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和螺螨酯种群的抗性机理和抗性治理途径。 [方法]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以采自兰州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二斑叶螨为敏感种群(S),在室内用甲氰菊酯和螺螨酯分别对二斑叶螨进行抗性选育;用增效醚(PBO)、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磷酸三甲苯酯(TPP)、有机硅、噻酮进行增效作用研究。[结果]二斑叶螨经室内甲氰菊酯和螺螨酯抗性选育45代和30代后,抗性倍数分别达到314.50倍和77.92倍。TPP、PBO、DEM 3种增效剂对二斑叶螨抗甲氰菊酯种群的抗敏增效比分别为12.15、7.78和3.09,推测其抗性机理涉及的主要解毒酶是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 DEM对二斑叶螨抗螺螨酯种群的抗敏增效比大于TPP和PBO,分别为4.87、3.67和1.91,二斑叶螨对螺螨酯产生抗性机理可能与谷胱甘肽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增强有关。有机硅和噻酮对二斑叶螨抗甲氰菊酯和螺螨酯种群的抗敏增效指数比分别为1.38、1.42和1.18、0.92,说明二斑叶螨的抗性与表皮通透性改变关系不密切。 [结论] 上述结果可以为二斑叶螨的抗性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和敏感种群相对适合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二斑叶螨对螺螨酯的抗药性与适合度的关系,为该螨的抗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室内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照14 h条件下通过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比较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种群(R)和敏感种群(S)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征参数,用净增殖率(R0)来确定抗性种群的生物适合度。[结果] 二斑叶螨抗性种群的若螨期和全世代较敏感种群分别延长0.92 d和0.82 d;雌螨存活时间较敏感种群缩短3 d;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种群的相对适合度为敏感种群的0.76倍,存在适合度缺陷。[结论] 在生产上应注意对螺螨酯的合理使用,以延缓其抗性进程,实现可持续治理。  相似文献   

3.
螺螨酯是一种高效的螺环季酮酸类杀螨剂。研究表明,田间害螨对其敏感性差异较大,现已有多种害螨对其产生了抗药性。就三种田间常见害螨对螺螨酯的抗药性现状及发展趋势、抗药性机理研究现状及抗性治理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采自甘肃兰州兴隆山公园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用雌雄单系培养敏感品系(S),用螺螨酯处理二斑叶螨种群培养抗性品系(SP R),用室内生测法对二斑叶螨S和SP R品系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二斑叶螨对螺螨酯抗性发展初期较慢,中期稳定,后期较快,选育至26代抗性指数(RI)达58.83。SP R对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有一定的交互抗性,RI分别为11.54和10.03;对苯丁锡、四螨嗪、苦皮藤生物碱、阿维菌素、氯氟氰菊酯、哒螨&#8226;四螨嗪、哒&#8226;水胺硫磷、三唑锡、三氯杀螨醇、哒螨灵、氧化乐果无交互抗性(1<RI<5.00);对浏阳霉素、毒死蜱、噻螨酮、柴油、哒螨灵、唑螨酯可能存在负交互抗性(RI<1)。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卫星标记法,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敏感品系(S)和室内筛选的4个抗性品系(抗甲氰菊酯品系、抗四螨嗪品系、抗螺虫乙酯品系、抗哒螨灵品系)进行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二斑叶螨4个抗性品系显示出微卫星DNA 多态性。引物Tu11在相似系数0.80处将5个二斑叶螨品系区分开。引物Tu1在相似系数0.70处将5个二斑叶螨品系区分开。微卫星DNA多态性虽不能定位抗性基因,但可结合聚类分析软件,为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四螨嗪、螺虫乙酯、哒螨灵抗性快速分子检测技术提供依据,指导二斑叶螨田间抗药性监测及抗药性治理。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对草莓上二斑叶螨控制效果较好的捕食螨,以及对二斑叶螨毒力较强而对捕食螨安全性较高的杀螨剂,通过测定智利小植绥螨、巴氏新小绥螨、加州新小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能力,测定阿维菌素、联苯肼酯、丁氟螨酯、乙螨唑和螺螨酯对二斑叶螨的毒力以及对其雌成螨日均产卵量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供试的5种杀螨剂对3种捕食螨的毒力、选择性毒力和安全性。结果表明,3种捕食螨对二斑叶螨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智利小植绥螨表现最为突出,其对二斑叶螨螨卵、若螨和成螨的捕食能力值分别为23.69、25.92、9.14。在供试杀螨剂中,螺螨酯对二斑叶螨的毒力较高,联苯肼酯对其产卵量的影响较大;联苯肼酯、丁氟螨酯、螺螨酯对智利小植绥螨,联苯肼酯、螺螨酯对巴氏新小绥螨,螺螨酯对加州新小绥螨的毒力低于其对二斑叶螨的毒力。本研究得出智利小植绥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能力强、螺螨酯对二斑叶螨的毒力较高且对智利小植绥螨较安全的结果,可为防治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平  尚素琴  张新虎 《植物保护》2014,40(5):181-184
