滴灌均匀布水处理比滴灌顶端布水处理彩叶草株高增加8.8%和冠幅增加14.5%.滴灌间隔2d的处理彩叶草株高和叶片数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0.09%,冠幅增加11.7%.比较彩叶草生长效果,确定连续滴灌4min后间隔2d的滴灌方式有利于植物稳定生长.[结论]该研究可为华南地区垂直绿化滴灌技术的成熟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