为使化学防治和保护利用捕食螨的生物防治措施相协调, 实现以螨治螨, 采用叶片残毒法分别测定了甘肃省保护地常用的9种杀螨剂对巴氏新小绥螨和二斑叶螨的LC50, 计算出各药剂的益害生物毒性选择指数(TSR)。供试药剂的毒性选择指数大小依次为:毒死蜱>螺螨酯>哒螨灵>炔螨特>唑螨酯>阿维菌素>三唑锡>甲氰菊酯>噻螨酮。其中, 毒死蜱和螺螨酯的毒性选择指数分别为10.864 1和9.361 3, 对巴氏新小绥螨和二斑叶螨均有较高的正向选择性, 毒死蜱和螺螨酯可优先用于生产中害虫(螨)的防治, 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捕食螨, 实现对害虫(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8.
四个二斑叶螨地理种群卵对10种杀螨剂的敏感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二斑叶螨卵对现有杀螨剂的敏感性现状,采用棉苗浸渍法测定了4个二斑叶螨地理种群卵对10种常用杀螨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昌乐和寿光蔬菜大棚内二斑叶螨卵的敏感性明显低于郑州和沂源种群。其中,4个抗性种群对哒螨灵的敏感性均较低,敏感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昌乐(216.02倍)、郑州(112.45倍)、沂源(53.56倍)、寿光(12.74倍)。唑螨酯和螺螨酯对卵的毒力均较高,是防治二斑叶螨卵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9.
唐涛  赵明平  黄生空  王培  符伟 《植物保护》2021,47(4):282-287
柑橘全爪螨 Panonychus citri 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螨, 已对多种常用杀螨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为有效控制该害螨的危害, 本研究于2017年-2018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30%乙唑螨腈·螺螨酯SC?30%乙唑螨腈SC?240 g/L螺螨酯SC?1.8%阿维菌素EC及43%联苯肼酯SC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效果及其对柑橘树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浓度下, 叶面喷施1次上述药剂均对柑橘树安全?30%乙唑螨腈·螺螨酯SC及30%乙唑螨腈SC能有效控制柑橘全爪螨危害, 速效性好, 持效期长达30 d, 药后1~3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55%~100%和81.21%~98.30%?240 g/L螺螨酯SC和43%联苯肼酯SC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较好, 速效性一般而持效期可达30 d, 药后1~3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9.15%~91.55%和64.63%~88.46%?1.8%阿维菌素EC难以控制柑橘全爪螨危害, 速效性较差, 持效期约15 d; 药后1~30 d对该害螨的防治效果为57.08%~83.39%?综上所述, 在柑橘生产实践中, 为有效控制柑橘全爪螨为害, 应于害螨初发期叶面喷施1次30%乙唑螨腈·螺螨酯SC 75 mg/kg或30%乙唑螨腈SC 100 mg/kg?  相似文献   

10.
棉叶螨也称为棉红蜘蛛,属蛛形纲叶螨科,其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世代周期短,是为害棉花的一类重要害螨。目前,用于防治棉叶螨的化学药剂主要是神经毒剂及呼吸抑制剂2大类,且棉叶螨对多数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以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为首的植食性害螨已成为世界上抗药性最严重的节肢动物之一。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棉田二斑叶螨种群对阿维菌素产生了1 415倍抗性,而国内棉花上棉叶螨主要对有机磷类药剂产生了较强抗性,最高为467倍。棉叶螨产生抗药性的机制主要涉及靶标突变及解毒代谢增强,其中靶标突变主要涉及乙酰胆碱酯酶、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等;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一种或多种解毒酶共同参与害螨对化学药剂的解毒代谢。该文主要从棉叶螨的种类及分布、用于防治棉叶螨的化学药剂、棉叶螨的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制解析和抗药性治理策略5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因地制宜的抗药性治理策略,旨在为棉叶螨的田间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